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3篇)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从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勘察进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勘察目的1. 了解工程地质背景,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2. 查明地基基础条件,为地基处理提供依据;3. 分析地下水位、岩土层分布及地质构造,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4. 评估工程地质风险,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勘察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 地质构造:查明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及分布,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3. 岩土工程:分析岩土层分布、性质、厚度及地质力学参数,评估地基承载力;4. 地下水: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5. 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6. 勘察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及地震烈度。

四、勘察方法1. 文献调查: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为勘察提供基础;2. 走勘调查:现场踏勘,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察重点;3. 地质测绘: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地质剖面图、地形图等;4. 岩土取样:采用钻探、钻探取样、槽探等方法,获取岩土样品;5. 室内试验: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性质试验,获取地质力学参数;6. 地下水调查:采用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7. 环境地质调查:采用遥感、地面调查等方法,查明环境地质问题。

五、勘察进度1. 勘察准备阶段:1个月;2. 勘察实施阶段:3个月;3. 勘察报告编制阶段:1个月。

总计:5个月。

六、勘察质量保证措施1. 勘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勘察方法;2. 勘察仪器设备应满足勘察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3. 勘察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4. 勘察报告应真实、客观、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某大学逸夫教学二楼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专业班级10勘查1班报告编写柳万里10201030138所属小组第七小组小组成员刘亚郭旺夏国荣赵孝旗丁如玉张炫指导教师游敏老师提交日期 2013年6月20日目录一、前言: --------------------------------------------------------------------------------------------------------- 41.1、建筑工程概况:------------------------------------------------------------------------------------- 41.2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41.2.1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41.2.2、勘察的要求---------------------------------------------------------------------------------- 51.3勘察的技术依据 --------------------------------------------------------------------------------------- 5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 61.5勘查方法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 61.5.1勘察方法 --------------------------------------------------------------------------------------- 61.5.2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71.6 勘察施工概况 ----------------------------------------------------------------------------------------- 71.6.1施工设备、人员安排 ----------------------------------------------------------------------- 71.6.2完成工作量 ------------------------------------------------------------------------------------ 82、建筑场地的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 92.1 气象水文条件概况 ----------------------------------------------------------------------------------- 92.1.1 气象条件 -------------------------------------------------------------------------------------- 92.1.2 水文地质概况 ------------------------------------------------------------------------------- 102.2建筑位置及地形地貌-------------------------------------------------------------------------------- 102.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场地稳定性评价 --------------------------------------------------------------- 102.3.1区域地质构造-------------------------------------------------------------------------------- 102.3.2场地稳定性评价----------------------------------------------------------------------------- 112.4 地基土的组成及地质结构特征------------------------------------------------------------------- 112.4.1 各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简述 --------------------------------------------------------------- 112.4.2.2岩层特征 ----------------------------------------------------------------------------------- 122.5 水文地质条件 ---------------------------------------------------------------------------------------- 12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征 ---------------------------------------------------------------------------------- 153.1 地基土室内试验成果分析 ---------------------------------------------------------------------- 153.1.1土体的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 153.1.2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岩石试验报告数据见下表5) ------------------ 153.2 原位试验成果分析--------------------------------------------------------------------------------- 163.2.1标贯试验成果分析-------------------------------------------------------------------------- 163.2.2 圆锥动力触探测试验成果分析 --------------------------------------------------------- 163.2.3 场地的波速测试成果统计分析 --------------------------------------------------------- 163.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173.4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及参数取值(见附表7)---------------------------- 174、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评价--------------------------------------------------------------------------------- 184.1建筑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 184.1.1不良地质作用评价-------------------------------------------------------------------------- 184.1.2 建筑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 184.1.3 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184.1.4 建筑场地压缩性与膨胀性评价 --------------------------------------------------------- 184.1.5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综合评价 --------------------------------------------------------- 194.2 高层部分天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 194.2.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 194.2.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持力层选择评价 --------------------------------------------- 194.2.2.1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评价 ------------------------------------------------------ 194.2.2.2地基持力层选择评价 ------------------------------------------------------------- 204.2.3 天然地基评价 ------------------------------------------------------------------------------- 204.2.3.1 地基土强度验算、承载力计算判定------------------------------------------ 204.2.4 高层部分地基土的变形评价 ------------------------------------------------------------ 234.3 桩基础评价-------------------------------------------------------------------------------------------- 244.3.1 桩基的选取 ---------------------------------------------------------------------------------- 244.3.2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244.3.3 成桩分析 ------------------------------------------------------------------------------------- 244.4 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评价 --------------------------------------------------------- 254.4.1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 254.4.2基坑侧壁允许自立高度 ------------------------------------------------------------------- 254.5.3 基坑边坡支护措施------------------------------------------------------------------------- 255.结论及建议 ----------------------------------------------------------------------------------------------------- 265.1 结论 ----------------------------------------------------------------------------------------------------- 265.2 建议 ----------------------------------------------------------------------------------------------------- 26一、前言:1.1、建筑工程概况:某大学为适应学校的发展的需要,拟建一集教学、实验研究、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实验楼。

