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北京的春天》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北京的春天》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的春天》。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北京的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述了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期间的庆祝方式民俗风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可以再列举一下这篇课文的特点,比如说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从老北京的风俗生活中感受作者表达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本文预计2课时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十四个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正确读写腊月、展览、初旬等词语。
2能力目标:通过“读、说”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顺序,详细描写与简略描写的方法及特点。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京的春节的喜爱之情,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说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说的太笼统,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隆重,领悟风俗文化的内涵。
2.(结合实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了解描写自己身边的民俗)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法教采用抓主要句子分段朗读集体朗读运用联想的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放新年歌,展示不同地区庆祝新年的照片。
询问同学他们喜不喜欢过年,他们身边及他们自己庆祝新年的方式。
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了解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默读了解文章的作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教师范读什么?引导学生默读了解作者?这表达不对,只能说是检查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检查预习,另外你的教学目标有识字任务,必须放到这一环节来说,采用什么办法指导学生识字。
了解主要内容可以用引导学生把握时间顺序,找出北京春节的时间是从腊八到正月十九。
赛课《北京的春天》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北京的春天之美。
引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北京的春天特点和景色。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景。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北京的春天,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章:北京春天的植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如柳树、桃花、玉兰等。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第三章:北京春天的气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如温暖、湿润、春风等。
学习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春天的气候变化。
第四章: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分享他们对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了解和体验。
组织一次文化活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第五章:北京春天的美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春卷、北京烤鸭、糖葫芦等。
学习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品尝北京春天的特色美食。
组织一次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并分享自己的美食作品。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北京的春天,包括气候特点、花开景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简介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花开景象。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欣赏北京春天的美景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代表性的美景,如颐和园、故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春天的美景。
2.4 教学步骤(1) 展示颐和园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播放颐和园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景。
(3) 介绍故宫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韵味。
(4)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美景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驴打滚、炸酱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品尝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学生品尝北京春天美食,分享品尝体验。
第四章: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民俗活动,如赏花、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作者描绘春天景象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通过欣赏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着四季更替的美丽风景,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那么北京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北京的春天,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的春天。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北京的春天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注意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要段落和重点内容。
北京春天的特点:通过细致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景色特色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北京春天的独特感受。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北京春天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段落在学生们已经对《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如何描绘春天,以及他使用的语言技巧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试讲稿(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试讲稿(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试讲稿(范文)北京的春天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上课前呢,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张图片,想请同学们看看。
舞龙灯,贴对联,一家人在吃水饺,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做这些的呢?对,春节。
我们福建是属于南方地区,那么北方地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与我们南方的春节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的笔触,看看北方的春节,请大家翻开课本,北京的春节。
板书:北京的春节!现在呢,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全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找准生字词,读准字音,同时思考一下,文中写了那几个节日以及活动,用笔划出来。
现在请这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说一说,文中写了那几个节日!板书:腊八,二十九,春节,初一,元宵,十九。
同学们他们说的对不对,说的非常的好,掌声送给他们。
同学们看看黑板,北京的春节用腊八到正月十九,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对,时间十分的厂,说明,北方人十分的重视过年的。
那么文中写了6个节日,这6个节日都是写的十分详细的嘛?还是有简介的?老师已经听到有同学说了,3个为详写,那你来说说那3个?腊八,春节,元宵。
这三个为详写的,说的对不对?概况的真好!那这为什么详写了着三个节日呢?哦,因为这三个节日最能突出北京的年味。
那么之前我们有学习过,有的详写有的略写,写作手法上叫什么?非常的好,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一课时的学习,看一看腊八节中的特点!现在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两桌4人为一小组,对文章1~3段的内容概括一下,同时划出你最喜欢文中那一句。
注意,在讨论时要倾听对方意见,善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好,你们小组来说说,哦,你们喜欢第一段,那第一段说了些什么?粥!什么样的粥,各种米与豆熬成的,那老师想这肯定是美味的粥!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读的真好,读出了仿佛粥的香味就这样漂过来了。
板书:粥那你们小组喜欢第几段,你能说说嘛?第二段,那第二段说了些什么?蒜和水饺,那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用文中的词说出来吗?找的非常的准确,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北京的春天说课稿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 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 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 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 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 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 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 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 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 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 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 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 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 觉,都要守岁。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 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 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 觉,都要守岁。
除夕守岁是中国人过年三十的传 统习俗。传说‚年‛是一个凶猛的野 兽,每到年末最后一天的黑夜便会出 来偷吃小孩,但它害怕灯火和炮仗。 于是,每到年三十,各家各户为了太 平地度过年关,家长便会挂上灯笼, 放起鞭炮,关紧门户,生起火盆,让 全家人围在火炉旁,直到天亮放鞭庆 祝度过年关。古时候守岁有两层含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 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 母寿命。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 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 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 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 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 娴(xián)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 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 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 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 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抓住春天的特点。
4、加深对春天的理解,激发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包括春天的古诗、词语、歌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你发现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了吗?谁来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2、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天》(板书课题)。
3、学生读题目,质疑:北京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春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3、思考并交流:北京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春天?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说说北京春天的特点是什么?依次写了哪些事物?可以概括为几幅图?b.了解课文的顺序。
c.通过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5、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a.北京春天的特点是天气变暖,花大量开放,冰雪融化,小溪流水,鸟类回归,人们开始春游赏花、踏青等。
作者抓住这些事物来描写春天,可以分为四幅图:春意盎然图、喜迎春节图、大街小巷图、花团锦簇图。
b.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天气和山的变化;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写春节的来临和人们的活动;第三部分(8—10自然段)写花大量开放和小朋友的活动;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
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
术性。
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2、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