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力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中国历史地理第三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第三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1、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单选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2、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的官职是[单选题] *A.通判(正确答案)B.转运使C.副宰相D.留守司3、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下列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有①设置台湾府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雅克萨战役④设置驻藏大臣()[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②③D.③④4、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
这表明法典( ) [单选题]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正确答案)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5、被后人称为“前四史”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单选题] *A. 《三国》B. 《三国志》(正确答案)C. 《三国演义》D. 《三国故事》6、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
对“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理解正确的是()①这句谚语出自宋朝②与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④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单选题] *A.①②③B. ①②④(正确答案)C. ①③④D. ②③④7、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以北占到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1%,以北则为9%。
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单选题]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正确答案)8、19.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行政学导论课后思考题

行政学导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行政与行政学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与行政二分法,3.简述行政学的特点。
4.简述官僚组织理论。
5.简述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6.论述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1.什么是行政环境,2.行政环境有哪些特点,3.简述行政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4.论述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5.论述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第三章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含义是什么,2.政府职能有哪些特点,3.简述市场失灵。
4.简述政府失灵。
5.简述政府干预的原则。
6.论述政府的基本职能。
7.论述深入进行行政改革应该转变哪些观念。
8.论述深入进行行政改革应该界定哪些关系。
第四章行政体制1.什么是行政体制,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行政区划,它遵循哪些原则,3.简述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
4.简述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5.简述行政区划体制。
6.如何理解行政体制,7.论述中央政府体制的类型。
第五章公共组织1.什么是公共组织,2.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3.什么是非营利组织,4.什么是学习型组织,5.简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6.简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7.论述公共组织的类型。
8.论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9.论述公共组织结构域设计原则。
第六章行政领导1.如何理解领导和领导者,管理者和领导者,2.什么是行政领导和行政领导者,3.简述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职责。
5.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6.简述领导特质理论。
7.简述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8.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能力。
9.简述行政领导者行使权力的策略。
10.论述行政领导者的权力构成。
11.论述行政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12.论述领导行为理论。
13.论述领导权变理论。
14.论述魅力型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第七章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的含义、价值和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职位分类制度,3.人事行政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简述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
行政管理学:第1-2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3R 1 S L堵论l.l什么足行政管理?所谓行欣笛理星折政府运用公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申务、什会公共字务和口功内湍审务实施论理的活动.其本质上体现召域府许理公其事务.谋求公共利益• 険担公共贵任的过外.1.2行政讦理仔什么待征?(1)行政铸理的主体是政府・(2)行政存理的内容是国尿事务.社会公it爭务和nt♦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的屈砒是国家公共疗政权力•(4)政附的讦理活动必須依法进厅.1.3政府的理性思考包拥嘴些内客?(1)政府必須是民惡政府•①政府的产生是公民同克的结果:②政府的决笫必復代农氓愆:③政府必復门觉接受民众的监無.(2)政附必須楚右效政垢•①右效政》«是政席介法性和政府权戒的源泉:②有效ftW fi 求明晰政府的角色定位:③仃效M 宴求提升政府能力.(3)政府必须是讶任政府•①责任政府激F人民的委托:②政府必須依法正険ffiffKK:③政府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爪贯任.<4)政府必效是法洽政府•①法洽政府的坯本价值是权利本位:②法洽政府的第本域刚是依法行政.1.4学习研究行政骨理学有什么意义?(1)从政府管理的宏观角度来讲・仃利『总結行政管理的经鲨.折导疔政铸理的实践• ftWiE处F新III芮种体財并存的条件F.在改革IH休制和探索、完善新休制的过穆中.而綺许E新的/Jfi.学习研究疔政管理学.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卜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铸理体制的改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和丹力支持・为ilif.it /! 中IR符色的政府俗理体系.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更好地服务•屈时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右什对性地总结UiWfr政管理实找中存在的何题和成功的经脸.吸牧和借鉴国外先进的frftn理理论、方法和经絵.从ifij不斯提髙我IN疔政依理的现代化水平.(2)从个休疲长的冷观角度来讲・俗利于学捉行政钱理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讨理工作.frttff理学是一门实01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現代fj•政管理的匕业化分工和职业特征越来越明◎・已经形城了一奁完备的"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没右対荷政诗理活动规沐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做好疔政存理匸作.通过学习和研究•里新锌理观怎・提烏运用科学知帜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和龙成行政许理匸作・而且.廿政计理学髙18远BK・综锐全局・这种奇雇建拆的学科.为毎个学习音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成和匸作方法.