工程地质勘察教案模板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授课对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4. 培养学生现场勘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1.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工程地质勘察的分类和常用方法。

- 地面调查法- 钻探法- 勘探坑法- 物探法- 土工试验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工程地质勘察案例,让学生了解勘察过程和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提出勘察方案。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实践操作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勘察。

2. 指导学生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工具等,进行岩层产状测量、地质构造观察等。

二、成果整理1. 指导学生整理勘察数据,绘制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勘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勘察过程和成果。

3. 实践操作法: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勘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整理的勘察数据、绘制的地质图件等。

3. 反思总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认识。

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地质勘察相关教材。

2. 实物教具:地质罗盘、测量工具、岩石标本等。

地质勘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地质勘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地质勘探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地质勘探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勘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激发学生对地质勘探专业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 地质勘探基本原理(1)地质勘探的发展历程(2)地质勘探的基本任务(3)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2. 地质勘探技术(1)地球物理勘探(2)地球化学勘探(3)遥感地质勘探(4)地质钻探3. 地质勘探实践(1)野外地质调查(2)地质样品采集与测试(3)地质图件编制4. 地质勘探案例分析(1)典型地质勘探项目介绍(2)地质勘探成果分析(3)地质勘探项目评价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质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地质勘探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质勘探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践教学:组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地质勘探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地质勘探基本原理2. 第3-4周:地质勘探技术3. 第5-6周:地质勘探实践4. 第7-8周:地质勘探案例分析5. 第9-10周:课程总结与考核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考核(30%):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实践活动。

3. 期末考试(40%):笔试,考察学生对地质勘探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质勘探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地质勘探相关课件。

3. 实践教学基地: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实践活动所需的场地。

4. 教学网络资源:地质勘探相关网站、数据库等。

通过以上地质勘探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地质勘探能力,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勘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概念、任务和意义;(2)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和流程;(3)熟悉工程地质勘察中所涉及的岩石、矿物和地质构造等基本知识;(4)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操作;(2)具备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能力;(3)学会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工程地质勘察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概念: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定义、任务、意义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讲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如地面、钻探、井探、物探、室内试验等。

3.工程地质勘察流程:阐述工程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勘察、数据采集、成果分析等。

4.工程地质勘察中所涉及的岩石、矿物和地质构造:介绍岩石的分类、矿物的主要特征、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应用:讲解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在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勘察和室内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工程地质勘查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查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勘查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育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1.掌握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等基本知识。

2.了解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

3.熟悉工程地质勘查的流程和规范。

4.能运用地质勘查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能操作地质勘查仪器,进行实地勘查。

6.能撰写简单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质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基础、勘查方法和技术、工程地质勘查实践等。

1.地质基础: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地质年代等。

2.勘查方法和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槽探等。

3.工程地质勘查实践:勘查流程、规范、报告撰写等。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地教授以上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传授地质基础知识和勘查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质现象,培养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地质勘查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实地操作地质勘查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地质勘查原理》等。

2.参考书:提供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地质学导论》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地质现象和勘查技术。

4.实验设备:配备地质勘查所需的仪器设备,如钻机、地质雷达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VIP专享】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1

