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小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自我介绍(优秀6篇)

小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自我介绍(优秀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大家知道事迹材料的格式吗?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自我介绍,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生一年级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篇一尊师孝亲好少年她,品学兼优,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特别是在尊师孝亲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她就是温柔善良的射手座女孩——一(2)班的赵xx。
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伙伴。
她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每天早晨进校,看到每个老师都会微笑着说:“老师,早上好!”她和每位老师都相处得很好,而且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随时帮老师做事情。
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例如每天的收发作业,检查卫生,管理纪律等,她都做得很好。
在班级中,每当有什么最脏最累的活儿,她都冲在最前面。
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潜力,带领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干净,让老师十分放心。
赵xx同学勤奋刻苦,勤学善思,成绩优异,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同学们都视她为榜样。
由于她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是她的好朋友。
无论谁有困难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从不斤斤计较。
有同学问她问题,她总是热情耐心解答;有同学摔倒,她主动搀扶;有同学伤心难过,她主动安慰;甚至有同学吵架,她都是小小调解员。
作为少先队员,她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勇敢地帮助受欺负的弱小同学。
总之,只要她能做到的,她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她用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感恩老师辛勤的教导。
她热爱学习,喜欢阅读,善于思考。
她平时总是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西游记》、《红楼梦》、《中国成语故事》、《神笔马良》、《谁动了我的奶酪》、《查理九世》、《天蓝色的彼岸》、《哈利波特》、《小王子》等等这些书她都特别喜欢。
“孝老爱亲”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某校老年医学院为例

“孝老爱亲”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某校老年医学院为例作者:徐建平李琪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20期徐建平李琪(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256604)摘要:“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发扬“孝老爱亲”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文章以中华传统美德“孝老爱亲”为切入点,以“当我老了”主题特色活动为载体,对“孝老爱亲”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有效方式和积极作用进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孝老爱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0-0000-00“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和国兴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之。
孝亲,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孝国,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祖国的基本要求。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人民健康也成为热点话题,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孝道、健康、爱国情怀走进校园,建设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孝道教育为转入,以某校老年医学院开展的“当我老了”特色主题活动为例,弘扬“孝老爱亲”精神,倡导“孝润齐鲁安养山东”,以达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
1 “当我老了”特色主题活动在发扬“孝老爱亲”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当我老了”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并赋予时代内容,使“孝老爱亲”在大学生的思想上深深扎根,为其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培育“当我老了”特色主题活动,有利于发挥特色,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百善孝为先”[3]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有利于顺应社会趋势,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由爱老、爱家推及到爱社会、爱国家,进一步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精选10篇)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精选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较美孝心少年事迹【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有关较美孝心少年的演讲稿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绝该继承和发扬。
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国文化中较悠久、较基本、较重要、影响较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
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
