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ERAS

合集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方案

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方案

xx市人民医院加速康复外科(ERAS)实施方案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涉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通过缓解患者围术期各种应激反应,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康复的目的。

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的完整诊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ERAS相关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推进我院术后加速康复(ERAS)工作,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根据医院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坚持“微创、无痛、无应激”的治疗理念,加强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医护行为优化和组合,尽量减少围手术期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快速康复出院,依托示范病房创建,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我院ERAS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三、组织管理成立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委员会,负责医院加速康复外科日常管理和运行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医务科,由童祥任办公室主任。

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委员会职责:1.按照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院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包括协作制度、人员培训制度,随访制度等。

2.建立加速康复外科的病种遴选机制,确立试点病种(科室)3.建立加速康复外科的质量考核标准及绩效激励机制。

4.制定我院加速康复外科持续质量改进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5.协调全院资源,完善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所需的各项实施设备。

6.定期举行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会议。

总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快速康复外科ERAS

快速康复外科ERAS
第3页
外科学发展至21世纪, ERAS 成为 三大新理念之一
经典外科学
外科学发展时间线 当代外科学
20世纪初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克服了出血、 疼痛、感染 三大难题
基本外科
体外循环、 显微外科、 外科高度专业化
损伤控制外科 微创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快速康复外科
第25页
乙状结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ERAS
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POD1:下床活动
第26页
POD1:饮水 POD3:半流
快速康复外科ERAS
第27页
POD4:出院
快速康复外科ERAS
• 体重无显著改变 • 肠功效恢复快 • 生理创伤小 • 心理创伤小 • 病人满意度高
第28页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 术后4天出院
Surg 241:416–423
第32页
Hospital stay after colonic surgery

※ ##
快速康复外科ERAS
Traditional care
Fast track surgery
第33页
腹腔镜结肠外科任务仍未完成
New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to integrate laparoscopy with multimodal rehabilit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its advantage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快速康复外科ERAS
快速康复外科ERAS
第1页
ERAS —— 一个崭新理念

知识科普:术后加速康复(ERAS)

知识科普:术后加速康复(ERAS)

知识科普:术后加速康复(ERAS)经历过手术的人想必都领教了术后的痛楚!减轻患者的疾苦,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医师们的毕生追求!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外科发展的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外科、麻醉、护理等多学科团队水平的重要指标。

ERAS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科室协作,对涉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缓解病人的各种应激反应来改善手术体验,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器官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充分止痛、促进肠功能恢复、早期活动是其关键举措。

术前咨询和教育ERAS要求对入院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咨询教育,内容包括:①告知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相关举措(术前排便训练、有效咳嗽、预防静脉血栓、疼痛管理、早期活动方法等);②告知预设的出院标准;③告知手术时间安排和再入院的途径;④让患者及家属参与ERAS。

针对患者术前预康复的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①术前贫血:住院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普遍较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因此建议对入院患者进行贫血相关检查和评估,以便提前进行干预,提高手术安全性,也让患者术后能快速康复。

②预防性镇痛:术前的预防性镇痛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谵妄风险,减少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

③衰弱评估:建议对入院患者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linical frail scale, CFS)等工具进行术前衰弱评估及有效干预,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④术前锻炼:术前可进行活动耐量评估,据此制定术前锻炼计划来提高患者功能储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其早日康复。

⑤精神评估:术前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谵妄、痴呆和抑郁等重要因素)进行评估,将结果作为术后认知功能评估的基线值。

⑥术前炎症控制:建议患者做术前预防性抗炎治疗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炎症反应和早期疲劳,缩短出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读法

加速康复外科eras读法

加速康复外科eras读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简称ERAS)是一种旨在帮助手术患者更快康复的方法。

ERAS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流程,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手术结果的质量。

ERAS的关键是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康复师等。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后得到最佳的护理。

在术前,患者会接受一系列的准备措施,包括健康评估、营养咨询和心理支持等。

这些准备工作旨在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手术风险。

此外,患者还会接受术前教育,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术后的护理措施,以便在术后能更好地配合康复计划。

术中的关键措施包括使用尽可能小的手术切口和减少组织损伤,以降低手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风险。

