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例七则
帕金森病例分享

警示征象
(三)警示征象:
发病5年内出现快速进展的步态障碍,以至于需要经常使用 轮椅。 (PSP,MSA)
运动症状或体征在发病5年内或5年以上完全不进展,除非 这种病情的稳定是与治疗相关。 (VP,药源性PD)
发病5年内出现球麻痹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发音困难、构音 障碍或吞咽困难。 ( PSP,MSA)
帕金森病病例分享
一般情况
患者:邓某 性别:男性 年龄:50岁 职业:木匠 主诉:行动迟缓3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
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肢活动稍不灵 活,当时未予重视。于今年2月份因上述症状加重就 诊于湘雅医院诊断“帕金森病”,予口服“艾地苯醌 、多巴丝肼、胞磷胆碱钠”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近半年来,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缓慢,右手不能 持筷,言语不流利,偶有视物模糊。近2月逐渐发展 至左侧肢体进行性活动迟缓,右手不自主抖动,尤其 激动、紧张时易出现。目前患者穿衣、系纽扣尚可自 理,起床、翻身较缓慢,尚能单独行走。入院时患者 神志清楚,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发病5年内出现吸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即在白天或夜间出现 吸气性喘鸣或者频繁的吸气性叹息。 (MSA)
发病5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功能障碍,包括:体位性低血 压;发病5年内出现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 (MSA)
发病3年内由于平衡障碍导致反复(>1次/年)跌倒。 ( P SP,MSA,CBD,VP)
PD的诊断:
• 苍白球 ( GPi ) 帕金森病 ( 异动症 )
小结
✓ 原发性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目 前无法根治。
✓ 掌握PD的诊断标准,尽早识别PD。 ✓ 对于原发性PD治疗需要全程管理,早期诊断,早期
开始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在控制运动症状的同 时关注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

帕金森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病历模板病历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就诊日期:主诉:患者主要以以下症状为主诉1.静止时震颤:患者静止时手部,头部或嘴部出现不自主震颤。
2.姿势不稳:患者经常出现姿势不稳,易发生摔倒的情况。
3.运动缓慢:患者的动作缓慢,行走步态不协调,身体僵硬。
4.语言障碍:患者说话变得模糊不清,节奏不匀速。
现病史:1.疾病发生时间:患者疾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起因。
2.主要症状:详细描述患者目前主要出现的症状及其时长。
3.症状进展: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
4.医院就诊情况:患者之前就诊过哪些医院?服用过哪些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既往史:1.既往疾病:详细记录患者既往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家族史:有无家族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个人史:1.职业史:患者从事的职业,是否长期接触有毒物质。
2.吸烟酗酒史:患者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3.药物史:患者是否长期使用特定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等。
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四肢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等的检查结果。
2.震颤评估:患者静止状态下震颤的频率,幅度等评估结果。
3.步态检查: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异常,是否摇摆。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患者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
2.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或CT等检查结果。
3.脑电图: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有无异常波形。
4.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得出的主要诊断。
治疗方案:综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出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内容。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治疗后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估。
随访计划: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复查时间、复查项目等内容。
备注:其他与病情相关的附加信息。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病例分析女性,64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年入院现病史:2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活动不灵、无力,静止时右手抖动,逐渐渐重。
1年前右腿也无力,行走时右下肢发僵。
曾按脑梗死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近半年患者感全身僵硬感,行走速度明显减慢。
