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课题)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四、展示人物性格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课时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习
1、介绍作家作品。
2、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正字,纠正句读。
3、反复诵读,初步理解内容。
4、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增、删、留、调、补、换。
5、掌握文章结构、写法。(细节描写)
6、明确本文内涵及现实意义。
问题:
(1)本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在情趣。
“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家其乐融融;“公欣然”“大笑乐”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情感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教学方法
三读一批注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一、
二、
三、
导入:以家庭生活导入,并阅读单元导读
引领学生复习“三读一批注”各环节及方法,重点补充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巡视并督促,并要求学生完成或掌握如下内容:
1、字词:憔悴、膳、瘫痪、侍弄、捶打、絮叨、诀别、戚、分歧、取决、一霎、粼粼、各得其所、蒂、梗、匿笑、菡萏、攲斜、沐浴、祷告、姊妹、徘徊、荫蔽
细节描写作用:
1.反应人物的某种心态,突出人物的性格;
2.使情节生动细致;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
课时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香醇馥郁亲情水丝丝缕缕绕心柔——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的真挚动人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个单元紧承上一单元的继续训练朗读技能,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通过教师示范感染、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文本简析:本单元四篇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主题丛书《亲情如水》的文章主题与课本一致,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很好的补充解读,而且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会浓浓的亲情,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学情分析】一般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学生对亲情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情绪、情感、思维、意志、性格等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所以学生在成长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像让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报答之心,让生活中多些理解和宽容等都是学生应该深入思考的,因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学习,这种真切、鲜活的情感教育为人生成长奠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不同文章的不同的抒情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和品味细节、词语的情味、调动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实用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实用文本)第二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
4.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5.巩固背诵。
6.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复习重点:目标1、2、3、5三、复习难点:目标4、5二、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1)《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2)《幼时记趣》的作者是,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3)《十三岁的际遇》作者,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岁。
2.重点字词:根据拼音写汉字 , 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áng yáng () chán( )娟浩miǎo( ) xī( )利雕lòu( ) juān( )刻安tián( ) 怪pì( )自xǔ ( ) 时máo( ) 荟cuì( ) 童 zhì()hè lì()()云端凹者为hè()藐()小凹凸()()土砾()庞()然大物3.补全下面成语记忆新走无路美不收其貌不谈笑风塞顿开白过隙然若失不屈不无动于扬扬小心道听说罪祸首莫其妙心旷神明察秋雀无声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表现亲情为主题,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同时又蕴含丰厚的内涵。
所选课文体裁丰富多样,有散文,也有散文诗;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值得细细品味。
【单元目标】1.感受和理解亲情,陶冶自身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继续学习朗读, 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品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秋天的怀念》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设置由浅入深的教学流程,先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再运用抓关键句段品析的方法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这种方法在后两篇课文学习中可延续运用。
《散文诗二首》情思隽永,语言精美,值得咀嚼和探究的地方很多。
《荷叶·母亲》作为《秋天的怀念》的自读课,运用《秋天的怀念》所学方法反复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散步》一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重点在于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会上。
继续巩固前篇课文学习的大致流程,承前使用抓关键句段的方法,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金色花》作为《散步》的自读课,运用《散步》所学方法多角度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世说新语>二则》是学生进入中学初次接触的文言文。
教学中要在反复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在读中掌握文言字词,学会归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
教读《咏雪》,在反复朗读中教给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了解谦辞、敬辞的概念。
《写作学会记事》是本单元安排的写作训练,借鉴本单元学过的方法,学习有条理叙事,在叙事中融入真情实感,加入一些感人的细节,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重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懂得交友之道,学会向朋友展示自我。
45【课时安排】5.《秋天的怀念》(2课时)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1课时)6.《散步》(2课时)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1课时)8.《<世说新语>二则》(2课时)《写作学会记事》(2课时)《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2课时)465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以其独特的内容选取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为学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旅程。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多样且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与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展现出人性的多重面貌与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交融。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单元课文的核心主题,第二单元的文本以人物为核心,多角度展示人性之美,讲述关于亲情、友情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比如对家庭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反思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思想情感。
通过深入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象征意象以及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同时关注文本的叙述角度、结构和风格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价值意义。
再次掌握重要知识点是学习的关键,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重要的文学术语、语法结构和表达技巧等。
学生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提高阅读技能。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人文主题”保证单元课文内容类型的一致性,“语文要素”则将语文素养的基本因素分解为若干知识与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均匀分布在各教学单元中。
(1)人文主题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出发。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来说,该单元由《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世说新语>二则》这几篇选文构成。
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人与社会”的维度。
“人与社会维度”下各单元人文主题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组织起来的,以逐步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社会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七上第二单元作为始端,(2)语文要素关于“语文要素”中的阅读能力,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培养要求,七年级学生以一般的语文能力的学习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为八、九年级以文体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训练奠定基础。
[6]仍以七上第二单元为例,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七年级上学期从最基本的朗读开始训练,本单元作为上册的第二个单元,仍需继续训练朗读技能。