麻醉师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镇痛需求。

此外,术中还会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液体管理等措施,以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术后的护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点。

患者会尽早地开始活动和进食,以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也是术后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局部麻醉和静脉镇痛等。

此外,术后康复师会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疗法和营养计划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加速康复外科的主要优势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ERAS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活动能力,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手术结果的满意度。

总之,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通过优化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的方法,旨在帮助手术患者更快康复。

它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采取标准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措施和术后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的目标是提高手术结果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的名词解释

加速康复外科的名词解释

加速康复外科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医学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逐渐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解释加速康复外科的定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探讨这一先进医疗理念的背后。

一、加速康复外科的定义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综合疗法,旨在通过优化外科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俗地说,就是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并尽量减少手术后的不适和并发症。

二、加速康复外科的原理1. 多学科团队合作:加速康复外科强调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营养师、社工等。

他们联合制定完整的术前计划、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案。

2. 规范化手术技术:加速康复外科要求医生使用尽可能少的创伤性手术技术,减少术中出血和组织损伤,并保护病人的免疫功能。

3. 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方案。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讲解和准确的麻醉评估,以降低手术风险。

4. 多模式镇痛:在手术过程中,加速康复外科通过联合应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方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

5. 早期营养支持:加速康复外科强调术后早期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补充患者术后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6. 早期活动与康复:加速康复外科鼓励患者在手术后尽早进行主动的身体活动。

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增加肺功能和肠道蠕动,加快康复过程。

三、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领域1. 腹部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在腹部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胃癌切除术、结直肠癌切除术等。

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2. 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也在骨科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关节置换手术和骨折修复术。

通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行走和进行康复训练。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规范化疼痛管理
建立规范的疼痛评估、治 疗和监测流程,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治 疗。
疼痛控制药物及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缓解 轻至中度疼痛,但可能导致胃肠
道不适、出血和过敏反应等。
阿片类镇痛药
如吗啡、芬太尼等,可用于中至 重度疼痛治疗,但可能导致呼吸
抑制、恶心呕吐、成瘾性等。
ERAS理念在骨科的推广应用尚处于初 级阶段,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仍需深入
开展。
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ERAS在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的精细化及个体化方面的 问题,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疼痛管理
方案。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证实ERAS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加强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麻醉、护理、康复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以推动ERAS理念 的深入应用。
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
ERAS优化了围手术期处理,缩 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意味着降低了患者 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
利用效率。
通过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和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ERAS还降低了
患者的医疗费用。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ERAS疼痛管理使患者能够更早地开始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
ERAS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
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策 略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从而降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风 险。
ERAS疼痛管理有助于患者更早 地恢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等 引起的并发症。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number {01}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日期:汇报人:目录•引言•加速康复外科概述•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未来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0102背景介绍疼痛管理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促进康复进程。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方法,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速度的新型外科理念。

探讨ERAS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ERAS理念的引入为骨科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和意义意义目的02加速康复外科概述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方法,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以减轻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的医疗模式。

ERAS的理念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和资源消耗。

定义和理念ERAS的流程包括术前评估、优化、宣教,术中控制应激和疼痛管理,术后快速康复和早期出院计划等。

ERAS的内容涵盖了术前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术中保温、控制出血、减轻应激反应,术后早期活动、口服镇痛药、快速康复锻炼等多个方面。

加速康复外科的流程和内容加速康复外科的优势和应用范围ERAS的优势在于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入院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ERAS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0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手术创伤、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

这些因素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信号。

术后疼痛的机制术后疼痛的原因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

生理原因包括手术创伤、组织损伤等;心理原因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进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护理理念,旨在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成本。

本文将介绍ERAS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ERAS最早由Kehlet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现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的护理理念。

大量研究表明,ERAS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目前,ERAS主要应用于胃肠手术、肝胆手术、胸科手术、骨科手术等。

研究显示,采用ERAS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也大为缩短。

ERAS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ERAS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照实验等。

在对照实验中,研究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ERAS护理和传统护理。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ERAS的效果。

研究表明,ERAS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ERAS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患者在使用ERAS护理后,恢复速度加快,减少了术后疼痛和不适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然ERAS已经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需要进一步扩大ERAS的应用范围,以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需要深入研究ERAS的护理理念,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果。

