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结课论文
交通工程学论文

交通工程学论文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管理中,交通运输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工程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交通工程学论文篇1《浅谈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公共政策》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不难看出,城市中居民的汽车拥有数量也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城市中交通问题也不断增加。
国家根据这些交通问题制定了血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就是利用公共政策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便对交通问题政策的更好更有效的执行。
关键词:城市交通治理;公共政策;执行问题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迅猛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城市交通问题,政府出台政策加以解决,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及内部因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相关概念界定1、公共政策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公共政策,但不同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本文更倾向于谢明对公共政策的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针对交通现状和原因制定和采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相关措施、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对交通制度政策进行分析、以及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的研究。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城市交通治理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观点与解决方法,他们将研究的精力与重点主要放在了形成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以及制定和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上,而对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公共政策执行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地带。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

立交桥道路是交通的动脉。
在现代交通中,公路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繁荣,不但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上交叉也随处可见。
道路的相交处——交叉口,是行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点,可谓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畅通的关键,也是交通的咽喉。
因此,路口的交叉形式和交通组织对车辆的畅通与行人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交桥应运而生。
立交桥,又称立体交叉桥。
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它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交通。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兴建了一大批立交桥,城市立交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立交定义立交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立交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跨线结构物,正线匝道,变速车道和出入口组成。
立交的分类二.立交的种类三.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进行。
1.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
2.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提高的可能。
4.形式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
5.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相降低成本。
6.形式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7.形式选择应与定位相结合。
8.在城市道路上,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应简单,占地面积应少。
四.常用立交的特点1环形立交:特点是三支,四支或多支立交,其占地面积少,行车方便,不易迷失方向,但是其结构较多,造价较高,环形立交对五支或五支以上的立交最为适宜。
交通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浅谈乔振国(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专业,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一个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交通规划可以给城市带来无限的活力,给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大部分都会面临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最为令人头疼,如何最好巧妙最大化地避免这个问题,本文就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蔓延现状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结合一些国内外的实例从多角度分析交通拥堵形成原因和对交通拥堵问题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的处理,并给出一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为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交通拥挤成因采取措施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cityQiao Zhenguo(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ridge, Hebei Handan 056038) Abstract:traffic and city of a city development and city residents life, good traffic planning can bring infinite vitality to the city, to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residents travel. We now live in large parts of the city will face the city traffic problems, the traffic jam is the most headache, how to avoid this problem best cleverly maximizing, the big city of our country traffic conges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pread situation and our country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res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some examples from the multi angle analysis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methods to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strategy of city roa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ig city of our country to solve the traffic jam problem. Keywords: city road traffic situation of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s measures一、城市交通及相关概念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班级道桥083班姓名杜国先学号 080012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
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 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但至今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发展过程本身。
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高度密集的城市逐步演变为在更大区域内日益分散和多极化的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随之发生急剧的变化,人口的不断增长、由经济引发的出行行为(交际、购物、文化活动和旅游等) 的增长必然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本学期我们在李巧茹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交通工程学》,我感觉学习一门课程不仅为拿一个好成绩,而应从自己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学以致用,这才是目的。