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
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
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
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
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谢谢大家!较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打小起,小琴就是大人眼里较为懂事的孩子。
上小学后,她越来越懂事了。
她把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2023年最美家庭爱国事迹5篇

2023年最美家庭爱国事迹5篇2023年最美家庭爱国事迹篇1我拥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一家人。
他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
这个家庭共六口人。
我叫孙文咏今,年41岁了,在韩城市新城三小任教,家住新城区泰山名园小区膝下一儿在西安上大学,婆婆公公因年轻时为工作和家操持捞下一身病疾。
这样一来,年迈的爷爷就经常需要在我这个孙子媳妇的照顾下生活。
家庭和睦、事业成功的我,经常受到大家及亲戚朋友的一直称赞和好评。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结婚后我和丈夫俩人白手起家开始了共同创业的步伐。
卫东海因工作性质的原因一直远在他乡的高速路上执勤。
家里服侍公婆照顾年幼的儿子里里外外的事都给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战斗大平台。
特别是由于家庭情况属于世代单传,婆婆又常年身体不好离不开人照顾她,爷爷虽然年迈但身体情况要好于婆婆,所以公公就常顾及不来照顾他年迈的父亲,陪妻子在省城看病,那么照顾爷爷的事情就理所当然的由我来接任。
记得那是2023年的10月爷爷在延安地区做了疝气手术后不习惯外地的生活饮食习惯,就拖着没恢复的身体回到韩城由我来照顾他,我作为爷爷的孙子媳妇当然义不容辞。
迎着深秋的冷雨及冬天的寒风每天坚持凌晨5点起床给爷爷做早点,安顿他吃、喝、换、洗完毕后按时赶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一次漂泊秋雨的中午我忘记带雨伞,放学了我送完学生们又匆忙赶回家,这个时候爷爷一准在客厅沙发上翘首以盼归来的孙媳给他做可口的午饭。
进门后爷爷看见我淋得湿透了,就随手拿起放在门口的抹布给我擦头发,望着老人家瘦弱的身体及自己狼狈的样子,心酸、委屈、无奈、温暖一下子从眼睛里涌了出来…这就是幸福,关爱的幸福!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勤劳、为人本分自从嫁到卫家来从来没有和婆婆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关系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2018-2019】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篇一:社区道德模范评选材料最美嫂子谢美先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小叔子谢先美,下陆西花苑社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贺永红,为此,面临死神的小叔子奇迹般活了下来。
她用爱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之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201X年5月,正在广西打工的贺永红还沉浸在刚刚当上爸爸的喜悦之中,一场病魔却悄然袭来。
经医院确诊他患上难以治愈的脊椎结核病,她和丈夫贺东鸿到处借钱将他送进医院。
经手术治疗,贺永红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胸部以下全无知觉,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
贺永红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年事已高。
看到这种情形,谢美先毅然决定将他接到家中和丈夫一起照顾。
她对小叔子说:“你心情放宽些,慢慢养病,以后只要哥嫂有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只有50平方米的家,照顾瘫痪的弟弟很不方便,为此他们把自己的小房子租给别人住,在附近农村租一间更大的房子和弟弟一起住,还为弟弟专门装了一台空调。
照顾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并不是那么简单。
贺永红刚刚病倒那段时间,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情绪波动很大,照顾起来很吃力。
每次如厕和洗澡成为他最大的困难,大小便无法控制,经常把床弄脏,谢美先就不厌其烦为他换洗。
由于长期卧床不能动弹,贺永红的双脚经常出现麻木无知觉,谢先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通过有经验的熟人和医生的传授,不辞辛苦地每星期给贺永红用温水洗三次脚。
除了西医治疗外,她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中医讨教。
只要听说哪里有民间高师,她长途跋涉,不顾疲劳,先后到山里和乡下求得几副“土方”,药熬好后,又细心地喂给弟弟喝。
一次,电视剧有个喝汤的镜头,贺永红看见后,舌头自然地在嘴边添了下,这个微小的动作却被谢先美留意,第二天,当她把一碗骨头汤端到小叔子面前时,他眼睛湿润了。
三伏天,寒冬里,为照顾弟弟,谢先美都是无怨无悔。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精选7篇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精选7篇孝老爱亲主要事迹(篇1)党宏斌同志的家庭与千万个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一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工作楷模党宏斌同志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发挥军人的本色,认真履行职责,处处以身作则。
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近几年,他担任我镇林工站站长,经常不分昼夜的奔赴在森林火灾第一现场,亲自指挥、加入灭火队伍,尤其是在逢年过节,举家团圆的时刻,林工站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遭遇火情时进行紧急应对。
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他还主动参与到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大暴雨,整夜巡查,排除受灾隐患。
正是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年度考核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他爱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党宏斌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
