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题_20190121131017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2.(3分)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滴水成冰C.铁钉生锈D.酒精挥发3.(3分)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B.夏天,放置半天的饭菜变酸C.秋天,铁路上铁轨的对接处与夏季相比间隔变大D.冬天,玻璃窗上凝结出漂亮的冰花4.(3分)下列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用炸药劈开石头B.用电饭煲做饭C.太阳光照射使雪融化D.水利发电5.(3分)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C.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6.(3分)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的原因是()A.有利于试管升温B.防止试管在受热时炸裂C.有利于观察反应现象D.防止加热时温度过高7.(3分)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D.固体质量增加了8.(3分)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A.白色烟尘B.白色粉末C.塑料袋、塑料饭盒等塑料垃圾D.所有白色的物质9.(3分)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10.(3分)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11.(3分)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12.(3分)化学给我们带来了()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A.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13.(3分)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14.(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15.(3分)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6.(3分)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A.B.C.D.17.(3分)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分)运用概念分类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下列选项中的分类不完整的是()A.酒精溶液的组成B.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C.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D.蔗糖溶液结晶方法2.(2分)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取食盐B.称取一定量的食盐C.量取一定量的水D.溶解食盐3.(2分)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
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未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温度/摄氏度10203040溶解度/克12.221.839.753.2 A.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C.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溶液一直是为不饱和溶液4.(2分)某油漆在不同液体中溶解能力不同(见下表),则20℃时,在相同条件下清洗该油漆污渍,效果最好的是()液体种类水乙醇乙醛汽油溶解度(20)℃不溶可溶可溶易溶A.水B.乙醇C.乙醛D.汽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题,每小空2分,共24分)5.(3分)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
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
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缩短加热时间。
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3)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
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成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特点。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8分)6.食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甲所示操作流程:(1)图甲实验过程中用到玻璃棒的操作有(填图中数字序号)。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期末考试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期末考试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关于燃烧和缓慢氧化说法都是正确的是()A.都要发光B.都要放热C.都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D.都要点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缓慢氧化不发光;B选项都要放热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缓慢氧化不需点燃.考点:氧化反应的分类2.图l所示实验主要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答案】B【解析】略3.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 选项用火才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操作;B 选项取用少量的液体时,细口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C 选项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D 选项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故答案选择A 考点:基本操作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 .将污水排入钱塘江,流入大海稀释 C .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 D .将垃圾分类投放 【答案】B【解析】A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 、将污水排入钱塘江,流入大海,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错误; C 、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以防引起爆炸,正确; D 、将垃圾分类投放可以使部分垃圾回收,能节约资源,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研究发现,油炸薯条等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 3H 5ON ).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混合物B .相对分子质量是43C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D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5:1:1 【答案】C【解析】A .由丙烯酰胺(C 3H 5ON )的化学式可知,它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6×1+14×1=71;故错误;C .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故正确;D.丙烯酰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5):14:16=36:5:14:16.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60℃和70℃的硝酸钾溶解度分别为110克和138克,将119克70℃时硝酸钾的溶液冷却到60℃,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为(不考虑水的蒸发)()A.7克B.9克C.14克D.28克【答案】C【解析】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g克.70℃时将119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到60℃,119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则有:,x=69g,故水的质量为119g﹣69g=50g,在60℃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故5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55g,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g﹣55g=14g,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准确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7.下列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磨制石器B.铁锅生锈C.蜡烛燃烧D.粮食酿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物质的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化学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4.切记不要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5小题每小题2分,6~15题每小题3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2.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3.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4.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2018年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吸烟不但会污染环境还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由于少数人吸烟而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
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可分的B.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 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6. 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A.氧气B.氮气C.氖气D.空气7. 下列物质中,可与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水等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A.铜B.氧化铝C.磷D.空气8.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内有14个质子 B.表示阴离子C.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最外层电子数为49.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用玻璃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右图)。
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答案书写时不能越界。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干冰变云雾C.钢铁生锈D.谷物酿酒2.我国城市利用喷雾除尘车向空中喷射出水雾净化空气,其主要作用
A. 防治酸雨
B.治理水污染
C.降低粉尘污染
D.缓解温室效应3.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
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小C.体积减小D.间隔减小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验满二氧化碳
B. 加块状固体
C. 取用固体
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5.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B.潮汐能C.生物质能D.风能
6.如图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7.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018-2019学年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期末测试卷注意事项:1.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2.本卷涉及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以本试卷所给的为准。
3.考试时间:理综卷150min 。
4.命题人:三*学校理综组。
