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练习检测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战!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逸豫可以亡身。
身:身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函梁君臣之首。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3.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软?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软?”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帝[1]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
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
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完整版)伶官传序检测题含答案经典精典习题,推荐文档

《伶官传序》复习巩固一、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4.其意气..之盛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5.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二、一词多义1.原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②情有可原.2.恨①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③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妻》)④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请从吏夜归.(《石壕吏》)⑥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4.举①举.天下之豪杰(《伶官传序》)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④举.头望明月(《静夜思》)⑤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⑥举.孝廉不行(《张衡传》)⑦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⑧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5.盛①盛.衰之理(《伶官传序》)②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③其意气之盛.(《伶官传序》)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⑤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6.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7.告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8.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定风波》)④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张衡传》)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⑥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9.以(均选自《伶官传序》)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可以.知之矣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0.与(均选自《伶官传序》)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与.尔三矢11.乃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④乃.悟前狼假寐(《狼》)⑤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与蔺相如》)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②函.梁君臣之首函:③抑本.其成败之迹本:(2)名词作状语①负而前.驱前:②一夫夜.呼夜:③仓皇东.出东: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忧劳可以兴.国兴:②逸豫可以亡.身亡: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2)形容词作动词乱.者四应乱:4.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仇雠.(chóu) 凯.(kǎi)旋遗.(yí)恨 骄奢.(shē)B .离散.(sǎn) 沉溺.(nì)剔.(tì)除 俳.(fēi)优C .度.(dù)曲 宝藏.(cánɡ)勖.(xù)勉 系.(jì)颈D .囊.(nánɡ)括 发.(fà)誓缱.(qiǎn)绻 伶.(línɡ)人2.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 泣:流泪A .①②④⑤B .①⑤⑥C .①④⑤D .③④⑤⑥3.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 .家祭无忘告乃.翁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例:与.尔三矢A .遂与.之俱出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 .无乃尔是过与.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 .⎩⎪⎨⎪⎧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D .⎩⎪⎨⎪⎧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盛衰之理.A .自然之理.也 B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智勇多困于所溺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此三者,吾遗恨也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8.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训练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C.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少牢,指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课内文言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岭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微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注] ①上: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和业绩。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伶官传序》小测(附答案)

《伶官传序》小测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2*15=30)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抑.本其成败之际4.抑本.其成败之际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9.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0.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11.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1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4. 可以.知之矣15.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二、词性活用(5*8=40)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负而前.驱4.一夫夜.呼5. 乱者四.应6.忧劳可以兴.国7.逸豫可以亡.身8. 仓皇东.出三、古今异义(4*5=20)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5.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四、特殊句式1. 此三者,吾遗恨也2. 请其矢,盛以锦囊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 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小测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2*15=30)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推其根本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泛指绳索3.抑.本其成败之际或者4.抑本.其成败之际探求本源,追溯根本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所有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句,相当于“一定”、“应当“7.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相当于“而”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9.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10.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他1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1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连词,表承接1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14.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15.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介词,用二、词性活用(5*8=40)1.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做动词,订立盟约3.负而前.驱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4.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晚上5. 乱者四.应数次作状语,在四面6.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盛7.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灭亡8. 仓皇东.出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三、古今异义(4*5=20)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人为的原因今:有关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等事宜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古:等到他今:连词,连接并列名词或名词性词组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古: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古:气势今:意志和气概四、特殊句式1.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2. 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4. 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伶官传序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óu) 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盛.以锦囊(shèn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ǐ) 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读“ché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项,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项,“兴”“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D项,“函”为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与坐谈、B、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C项省略介词“于”。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检测巩固练习

《伶官传序》检测巩固练习第1课时一、积累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1)仓皇东出( )(2)一夫夜呼( )(3)乱者四应( )(4)函梁君臣之首(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二、积累整理文中的文言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
( )(2)此三者,吾遗恨也。
( )(3)请其矢,盛以锦囊。
( )(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7)负而前驱( )(8)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9)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第2课时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一句意思相近的话是(,)。
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意思则可以用:()四、请结合语境,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补全下列一段话。
;。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伶官传序》检测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1)仓皇东出(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2)一夫夜呼(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3)乱者四应( 数词活用作状语,从四方)(4)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事)(形容词作名词,智勇的人)二、(1)梁,吾仇也。
(判断句)(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3)请其矢,盛以锦囊。
(状语后置句)(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句)(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省略句)(7)负而前驱(省略句)(8)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9)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四、答案示例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葬身火海;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楚怀王闭目塞听,放逐屈原,落个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下,善待魏征,开创贞观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练习检测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
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î)泣下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6.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8.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9.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
B.伶官传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B.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存世,闻名作品有《醉翁亭记》《捕蛇者说》《秋声赋》等。
C.欧阳修乃北宋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且对三苏、曾巩、王安石均有奖掖提拔之功。
D.欧阳修乃史学大家,他一人独著《新五代史》,并与人合著《新唐书》。
1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三矢,尔其为忘乃父之志!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此三者,吾遗恨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函梁君臣之首,人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1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亡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A.①③ B.②④ C. ④⑤ D.①⑥
13.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忧劳可以
..兴国
不可以
..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天下事有难易.乎?
15.从句式结构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③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④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8.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20.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伶官传序》练习题答案
1.B (A项“矢”读“shǐ”;C项“皇”读“huánɡ”,“应”读“yìnɡ”;D项“溺”读“nì”)
2.C(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
3. A(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
4. D(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
5. B(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
6 A(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
7 D(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
8 C(A、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C项省介词“于”。
)
9 C(C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
10.B(《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
11.D(A给/和;B遗留的/遗漏;C强盛/装着;D祭告/告诉)
12.C(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13.B(例句与ACD都是判断句;B无句式。
)
14.B (A归顺/投靠,返回/归附,归顺;B看/难道/拜访;C可以用来/能够/可以用来;D)
15.B (①②为状语后置,③为主谓结构,④为被动句)
16.D (D项,身:自身、自己。
)
17. C(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
18.D(D项为被动句。
)
19.B( 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
20. B(提示:从句中“岂??欤?”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诘。
从“皆??欤?”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
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