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
(3a)2 (4a)2 5a ,
∴①和②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 2a 13a 5a 2a 2 5a 4 2a
∴②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 2a 2 2a 2 5a 2a 2 5a 4 2a
∴①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 2a 2 2a 2 5a 2 5 5a 10a 5a 5
∴①和④图中三角形相似.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基本知 识.
C 选项,因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 C 选项不成立; D 选项,因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所以 D 选项一定成立. 故选 D.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作 OH⊥CD 于 H,连结 OC,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 OH⊥CD 得到 HC=HD,再利用 AP=2,BP=6 可计算出半径 OA=4,则 OP=OA-AP=2,接着在 Rt△OPH 中根据含 30°的
24.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1
k1 x
(k1>0)与一次函数 y2 k2 x 1(k2 0) 相交于 A、
B 两点,AC⊥x 轴于点 C. 若△OAC 的面积为 1,且 tan∠AOC=2 .
(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请直接写出 B 点的坐标,并指出当 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 y1 的值大于一次函数 y2
CE 时,△PDE 的周长最小? (3)如图(3),点 Q 是边 AB 上的定点,且 BQ=BC.已知 AD=1,在(2)的条件下 连接 DE 并延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连接 CF,G 为 CF 的中点,M、N 分别为线段 QF 和 CD 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 QM=CN,MN 与 DF 相交于点 H,请问 GH 的长度是 定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则这个数是()A. 9B. 27C. 9D. 272.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sqrt{9} = 3 $B. $ \sqrt[3]{8} = 2 $C. $ \sqrt{16} = 4 $D. $ \sqrt[3]{27} = 3 $3.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3^2 = 9 $B. $ (3)^2 = 9 $C. $ 3^3 = 27 $D.$ (3)^3 = 27 $4.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2^4 = 16 $B. $ 2^5 = 32 $C. $ 2^6 = 64 $D. $ 2^7 = 128 $5.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5^2 = 25 $B. $ 5^3 = 125 $C. $ 5^4 = 625 $D.$ 5^5 = 3125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10^2 = 100 $B. $ 10^3 = 1000 $C. $ 10^4 = 10000 $D. $ 10^5 = 100000 $7.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2^0 = 1 $B. $ 3^0 = 1 $C. $ 4^0 = 1 $D. $ 5^0 = 1 $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0^2 = 0 $B. $ 0^3 = 0 $C. $ 0^4 = 0 $D. $ 0^5 = 0 $9.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1)^2 = 1 $B. $ (1)^3 = 1 $C. $ (1)^4 = 1 $D. $ (1)^5 = 1 $10.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2)^2 = 4 $B. $ (2)^3 = 8 $C. $ (2)^4 = 16 $D. $ (2)^5 = 32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

2020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20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B .C .D .A . 【文库独家】2020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5的相反数是( )A 、-51 B 、51 C 、5-D 、5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46x x x += B 、326()x x -= C 、235a b ab +=D 、632x x x ÷=3.下图的几何体是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其左视图为( )4.据教育部通报,2014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约为1720000. 数字17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7.2×105B 、1.72×106C 、1.72×105D 、0.172×107 5.如图,C 是⊙O 上一点,若圆周角∠ACB =40°,则圆心角∠AOB 的度数是( )A 、50°B 、60°C 、80°D 、90° 6.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成为矩形,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 .AB CD = B .AD BC = C .AB BC =D .AC BD =7.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 <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 )8.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4,BC =2,点M 、E 在边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 =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 +PM 的值最小时,ME 的长度为( )A 、31 B 、94 C 、32 D 、95 9..如图,已知A (21,y 1),B (2,y 2)为反比例函数1y x=图像上的两点,动点P (x ,0)y x O y x Oy x O y x O A B C D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 ) A .