【VIP专享】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1

目录一、前言:------------------------------------------------------------------------------------------------------41.1、建筑工程概况:----------------------------------------------------------------------------------41.2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51.2.1勘察的目的与任务------------------------------------------------------------------------51.2.2、勘察的要求-------------------------------------------------------------------------------51.3勘察的技术依据------------------------------------------------------------------------------------6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61.5勘查方法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71.5.1勘察方法------------------------------------------------------------------------------------71.5.2相关质量控制措施------------------------------------------------------------------------81.6 勘察施工概况---------------------------------------------------------------------------------------81.6.1施工设备、人员安排---------------------------------------------------------------------81.6.2完成工作量---------------------------------------------------------------------------------82、建筑场地的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综述------------------------------------------------------------------92.1 气象水文条件概况---------------------------------------------------------------------------------92.1.1 气象条件------------------------------------------------------------------------------------92.1.2 水文地质概况----------------------------------------------------------------------------102.2建筑位置及地形地貌-----------------------------------------------------------------------------102.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场地稳定性评价-------------------------------------------------------------112.3.1区域地质构造-----------------------------------------------------------------------------112.3.2场地稳定性评价--------------------------------------------------------------------------112.4 地基土的组成及地质结构特征----------------------------------------------------------------122.4.1 各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简述-------------------------------------------------------------122.4.2.2岩层特征--------------------------------------------------------------------------------122.5 水文地质条件-------------------------------------------------------------------------------------13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征-------------------------------------------------------------------------------153.1 地基土室内试验成果分析--------------------------------------------------------------------153.1.1土体的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153.1.2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岩石试验报告数据见下表5)------------------153.2 原位试验成果分析------------------------------------------------------------------------------163.2.1标贯试验成果分析-----------------------------------------------------------------------163.2.2 圆锥动力触探测试验成果分析-------------------------------------------------------163.2.3 场地的波速测试成果统计分析-------------------------------------------------------173.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173.4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及参数取值(见附表7)---------------------------174、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评价------------------------------------------------------------------------------184.1建筑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84.1.1不良地质作用评价-----------------------------------------------------------------------184.1.2 建筑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184.1.3 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194.1.4 建筑场地压缩性与膨胀性评价-------------------------------------------------------194.1.5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综合评价-------------------------------------------------------194.2 高层部分天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204.2.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204.2.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持力层选择评价--------------------------------------------204.2.2.1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评价----------------------------------------------------204.2.2.2地基持力层选择评价-----------------------------------------------------------204.2.3 天然地基评价----------------------------------------------------------------------------214.2.3.1 地基土强度验算、承载力计算判定----------------------------------------214.2.4 高层部分地基土的变形评价----------------------------------------------------------234.3 桩基础评价----------------------------------------------------------------------------------------244.3.1 桩基的选取-------------------------------------------------------------------------------244.3.2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244.3.3 成桩分析----------------------------------------------------------------------------------244.4 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评价-------------------------------------------------------254.4.1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254.4.2基坑侧壁允许自立高度-----------------------------------------------------------------254.5.3 基坑边坡支护措施----------------------------------------------------------------------255.结论及建议-------------------------------------------------------------------------------------------------265.1 结论-------------------------------------------------------------------------------------------------265.2 建议-------------------------------------------------------------------------------------------------26一、前言:1.1、建筑工程概况:某大学为适应学校的发展的需要,拟建一集教学、实验研究、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实验楼。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要求本工程为一处工厂厂房的新建设计,位于某城市郊区,土地总面积约20亩。

工程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设计勘察的重点是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求勘察设计人员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情况,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勘察范围1. 地质勘察的范围为工厂厂房及其周边区域内土地及地下各类构造与地质环境;2. 根据地物地貌特征,将地质勘察范围划分为主体区与周边区;3. 主体区地质勘察范围包括厂房用地以及附属用地;4. 周边区地质勘察范围包括主体区外环境、地表水等。

三、地质勘察项目内容1. 采用航空遥感、地面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主体区和周边区进行地质勘察;2. 核实地质地貌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地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3. 通过测量,掌握主体区和周边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特征,包括水质、水源等;4. 进行地下水文地质勘察,包括水文地质剖面测绘、水位观测等;5. 明确地质环境特征,包括构造地质、岩土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等;6. 确定地下构造特征、地下岩层特性、地层变化情况等。