加Z行政诗理实践滋域的广泛性•町以说适用于件行族业的ft HIT作.所以.学习研学对各行冷业的人的來说殊定非常仃必耍和何价值的.第二章行政职能第2章行政职能2.1什么是行政职能?行政职能定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闪家政洽爭务和社介公人密务過行存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JI竹的功険.行政职廃体% m政存理的s本内容和活动方向.足行政許理的本质衣现.简假*讲.行政职能就足耍解次政焙■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气-現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弩何翹•2.2政府的廉木职能右鼻底?(1)政治职陡.包播军爭保卫职能、外交馭能、治安职能.堆主涪理职能•(2)经济职能.包括1ZWW控职能、市场监讶职能、国伺夜产铸理职能.<3)文化駅能.包抿发展科学技术釈能、发堆教疗职能.发展文化爭业駅能、发脱卫生事业职能•<4)社会职能.包括劳资协调职能.公共建设职能.枚会保障职能.社会賊务职能、优抚安迓职能•2.3政府与市场之甸是什么关条?政府纭市场是两种ft!3t资源和协调补•会经济活动的主耍机制或制度安!>•絢右是郴互秤代.相互补充的关系・(I)市场失灵与政附失灵.通當.人们使用Sb场失羌”与••政阿失灵-*« 折凯盅期经济理论之幵关F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聲中几乎是裁体相反的价值取向.所谓“审场失灵-・k便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滋配誉方向存在许名的WMH:或缺陷性.冈而不能达到帕累托站优.不能实观换期礼会经济II杯•“币场失杲-的主耍衣规何:①公共产晶的供给:②市场经济中的垄斷:③市场经济的外器性:④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思崔性:⑤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 ik场失乂-是主张实行政府干孩的强仃力的理由.所谓“政府失灵”主更是折政尉的政第干预播施不能实現険期的调丹市场的作Mb在荣兰条件下孩至导致比“巾场欠乂-更坏的结果•“政府火乂-的农现f门① 成木和收益的分离导致生产过轲和成本提髙:②政策的低质和H杯僞离:③诀乏龙邹而形成的低效率:④不公正分配^⑤3租等•-政府失灵”圧主张实行更为沏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木依据•经过大的历史反问題不再集屮F是否需耍市场或是否需耍政府丁预・而会集中在如何实現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9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預Z何的平街方面•(2)政坷与市场W/1H代.相互补允.在規范的市场经济为中.政府的作用主耍不ft FM代市场的作用•丽在于堆进市场的作用.也«t是主整通过制定和执行爆则來ft护市场秩庠.保持公半竞争•为弗场机制止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腹好解决的紂題.政府敎不必插T. rfu通过巾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树卷・政府则必须负起贡任.二需Z何实现一种有效的丫衛。
宪法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宪法思考题1、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下为课件答案)政治制度说到底是政治权力安排即政治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制度。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解决了国家权力归属关系及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大制度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终极安排,从最根本意义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人大制度是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以下为网络相同论述题答案)答: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
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
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二4.1政府的权力学案及答案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学习目标1、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知道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要求。
2、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3、明确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府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实行,建设社会主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规定。
这就是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原因——为什么?(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方略、提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的原则。
(2)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怎么办?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法无授权,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坚决克服、,坚决惩处、。
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等环节。
2、政府必须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和公众,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
3、政府的决策关系。
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凡是损害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这一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体现( )A.对人民负责原则 B.依法治国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依法行政2.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要有效防范此类现象发生,从漫画《交叉地带》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政府要直接参与食品生产和管理B.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权威C.政府要清正廉洁,防止行政执法腐败D.要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3.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政治学教程-第一章权力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一章权力思考题参考答案1.比较各种权力定义,给出你对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第一节中“权力的定义”在说明“权力”一词的中英文字面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马克斯·韦伯、拉斯维尔、帕森斯、达尔等人对于权力概念的解释,给出了“权力”定义:“权力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即社会行为主体(一个人或一些人、一个或一些组织和团体、一个或一些国家)对行为对象(其他人、其他组织或团体、其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表现为一种支配能力,从行为客体的角度看,体现为一种被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予以说明。
结合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说明权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说明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通过收集和梳理不同时期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学家对于权力的论述,可以阐释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权力构成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权力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核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3.权力有什么特性?它与权威有何区别?根据一般教科书的解释,权力作为一种支配能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
由此可见,权力既可以用来“求善”,也可以用来“作恶”。
约束权力,限制权力,监督权力,不过是为了确立权力使用的合理范围和方式,以保证权力的实施“弃恶从善”。