发病以来智力正常,无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病前无其他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否认家族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
面部表情略呆板,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均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右手静止性震颤,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右侧更著。
轮替动作缓慢,行走步幅小,右上肢伴随动作幅度小。
指鼻准,跟膝胫试验稳。
深浅感觉正常。
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头MRI:未见异常。
诊断:帕金森病治疗:可以先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以应用美多巴。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老年女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运动缓慢,右手静止性抖动。
症状从一侧肢体逐渐波及另一侧肢体病前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及特殊服药史。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板,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运动缓慢,轮替动作慢,行走时步幅小、伴随动作少。
头颅MRI未发现明显异常。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和运动缓慢,定位于锥体外系。
定性诊断:患者有运动缓慢和肌张力增高,符合帕金森症状诊断。
患者为老年人,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从一侧开始,除锥体外系受累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病前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及其他疾病史,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1)与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该患者除了锥体外系的症状以外,没有锥体系、大脑皮质、小脑、自主神经受累及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不支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
2)与继发性帕金森病鉴别:除高血压外,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不支持继发性PD。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 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至 有效剂量,避免突然停药或加量。
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运动症状的改善(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以及生 活质量的变化。
PART 02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分析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神经元丢失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这种丢失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
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存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路 易小体,这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标志。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康复 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方法
1 2
运动并发症处理
根据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 少,导致黑质在T2WI上呈高信号,这 是帕金森病特征性的MRI表现之一。
功能MRI技术在PD诊断中价值
功能MRI技术可以检测帕金森病 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状 态,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功能MRI技术,可以观察帕 金森病患者脑内不同区域之间的 功能连接情况,有助于理解帕金
纹状体DA含量减少机制探讨
多巴胺合成减少
帕金森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

帕金森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以下是一个帕金森综合征病历书写的模板,供参考:
主诉:
患者XXX,XX岁,主诉双手震颤、僵硬、步态不稳等症状已有X年。
现病史:
患者X年前开始出现手部震颤,逐渐加重,并出现步态不稳、肌肉僵硬等症状,就诊于XX医院,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最近数月来,患者症状再次加重,就诊于本院。
既往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
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家族史:
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语言理解和表达正常。
头部、颈部无异常。
四肢肌肉僵硬,手部双侧微颤,步态不稳,行走时摇摆,向一侧倾斜。
肢体肌力正常,无感觉异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头颅MRI示:脑干和黑质区信号异常增强,考虑帕金森综合征可能。
诊断:
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
给予XXX药物治疗,注意生活护理,定期复查。
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生活护理,保持积极心态。
