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

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
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技术。
基因组组装是指将测序得到的 DNA 片段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算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来处理大量的测序数据,并通过比对和拼接来重建基因组的完整性。
基因组组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信息。
重测序则是对已经测序过的基因组进行再次测序的过程。
重测序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组中的变异、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
重测序还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组中的基因表达、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等方面的信息。
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探索物种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研究基因组与环境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在医学领域,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遗传机制、诊断和治疗;在农业领域,它们可以用于研究作物的基因组和遗传改良;在环境保护领域,它们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
总之,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它们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基因组测序技术

Maxam-Gilbert测序法的特异断裂
化學法
32P 32P
断裂处
ATCGATCG ATCG
断裂处
AT
ATCGATCGAT
32P
ATCGAT
無放射線片段 不能顯像
Specific Reaction to G
Maxam-Gilbert 法所用的化学技术:
• G反应(在G 残基上的裂解) : DMS使鸟嘌呤的7位氮 原子甲基化,其后断开第8位碳原子和第9位氮原子间的 化学键,哌啶置换了被修饰鸟嘌呤与核糖的结合。 • G+A反应(在嘌呤残基上的裂解) : 甲酸使嘌呤环上的 氮原子质子化,削弱了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 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糖苷键,然后哌啶置换了嘌呤。 • T+C反应(在嘧啶残基上的裂解) : 肼断开了嘧啶环, 产生的碱基片段能被哌啶所置换。
测序步骤:
①用M13噬菌体做载体获得单链DNA模板,克隆并扩增 待测DNA片段,使其变性。 ②选择一条与DNA单链互补的短链引物,将引物用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 ③引物先同单链模板复性。 ④在四个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待测DNA单链模板、互补 引物分子、四种的dNTP、DNA聚合酶(Klenow 酶)以 及不同的ddNTP。 ⑤进行聚合反应 ,DNA新生链延长,当掺入ddNTP时, 聚合反应终止。 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⑦根据X底片对凝胶曝光所显的条带位置,读出 DNA 序列。
荧光标记物
ddATP
ddTTP
ddGTP
ddCTP
பைடு நூலகம்
聚合反应及产物
5ˊ P DNA聚合酶, dATP,dTTP, dGTP,dCTP
HO
ddATP ddGTP
OH 3ˊ P 5ˊ
动物基因组的高质量测序与组装

动物基因组的高质量测序与组装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
而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广和成熟,让人们对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组成、功能、调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而动物基因组的高质量测序和组装技术,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I. 动物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动物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的历程中,Sanger酶法是最早被使用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测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DNA单链随机裂解成短片段,再利用有多个试管中的缓慢扩增来获取该DNA序列。
然而,由于Sanger酶法必须逐个单循环扩增,所以对于较大的基因组而言,测序成本太高,时间周期过长,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克服Sanger酶法的种种限制,人们又相继发展出了Illumina、PacBio等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Illumina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测序平台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序列特异性扩增引物直接胶接短片段DNA,再利用软件对碱基序列信息进行处理。
而PacBio则可以高效地直接扩增出整个基因组的长DNA片段,识别错误高达10%以上却避免了其他方法的clone偏见,成为了测序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II. 动物基因组测序与组装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动物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组序列已经得到了广泛测序:例如,黄蜂、甲虫、海绵、裂腹鱼、珊瑚等基因组的测序被取得了成功。
这些所掌握的基因组信息,为不同程度上的生物学问题提供了基础的解释和解决,甚至可帮助先行研究完成一些逆向遗传学的工作。