(0.50), B .(10), C .(1.50),D .(2.50),10.正方形ABCD 的位置在坐标系中如图,点A 、D 的坐标分别为(1,0)、(0,2), 延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正方形 A 2B 2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5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 A .201335()2⋅B .402635()2⋅C .402835()2⋅D .403035()2⋅11.如图,正六边形螺帽的边长是2cm ,这个扳手的 开口a 的值应是A .23 cmB .3cmC .233cm D .1cm12.在一次信息技术考试中,某兴趣小组8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9,8,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 .7B .8C .9D .1013.手工制作课上,小红利用一些花布的边角料,剪裁后装裱手工画.下面四个图案是她剪裁出的空心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花边,其中,每个图案花边的宽度都相同,那么,每个图案中花边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几何图形不相似的是A B C D 14.右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关于 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极差是3 B .中位数为8 C .众数是8 D .锻炼时间超过8小时的有21人15.如右图是夜晚小亮从点A 经过路灯C 的正下方沿直线走到点B ,他的影长y 随他与点A 之间的距 离x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的图像大致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6.函数x y -=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7.单项式-4x 2y 3的次数是 .1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19.分解因式:a 3-a = .20.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6,则此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21.若关于x 的方程x 2-2x-m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是 .22.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度.23.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H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则OH 的长等于 .ABCDHO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第25题24.当宽为2cm 的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的两个交点处的刻度读数如图所示(单位:cm ),那么该圆的半径为 cm .2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与原点重合,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若点B 的坐标为(4,6),双曲线xky =(x >0)的图像经过BC 的中点D ,与AB 交于点E , F 为OC 边上一点,把△BCF 沿直线BF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C ′在矩12形OABC 内部),且C ′E ∥BC ,则CF 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5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26、(本题满分8分)(1)计算:︒+⎪⎭⎫ ⎝⎛---45sin 43121(2)解方程:5401x x -=+27.(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E 、F 分别在AD 及其延长线上, CE ∥BF ,连接BE 、CF . (1)求证:△BDF ≌△CDE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FCE 是菱形?28.(本题满分9分)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若单独租用35座客车若干辆,则刚好坐满;若单独租用55座客车,则可以少租一辆,且余45个空座位. (1)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2)已知3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320元,5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400元.根据租车资金不超过1500元的预算,学校决定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共4辆(可以坐不满).请你计算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车辆的租金.xyO C 0 C 1C 2C 3B 0B 1 B 2B 3 (A 0) A 1(A 2) A 3y =4y =1y =229.(本题满分10分)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点D 在边AB 上运动,DE 平分∠CDB 交边BC 于点E ,EM ⊥BD 垂足为M ,EN ⊥CD 垂足为N .(1)当AD =CD 时,求证DE ∥AC ;(2)探究:AD 为何值时,以B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 ,E ,N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30.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0:C y x =,顶点记作0A .首先我们将抛物线0C 关于直线1y =对称翻折过去得到抛物线1C 称为第一次操作,再将抛物线1C 关于直线2y =对称翻折过去得到抛物线2C 称为第二次操作,…,将抛物线1n C -关于直线12n y -=对称翻折过去得到抛物线n C (顶点记作n A )称为第n 此操作(n=1,2,3…),….设抛物线0C 与抛物线1C 交于两点0B 与1B ,顺次连接0A 、0B 、1A 、1B 四个点得到四边形1100B A B A ,抛物线2C 与抛物线3C 交于两点2B 与3B ,顺次连接2A 、2B 、3A 、3B 四个点得到四边形3322B A B A ,…,抛物线1k C -与抛物线k C 交于两点1k B -与k B ,顺次连接1k A -、1k B -、k A 、k B 四个点得到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k=1,3,5…),….