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3、《望岳》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果然名不虚传:4、《望岳》写诗人凝神细望,蕴藏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句子:5、诗中有象征意义,表明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和雄心的句子(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6、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7、《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8、《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9、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10、《游山西村》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且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11、《游山西村》中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1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13、《己亥杂诗》表达离愁的诗句:1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二、课内精彩阅读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5.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尽染金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余晖的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将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诗人身临其境,却不能像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是茫然假设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所以诗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那么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穿。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
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参考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为写景句,是按从近及远的顺序描绘的。
从诗人笔下的水光山色,太空的奇异景象以及离乡惜别的情思中,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细致观察和赞颂,体会到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青春勃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13《唐诗五首》 课后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燕.然( ) 候.骑( )dúhuīpénɡ驱落征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徙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但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这样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B.《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野望》的最后一句“长歌怀采薇”中隐含着一个典故。
作者借此抒发惆怅、孤寂的情怀。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2)《野望》中描绘了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3)《黄鹤楼》中从神话传说落笔,又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是: , 。
(4)《黄鹤楼》中表现游子满怀愁绪的诗句是: ? 。
(5)《使至塞上》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的诗句是: , 。
(6)《使至塞上》中,诗人以传神之笔描绘出一幅塞外壮美风光图的名句是: ,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同, 。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飞鸟相与..还(相伴)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C.浑.欲不胜簪(全部)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望》——杜甫——唐代B.《赤壁》——杜牧——唐代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7.“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21《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悠.悠(yōu)怆.然(z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B.未了.(liǎo)曾.云(céng)决眦.(zì)伫.立(zhù)C.箫.鼓(xiāo)衣冠.(guān)叩.门(kòu)吟.鞭(yín)D.萋.萋(qī)涉.足(shè)忧.郁(yōu)鸡豚.(tún)【答案】A【解析】A项,“怆”应读“chuàng”。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下()A.眼泪B.鼻涕(2)齐鲁青未了..()A.结束B.不尽(3)阴阳割昏.晓()A.黑色B.昏迷C.昏暗(4)会当..凌绝顶()A.恰逢B.应该会C.终当,终要【答案】(1)A (2)B (3)C (4)C【解析】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
(3)《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诗五首练习题带答案

野望阅读训练(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东皋___,时间:_薄暮____。
事情_望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古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9 、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10、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1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12、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望岳》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的苦闷,反映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巩固训练
登幽州台歌
1.抒发诗人对明君渴望之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3.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诗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异曲同工。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
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