前一单元的训练重心是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这一单元则侧重于内部心理技能,包括情景再现、把握情感基调等。
两者之间是相互呼应而又螺旋式上升的,同时也为下一单元的默读训练做铺垫;从文章写法的角度看,本单元选文体现出不同的抒情特点,《散步》《荷叶·母亲》等课文抒发感情显豁明了,易于直接把握,《秋天的怀念》表达情感深沉含蓄,需要细细品味,体会不同文章抒情方式的显隐特点与表达情感的反差对比是本单元需要训练的另一能力点。
(3)分析学生语文学情语文学情的分析,一是把握学生特点,二是分析语文知识定位。
从学生特点看,针对七上第二单元,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初中阶段,其形象思维仍占上风,该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亲情之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3、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在第一单元学习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5、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学会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
7、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本单元为写人记事诗文,学生有较为切实的生活体验,应注重分析与感染教育,主要通过诵读来达到此目标。
学习方法
1、分析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详细描写。
3.写作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学习过程(一)反思习作将写作“那一次,我真”的心得和疑惑总结一下写在下面。
(二)写作导航1.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所谓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往往在文中点出即可。
■人物:事是人做的,写事离不开写人,叙事文章重在表现事件的意义和感悟,写人的文章重在刻画人物形象。
■起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必须交代清楚的,简要交代即可。
■经过和高潮: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事件的经过往往会出现高潮,或者会出现一波三折,这部分应详细具体地写,但不应该啰唆。
■结果:整个事件的结尾,一般简要交代即可。
2.写好记事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精心选材。
选取身边发生的事件,再加以精心挑选。
如校园新事、社会新风尚、家庭新故事,都是“滚滚材源”。
无论写什么事,一定要是你所熟悉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②精致结构。
清晰的结构能显示出作者清晰的思路。
这里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叙事的六个要素要交代清楚。
二是详略要得当。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③深化主题。
记一件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所受到的启发等。
只有主题深刻,才会给读者以思考、回味和启迪,才会让你的文章更耐读。
(三)例文借鉴那一次,我真感动了人生,如落叶,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凋零,就算即将完结,也要死死抓住生命的长线,直到最后才伴着秋风徐徐而落。
人的一生,也应如此。
我很少注意世间万物,在我眼里,那不过平常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单元教学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往事依依》2课时《幼时记趣》2课时《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伟人细胞》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
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讨论、交流第四块: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自我反馈2小结:自我小结第2课时《往事依依》(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2、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3、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导入;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曾经是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而现在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她是谁呢?在于漪的脑海中那些事情是记忆犹新的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每个深印在于漪脑海中的片段给她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有过相似的情景吗?学生讨论,小组交流2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3课时《往事依依》(二)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检查学生整理诗句的情况小组交流2正是因为其中一个或几个佳词丽句,前面的一些诗歌才得以流传;一篇文章,或因为其情感的注入,或因为其用词精妙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本文也是如此,请同学们从文找出一些这样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也就是说,你认为它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组织交流、评价交流2学习评价:从作者从小喜爱文学到现在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你受到了那些启发?讨论交流课后学习:小组出一期“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第4课时《幼时记趣》(一)学习目标:1、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组织学生互相翻译讨论、评价3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重要语句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学生推荐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5课时《幼时记趣》(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1、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文章的复述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交流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在熟悉文章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
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阅读、讨论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3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阅读,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写片段、交流、评价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地方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第6课时《十三岁的际遇》学习目标:1、能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2、能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示3、能积累一定的词汇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导入:北大,是一所很多学子向往的大学,一位女孩十三岁进入北大,如今已有三各念头,北大在她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呢?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3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北大在作者脑海中如此的深刻,可以用书上怎样的话语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思考、划出相关语句2组织交流3作者还是要离开北大,是抛弃北大吗?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离开。
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5你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思考6组织交流交流课后学习:做评价性手册第7课时《伟人细胞》(一)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会文章如此精彩是因为深入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积累。
3、能品位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析题:什么是细胞?伟人的细胞是什么?听讲,回答2在贾里的眼里,伟人应具有怎样的细胞?熟读课文,分析,思考3组织讨论学生讨论3贾里为追求伟人细胞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短语来概括。
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交流,评价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贾里做事是不是一帆风顺?他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呢?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2老师组织交流交流,评价课后学习:1、将失败原因与成功原因整理到能力训练本上。
第8课时《伟人细胞》(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准备复述课文部分内容。
或演当中的片段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复述课文相关内容或演当中的片段复述或表演2组织评价评价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你认为伟人应该有怎样的细胞?思考讨论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3你有什么话对贾里说,让他更好的成长?思考4组织交流交流课后学习:1、摘抄相应的片段到读书笔记本上。
第9课时诵读欣赏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
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3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写作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本单元教学目标是继续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
为了让学生能尽量用词达意,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学会用词,自我修改作文是较好的方法。
第10课时:学习目标:猜猜我是谁?课堂学习: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自我推荐是现代社会人最基本的素质,你能很好的向别人推荐你自己吗?学生自己写关于自己的介绍,不署名,让同学猜写作2组织交流,猜交流,猜3为什么有的同学文如其人,有的一点也不象呢?思考4组织交流交流课后学习: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第11课时: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提供参考题目:“那一次,我;想起了;等学生讨论自定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