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规标准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法规林业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林业经营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林业活动,包括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林业经营和管理等各项事务。
第三条林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同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第二章林业资源的保护第一节森林资源的保护第四条国家对公益林、森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的森林实行保护,禁止进行乱砍乱伐和非法盗伐行为。
对于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区,应进行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提高森林面积和质量。
第二节木材资源的保护第五条木材资源的采伐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采伐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禁止非法采伐、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对于非法运输和销售木材的行为,应予以查处和处罚。
第六条木材进出口需要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林业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节林地的保护与恢复第七条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林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
第八条禁止违法用地、扩大建设范围破坏林地的行为,对于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应予以处罚,并恢复林地原貌。
第二节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第九条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禁止非法猎捕和销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对于非法交易和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应予以查处和处罚。
第十条加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提高栖息地的生态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第四章林业经营和管理第一节林业经营第十一条林业经营应遵守合同自由、价格自由的原则,保障经营者的权益。
对于林业经营活动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依法纳税,并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第二节林业管理第十二条国家加强对林业经营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林业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林业产品的市场经营行为。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法规完整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第二条适用范围第三条定义第二章林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第一节林地所有权第二节林地承包和流转第三节林木收益权第三章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第一节林木保护第二节自然保护区内林业生产第三节土地沙漠化防治和生态重建第四节森林防火第四章种子和苗木管理第一节种子管理第二节种苗生产和加工第三节毒鼠害治理第五章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第一节森林计划第二节林业企业制度改革第三节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第四节非林业经济开发利用第六章林业科学技术与教育第一节林业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节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第七章法律责任和监督管理第一节法律责任第二节林业行政执法第三节监督管理第八章附则注释:1、林地所有权:指林地所属的所有权。
2、林地承包和流转:指国家授权农民承包土地并经营、管理,以及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使用。
3、林木收益权:指非林地所有人依法取得的对林木的所有权或者收益权的权利。
4、森林计划:指制定的森林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发展计划。
5、非林业经济开发利用:指在不破坏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外的其他资源。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我国林业领域的基础法律法规,规定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森林管理、林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我国的草原资源进行保护和治理,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和治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和管理措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火险等级划分标准》:对我国森林火灾危险程度进行划分,为防火提供依据和参考。
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林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和利用林木资源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本文将以《林业法》、《森林法》和《草原法》为主要参考,探讨我国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一、《林业法》《林业法》是我国林业领域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定了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其中,重要的法律责任包括:1. 林地保护:《林业法》规定,国家实行林地保护制度,禁止非法占用、毁坏、转用、侵占林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破坏森林资源,否则将面临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法》要求,国家鼓励发展健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因森林病虫害导致的林木损失,相关责任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3. 退耕还林还草:《林业法》明确,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制度,鼓励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植被的修复。
相关责任单位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并接受相应的监督和检查。
二、《森林法》《森林法》是我国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重点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和经营管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1.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保护各类森林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禁止非法砍伐、采伐、毁坏、出卖、收购珍稀树木和其他非法活动,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森林培育:《森林法》要求,国家加强森林培育工作,推广造林绿化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种植效益。
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森林培育,共同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经营管理:《森林法》规定,国家实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林权制度,保障林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法规引言概述:林业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森林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林业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林业资源保护、林木经营与利用、森林生态修复和森林火灾防控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林业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1.1林业立法的基本原则: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等。
1.2林业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法律、森林资源管理法律、森林生态保护法律等。
1.3林业法律法规的配套政策:配套细则、配套标准、行政规范性文件等。
二、林业资源保护2.1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国家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规划、森林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禁止乱占乱建、禁止非法砍伐等。
2.2林业资源保护的措施:加强巡护执法、建立森林生态保护和恢复基金、推广濒危物种保护和恢复技术等。
三、林木经营与利用3.1林木经营与利用的法律框架:林权制度改革、维权保护、利益分配机制等。
3.2合理利用林木资源的措施:加强林业资源调查、科学制定林木利用计划、推广高效利用技术等。
3.3林木经营与利用中的责任与义务:林木经营者的义务、监督和管理、林业经营者的责任等。
四、森林生态修复4.1森林生态修复的法律依据:森林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植树造林等。
4.2森林生态修复的措施:加强森林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推进湿地保护和恢复、开展退耕还林等。
五、森林火灾防控5.1森林火灾防控的法律支持: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森林火险区划定和管理、林业灾害防控体系等。
5.2森林火灾防控的措施:加强火源管理与控制、建立森林火灾信息系统、完善灭火设备和队伍等。
总结:林业法律法规通过对森林资源保护、林木经营与利用、森林生态修复和森林火灾防控等方面的规范,维护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林业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

林业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
森林法的定义:(权利与义务)特定领域国家认可机关制定发布的强制实施的
森林资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
第一章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一:概述
(一)森林法的立法进程
从无到有——试行到转正19792.23----1984.9.20——修订完善1998.4.29
(二)森林法的立法目的
1:保护、培育和合法利用森林资源
2:加快国土绿化
3: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
4: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森林法所确立的原则
