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聊斋志异》·卷十二(4)

《聊斋志异》·卷十二(4)《聊斋志异》· 卷十二(4)【清】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卷十二(4)目录486、房文淑487、秦桧488、浙东生489、博兴女490、一员官491、丐仙492、人妖【附录】493、蛰蛇494、晋人495、龙(其二)496、爱才【正文】《房文淑》开封邓成德,游学至兖,寓败寺中,佣为造齿籍者缮写。
岁暮,僚役各归家,邓独炊庙中。
黎明,有少妇叩门而入,艳绝,至佛前焚香叩拜而去。
次日又如之。
至夜邓起挑灯,适有所作,女至益早。
邓曰:“来何早也?”女曰:“明则人杂,故不如夜。
太早,又恐扰君清睡。
适望见灯光,知君已起,故至耳。
”生戏曰:“寺中无人,寄宿可免奔波。
”女哂曰:“寺中无人,君是鬼耶?”邓见其可狎,俟拜毕,曳坐求欢。
女曰:“佛前岂可作此。
身无片椽,尚作妄想!”邓固求不已。
女曰:“去此三十里某村,有六七童子延师未就。
君往访李前川,可以得之。
托言携有家室,令别给一舍,妾便为君执炊,此长策也。
”邓虑事发获罪,女曰:“无妨。
妾房氏,小名文淑,并无亲属,恒终岁寄居舅家,有谁知?”邓喜。
既别女,即至某村,谒见李前川,谋果遂。
约岁前即携家至。
既反,告女。
女约候于途中。
邓告别同党,借骑而去。
女果待于半途,乃下骑以辔授女,御之而行。
至斋,相得甚欢。
积六七年,居然琴瑟,并无追捕逃者。
女忽生一子。
邓以妻不育,得之甚喜,名曰“兖生。
”女曰:“伪配终难作真。
妾将辞君而去,又生此累人物何为!”邓曰:“命好,倘得余钱,拟与卿遁归乡里,何出此言?”女曰:“多谢,多谢!我不能胁肩谄笑,仰大妇眉睫,为人作侞媪,呱呱者难堪也!”邓代妻明不妒,女亦不言。
月余邓解馆,谋与前川子同出经商,告女曰:“我思先生设帐,必无富有之期。
今学负贩,庶有归时。
”女亦不答。
至夜,女忽抱子起。
邓问:“何作?”女曰:“妾欲去。
”邓急起追问之,门未启,而女已杳。
骇极,始悟其非人也。
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武承休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宰大惊,窜去。
樵人犹张皇四顾。
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
樵人乃自刭死。
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
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
《聊斋志异·鸽异》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鸽异》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鸽异》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鸽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鸽类甚繁,晋有坤星,鲁有鹤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诸尖,皆异种也。
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
其养之也,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
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
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
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
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
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
”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
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养鸽之能事矣。
仆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
月色冥漠,旷野萧条,心窃疑俱。
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
”又数武,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
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
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斤斗。
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
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
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纸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
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
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
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
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
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
”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
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
”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其神怪、奇幻、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聊斋志异》中一些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
一、《画皮》原文:太原王子晋,字玉箫,雅好琴棋,博涉经史。
有日在书斋抚琴,忽闻窗外有人哭泣之声,出视之,乃一美貌女子也。
女子自称曰:“吾姓杨,名玉环,逃难至此,望君救命。
”玉箫见其可怜,遂纳之以为妾。
翻译:太原的王子晋,字玉箫,喜欢弹琴下棋,广泛涉猎经史书籍。
有一天在书斋里弹琴,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哭泣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女子自称姓杨,名玉环,逃难到这个地方,请求玉箫救她一命。
玉箫见她可怜,便收留她作为自己的妾室。
二、《聂小倩》原文:临安府富阳县民某,偶行溪谷,见一女子坐古墓旁,容色绝世。
某近之,女子曰:“我聂小倩,葬于此墓。
今日有缘,得以相见。
”遂与某结为夫妇。
后某死,小倩亦失踪。
翻译:临安府富阳县的某个百姓,偶然走到一条溪谷里,看见一位女子坐在古墓旁边,容貌美丽无双。
这个百姓走近她,女子说:“我是聂小倩,埋葬在这个墓里。
今天我们有缘,得以相见。
”于是就和这个百姓结为夫妻。
后来这个百姓死了,聂小倩也失踪了。
三、《促织》原文:陕西西安府某官,性好斗促织。
一日,其子误将促织投入火中,官怒,将子打伤。
子逃至山洞,遇一老人,老人赠以神促织。
子归家,官令其斗促织,神促织大胜。
官悦,从此与子修好。
翻译:陕西西安府的一个官员,喜欢斗蟋蟀。
有一天,他的儿子不小心将蟋蟀扔进了火里,官员生气,把儿子打伤了。
儿子逃跑到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送给他一只神奇的蟋蟀。
儿子回到家,官员让他斗蟋蟀,神奇的蟋蟀大获全胜。
官员高兴,从此和儿子和好如初。
以上是《聊斋志异》中三个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论《聊斋志异》的梦境描写及其文化意蕴

一 、 梦境 类型探析 梦 是一 种 既特 殊又 普遍 的生理 和 心理 现象 , “凡是睡觉时 留下印象的经历 ,醒来时还能够 回忆 的讲述 当下生活情感 状况的 ,刺激认知和感 情发生 各种联系的,以及促使发生变化的经历 的都是梦。””” 古人在 科学还并 不发 达之时受 自身认识 的局 限对 梦境不 能理解 ,又无法作 出解 释之时便 认为梦 是 “灵魂”活动的产 物 ,进而信仰万物有灵 。因此在 很多文学作 品 中梦境 描写充满 神秘性 以及奇异性 。 蒲松龄 就承前人作 品启发 ,又进行创新 ,为我们描 绘 了精 彩纷呈 的奇异 梦境 。 ’ 依据 梦的概念 而言 ,据统计 《聊斋志异 》中有 关梦境描写 的篇 幅便有 76篇 之多 ,其中有 的是整 篇写梦 ,有 的作 为情节是作 品中的一部分 ,也有一 笔带过但却是作 品不 可或缺 的关键部分 。这些 梦境 描写 的内容纷 繁多样 ,大致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 (一 )神谕预兆之梦 古人有 “灵魂不死”的观念 ,认 为梦是灵魂夜 问出游所见 。因此梦境便成 为灵魂 出没 的场所 ,在 这里梦者可 以和已逝去 的灵魂 、祖先甚至神灵异类
八缸 》篇 中李月生在 【.【I穷水尽之时 ,夜梦其父告知
窖金 ,次 日果然掘得 巨金 ;也可 以梦 中示子 ,如 《金
永年 》中金永年 因为贸贩平准 ,在本应 绝嗣的八 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
原文: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
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宰大惊,窜去。
樵人犹张皇四顾。
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
樵人乃自刭死。
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
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
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
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
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
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
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
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
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
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
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
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
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
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
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
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
”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
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
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
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
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
里全住满了人。
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
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
武承休惊起。
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
”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
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
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
”武承休点头同意。
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
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
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
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
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
”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
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
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
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
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
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
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
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
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
县令见状大惊,抱头鼠窜而去。
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
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
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
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
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
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
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
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