(1)请分别直接写出抛物线n C (n=1,2,3,4)的解析式; (2)一系列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 (k=1,3,5…)为哪种特殊的四边形(说明理由)?它们 都相似吗?如果全都相似,请证明之;如 果不全都相似,请举出一对不相似的反例; (3)试归纳出抛物线n C 的解析式,无需证明. 并利用你归纳出来的n C 的解析式求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 (k=1,3,5…) 的面积(用含k 的式子表示).参考答案1-5 CBA BC 6-10.DABDC 11-15. ACDBA 16、x ≤2 17、5 18、6 19、a (a +1)(a -1) 20、18π21、-1 22、60° 23、324、525、37416- 26、(8分)(1)22-1………………(4分) (2)x =4………………(4分) 27.解:(1)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 =CD∵CE ∥BF ,∴∠DBF =∠DCE又∵∠BDF =∠CDE ,∴△BDF ≌△CDE ………………………………3分(2)当△ABC 是等腰三角形,即AB =AC 时,四边形BFCE 是菱形………4分证明:∵△CDE ≌△BDF ,∴DE =D F∵BD =CD ,∴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5分 在△ABC 中,∵AB =AC ,BD =CD ,∴AD ⊥BC ,即EF ⊥BC ∴四边形BFCE 是菱形……………………………………………………6分28.解:(1)设单独租用35座客车需x 辆,由题意得:3555(1)45x x =--解得:5x =∴35355175x =⨯=(人)答:该校八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为175人.………3分 (2)设租35座客车y 辆,则租55座客车(4y -)辆,由题意得:3555(4)175,320400(4)1500y y y y +-⎧⎨+-⎩≥≤………………………………………6分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1144y ≤≤2.∵y 取正整数,∴y = 2. ∴4-y = 4-2 = 2.∴320×2+400×2 = 1440(元).所以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车辆的租金为1440元.………………9分29.(1)证明:∵AD =CD ∴∠DAC =∠DCA∴∠BDC =2∠DAC又∵DE 是∠BDC 的平分线 ∴∠DAC =∠BDE∴DE ∥AC ………………………………………………………………3分(2)解:分两种情况:①若△BME ∽△CNE ,必有∠MBE =∠NCE 此时BD =DC ∵DE 平分∠BDC ∴DE ⊥BC ,BE =EC 又∠ACB =90°∴DE ∥AC ∴BE BD BC AB =即2211522BD AB AC BC ==+=∴AD=5…………………………………………………………………7分 ②若△BME ∽△ENC ,必有∠EBM =∠CEN 此时NE ∥MC∵CD ⊥NE ,∴CD ⊥AB∴8cos 6 4.810BC AD AC A AC AB =⋅=⋅=⨯=∴当AD =5或AD =4.8时,以B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 ,E ,N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10分30.解:(1)21:2C y x =-+;22:2C y x =+;23:6C y x =-+;24:10C y x =+;(2)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以及翻折的原理不难得出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k=1,3,5…)的两条对角线1k k B B -与1k k A A -互相垂直且平分,故一系列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均为菱形;它们并不都相似,反例:四边形1100B A B A 和四边形3322B A B A 不相似, 理由如下:不难算出01012A A B B ==,于是四边形1100B A B A 为正方形.而234A A =,2322B B =,∴2323A A B B ≠,∴四边形3322B A B A 为菱形,∴它们不相似. (3)抛物线n C 的解析式为:1212223223n n y x n y x n ++⎧-=+⎪⎪⎨+⎪=-+⎪⎩(偶)(奇),(或1122(1)2(1)3n n n y x +++-⋅=-⋅+.)由于四边形k k k k B A B A 11-- (k=1,3,5…)是抛物线1k C -关于直线12k y -=翻折得到抛物线k C 所围成的图形,利用上述结论不难得出:11222224333k k k k k A A +-+-+=-=, 11211122222:332222:33k k k k B k k k k B x C y x C y x x ---+-⎧+⎧-=-⎪=+⎪⎪⎪⇒⎨⎨++⎪⎪=-+=⎪⎪⎩⎩, ∴1112223k k k k k B BB B x x ---+=-=.(或者求解的1122223k n y y x n -+⎧=⎪⎨-=+⎪⎩(偶)) ∴1111112422233k k k k k k A B A B k k k k S A A B B -----++=⋅⋅=⋅1123(22)229k k --=⋅+⋅+.。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附答案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附答案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有一块直角边AB=3cm,BC=4cm的Rt△ABC的铁片,现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加工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正方形的边长为()A.67B.3037C.127D.60372.如果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则它一定还经过()A.(﹣12,8)B.(﹣3,﹣2)C.(12,12)D.(1,﹣6)3.在Rt△ABC中,∠ACB=90°,AB=5,tan∠B=2,则AC的长为()A.1B.2C.5D.254.在函数y=21ax(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1,y1),(﹣14,y2),(12,y3),则函数值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2<y1<y3B.y3<y2<y1C.y1<y2<y3D.y3<y1<y25.如图,在△ABC中,cos B=22,sin C=35,AC=5,则△ABC的面积是()A.212B.12C.14D.216.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A.12a-B.1(1)2a-+C.1(1)2a--D.1(3)2a-+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A.(0,5)B.(5,1)C.(2,4)D.(4,2)8.在△ABC中,若|sinA-32|+(1-tanB)2=0,则∠C的度数是( )A.45°B.60°C.75°D.105°9.