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文献综述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研究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1.前言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国内近几年有关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回顾,然后比较得出了评论,并总结得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教育改革这一大的趋势下,国家开始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然而笔者在检索相关信息时,发现2001 年至今这类文章只有28 篇而且都不是权威人士所写,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更少,而且对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笔者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们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2.主题2.1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回顾(一)顾富民的观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由理论素养、技能素养、情意素养和美学素养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理论素养是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总和。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理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脉络,从理性上认识各种常用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使用的步骤、程式和运用的原则,如有关投影片制作的知识等。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第二,技能素养是指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实践技能、教学实施技能。

就技能素养而言,教师应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制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组成的教学设施,诸如电化教室、视听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微机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有线(无线)广播系统以及投影、幻灯教材制作室、电视教材制作室、多媒体软件开发室、教学备课室等等的使用。

实施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技巧,学会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媒体进行选择与组合。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

179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作者简介:王倩,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减负、翻转课堂。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王倩(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摘要: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

近五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发展路径与模式构建五个方面。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梳理,笔者发现,本课题相关文献数量较丰富,质量也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缺乏针对性,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与国外研究对比较少等。

可以从与国外理论的对比借鉴、发展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等层面进行研究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我国 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179-02在21世纪,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课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本课题的研究中。

基于此情况,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近五年(2013—2018年)为时间限度,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核心期刊的检索,共检索到369篇文献。

笔者根据文献总结了此课题的成果与不足,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这一概念的形成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1)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研究。

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观点从群体角度出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专业”的发展,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的要求。

其中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1]而另一种观点则与之不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教师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员,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量文献涉及了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它是学科发展、教育质量提高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2.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和教育投入的政策导向方面;教育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学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教育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考核评价、培训发展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3.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心理、教育管理等不同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思想方面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等;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育心理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教育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管理和办学管理等方面。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进修学习、职业培训、教育实践和专业研究等多种途径。

其中,进修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培训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部门或一些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教育实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专业研究主要是指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教学事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文献综述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文献综述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文献综述一、引言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与意义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和质性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在理论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评价理论,如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等。

在实践方面,许多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如美国的多元评价、英国的课程与评价体系等。

国外的研究注重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强调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理论方面,国内学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评价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在实践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体系。

国内的研究注重实用主义,强调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同时注重评价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专著、会议论文等。

综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方法与技术、实践案例与效果等。

五、结论与展通过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国内外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等;2. 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 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4.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跨文化比较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和发展。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教师核心教学能力研究文献综述》2700字

《教师核心教学能力研究文献综述》2700字

教师核心教学能力研究文献综述目录一、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1)二、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研究 (2)三、课堂教学能力相关研究 (2)四、关于核心教学能力的研究 (3)参考文献 (4)一、核心素养相关研究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我国“核心素养”也破土而出,继而学界越来越关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整理核心素养相关文献,发现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内涵、框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

在中国,不同研究者对核心素养有不同的定义:褚宏启(2018)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窦桂梅(2019)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钟启泉(2018)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蔡清田(2018)认为“核心素养”是可学习、可教学、可评量的关键必要素养。

由于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晚,所以在初期探索核心素养时,我国基本上是翻译外来的理论。

2013年5月16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正式启动,拉开了帷幕。

学者蔡清田、陈伯璋、褚宏启等人(2016)在台湾开展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后,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2016年9月13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我国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了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相关文献主要集中结合课程改革和具体学科来培养核心素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五大素养作为学校的核心素养,创建了适合受教育发展的“1+X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众多学者从学科视角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朱小蔓(2016)认为,分科教学与课程整合共促学生素养发展;教育改革没有唯一的价值尺度,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实践,并由此引发多领域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

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影响因素和发展优化路径等方面。

文章基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与内涵,研究跨领域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以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最后做出研究总结与展望,以此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022-03收稿日期:2019-06-30作者简介:卞祥瑞(1995-),女(汉族),江苏高邮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核心期刊”为搜索范围,搜集2014—2018年间发表的文献,选择其中70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通过阅读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跨领域视角研究、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与内涵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其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发展结果,他们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包括教学、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个人发展之路;而另一些学者更侧重于过程,如周景坤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高校教师从准备进入高等教育这一领域,由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型教师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直到退出这一领域的整个成长过程。

