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根据原文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3)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__________,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__________。
(5)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里称赞牛郎织女在“七夕”的短暂相会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悲善才(节选)李绅东头弟子曹善才,琵琶请进新翻曲。
翠蛾列坐层城①女,笙笛参差齐笑语。
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
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拢弦促挥抹。
花翻凤啸天上来,徘徊满殿飞春雪。
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
(注)①层城:京师。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事因,曹善才精于琵琶,所以新改编了乐曲进献给皇帝欣赏。
B.“天颜静听”时,“众乐”都“无敢举”,烘托出气氛的肃穆和皇帝的威严。
C.“衔花”、“转腕”两句用一系列弹奏的动作表现了曹善才技艺的高超娴熟。
D.从诗题的“悲”字,可以推测其余未节选的诗句将在内容和情感上发生转折。
3.本诗描写善才的音乐艺术所用手法与白居易《琵琶行》有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籼.米xiān熨.帖yù冠.冕guān蓊.蓊郁郁wěngB.毛坯.pī屋脊.jǐ隽.永juàn窸.窸窣窣xīC.跬.步kuǐ檄.文xí脑髓.suǐ熙熙攘.攘rǎngD.桂棹.zhào一椽.chuán蛟.龙jiāo锲.而不舍qì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高粱.分蘖.和言.悦色孱.头B.造诣.蛇鳝.臻.于至善浮燥.C.槁暴.须臾.残羹冷炙.驽.马D.蜉蝣.舳舻.沧海一栗.酾.酒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而今安在哉D.而又何羡乎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
《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申晦,五鼓”。
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5.下列加点字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夸耀)《大树将军冯异》/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到)《吕僧珍不仗势》B.古人贵.朝闻夕死(看重)《周处改过自新》/有盗.夜入其室(强盗)《陈寔晓喻梁上君子》C.俟.他日来取(等候)《何岳两次还金》/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批评、指责)《陈寔晓梁上君子》D.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不孝顺)《“殿上虎”刘安世》/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由于什么原因)《娄师德与狄仁杰》6.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
深中高一期末统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ēn mò guǎ yán)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D.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精神生活水平。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D. 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B. 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C. 他每天按时上下班。
D. 她对音乐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落叶飘零,犹如蝴蝶翩翩起舞。
D. 雨后的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名噪一时。
B. 这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不断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
C.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让人难以猜透结局。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最终夺得了冠军。
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非常了解。
(改为反问句)B.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改为陈述句)C.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很好。
(改为疑问句)D. 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
(改为否定句)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到这里,看见一位老人在街头卖艺。
广东省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 ,______ ”。
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仅不是同情,反而是“______ ,______ ”。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
①______,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
事实上,国外所提的“保质期”,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②______,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
③______,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
换个角度,_________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__________,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宝安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沉默(chén mò)娇嗔(jiāo chēn)B. 奋发(fèn fā)妩媚(wǔ mèi)瞠目(chēng mù)C. 沮丧(jǔ sàng)剔剔(tī tī)纷繁(fēn fán)D. 妖娆(yāo ráo)漠然(mò rán)蜷缩(quán s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比赛推迟到下周举行。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
3. 下列词语中,与“恬淡”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清新B. 闲适C. 沉着D. 热烈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爱不释手。
B. 春风拂面,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C. 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D. 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如同一片钢铁森林。
5.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瑟瑟谷中风,吹衣度秋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一文中,屈原用“______”来形容自己的忠诚。
7. 《背影》一文中,父亲送儿子上学的场景,用“______”一词概括。
8.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用“______”来比喻月光。
9. 《沁园春·雪》一文中,毛泽东用“______”来形容雪后的景色。
10. 《故乡》一文中,鲁迅用“______”来形容故乡的景色。
广东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残阳如血。
秦人,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2.下面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横槛(jiàn)给(gěi)予血(xiě)液愀(qiǎo)然B. 剽(piǎo)窃模(mú)样祛(qiè)除皮癣(xuǎn)C. 隽(juàn)永粗犷(kuàng)熨(yù)帖颓圮(qǐ)D. 荫(yìn)庇漫溯(sù)枕藉(jiè)牵绊(bà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 苍桑寒暄妄自匪薄防民之口胜于防川B. 烦躁哈密瓜钩心斗角磨刀不误砍柴工C. 气慨修茸山川相寥口惠而实不至D. 宫阕惦记婷婷如盖言者无罪,闻者足诫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件事让他和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其中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无从知道。
②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赖斯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
③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工作人员提醒人们,不要听信治疗肿瘤广告的宣传和误导,否则,不但不了疾病,反倒耽误治疗时机。
④活塞队主帅桑德斯在与爵士之战的第三季因与裁判争论被出场。
本场比赛活塞队93:103不敌爵士队结束二连胜。
A. 委屈周旋驱除祛逐B. 委屈周旋驱除祛逐C. 委曲斡旋祛除驱逐D. 委曲斡旋驱除祛逐5.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3分)A. 什么是艺术精品?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2022-2022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考题带答案和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2022-2022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考题带答案和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一般认为战国时代已出现了有封闭结构的市。
市的四面有围墙,墙的中间有门,称“市门”,市中有“十”字街连通四面的“市门”,其中以南门最为重要。
《韩非子,内储说上》说,宋国太宰派少庶子(家臣)到市上去,回来后问他“何见于市”,回答说:“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仅可以行耳。
”正因为南门最热闹,所以那里就经常成为公布赏格的地方。
《史记:商君列传》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于变法令未下达时,为取信于民,“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千金”。
这里的南门不是城门,是市门。
西汉时,长安出现了对称的东西两市制度,《汉书?惠帝纪》谓惠帝六年夏六月,“起长安西市”,此时建起西市,说明东市早已建成。
这应是市制的进一步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这种两市制度在唐朝的长安还沿用着。
《木兰辞》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似乎北朝时东西南北四方都有市。
据记载,长安的西市由六个市组合而成,东市有三个市。
班固《两都赋》有“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的说法,说长安东西两市的九个市各按商品的“货”来区别,又按“里”(每个市以“十”字街为界,划分成四个里)中的“隧”(小路)来分设各种同类货品的列肆。
晚唐时曾出现过一种特别的“宫市”,《资治通鉴》卷二三五德宗贞元十三年说:“比岁以宦官为使,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
……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
”韩愈《顺宗实录》评论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白居易那首著名的《卖炭翁》就是形象描绘“苦宫市也”的诗。
所以宫市并非正常的集市交易,而是强权的掠夺。
市的格局,大约在北宋中期有了变化,开始由封闭式设置逐渐转向以酒楼或茶坊等为中心的新的开放式的街市格局。
这种格局在宋人张择端所绘之《清明上河图》中有着形象的展示。
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评点苏诗》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
”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
”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用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
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
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材料二阅读《荷塘月色》,我们感受到诗情画意。
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作者所写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
这样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娴熟而有个性的艺术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全卷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文字题均完成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
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
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
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B
作为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东西方诗歌的差异,但是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二、古文与古诗词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ﻫ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ﻫ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ﻫ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ﻫ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