四、地质勘察设计方法1. 采用地质地貌调查与地质勘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利用地学地图、地质图、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资料;2. 地面实地调查的方法包括地表地质调查、地表水资源调查、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等;3. 针对不同地质环境特征,采用合适的地质勘察技术和方法;4. 对于特殊的地质情况,采用钻探、采样等方法进行详细勘查。

五、地质勘察设计成果要求1. 地质勘察设计成果具有可靠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勘察设计;2. 提供详细的地质调查报告,详细阐述勘察设计项目范围、方法、成果等;3. 对于勘察设计中发现的地质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和措施;4. 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六、地质勘察设计进度安排1. 地质勘察设计工作按照计划,由专业地质勘察设计人员组织实施;2. 严格按照地质勘察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合理安排勘察设计进度;3. 必须确保勘察设计成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一、软件安装
1、安装软件AutoCAD2000或2002; 2、安装理正勘察软件:
(1)进入“工程地质勘察631”文件夹,双击 “Setup.exe”进入安装页面,单击“里正勘察CAD工勘版”, 选择勘察AutoCAD版本,单击“AutoCAD2000,2002”,再 单击“安装数据库组件”,开始安装;
处理程序,生成各种成果数据表格: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6、图表 单击菜单栏中的“图表”,启动AutoCAD生成成果图
表——钻孔平面布置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7、报告 单击菜单栏中的“报告”,生成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封面:工程名称、勘察阶段、工程编号、负责人、单位名称、日期等 目录: 文字部分:
(2)单击“GICAD6”,安装理正勘察软件; (3)单击“室内土工试验”,安装土工试验成果处理软 件。
(4)复制“理正补丁”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至理正软件 安装目录下,覆盖所有相关内容。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1、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称、编号等 2、打开勘探点表,输入各勘探点信息 勘探点数据:钻孔编号、勘探点类型、勘探点坐标、孔口高程、勘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3、打开剖面表,输入各剖面信息和数据 剖面线编号、勘探孔号、剖线孔间距、剖线
方位角度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4、数据检查 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检”,检查输入的数据
是否合法。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5、数据表格 单击菜单栏中的“成果”,进入成果数据表格
探深度等; 基本数据:场地岩土层信息,包括土层编号、地质时代、地质成因、
层底深度、地层厚度、土名代号、岩土名称、岩包括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动力触 探等原位测试数据;
室内试验:输入室内试验数据,包括常规试验数据——取样编号、 取样顶深度、取样长度、取样类型、质量密度、土粒比重、含水量、液限、 塑限等,固结试验数据——取样编号、试验方法、试样高度、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等,剪切试验——取样编号、试验方法、内摩擦角、粘聚力等;
前言—工程概况、勘察工作目的、勘察工作依据、勘察工作量及 完成情况;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地形地貌、地基土构成、地下水、地基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场地岩土工程综合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场地和地基的地 震效应、天然地基设计参数、地基土的膨胀性
结论与施工建议 图表部分: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 土工试验成果表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2、打开勘探点表,输入各勘探点信息 室内试验:输入室内试验数据,包括常规试验数据—取样编号、取
样顶深度、取样长度、取样类型、质量密度、土粒比重、含水量、液限、 塑限等,固结试验数据—取样编号、试验方法、试样高度、压缩系数、压 缩模量等,剪切试验—取样编号、试验方法、内摩擦角、粘聚力等;
3、打开剖面表,输入各剖面信息和数据 剖面线编号、勘探孔号、剖线孔间距、剖线方位角度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1、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称、编号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2、打开勘探点表,输入各勘探点信息 勘探点数据:钻孔编号、勘探点类型、勘探
点坐标、孔口高程、勘探深度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2、打开勘探点表,输入各勘探点信息 基本数据:场地岩土层信息,包括土层编号、地质时
代、地质成因、层底深度、地层厚度、土名代号、岩土名称、 岩土类别、颜色、密实度、湿度、可塑性等;
理正勘察软件介绍
二、理正勘察软件应用 2、打开勘探点表,输入各勘探点信息
原位测试:输入原位测试数据,包括静力触探、标准 贯入、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