1:森林资源以公有制为主的原则
2:依法保护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原则
3: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的原则
4: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持续利用。
森林为分五大类: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公益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行政手段)
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市场经济:1:竞争机制,2:价值规律)
科技兴林:
国家对森林资源采取保护性措施的原则(法律、行政、经济)
①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②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经济扶植或长期贷款:对集体、个人造育林。
③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④征收育林费
⑤煤炭、造纸部门,按照产品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
林业资源管理法规

林业资源管理法规引言林业资源是指包括森林、林地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林业资源管理法规。
国际林业资源管理法规1. 森林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的目标是保护和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该法规规定了森林的保护区划、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措施、森林经营和利用的审批程序等内容。
各国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法规。
2. 采伐管理法采伐管理法是为了调节和指导森林采伐行为,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该法规对采伐的许可条件、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周期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采伐活动不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 森林经营法森林经营法是对林业经营行为进行管理和指导的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森林经营的许可、合同、经营计划编制和核准、经营责任和义务等内容。
林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符合法规的要求,以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
国内林业资源管理法规1. 林业法我国《林业法》是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法规。
该法规明确了国家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责任和义务,规定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的原则,以及林木采伐、林地使用、林木所有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 公益林管理办法公益林是指为了生态保护、水源涵养、风沙固定和环境改善等公益目的而划定的森林。
我国制定了《公益林管理办法》,对公益林的范围界定、管理措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等进行了规范,以确保公益林的保护和利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特殊自然生态环境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我国制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管理和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和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林业资源管理法规的意义与挑战林业资源管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法律法规知识

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林业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林业活动,也为我们的绿色未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这是我国林业领域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森林资源的归属、分类、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它规定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这五类,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对于防护林,强调了其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限制了对防护林的采伐和破坏。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法律严禁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
这里的“非法采伐”并不仅仅指未经许可的砍伐行为,还包括以不恰当的方式采集、毁坏等行为。
同时,对于那些在封山育林区或者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采挖药材、挖取树脂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也都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是与林业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
林业生态系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林业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这部法律规定了对野生动物的分类保护,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捕、杀害、食用、交易等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
再来说说《森林防火条例》。
森林火灾是林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个条例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职责,强调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规定了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
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另外,《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也不容忽视。
森林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森林的健康和生长,该条例要求林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法规林业法律法规1. 引言林业是指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为了规范林业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林业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介绍林业法律法规。
2. 国内林业法律法规2.1 森林法我国的《森林法》是公民和组织保护、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84年颁布实施,多次修订。
《森林法》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义务和权利,明确了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职责,并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规定。
2.2 森林资源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另一项重要林业法律法规,于1998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区划、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等内容。
2.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森林法》和《森林资源保护法》外,我国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林业法律法规,如《植被保护法》、《国家公园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国际林业法律法规除了国内的林业法律法规外,国际上也存在着一些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通常由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制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国际林业法律法规:3.1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由联合国制定的一项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密切相关,因此该公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木材合法性认证制度为了防止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木材的发生,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了木材合法性认证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木材生产与贸易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合法性标准,以确保木材的来源合法,并促进可持续林业发展。
3.3 森林认证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是由国际森林认证组织(FSC)制定的一项认证制度,旨在评估和认可符合可持续林业管理标准的森林和林产品。