但是,由于动物基因组复杂性的增加以及测序难度问题,精确拼接和组装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地探索着新的基因组序列测序和组装技术。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包括,群体立体式技术、跨代(“母子”)配对技术、对偶定位分区技术、针对低水平杂交的组装技术等。
序列组装的过程

序列组装的过程序列组装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它能够将测序得到的DNA 片段按照其在基因组中的顺序进行拼接,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下面将从样本准备、测序、质控、序列拼接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序列组装的过程。
一、样本准备在进行序列组装之前,首先需要从生物样本中提取DNA,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见的样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动物组织等。
提取DNA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CTAB法、酚-氯仿法和商用基因提取试剂盒等。
提取的DNA需要经过质量检测,确保其完整性和纯度。
二、测序测序是序列组装的基础,通过测序可以得到DNA序列的碱基信息。
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454测序、Illumina测序和Ion Torrent测序等。
这些技术在原理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都能够高效地获取DNA序列信息。
在测序过程中,需要将DNA样本进行文库构建、PCR扩增和测序仪器读取等步骤。
三、质控测序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测序错误、低质量碱基和接头序列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质控处理。
常见的质控方法包括去除低质量碱基、去除接头序列、去除重复序列和去除人类污染等。
质控处理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减少后续序列组装的误差。
四、序列拼接序列拼接是序列组装的核心步骤,通过将测序得到的短序列片段按照其在基因组中的顺序进行拼接,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序列拼接可以采用多种算法,常见的方法包括重叠法、de Bruijn图法和重复序列图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短序列片段之间的重叠关系,将其拼接成长序列。
五、结果分析拼接得到的序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果分析。
分析的内容包括序列的长度、GC含量、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Indel(插入缺失)等变异信息。
此外,还可以对序列进行基因注释,获得基因的功能和结构等信息。
结果分析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基因组的特征和变异情况。
序列组装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生物信息学技术,涉及到样本准备、测序、质控、序列拼接和结果分析等多个步骤。
基因组学-课件-4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4.1 DNA测序的方法
• DNA测序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都是在20 世纪70年代中期发明的。 • A. 双脱氧链终止法(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是通过合成与单 链DNA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来读取待测DNA 分子的顺序。 • B. 化学降解法(chemical degradation method),是将双链DNA分子用化学试剂 处理,产生切口,用同位素标记进行测序。
A.通用引物:与载体DNA中 附近插入片段的顺序退火, 可引入新链的合成。 B.内部引物:提供一系列端 部以及内部可完成长序列顺 序的克隆。
中英联合实验室
B.化学降解法
• 基本原理:在选 定的核苷酸碱基中 引入化学基团,再 用哌啶处理使DNA 分子在被修饰的核 苷酸位置降解。
中英联合实验室
同时完成4组反应,A、G、C、T 链终止法:主流技术,易于机械化自动控制 化学降解法:试剂含有毒性主要原因是链终止法。
测序技术的发展
•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灵敏度高 • 荧光标记物:灵敏度与分辨力,便于仪器阅 读。一种碱基一种颜色(A红色,G黄色,C 蓝色,T绿色) • 毛细管电泳:取代聚丙烯凝胶平板电泳,96 个泳道,每次可同时进行96次测序,每轮实 验不到2小时,1天可完成近千次反应
• 光点测序pyrosequencing:无须电泳,每 连接dNTP时释放1个焦磷酸,焦磷酸在磷 酸化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化学能,发出光亮 。每次只加入1种dNTP • DNA芯片测序:将各种排列顺序的寡聚核 苷酸点在芯片上,DNA分子与芯片温浴, 能杂交的寡聚核苷酸都会在确定位置发出 信号,获取信息进行对比组装。
A.双脱氧链终止法
• 天然的DNA聚合酶不能满足,需要进行改造
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组装-文档资料

得到精细图谱
Thank you!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 DNA测序法:
利用DNA聚合酶和 双脱氧链终止物测定 DNA核苷酸顺序的方法, 是由英国剑桥分子生物 学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家 F. Sanger等人于1977年 发明的。
198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F. Sanger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DNA 测序法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区分 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DNA分子。 • 利用DNA聚合酶不能够区分 dNTP和ddNTP的特性,使 ddNTP参入到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因为ddNTP 3’不是-OH, 不能与下一个核苷酸聚合延伸, 从而终止DNA链的增长。
DNA 样 品 TATGCAATCTAG 与基因芯片上 65,000 种可能的 八聚体进行杂交从而形成特定 的结合图形 1 ATACGTTA CGTTAGAT 22 GTTAGATC