4. 权力划分有哪些标准和角度?本章第二节“权力的类型”专门讨论了权力分类的标准和角度。
在政治学研究中,以下分类是较为常见的:(1)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权力现象区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宗教权力等;(2)从权力主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区分出个人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政党权力等;(3)从权力合理行使的范围视角考虑,可以区分为国家性的公共权力和社会性的公共权力等;(4)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可以区分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等;(5)从权力功能的视角出发,可以划分通常所谓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6)从权力作用方式的视角看,可以区分为公开的权力和隐蔽的权力、制度化的权力和非制度化的权力;(7)从权力实施手段的视角考察,可以区分为强制性权力、奖惩性权力、规范性权力等;(8)从权力作用结果的视角分析,又可以划分出绝对权力和有限权力、集中的权力和分散的权力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问题与思考部分参考答案

问题与思考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政法的概念第1题参考答案(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按照行政对象不同,行政可分为私人行政和公共行政,简称私行政和公行政,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行政,公行政又可以分为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行政法主要研究国家行政,非国家的行政(公共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行政)也是行政法要研究的对象,但是私人行政不是行政法的研究对象。
(2)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关系: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经过法律规范调整后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都包含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客体三部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行使行政权,而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行政主体,即使行政主体参与到民事法律关系中,也不得行使行政权,而是作为一方民事主体而出现;第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当事人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第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职权)并承担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权利、义务,协商改变权利、义务,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不同;第四,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遵循“法未授权不可为"原则行为,而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遵循“法不禁止皆自由”原则。
(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要确定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行政主体自己必须享有并行使行政权,否则可能是民事主体;第二,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从签名盖章上体现;第三,自己能够独立承担因行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要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b765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复习思考题: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权力
思考题参考答案
1.比较各种权力定义,给出你对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第一节中“权力的定义”在说明“权力”一词的中英文字面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马克斯·韦伯、拉斯维尔、帕森斯、达尔等人对于权力概念的解释,给出了“权力”定义:“权力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即社会行为主体(一个人或一些人、一个或一些组织和团体、一个或一些国家)对行为对象(其他人、其他组织或团体、其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表现为一种支配能力,从行为客体的角度看,体现为一种被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予以说明。
结合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说明权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说明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通过收集和梳理不同时期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学家对于权力的论述,可以阐释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权力构成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权力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核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3.权力有什么特性?它与权威有何区别?
根据一般教科书的解释,权力作为一种支配能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
由此可见,权力既可以用来“求善”,也可以用来“作恶”。
约束权力,限制权力,监督权力,不过是为了确立权力使用的合理范围和方式,以保证权力的实施“弃恶从善”。
4. 权力划分有哪些标准和角度?
本章第二节“权力的类型”专门讨论了权力分类的标准和角度。
在政治学研究中,以下分类是较为常见的:
(1)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权力现象区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宗教权力等;(2)从权力主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区分出个人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政党权力等;(3)从权力合理行使的范围视角考虑,可以区分为国家性的公共权力和社会性的公共权力等;(4)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可以区分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等;(5)从权力功能的视角出发,可以划分通常所谓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6)从权力作用方式的视角看,可以区分为公开的权力和隐蔽的权力、制度化的权力和非制度化的权力;(7)从权力实施手段的视角考察,可以区分为强制性权力、奖惩性
权力、规范性权力等;(8)从权力作用结果的视角分析,又可以划分出绝对权力和有限权力、集中的权力和分散的权力等。
5. 举例说明权力实施的不同方式。
美国学者肯尼斯·鲍丁(Kenneth E. Boulding)在其著作《权力的三重面孔》(Three faces of Power)中区分了武力或胁迫(threat)、多重互惠式交换(exchanges)以及忠诚和服从义务的培养(love)三种权力实施的方式。
可引述他的观点并结合通常所谓“恩威并用”、“奖惩结合”、“胡萝卜加大棒”等说法来予以说明。
6.限制和监督权力的理由是什么?
本章第五节“权力监督”的第一项内容专门讨论了限制权力的理论根据,其中引述“权力的悖论”、“政府是必要的恶”、“寻租理论”、“诺思悖论”等观点,说明了限制和监督权力(政府权力)的主要理由,包括:(1)权力主体决策失误;(2)权力扩张和官僚低效;(3)官员腐败和政府俘获。
另外,有关“权力特性”的说明也为限制和监督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7.简要说明权力限制的主要制度安排。
首先需要比较说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观念下制度安排的不同;其次,可以运用有关“宪政”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说明“宪政=限政”的道理;最后说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制度设计。
8.结合中国的现实,说明如何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读者可运用本章讲述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依照流程控制的原则,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考虑,设计权力监督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