以前,从个人视角看交通拥堵问题,略显片面和肤浅,学习了交通工程一课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交通拥堵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车、路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科学.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应设施).交通特性分析时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我认为通过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我国交通拥堵问题时略有不同,具体原因表现为:一、人的交通特性1、政府(1)现阶段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而且法规不是很强制,更多的是要人们的自律,城市地区多酒驾、闯红灯、乱停乱占等违反交通法律规定的行为,对其引起的高发交通事故的行为处罚不规范;农村地区比较分散,警力又有限,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农村地区多有三无车辆.(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增长速度。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学院:能源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 IVHS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1、系统性:交通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人、车、路、环境、能源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
交通工程学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
4、社会性: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法规等,差不多同社会各个方面均有关,如政策、法规、技术、经济、工业、商业、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从人员讲涉及全体市民,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娱乐。
5、前瞻性:道路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活动服务的,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社2、交通规划:在调查研究交通现状,预测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
土木C102 王晓阳 107177 交通工程论文

《交通工程总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BRT快速公交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土木C102 姓名:王晓阳学号: 107177 指导老师: 李巧茹成绩:2013年 06月10日BRT快速公交王晓阳李巧茹摘要:快速公交BRT是城市居民出行代步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人口流动量大,使得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导致能源紧缺、能源价格昂贵,城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快速公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为了尽快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快速公交应运而生,它回避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又具备了交通运量大、速度快等优势,是地面公共交通的一种全新模式,在世界许多大中城市被广泛采用。
关键词:BRT快速公交技术特点优劣势安全问题本学期在李巧茹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交通工程学总论》,我感觉学习一门课程不仅为拿一个好成绩,而应从自己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学以致用,这才是目的。
以前,从个人视角看交通拥堵问题,略显片面和肤浅,学习了交通工程一课后,对这一问题乃至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
李老师还给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思想:有德有才,抢着用;有德无才,培养着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无德无才,更是不用。
好好经营德才之道才是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键。
交通工程学总论是一门研究人、车、路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科学。
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应设施)。
交通特性分析时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 关于BRT及其意义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道路设计、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交通工程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交通工程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成为了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首先,交通工程在道路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通过优化交叉口设计,增加车道数量,设置专用车道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同时,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确保交通系统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其次,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可以预测交通需求,合理分配交通资源,优化交通网络结构。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对交通流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流的分布规律,预测交通流的变化趋势,为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利用交通流理论,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交通工程的实际应用领域。
通过有效的交通控制和管理,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保护环境。
例如,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控制设施,可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可以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毕业论文(设计)教改实践研究

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毕业论文(设计)教改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交通工程是城市规划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人才支持,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改实践是培养高素质交通工程人才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工程问题时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的要求。
结合交通工程领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教改实践研究,探索适合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改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工作的要求。
通过对教改效果的评估和问题的分析,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针对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教改实践研究,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策略,从而促进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特点,探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教改实践案例,分析成功的案例经验和教学模式;3. 提出适合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改实施策略,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4. 对教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对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的影响;5. 分析教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提升交通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旨在探讨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改实践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影响,对于推动交通工程领域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总结交通工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改案例,为其他高校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交通工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案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拥堵路段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