4 CGTTAGAT 4 ACGTTAGA 33 TACGTTAG ACGTTAGA 5 GTTAGATC 1 ATACGTTA 3 TACGTTAG 4 2 5 ACGTTAGA CGTTAGAT GTTAGATC 计算机分析杂交图象 并由探针的重叠情况 推导样品的核酸序列 互补序列为:ATACGTTAGATC 样品序列为:TATGCAATCTAG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的原理: 用化学试剂处理末端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段,造成碱基 的特异性切割。由此产生的一组具有各种不同长度的 DNA链的反应混合物,经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直 接读出待测DNA片段的核苷酸顺序。
碱基特异的化学切割反应
碱基 G A+G
特异修饰方法 Ph8.0,用硫酸二甲酯对 N7进行甲基化,使 C8-C9键对碱基裂解有特殊敏感性 pH2.0 哌啶甲酸可使嘌呤环的N原子化,从 而导致脱嘌呤,并因此消弱腺嘌呤和鸟嘌呤 的糖苷键 肼可打开嘧啶环,后者重新环化成五元环后 易除去 1.5mol/L NaCl存在时,可用肼除去胞嘧啶
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PPT

4 序列的组装
4.1 随机测序与序列组装
随机测序也称”鸟枪法”。
序列组装原理:直接从已测序的小片段中寻找彼 此重叠的测序克隆,然后依次向两侧邻接的序列延伸。
优点:不需预先了解任何基因组的情况.
A
B
C
小片段测序
计算机拼装
A
B
C
小片段测序
鸟枪法(Shotgun)测序的问题
12 4.6
什么是C 值?
▪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 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随着生物的进化而 增加,高等生物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C值悖理:
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 例增加
阴影部分为一个门内C-值的范围
动物
真菌 等 细菌
重复顺序
➢ 高度重复顺序: 长度:几个——几千个bp 拷贝数:几百个——上百万个 首尾相连,串联排列 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特定区段(如端粒,着丝粒等) 也称卫星DNA
➢ 中度重复顺序: 一般分散于整个基因组中; 长度和拷贝数差别很大
➢ 单一顺序: 基因主要位于单一顺序 动物中单一顺序约占50% 植物中单一顺序约占20%
2. 什么是基因?
是遗传信息的物理和功能单位,包含产生 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 序列。
基因分类: 编码RNA的基因,如rRNA基因,snRNA
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主要内容:
什么是基因组 什么是基因 DNA测序的方法 DNA序列的组装 人类基因组计划 水稻基因组计划 后基因组学
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 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 传物质和遗传信息。
要揭开生命的奥秘, 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 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 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 相互关系。
一讲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基因组序列组装
序列组装的基本流程
序列读取
通过测序技术获取基 因组序列的原始数据。
序列质量评估
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 评估,去除低质量序 列和错误序列。
序列比对
将高质量序列比对到 参考基因组或组装到 独立的基因组上。
序列拼接
将比对或独立基因组 上的序列片段拼接成 完整的基因组。
组装后验证
对组装得到的基因组 进行验证,确保其完 整性、准确性和一致 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
总结词
更高通量、更低成本、更短周期的测序技术。
详细描述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测序技术,目 前正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相比于前几代测序技术, 下一代测序技术将具有更高的通量、更低的成本和更 短的周期等特点。它可能采用更加先进的纳米技术、 光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手段,以提高测序的准 确性和速度。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将为基因组学和 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高效装得到的基因组的完整性,包括染色 体水平的完整性和基因水平的完整性。
准确性评估
评估组装得到的基因组的准确性,包括单核苷酸水 平上的准确性和结构变异上的准确性。
一致性评估
评估组装得到的基因组的一致性,包括不同 组装方法或不同数据集之间的一致性和内部 的一致性。
04
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的挑 战与前景
例如,通过研究水稻基因组,科学家们发现了与抗旱、耐盐等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培育抗逆性更强的水稻品种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依据。
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
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是利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组装技术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旨 在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疫苗候选基因和诊断标记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TP与ddNTP的分子结构
分别进行反应
如何获得单链DNA?
1)将DNA克隆到质粒载体中
• 获得测序模板DNA最常用的方法 • 获得的DNA通过热变性或者碱变性转变为单链DNA进行测序 • 优点是可双向测序 • 缺点是样品可能有少量细菌的DNA或者RNA污染,会干扰测 序
如何获得单链DNA?