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解读,我国学者集中在“教师职业”“专业素质”和“教学学术”这三个核心词汇上。

教师科学素养 国内外文献综述

教师科学素养 国内外文献综述

教师科学素养国内外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师科学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指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教师科学素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内的研究表明,教师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些研究发现,教师科学素养与学生的学术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科学素养还与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氛围密切相关,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和持续的专业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参与科研课题、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共同推动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科学素养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推动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可以看出,提升教师科学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科学素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2000字】第二篇示例:教师科学素养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能力。

教师科学素养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教师科学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国内研究有研究表明,提高教师科学素养需要加强教师的科学知识培训和科学方法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能力
相关概念鉴定:
1教学
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环境加以考察,理解老师,理解学生和课堂的任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能力
《教育大辞典》说到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各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进行了诠释:如曹宇巍把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在活动的情景中,以一定的知识与技术能力为基础,对活动目标起直接影响作用,且在影响活动目标达成以及成果效应的个性心理特征。

[5]曹宇巍.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研究所,2009:13.康锦堂认为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具有驾驭能力,且能使活动能被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

学者杨华:[6] 杨华.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能力为目标[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研究所,2011:4.认为能力指人们在成功的做完某一活动或者任务时经常地,稳固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整体的效应。

3教学能力
学者贺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个人智力为基础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发展起来的完美结合。

【【7]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
学者周舒舒认为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即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能力[8]周舒舒. 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系研究所,2011:6.
二、教学能力研究的测量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工具较以前多样化和丰富化,问卷主要分为自编问卷和经典问卷。

如罗刚,黄如凤[9] 黄如凤.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调查[J].教师成长,2011,56(11):56.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师范生选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用以测定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在前人经典问卷的基础上自编关于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以及借鉴Annelies Gilis, Mieke Clement, Lies Laga, Paul Pauwels和朱晓燕的英语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制定的教学能力量表用以测定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发展现状;学者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10] 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教育实习中实习生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基于 D 师范大学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74.自行设计了““关于
教育实习的调查问卷”的问卷”问卷由36 个项目组成,每个陈述均采取Lik-ert
自评5 级评分方式进行计分。

用以测查实习生在教育实习阶段教学能力的情况。

本研究的采用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设计。

2.1.3教学能力研究的对象
对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入职的教师,中学教师、高校教师以及师范生。

如朱德凤[11] 朱德凤. 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以贵州省X县初任教师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2,15.
关于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初任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层次、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等有待提高;刘艳晶[12] 刘艳晶.从中学教师的教学
能力发展态势看教师职后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18-19.关于
从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态势看教师职后培养的研究中发现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朝着
振荡上扬的趋势发展着的,即先快后慢,先升后降;能力提升的幅度大,能力下降的幅度相
对缓慢;张志明[13] 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的研究[N].邢台
学院学报,2010-9-25(3).关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的研究发现高校
青年教师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等;熊国敏[14] 熊国敏.高师学生教育实习
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8-25(8).关于高师学
生教育实习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师范生对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稳定,精
神状态好等。

2.1.3.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经过所查阅的文献和前人研究的结果归纳出教学能力主要受个人因素、学校
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如教师的教学动机、渊博的知识、教学经验。

其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决定了教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教学态度,它将不可避免地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

因此,研究教师
教学动机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渊博的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


师能够创造性地拟出教案和进行有效的讲学,必须要熟悉教材情况,通晓本学科的历史和现
状,并对其它学科特别是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要
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扩大视野,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学经验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是正确教学的重要条件[15]赵冰,刘亚辉,
盛国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管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6):99.。

学校因素如学校对本校教师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校注重从校外引进优秀
人才,却忽视了对校内在职教师的培养),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的评价方式(学
校的评价和考核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密切挂钩,不仅影响到教师
的职业认同,还影响到教师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16]
柳德玉,盖宇仙,许鹏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分析[N].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9(4).)。

社会因素:健全的法规体系、师范教育师资的强弱,教师的工资待遇。

其中
健全的法规体系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在物质与精神上提供保障。

强有力
的师范师资教育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以及合理的教师工资待遇为教
师教学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