1前言:
截止2008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9887744辆。
其中,汽车64672053辆,摩托车89537775辆,挂车1014380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2694辆,其他机动车20842辆。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180660736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22092132人。
截止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
其中,汽车76193055辆,摩托车94530658辆,挂车1014380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2694辆,其他机动车20842辆。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199765889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38203911人。
截止2010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07061286辆。
其中,汽车90859439辆,摩托车100004714辆,挂车1511963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62023辆,其他机动车23147辆。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212937140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51819016人。
——摘选自《2008~2010年全国机动车与驾驶人统计》
我国每年的机动车增长比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结合我国东西部人口密集度的明显差异、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拥堵——这一普遍的交通现象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等二线城市。
“制堵”成为我国大城市目前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推出的单双号出行、摇
号购车、限制外地汽车进入北京市区等一系列措施。
公交车专用车道的设置也是应对交通拥堵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定义:
公交专用车道是专门为公交车行走的车道,它与城市主干道上的小型车道、大型车道、摩托车道等是同类的,一般分布在大城市里。
公交专用车道上写着一些数字是公交专用时间,其他的车不许行走。
(摘自百度百科)
如图中所示:左图为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图像标志,右图为公交车道内的文字标示。
7:30~8:30 17:30~18:30的意思为公交车道限制其他车辆进入的时间为上午7:30~8:30下午17:30~18:30。
这两个时间段以外公交车道解封。
2设置公交车道的可行性、优点以我国第一条公交车道——长安街一线(从新兴桥至大望桥,全场15公里)为例说明合理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可行性与优点。
1997年6月25日,北京市首条公交车专用车道正式开通。
开通前平均车速为16公里/小时,开通后的平均车速为20~23.5公里/小时,提高了25%以上。
由于车速的提高,公共汽车正点率,比开通前提高了43.6%;运营时间平均每辆车单程比开通前减少了8分钟。
每天30多万乘用公共汽车的群众成为公交车专用车道的直接受益者。
此外有数据表明,一辆公共汽车单位时间占用道路的载客
量为小客车的五至七倍,而后者百公里油耗为前者的十几倍。
公交车专用车道为公交车辆形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由于小客车与公交车相比,平均运送每人每公里的油耗大大降低,所以在长时间累积来讲:开设公交车道对于乘客的引导使得城市内燃油消耗的总数量减少。
二氧化碳排量也随之减少。
温室效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最近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社会中都闹得比较严重的PM2.5指数(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直接进入肺泡,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影响,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
燃油的使用势必会导致PM2.5的指标增加)另外,公交车乘客相对的增加也是对于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可以相对的减少目前例如北京地铁的上下班高峰期时刻拥挤的情况。
3我国公有制主体现状与公交车专用道浅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丰义性质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如果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如果否定和取消了公有制,实行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就将不复存在。
要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方面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着所有的国有资产,包括大量的国有企业还包括全国所有土地等资产。
道路作为交通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然也为全体人民所共同拥有。
其原因是修建道路时候所占有的土地等空间资源,以及修建道路时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投入的大量资金,都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
但是当关键道路出现拥挤时候有的乘客乘坐公交车,有的乘客乘坐自己的小汽车。
假设我们取这样一个时刻:当主干路出现拥堵的时候,我们将拥堵路段时间静止来研究。
选用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乘客平均占有的道路使用范围是绝对不同的——平均小汽车乘客占有的道路空间大。
不同的道路占用空间意味着对于道路发生拥堵这一现象,小汽车乘客比公交乘客做出的贡献更大。
于是这样就引发出了我的思考,并且得出部分结论:任何一位中国公民,都有自己购买机动车辆的自由权利(在我国法律约束下),但是当机动车对交通拥堵的出现作出一定贡献时候,不公平的现象就出现了。
也就是说你有自己买车的权利但是你没有权利用自己的车造成别的不驾驶机动车得人交通拥堵。
因为当发现拥堵时候你所占有的道路资源大于公交车乘客。
美国宪法鼓励每一位美国公民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是在保证不影响其他合法公民追求自身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对于我国目前道路资源的不平等占用也是于此相同的道理。
因此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建立不是像社会上某些人说的那样:公交车专用车道
的设立是不公平或者是特权道路的体现,相反公交车专用车道的设立恰恰是公平的体现。
是执政当局以及中国社会对于占总交通量大多数的公共交通乘客的权利的保障。
这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是政府消除两极分化的局部体现,并且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4 严格的惩处制度
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况:公交车道上车辆稀少,但是非公交车专用道上面机动车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如上图所示)。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能够因交通控制而降低为零,于是某些心存侥幸心理的司机会违章占用公交车道。
而且一旦有一辆车带头占用公交车道,就有可能起到带头作用,对于其他的驾驶员有反面引导作用。
所以对于违章占用公交车道的现象必须严格惩罚!
4.1本人建议将违章占用公交车道这一行为列入驾驶员考试章程内。
由此对广大驾驶员进行教育。
而且有必要在公交车道入口处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
给存有侥幸心理的驾驶员以警示。
4.2本人建议当查获违章占用公交车道行为时,应采取扣分、罚款的严格管理制度。
5 完善的监管体制
5.1可以指派交通警察进行例行巡查时候把公交车专用车道包括进来。
交通警察发现违章占用公交车专用车道时候可现场对违章司机作出扣分、罚款处理。
5.2个人研究的即时监控系统
如上图:我们可以在每一辆途中经过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公交车前方安置摄像头。
当公交车驶入公交车专用车道时候摄像头自动启动。
即时摄像画面无线传送给交通管理部门。
视频被集中编号存储在一起。
公交车司机操控台上增设一个“报警按钮”——当公交车驾驶员发现自己车辆前方有非公交车行驶时候按下报警按钮。
前方的“违章嫌疑车辆”车牌号就会记录。
输入全国车牌号码数据库,判别是否为具有使用公交车专用车道权限的车辆。
如果合法车辆则不进行操作,如果被判别是违法无权限车辆,则自动对该车进行相应的处罚。
本人认为可以拥有公交车道使用权限是:
1公交车2 正在实行作业的救护车3 正在实行作业的消防车4 正在实行作业的警用车、军用车5 校车。
对于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军车目前很难区分其是否为正在进行作业。
当下社会中关于特权车的监管也是一大难题。
联系前几天甘肃发生的校车重大交通
事故,所以校车也应被授予公交车专用车道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