The mapped BAC-by-BAC shotgun sequencing strategy
(24kb)
Major steps in BAC-by-BAC shotgun sequencing
线 虫 基 因 组 采 用 克 隆 重 叠 群 法 测 序
§ 4.2.3 鸟枪法测序与序列组装 鸟枪法测序 • 将DNA分子打断成小片段,测定每一段的序列,根据每个
碱基特异的化学切割反应
碱基 G A+G 特异修饰方法 pH8.0,用硫酸二甲酯对 N7进行甲基化,使 C8C9键对碱基裂解有特殊敏感性 pH2.0 哌啶甲酸可使嘌呤环的N原子位置脱嘌 呤,并因此消弱腺嘌呤和鸟嘌呤的糖苷键 肼可打开嘧啶环,后者重新环化成五元环后易除 去 1.5mol/L NaCl存在时,可用肼除去胞嘧啶
引物决定待测模板DNA区域
自动化测序 • 是在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基本原理上 发展起来的:
1)荧光染料(fluorescent dye)标记取代了放射 性标记,由于由于每种ddNTP带有各自特定的荧光 颜色,而简化为由1个泳道同时判读4种碱基
2)毛细管(capillary gel)电泳取代了平板胶 (slab gel)电泳
2)以M13载体克隆单链DNA
• M13噬菌体载体是专门为得到单链DNA测序模板而设计的。
• M13噬菌体本来含有单链DNA基因组,感染大肠杆菌的M13 可转变为双链复制型。 M13噬菌体载体是双链的,相当于 M13噬菌体的复制型。 • 用含有待测序片段的M13噬菌体载体感染大肠杆菌,大肠 杆菌分泌的噬菌体就含有单链DNA基因组。 • 缺点:只能用于短片段DNA,大于3kb的片段在克隆过程中 会发生丢失和重排。
全 基 因 组 鸟 枪 法 序 列 组 装 过 程
利用插入片段大小不同的克隆两端测序搭建支架
§ 4.2.4 人类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 4.1.4 第三代测序技术
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单分子测序仪、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SMRT技术和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公司正在研究的纳米孔单分子技术, 被认为是第三代测序技术 又称为下下一代的测序(next-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的直接测序方法 这一测序技术是基于纳米孔(nanopore)的单分 子读取技术,不同于之前的两代技术,可以直接读 取序列信息,简洁快速,成本更低廉
物理间隙 (phy 些序列的克隆
• 物理间隙的填补需要利用其他载体或者宿主菌重新构建一个基因组,然后利用间隙两侧的序列作为探针,或者
制备相应的PCR引物,从新筛选阳性克隆,重新测序• 高度重复序列造成的gap很难填补
• 优点:克隆片段可达10kb以上
链终止法所用的DNA聚合酶
• 高持续合成能力(processivity)
聚合酶由于自然原因终止反应前所合成的多聚核苷酸的长 度
• 无5' →3'外切酶活性 • 无3' →5'外切酶活性 • 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序酶为Sequenase, 来自T7噬菌 体,除具有以上特点,还具有其它特征,比如反应 快速
读序(read)
每次测序可获得的DNA序列
BAC末端序列(BAC-end sequences)
一个BAC克隆插入片段两端的已测序的序列,不包括内部序 列。可用于确定BAC的排列方向以及重叠群(contig)在支 架(scaffold)中的排列方向
重叠群(contig)
一群相互重叠的克隆或DNA顺序,可以是草图顺序 或精确顺序(finished), 包括连续的(内部无间隙 )或不连续的(内部含间隙)DNA顺序
Solexa
120bp/4060Gb
RNA-seq, Re-sequencing Both types
ChIP-seq,
Meth-seq
SOLiD50bpFra bibliotek80100Gb
Re-sequencing
“known”
ChIP-seq
RNA-seq
Genome
• 第二代测序技术采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使测序通量大大 提高,从Sanger测序法一次读取一条序列到毛细管测序的 一次读取96条序列再到现在的一次读取几百万条序列的实 现,这是对第一代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 然而第二代测序技术并不完美,由于其在测序前要通过 PCR手段对待测片段进行扩增,因此增加了测序的错误率 。并且其测序结果比较短,更适合重测序,而不太适用于 没有基因组序列的全新测序。
• 两种形态的PAGE
毛细管电泳有96 个泳道,可同时 进行96次测序
Automated DNA sequence workflow