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以免影响病情。
帕金森手术病例汇报

Company Logo
左旋多巴的五个阶段反应
I. “蜜月期”,疗效稳定而持久; II. 中午药效减退; III. 睡眠受影响,有“晨僵”现象,可有脚 痉挛或肌张力异常, 常在症状严重侧; IV. 出现剂末现象(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 V. 频繁发生的药效减退, 出现开关(症 状在突然缓解与加重之间波动)及剂末现象 , 伴明显 “异动症”; 一般来讲,左旋多巴“蜜月期”为5年左右,此后出 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等并发症;
注意: ①手术仅改善症状,不能根治,术后仍需用 药,可减少剂量 ②早期PD、药物疗效显著者,不宜手术
Company Logo
手术治疗
效果:
对震颤和/或肌强直疗效较好
对姿势、步态异常、平衡障碍无明 显疗效
方法: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 激术(DB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病例汇报: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
八一脑科医院 五病区 戴宜武 何江弘 党圆圆 吴月奎
男性,68岁,55岁起病。 双上肢活动迟缓伴行走不稳10年,加重2年 2007-12入院。
Company Logo
10年前逐渐出现的双上肢活动缓慢,右侧为重 逐渐出现四肢僵直、起步、转身困难,仍以右侧 为重。 1999年诊断:帕金森病, 美多芭口服,病情好转但服药量不断增加。
过皮下脉冲发生器实施可逆性调节,调 整改变刺激参数的方式来获得长期疗效, 减少并发症;
植入过程
选择靶点、定位
生理确认,即术中测试 植入整个系统
定位
安装立体定向架
采用 CT 或 MRI 定位 确认靶点坐标
术中测试
测试症状控制 – 运动迟缓 – 对指、触摸鼻子 – 僵直 – 神经内科医生活动病人肢体 – 震颤 – 指鼻、画螺旋线、拿杯子做喝水动作 进行副作用评估 – 麻木 – 语言
帕金森病例分享

开始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在控制运动症状的同 时关注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脂、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正 常。 ✓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大小便检查正常。 ✓肺部CT、心电图检查示:正常。 ✓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超检查示:正常。
辅助检查
头颅平扫+头颅、颈部血管MRI: 左侧颞顶叶及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考虑缺血灶。 左侧大脑前动脉主要由右侧颈内动脉供血。 颈部血管MRA未见明显异常。
: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
讨论
非运动症状 1、精神症状 2、睡眠障碍 3、自主神经症状 4、感觉障碍
支持标准
(一)支持标准: 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明确有显著有效。 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临床体检观察到单个肢体的静止性震颤 以下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与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
Ⅱ期:6年
可恢复
Ⅲ期:7年
中期
3 期 =轻~中度双侧受累,某种
姿势不稳,独立生活
Ⅳ期:9年
晚期
4 期 =严重残疾,仍可独自行走 或站立
5 期 =无帮助时只能坐轮或卧床
Ⅴ期:14年
治疗
心理疏 导
手术治疗
可以治疗但 不可治愈
药物 治疗
康复与 运动
照料护理
治疗
控制运动症状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延迟或减少运动并发症 延缓疾病进展
• 丘脑切开术 • 苍白球切开术 • 丘脑底核毁损术
选 ➢ DBS:创伤小、安全、
择 不
帕金森

首次病程记录2010年1月5日11:30患者元景贤,男性,74岁。
主因四肢运动迟缓逐渐加重10年,于2010年1月5日11时30分门诊以“帕金森氏病”收入院。
病例特点:①患者男性,74岁。
②患者缘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肢体静止性震颤,起步困难,走路呈慌张步态,面部表情少,曾就诊于工人医院诊断:“帕金森氏病,口服“安坦”、“美多芭”逐渐加量至250mg 3/日。
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致卧床不能行走,于我市二院查头CT:脑萎缩。
为进一步治疗今来院。
③现症见:运动迟缓,面部表情少,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减退,饮食可,夜寐欠安,小便频,大便干燥。
④查体:BP 140/80mmHg,舌质淡暗,少苔,脉沉细。
心肺腹四诊(-)。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言语尚流利,卧床。
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
⑤既往史:既往体健。
⑥辅助检查:待回报。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震颤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西医诊断:1.帕金森氏病 2.脑萎缩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故诊为震颤,患者老年男性,脏腑渐衰,肝肾阴虚,阴虚风动,则出现震颤,肝风挟痰浊走窜经络,故活动笨拙,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均为阴虚风动之象,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宜滋补肝肾,祛风化痰通络为主。
中医鉴别诊断:痫证:患者无肢体抽搐,双目上视及口吐白沫等症状,故不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男性,74岁,主因四肢运动迟缓逐渐加重10年入院。
2.体征:BP 140/80mmHg,面具脸。
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
3.既往体健。
4.检查:待回报。