另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ERAS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如何培训医护人员掌握ERAS技能,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推广ERAS 理念,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外科护理理念,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成本。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的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ERAS将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采用多学科联合手段,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减轻患者疼痛,并加速患者康复的外科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减少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 B、加速康复器官功能 C、早起出院是水到渠成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解
方法
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机理
减少创伤应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
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
结果
住院日缩短
ERAS-显著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降低并发症风险47%
降低再入院风险20%
降低死亡风险47%
Nature建议
术中全面保温
头部和四肢保暖 躯干保暖 保温措施:输液加热,冲洗液加热
麻醉 硬膜的麻醉对手术康复的影响
减轻病人痛苦 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 避免使用鸦片类药物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分解激素释放 促进病人康复
需要注意几方面
采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麻醉药。避免使用吗啡等鸦片类药 麻醉范围 T5-L2 麻醉必须先于手术应激 硬膜外给药持续到肠功能恢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围手术期的处理新概念
现代外科发展的宗旨:治愈病人,减少创伤与应激
微创外科 (采用特殊器械)缩小手术创伤范围,减少应激 损伤控制外科 (采用特殊手术方案),缩小手术创伤程度,减轻应激 加速康复外科 (采用一系列措施),减少应激程度,促进康复 代谢调控 (采用特殊营养素),减少应激程度
Nature:提高ERAS应用才是关键
ERAS已再外科领域广泛应用
1997年 丹麦H kenlet教授提出ERAS概念 2005年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提出围手术期ERAS整理管理方案 2010年 ERAS学会成立于瑞典 2012年 第一届ERAS年会在法国举行 2014年 欧洲第二次ERAS会议 2015年 中国第一届ERAS会议
改变陈腐的观念 这比创新更重要
术前的肠道准备对病人没有益处 1、不能降低术后的腹腔内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2、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病人术前处于脱水状态会增加麻醉中低血
压的危险 3、引起肠管水肿,增加术后肠麻痹的发生率
预防静脉血栓
不常规放置各种导管
不加选择的放置各种导管对术后恢复利少弊多 加重心理负担 并发症 行动不便 意外脱落
ERAS
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 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病人的快速康复。
促使手术病人加速康复的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加速康复外科:集成创新
ERAS 1、精准外科手术 2、现代麻醉与止痛 3、优良的护理 4、营养及器官支持 5、腹腔镜机器人
加速康复外科先驱者 Henrik kehlet
促进代谢 预防感染
ERAS 三大关键措施
充分止痛
促进肠功能恢复
早起活动
术前宣教
目的:打消病人对环境和手术等治疗的陌生与恐惧 内容:1、详细告知康复各阶段可能的时间
2、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 3、鼓励早期口服进食及下床活动的建议及措施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宣教
ERAS 宣传手册
不主张常规行肠道准备
2、将禁食时间缩短至术前2个小时不再整夜禁食 3、术前2小时口服12.5%的碳水化合物400ml可以降低术后胰岛素抵
抗的发生率,又可以缓解术前禁食引起的焦虑和饥渴
手中保温
手术超过2h易发生低温 低温原因:
麻醉剂影响低温调节中枢 血管扩张 室温低 输液和输血
低温危害
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升高 全身应激反应升高 影响凝血功能、心律失常 体温下降1-3度 切口感染升高2-3倍、出血升高 心率失常升高,分解代谢升高
疼痛是最大的手术创伤应急因素
切口 腹腔引流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
在的组织损伤。
由组织损伤所致的不愉快情绪感受
医学发展趋势
准确性
安全性