DNA template preparation
Cycle sequencing :384-well plate, 每个 well中,加上4种dNTPs和四种带不同荧光标 记的ddNTP,测序酶,模板DNA,单侧引物, 放于热循环仪(thermocycler)上进行反应 60 cycles: 95oC 30s 50oC 20s 60oC 4min
化学降解法测序
DNA模板有链内碱基配对时也可用化学降解法测序
化学降解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i.首先对待测片段作末端标记,用放射性32P-磷酸基团 标记链的末端之一 ii. 进行四组平行的反应:(G,A+G,C+T以及C)特异 性切割 iii. 最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比较 G、A+G、C+T和C各个泳道,自下而上从自显影片上就可 读出DNA序列
2015-4-23
§ 4.2 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 4.2.1 一些术语 覆盖面(coverage)
• 是指随机测序中获得的序列总长与单倍体基因组序列总长之 比,coverage 越大,遗漏的序列越少 • 可以用P0=e-m计算,P0为丢失的概率,m为coverage 如果m=1, P0=37% m=6, P0=0.25% m=8, P0=0.034% • 要使测序的覆盖率达到 99.99% ,就必须使 coverage 达到8 次 以上
序列差错率(错误碱基数)低于0.01%的DNA序列, 排列方向确定,内部不含间隙, 一般coverage 达 到8-10
§ 4.2.2克隆重叠群测序与序列组装 克隆重叠群测序又称为作图法测序(mapbased sequence)或者克隆依次测序(cloneby-clone)
BAC-by-BAC
7
化学降解法缺点:
试剂含有毒性 8 不易自动化
§ 4.1.2 链终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1977年Sanger等人发明了利 用DNA聚合酶的双脱氧链终 止原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 法,又称为Sanger 双脱氧测 序法 此法更适合序列分析的自动 化 最常用的一种测序方法,第 一代测序仪采用的方法
支架(scaffold)
一组已锚定在染色体上的重叠群, 内部含间隙或 不含间隙.
草图序列(draft sequence)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定义为经Phred Q20软件认可 覆盖测序克隆片段3-4倍的DNA顺序. 含间隙或无 间隙, 排列方向和位置未定
完成序列(finished sequence)
片段的重叠部分再组装成主体序列 • 可以不需要事先了解基因组信息,不需要构建遗传图或物 理图,但不适合大基因组
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
应用图谱帮助主要序列组装
鸟枪法测序实例-流感嗜血杆菌序列测定
1)建立高克隆片段的碱基 总数应达到基因组5菌基因组的测定完成,使用了14 台测序仪,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必需的28,643个测序反应,
如何获得单链DNA?
3)以噬菌粒(phagemid)载体克隆DNA
• 这是一种改造过的质粒克隆载体,含有两个复制起点, 一个是质粒自身的复制起点,一个是单链DNA噬菌体基
因组的复制起点
• 当大肠杆菌细胞中同时含有噬粒和辅助噬菌体时,因为 辅助噬菌体携带的编码噬菌体复制酶和外壳蛋白的基因
可以激活噬菌粒上的噬菌体复制起始位点,产生含单链 的噬粒噬菌体
ATP
硫酸化酶
•Sulfurylase creates ATP from PPi and APS
萤光素 luciferin
萤光素酶
Light + oxy luciferin
• Luciferase hydrolyses AT to oxidize luciferin and produce light
Automated DNA sequence workflow (cont.)
Extension product purification
ethanol precipitati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Data analysis
阅 读 链 终 止 实 验 所 产 生 的 序 列
A A T C G G C A T
dTTP
聚合酶
Polymerase
G
C
T
A
A
A
A
G
T
C
A T
5’-磷酰硫酸
APS
PPi
Annealed Prim
•Pyrophosphate is released (PPi)
Sulfurylase Lucifer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