西医鉴别诊断:特发性震颤:震颤以姿势性或运动性为特征,发病年龄小,饮酒或用心得安后震颤可显著减轻,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此患者不符。
诊疗计划:1.神经内科II级护理;2.低盐低脂饮食;3.完善各项入院检查,协助诊治;4.测血压1/日;5.口服抗抗帕金森及营养脑细胞药物;6.静点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例七则
帕金森病例一:小写症
年龄:50
性别:男
症状:一年前出现右手静止性震颤,小写症,轻度右肩疼痛和步态缓慢。
查体显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和右侧半身运动迟缓,诊断为帕金森病,
H-Y分期为1期。
策略:考虑是否药物治疗,这样的患者通常在早期就需要药物控制,而年龄较小的患者尽量避免应用左旋多巴制剂,首选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
帕金森病例二:抑郁
年龄:30
性别:女
策略:6个月的帕金森病表现同时伴有抑郁。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夜间双足痉挛导致无法入睡,右侧半身的震颤和运动迟缓,睡眠四十五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
策略: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有足部肌张力障碍,睡眠后帕金森病症状能显著改善。
有些患者容易发生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因此这些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才是合理的药物,普拉克索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较好。
帕金森病例三:缺乏平衡
年龄:75
性别:男
症状:病史3年,步态缓慢伴不稳感。
查体牵拉试验后缺乏恢复平衡的能力,H-Y分期为3期。
策略:防止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十分必要,因为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和障碍功能都很严重。
对于70岁以上患者应选择左旋多巴制剂而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量。
左旋多巴类药物比受体激动剂对姿势不稳的疗效更好。
老年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比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出现幻觉、困倦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要低。
70岁以上患者比年轻患者发生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的可能性小。
对于本例患者可以服用复方多巴,常用剂量为左旋多巴达到600-700毫克/天。
对于有姿势不稳容易跌倒的患者可增加左旋多巴剂量直到姿势不稳得到改善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例四:剂末效应
年龄:50
性别:女
症状:病史8年,服用信尼麦(25/100,每天四次)和普拉克索(1毫克,每天3次)。
该患者出现运动症状波动(服药3小时后出现剂末效应),无异动症。
策略:运动症状波动是帕金森病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在服用左旋多巴5-7年后的患者容易发生。
一种方法是将复方多巴从标准片转换为控释片或者合用标准片和控释片。
由于控释片的吸收没有标准片稳定,可能导致开期延迟。
年轻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发生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特别是已经发生运动症状波动的患者。
更好的方法是在一个或者多个复方多巴剂量时同时服用恩他卡朋以延长左旋多巴的半衰期。
这样做避免缩短复方多巴的服药间隔,减少每日左旋多巴剂量。
帕金森病例五:老年痴呆
年龄:75
性别:男
症状:病史3年,出现严重的痴呆症状。
患者运动症状轻微,后拉试验时可保持平衡。
目前服药为信尼麦(25/100毫克,每天3次)和司来吉兰(5毫克,每日一次)。
策略:在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帕金森综合症合并痴呆的情况比较常见。
可能的病因包括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合并AD或者额颞叶痴呆。
PD合并痴呆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巴胺能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困倦、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尽可能简化其药物治疗方案。
对合并痴呆的患者不宜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复方多巴控释片对这类患者要优于标准片因为可以延迟吸收峰。
司立吉林可加重幻觉对于该患者应该停用。
帕金森病例六:幻觉
年龄:70
性别:女
症状:病史6年,目前出现视幻觉。
她时常看到有其他人或者动物在她的卧室里,然后她会起身检查是真的有这些人或者是幻觉。
目前服用的药物包括信尼麦25/100(每次一片半,每天四次),培高力特(1毫克,每天四次),金刚烷胺(100毫克,每天2次)。
策略:幻觉是帕金森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服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出现。
当视幻觉短暂出现并且患者知道那不是事实,可以暂不治疗。
当患者不认为那是幻觉时应该开始治疗。
首先要停用抗帕金森病作用较弱而可能加重幻觉的药物,如金刚烷胺。
如果该患者依然有幻觉而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较重不能停服培高力特,可以在睡前服用喹硫平(25毫克到75毫克)可以缓解幻觉症状。
帕金森病例七:妄想
年龄:70
性别:女
症状:病史6年,目前服药为信尼麦25/100(每次一片,每天三次),H-Y分期为2期。
患者以往无精神病史,最近出现妄想症状。
策略:妄想是PD患者很难处理的症状,与视幻觉相比药物治疗困难大。
对于严重帕金森病患者,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剂量可能导致跌倒的出现因而是不明智的。
尽管中等剂量的喹硫平可能控制妄想症状因此可以首先试用,但是严重的妄想通常需要服用氯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