5.本次考试关乎压岁钱的多少,请认真对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a:40 Cl:35.5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答案填写在下列方框内)(四个选项中你都找不到对的选项,还想在十几亿人中找到对的那个ta 吗?)1 2 3 4 5 6 7 8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水的电解B. 焦炭炼铁C. 煤的干馏D. 石油分馏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称量NaClB. 点燃酒精灯C. 过滤D. 氧气验满 3.能够由电解水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③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④水的化学式为H 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4.(包着你的世界,你心中装的是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 A. 纯净的空气,净化后的水 B. 干冰,煤气 C. 活性炭,天然气 D. 大理石,稀盐酸5.(套路不深,何必当真)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铁FeCl 2B.氧化镁MgO 2C.氧化铝AlOD.氦气He6.在反应2A+B=2C 中,1.6g 的A 完全反应生成2gC ,又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4C.44D.807.水杨酸C 7H 6O 3是阿司匹林以及很多止痛药里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杨酸属于氧化物 B. 水杨酸中碳氢氧质量比为7:6:3 C. 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 g D. 水杨酸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61% 8.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每天带给你惊喜和希望,思念就像化学用语无尽延展)9.根据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3分)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粮食酿酒③酒精挥发④木条燃烧⑤石蜡熔化⑥铁钉生锈A.①②④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⑥3.(3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4.(3分)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N5的物质,该物质可能开辟能源的新领域,成为未来发射火箭的新型燃料,下列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化合物B.N5这种物质由5个氮原子构成C.N5分子是由氮元素组成的D.N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5.(3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5.314×10﹣26K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1.0628×10﹣25Kg B.2.657×10﹣26C.64kg D.2.657×10﹣26Kg6.(3分)利用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隔变大了B.分子体积变大了C.分子运动加快了D.分子个数变多了7.(3分)过滤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下列用过滤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汽油和酒精B.泥沙和食盐C.水和食盐D.食盐和蔗糖8.(3分)下列操作以及解释均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B.无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用方便C.对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先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D.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充分利用燃料9.(3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则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只可以组成混合物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则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由他们构成的物质也不显电性,而离子带电,则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显电性的10.(3分)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二、填空与简答11.(3分)化学符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给分)1.(2分)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2分)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
根据以下信息:(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ⅲ)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Y代表丙B.曲线X代表乙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3.(2分)如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属于易溶性物质B.t℃时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C.0℃时,将5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的饱和溶液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4.已知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钠的溶解度分别为36g 和88g。
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5.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
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 和88g。
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3060306090固体的质量/g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6.(2分)某工厂在装配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已知该小球的密度为1.60g/cm3)掉到一个又深、又小的坚固的水泥小洞中,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小洞中倒入某种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 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第Ⅱ卷时,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4.切记不要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1~5 小题每小题 2 分,6~15 题每小题 3 分,共 40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每年的5 月31 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2018 年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吸烟不但会污染环境还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由于少数人吸烟而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
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可分的B.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A.
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
7.下列物质中,可与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水等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A.
铜 B.氧化铝 C.磷 D.空气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有14 个质子B.表示阴离子
C.核外有3 个电子层D.最外层电子数为4
9.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用玻璃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
二氧化碳气体(如右图)。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
节中的
A.假设(或猜想)B.证据
C.实验D.结论
10.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
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D.元素符号为MO
11.右图形象说明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西瓜比作一个“碳-12 原子”。
从图中获得的
信息正确的是
A.碳12 原子象西瓜一样大
B.氧原子质量是碳 12 原子的 1.4 倍
C.碳12 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大
1
D.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 原子质量的的比
12
值是16,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12.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3 种分子
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C.
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
变化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3.实验室加热 150mL 的液体,需要使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 试管夹⑥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14.《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
A.质子数、中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1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
数与质子数之和,如用13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
则35Cl 和37Cl
6 1
7 17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相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 分)
二、填空题(8 个小题,共 35 分)
16.(2 分)酒精灯的灯焰分三个部分焰心、内焰和,加热时应将物质放在部分。
17.(2 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18.(4 分)在某些特定场所要张贴危险化学品标识,提醒人们注意,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或生产事故。
请在空格中填写该标识表示的意义。
19.(4 分)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硫、钙、Cu 、地壳中含量排在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符号。
20.(3 分)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O 、;2H .
21.(12 分)根据图 1 和图 2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中,电解水实验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其基本类型是。
该化学反应,正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
(2)用图2 中的“关键词”填空: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水分子
里的和是按照一定角度结合的。
氢分子是由2 个结合构成的,氢气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
(3)由图2 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
成新的物质的。
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
22.(4 分)“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
一。
如右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
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
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工业上利用丁途径大量制取氧气的过程
发生(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请用文字表示丙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
绿23.(4 分)2018 年3 月22 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其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水青山”。
右图表示某市饮用水
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常用的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进
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玻璃棒和。
(2) 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
传输过程中出现细菌污染,人们在
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
理? 。
三、实验题(3 个小题,共 15 分)
24.(6 分)为了安全和实验获得成功,要严格遵守化学实验室规则。
右图展示的是某小
组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的场景。
请根据此场景说出该组同学在做实
验时出现的至少三处不当行为:
(1)
;
(2) ; (3)。
25.(3 分)根据实验目的从下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名称填在横线上。
(1) 取少量粉末状固体 。
(2) 量取 8mL 液体时用。
(3)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6.
(6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
右图所示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粉末)。
实验过程是: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被吸入 1
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5 回答下列问题:。
据此
1 4
(1)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
(填 或 )。
5
5
1
(2) 如果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的水不到总体积的 5。
请写出一条导致这一结果的可
能原因。
四、简述题(1 个小题,共 10 分)
27.(10 分)如图,A 、B 、C 三个容器内分别存放着三种不同的物质,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回答下列问题:
(1)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简单说出你的理由:
(2)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简单说出你的理由:
八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6.(2分。
每空1分)外焰外焰
17.(2分。
每空1分)化合物离子
18.(4分。
每空2分)有毒品爆炸品
19.(4分。
每空1分)S Ca 铜 Si
20.(3分。
每空1分)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21.(12分,每空1分)(1)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氧气
(2)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分子
(3)分子分子分子原子
22.(4分)(1)甲(1分)(2)物理(1分)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分)
23.(4分。
每空2分)(1)漏斗(2)煮沸杀菌(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共15分)
24.(6分。
每空2分)(1)在实验室吃食物;(2)用手拿着试管加热;(3)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据图描述,合理即可)
25. (3分。
每空1分)(1)药匙(2)10mL量筒、胶头滴管(只答10mL量筒也给分)
(3)试管
26. (6分。
每空3分)(1)1/5 (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合理即可)
四、简述题(共10分)
27.(5分)(1)A (2分)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分)
(5分)(2)C (2分)含有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含有两种分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