该认证制度对于推动可持续林业发展、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验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业部1997 森林抚育间伐及林分改造试行规程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森林保护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GB/T14721.1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别LY/T163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2005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44-2003原木检验GB 2772-1999林业种子检验方法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1993林木引种GB/T 15783-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8337-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LY/T 5302-2002 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LY/T 5301-20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LY 5003-1993 林业工程建设分类标准LY/T 5133-1995 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LY/T 5132-19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 1441-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区划LY/T 1440-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行政区划LY/T 1439-1999 森林资源代码树种LY/T 1438-1999 森林资源代码森林调查GB 14192-2005 木材采伐运输安全通则LY/T 1437-1999 烟剂林间药效试验方法LY/T 1528-1999 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527-1999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526-1999 南方集材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Y/T 1527-1999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526-1999 南方集材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Y/T 1496-1999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LY/T 1495-1999 杨树人工速生丰用材林LY/T 1494-1999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Y/T 1436-1999 柠檬桉速生丰产林LY/T 1435-1999 红松速生丰产林LY/T 1385-1999 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T 1384-1999 杉木速生丰产林LY/T 1344-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5-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3-1999 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0-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531-1999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能量平衡测试通则LY/T 1173-95 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LY/T 1726-2008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LY/T 1725-2008 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划分LY/T 1722-2008 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51-2008 荒漠胡杨林更新复壮恢复技术规程LY/T 1746-2008 荒漠绿洲区天然林保护技术规程LY/T 1724-2008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723-2008 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62-2008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LY/T 1706-2007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1692-2007 转基因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技术规程LY/T 1715-2007 中国森林认证LY/T 1714-2007 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LY/T 1685-2007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LY/T 1690-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79-2006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LY/T 1682-2006 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规程LY/T 1676-2006 燕山低山丘陵围山转造林技术规程LY/T 1672-2006 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1671-2006 水曲柳林人工培育技术规程LY/T 1675-2006 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LY/T 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LY/T 1683-2006 中国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划分标准LY/T 1680-2006 木材综合利用规范LY/T 1646-2005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27-2005 中国森林火灾编码LY/T 1444-2005 林区木材生产能耗LY/T 1594-2002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LY/T 1592-2001 林业机械驾驶员保护结构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LY/T 1515-1999 植树机术语LY/T 1562-1999 狩猎场总体设计规范LY/T 1275-1999 森林土壤水化学分析LY/T 1274-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钼的测定LY/T 1273-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硼的测定LY/T 1272-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氯的测定LY/T 1271-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磷、钾、钠、钙、镁的测定LY/T 1270-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硅、铁、铝、钙、镁、钾、钠、LY/T 1269-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的测定LY/T 1268-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粗灰分的测定LY/T 1267-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制备LY/T 1266-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硅的测定LY/T 1265-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LY/T 1263-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LY/T 1262-1999 森林土壤有效铁的测定LY/T 1261-1999 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LY/T 1260-1999 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LY/T 1259-1999 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LY/T 1258-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LY/T 1257-1999 森林土壤浸提性铁、铝、锰、硅、碳的测定LY/T 1256-1999 森林土壤强酸消化素的测定LY/T 1255-1999 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LY/T 1254-1999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LY/T 1253-1999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素(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LY/T 1252-1999 森林土壤粘粒(<0.002mm)的提取LY/T 1251-1999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Y/T 1250-1999 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LY/T 1249-1999 土壤碱化度的计算LY/T 1248-1999 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LY/T 1247-1999 森林土壤盐基饱和度的计算LY/T 1246-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LY/T 1245-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LY/T 1244-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LY/T 1243-1999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LY/T 1241-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的测定LY/T 1240-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酸度的测定LY/T 1239-1999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Y/T 1238-1999 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LY/T 1237-1999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L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35-1999 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LY/T 1234-1999 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LY/T 1233-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 1232-1999 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LY/T 1231-1999 森林土壤铵态氮的测定LY/T 1230-1999 森林土壤硝态氮的测定LY/T 1229-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LY/T 1228-1999 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LY/T 1227-1999 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LY/T 1226-1999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LY/T 1225-1999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 1224-1999 森林土壤土粒密度的测定LY/T 1223-1999 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LY/T 1222-1999 森林土壤溶液中氧含量的测定LY/T 1221-1999 森林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LY/T 1219-1999 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LY/T 1218-1999 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LY/T 1217-1999 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LY/T 1216-1999 森林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LY/T 1215-1999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LY/T 1214-1999 森林土壤土水势的测定LY/T 1213-1999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LY/T 1212-1999 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LY/T 1211-1999 森林植物(包括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采集与制备LY/T 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感谢下载!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