有效性
无痛性 舒适性
有尊严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要求医院实现安全、无痛、舒适的时 代,今后的医疗服务毫无疑问要向舒适化方向来发展。
60例高龄结肠癌病人 硬膜外阻滞麻醉 平均住院时间2天 57例在两天内恢复肠蠕动,无术后肠麻痹者 术后24h—48h内临床活动5-6h 出院时临床活动时间>10h 并发症:感染率和消化道出血3%,吻合口瘘3%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ERAS
取得病人理解 有效的麻醉与止疼 微创外科 减少医源性应激 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肠内营养 A、促进肠蠕动 B、促进门脉循环 C、维护肠粘膜屏障 D、调控肠微生态
SIRS期特殊病理生理改变
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SIRS) ↓
毛细血管内皮受损 ↓
毛细血管渗漏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液体异常分布(血容量不足、液体扣
押)
ACS、MODS
营养与ERAS
营养和康复
ERAS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住院时间的缩短 器官功能康复加速
A、机体组成保持良好 B、体力状态号 C、并发症减少 D、免疫功能号 E、胰岛素抵抗减轻
液体治疗的意义
创伤、手术、感染必然给病人带来容量的改变和体液的重新分布 术后第一个24小时,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体内各种物质的相互转换加
以代偿,不要急于营养治疗但一定要液体治疗。 术后3天内,一旦存在容量不足,直接影响器官功能,甚至MODS的
发生 液体治疗是外科危重病人治疗的首要问题,危重病人治疗中的难题
ERAS给我们的启示 1
手术后应激并非完全不可避免 疼痛 导管 操作 药物
围手术期禁食并非需要 术后卧床并非不可避免
启示 2
多种优化方案组合才能产生效果 止痛 营养 护理
非某一种方法的结果
启示 3
多部门协作是成功关键之一 外科、麻醉、营养、护理、理疗、社会、家庭
启示 4
FT只要目标不是fast,不是早期出院 也非省钱 主要目标是早期康复
液体治疗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 维持胶体渗透压 保障组织氧合与灌注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原则
提供基本需要 关键是保证有效循环血量、保障氧供 防止组织水肿 兼顾酸碱平衡 首先液体治疗,内环境稳定后营养支持
实施措施
首先血浆代用品和电解质 把握输血指征 合理应用白蛋白和血浆
液体治疗的早期目标
放置导管注意事项
留置导尿管 A、妨碍活动,逆行尿路感染 B、如确定需要,放置<24h C、直肠手术可能放置时间略长 气管插管 A、延长ICU住院时间 B、肺部并发症 胃肠减压管 肺部并发症,影响肠功能恢复
缩短术前进食时间
1、术前长时间禁食会加重术后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而胰岛 素抵抗被认为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
降低死亡率 早期下床活动
改善生活质量 ↓
改善术后临床转归
尽早活动锻炼的前提—疼痛控制
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疼痛
注意
NSAIDS用手术镇痛越早越好
减少输血与输液
ERAS的重要环节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术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易水钠潴留,组织水肿
2、过多补液加剧组织水肿延缓胃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
3、减轻应激,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轻水纳潴留,有利于术后恢 复
加 C、若心、肺功能不良,则高容量导致肺水肿、心衰
术后输注胶体液
优点: 输入量少 组织水肿少 快速充分恢复全身循环或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更好的改善组织氧合
胶体与晶体比例
两者比例:1:2/1:1
输液后血浆容量的静态改变
PVE=输液量*(pv/vd) pv:血浆量 Vd:分布占体重的百分比
何为舒适医疗
舒适化医疗就是让病人再安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检查、治疗,是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医疗的舒适化、人性化。医疗医务人 员除了要有高超的医疗水平外,还要力求医疗服务全过程无痛苦, 并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和尊严。
术后疼痛管理是ERAS重要环节
术后疼痛评分
术后镇痛的目的
减轻病痛 帮助快速恢复 尽早出院
以70kg男性为例 —输5%葡萄糖500ml,Vd占体重60%,vd42L,PV3L
pve=36ml —输RL或0.9%的NaCI500ml,Vd占体重20%=14L
pve=107ml —输5%白蛋白500ml(25g),1g占有水14~15ml
pve=375ml
举例
1000ml乳酸林格氏液 20%血管内 80%组织间隙 为补充2050ml血容量 输入2050ml、LR仅有410ml液体滞留再血管内 输入10250ml、LR方能满足需要。
在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的最初6个小时之内进行 1、CVP:8-12cmH2O 2、MAP:>65mmHg 3、尿量>0.5ml/kg.h 4、scvo2>70% 包括输血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手段
晶体液的不利因素
A、输入的晶体液可能较多的蓄积在组织间隙 B、术后第3天,蓄积在组织间隙的液体,开始返回血管内,尿量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