他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
作为儿子,他关心老人,孝顺老人。
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勤俭朴素,家中贤内助党宏斌的妻子齐鸿燕同志在我镇职工餐厅工作,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
2019-关于孝敬父母的感动中国事迹-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孝敬父母的感动中国事迹篇一:感动中国十大孝子“感动中国十大孝子”王凯倾情讲述“孝行”旅程,让“孝心”在师生中代代传承--- 鄯善县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孝道”专题报告会为进一步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11月29日下午,鄯善县中心小学“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孝道”专题报告会在县一中阶梯教室举行,特邀来自黑龙江兰西县的“中国十大孝子”王凯向师生们讲述他的“孝行”之路,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孝道论坛讲座,近500余人聆听了王老师的精彩报告。
在宣讲现场,王凯讲述了自己从201X年—201X年期间,与弟弟王锐自制板车成“房车”,取名“感恩号”,载着八旬母亲畅游祖国各地的经历。
其间,他们三人历经严寒、高温等天气,磨破了37双鞋,徒步30多个省,跨越1000多个城市,517天走了37000公里,完成了母亲畅游中华的感恩之旅。
讲座上,王老师用自己多年照顾父母、呵护双亲的故事,他深情的讲述,动人的事迹,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孝道文化的精髓,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王老师用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和挚爱充实了他的心,以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道德的力量影响当代人。
王凯用亲身经历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聆听者,与会者一阵阵感动的掌声长久而热烈地将报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
鄯善县中心小学校长戚静涛由衷地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循着王凯兄弟俩的足迹,将感恩和孝道传承下去,让‘孝心’在广大师生中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王老师通过课件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场的师生们都在认真地倾听者王老师与孩子们亲切的交谈和蔼可亲的王老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篇二:道德讲堂孝敬父母事迹材料沙湾镇混子小学“道德讲堂”感恩父母,我俩愿意―――沙湾镇混子小学:×××尊敬的同行们,大家下午好!刚才看了感动中国陈斌强老师“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的视频,我很感动,感动的同时也很惭愧,惭愧的是和陈斌强老师相比,我对父母的爱还远远不够,“百善孝为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常常怀着感恩之心,回忆我小时候的故事,回忆我与爸妈的故事。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作者:赵衍荣郭晓娟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18期—万个日夜的陪伴房泽秋,何许人也?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山东省十大孝星之一,山东好人之星,济南市十大孝星之首;荣登“中国好人榜”“山东好人榜”“济南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济南市最美家庭……一连串的荣誉光环,样样都是硬核,背后却是房泽秋日复一日爱的奉献。
故事还得从43年前一句“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的承诺说起。
房泽秋是济南市历下区的一名普通居民,李玉柱是房家的老邻居,一生未婚,无依无靠。
1979年,李玉柱因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
见老人没人照料,19岁的房泽秋每周五都会去医院看望李玉柱,帮他擦洗身子、换洗衣服。
虽然半身不遂,但李玉柱的思路一直清晰,盼着周五、盼着秋云(房泽秋的小名)来看自己,成了老人每周最激动的事。
“我听医院的护士说,一到我快去的点儿,爷爷都会伸着头往外看,就盼着我赶紧去。
”房泽秋说,为了更方便地照顾老人,她和家人商量后将老人接到了自己家。
1982年,房泽秋结婚了。
其实,这桩婚姻也与李玉柱有关。
在房泽秋照顾李玉柱的同时,当时追求她的小伙于海也在跑前跑后地照顾老人,帮老人理头发、刮胡子、擦身子。
“别的小伙子知道我照顾这个非亲非故的老人,都不愿意,就是他,不但很支持我,还像对自己家老人一样对爷爷,我觉得这人值得托付。
”婚后,小两口就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小家,对他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
房泽秋起初在济南市丝绸印染厂工作,后来下岗了。
丈夫于海是济南公交公司的一名维修工,两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住房条件也不太好。
虽然家里房子小,但是每次搬家,房泽秋都会带着老人。
可以说,老人已经是这个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责任的传递2012年,房泽秋的丈夫突发疾病去世,儿子于霄宁接过父亲的班,每周背老人去医院换尿管、帮老人排便洗澡。
于霄宁结婚后,夫妻二人一同分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谈起李玉柱,于宵宁说自己是读初中时才知道家里的老爷爷和一家人并无血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彭露瑾,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龙村委会丫普龙村小组村民,现系丫普龙村委会副主任。
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
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
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
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
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大学毕业后,因为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多孩子都纷纷要求她辅导他们的英语,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需要补课的孩子家里辅导他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
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