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464730301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47)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47)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本模块中,我们研究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并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要求原创,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4.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皇帝的新装》姓名:XXX年级学科:七年级工作单位:XXX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研究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XXX的代表作之一,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文通过一个皇帝、几个大臣、两个骗子之间上演的骗与被骗的滑稽喜剧,借助夸张和想象营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世界,讽刺时弊。
研究本文要让学生学会在欣赏XXX夸张想象之能事的故事演绎中品味精妙含蓄的语言,接受文章情感、人格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及能力。
这也是我设计及教学本课的出发点。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为载体,通过使用跳读、寻读等阅读技巧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大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故事,因此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导语:初中数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以下是大学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完全平方公式(1)姓名何祥忠工作单位大关县高桥中学年级学科七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二〉、分析问题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1)原式的特点。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 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姓名
张渤
工作单位
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框题主要是学习我国的政治体制、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及其表现是本框体的难点内容。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抽象的理论,更容易理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六、情景回归,反思提问
本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有哪些疑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探究。
(3)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所耳闻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没有深入地理解,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们来说抽象的政治制度很难透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公顷和平方千米姓名谭开凤工作单位悦乐镇中心完小班级学科四班级数学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人教版四班级数学上册P34~37页,公顷与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常常用于计量较大面积的土地。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认识公顷、认识平方米,了解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会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标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同学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单位换算。
3、使同学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4、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同学经受观测、想象、发觉、沟通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继续培育同学的合作技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同学对预备知识的掌控了解状况,同学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控状况,如何设计预习〕单凭头脑想象1公顷是很困难的,同学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同学的表述可能只会用“很大”“特别大”等词语来表述,不能完全在大脑建构知识,所以依据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依据教材的安排,让同学通过观测、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不必板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完全可以大容量的完成每一节课。
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
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
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二、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已经基本上具备解方程能力,但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仍然很欠缺,通过本次课实际问题的学习,老师指引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能力,进一步深化逻辑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姓名
范敏
工作单位
恩施市熊家岩初中
年级学科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1、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两个问题,“探究1”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但需要学生理解如何确定未知数,“探究2”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作物总产量比、单位面积产量比、面积比、长度比之间的转化是列方程组的关键.通过“探究1”的学习,学生对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形成初步认识后,尝试独立解决“探究2”,加深对建模过程的认识.在两个探究过程中同时关注如何用数学问题的答案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教学图片(课件)
学生预习,初步了解
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课堂互动,师生交流
师生探讨,共同交流
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了解掌握,强化逻辑思维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 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 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 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
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并提交至平 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八年级英语 unit3 topic2 SectionA
、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 内容的重要性)
The ma 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a.
本课重点活动是 1a 和 2a 。
、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 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a
violi n, drum,
con cert,
hmm, lend.
2. Lear n about exclamati on:
姓名 曲玉湘 工作单位 湖阳镇一初中 年级学科
八年级英语
教材版本
仁爱版
P hrase: what a pity
⑴ How exciting!
⑵ And it
sounds beautiful!
Talk about con cert
and musical
in strume nts.
Enjoy music and musical in strume nts.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 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巩固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n . Teachi ng aids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电脑
E .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5分钟)
1.师生对话,教师展示有关音乐的著名乐队的 MTV,通过音乐理解感叹句 的语气与情感。
(由此
导入2a 。
)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7分钟)
1.
先让学生听音乐录音,根据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判断是什么乐器,然后教师 展示该乐器的
图篇并教学单词,让学生猜测词义并要求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听2a 录音,给乐器编正确的排序,板书 play the +西洋乐器,
play+ 中国乐器。
完成2a 。
(核对答案。
)
3.
教师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 ,并让学生体会感叹句
“ It sou nds beautiful! ”的语气与情感。
引入 1a.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1. 设置听力环节,播放1a 视频,让学生听后回答1b 的问题。
(核对答案。
) 2.
让学生朗读1a ,边读边找出文中语言点,并完成相关练习。
(核对答案。
)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12 分钟)
Oh, won derful!
(4) That ' s too bad!
3. 4. 复习 第三步
1.教师播放1a录音,男女生分角色跟读。
注意语音语调。
2.让学生以I ' m going to the con cert this Sun day eve ning 为题,自编一组对话,可参照课件上的提示词。
对话中还要包含感叹句。
4.让学生根据3中的海报,编一个类似的对话。
完成3。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综合探究活动(时间:6分钟)
通过创设情景设计海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请学生根据海报内容,自编一段对话。
要求对话中要有感叹句。
2.Homework: (1)为你所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设计一份海报。
(2)查找有关音乐类型的资料,为Section B做准备。
3.让学生再读1a对话,试着找出感叹句。
完成1c。
初步了解感叹句的句子
结构,并体会感叹句的语气与情感。
板书感叹句,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归纳常见的四种感叹句式,操练并要求学生掌握。
让学生朗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与情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
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让学生体会感叹句
My Heart Will Go On的语气与情感。
引入1a.
教师播放“It sounds beautiful! ”引入新知
设置听力环节,播放1a视频让学生听后回答1b的问题感受感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师生对话,教师展示
让学生听2a录音,给乐
有关音乐的著名乐队的MTV,通过音乐理解感叹句的语气与情感。
器编正确的排序,板书
play the + 西洋乐器,
play+ 中国乐器。
完成2a。
给学生创
设语言氛围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
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们的听、说、读,感受感叹句的表达,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积
极性很高!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
式上传。
板书设计:
Unit3 My Hobbies
Topic2 What sweet music!
Section A
Oh, won derful! 计分
How exciting! Grou p1 Grou p2 It sounds beautiful! Group3 Group4
That' too bad! Group5 Group6
play the +西洋乐器
play 中国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