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来测量操场旗杆AB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与旗杆顶点A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0.5m,EF=0.25m,目测点D到地面的距离DG=1.5m,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20m,则旗杆的高度为( )A.105 m B.(105 1.5)+ mC.11.5m D.10m10.如图,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在地面上的影子长DE=1.8m,窗户下沿到地面的距离BC=1m,EC=1.2m,那么窗户的高AB为()A.1.5m B.1.6m C.1.86m D.2.16m11.在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等于4的是()A.B. C.D.1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在△ABC 中,∠ABC=90°,已知AB=3,BC=4,点Q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 作AC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P ,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AP 的长为_____.14.如图,在▱ABCD 中,EF ∥AB ,DE :EA=2:3,EF=4,则CD 的长为___________.15.计算:cos 245°-tan30°sin60°=______. 16.△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 与△A′B′C′的位似比是1:2,已知△ABC 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_____.17.如图,已知△ABC 中,D 为边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AB=12,AC=8,AD=6,当AP 的长度为__时,△ADP 和△ABC 相似.18.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经过点P(a 、b ),其中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k x +4=0的两根,那么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19.如图所示,将一副三角板摆放在一起,组成四边形ABCD ,∠ABC =∠ACD =90°,∠ADC =60°,∠ACB =45°,连接BD ,则tan ∠CBD 的值为_____.20.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P 到射线OA 的距离为m ,点P 到射线OB 的距离为n ,则m __________ n .(填“>”,“=”或“<”)三、解答题21.如图,在Rt ABC V 中,90BAC ∠=o ,AD BC ⊥于点D ,求证:2AD CD BD =⋅.22.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3.如图,△ABC 内接于⊙O ,AB=AC ,∠BAC=36°,过点A 作AD ∥BC ,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BD 与AC 交于点E ,与⊙O 交于点F .(1)求∠DAF 的度数;(2)求证:AE 2=EF•ED ;2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且AC ⊥BD ,作BF ⊥CD ,垂足为点F ,BF 与AC 交于点C ,∠BGE=∠ADE .(1)如图1,求证:AD=CD ;(2)如图2,BH 是△ABE 的中线,若AE=2DE ,DE=EG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三角形,使写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ADE 面积的2倍.25.如图,某市郊外景区内一条笔直的公路l 经过A 、B 两个景点,景区管委会又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C .经测量,C 位于A 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且10AB km =.(1)求景点B与C的距离.(2)求景点A与C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过点B作BP⊥AC,垂足为P,BP交DE于Q.∵S△ABC=12AB•BC=12AC•BP,∴BP=·341255 AB BCAC⨯==.∵DE∥AC,∴∠BDE=∠A,∠BED=∠C,∴△BDE∽△BAC,∴DE BQ AC BP=.设DE=x,则有:1251255xx-=,解得x=60 37,故选D.2.D解析:D【分析】分别计算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k=−3×2=−6,∵−12×8=−4≠−6,−3×(−2)=6≠−6,12×12=6≠−6,1×(−6)=−6,则它一定还经过(1,−6).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BC=12AC,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在Rt△ABC中,∠ACB=90°,tan∠B=2,∴ACBC=2,∴BC=12 AC,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2=AC2+(12AC)2,解得,AC=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掌握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增减性,再根据各点横坐标的值判断出y1,y2,y3的大小关系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为a2+1>0,∴图象的两个分支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114-<<0,∴点(﹣1,y1),(14-,y2)在第三象限,∴y2<y1<0.∵12>0,∴点(12,y3)在第一象限,∴y3>0,∴y2<y1<y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作出三角形的高线AD,进而得出AD,BD,CD,的长,即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过点A作AD⊥BC,∵△ABC中,cosB=22,sinC=35,AC=5,∴cosB=22=BDAB,∴∠B=45°,∵sinC=35=ADAC=5AD,∴AD=3,∴2253-,∴BD=3,则△ABC的面积是:12×AD×BC=12×3×(3+4)=21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出AD⊥BC,进而得出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D解析:D【解析】【分析】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详解】设点B的横坐标为x,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2(﹣1﹣x)=a+1,解得x=﹣12(a+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向右平移时,横坐标增加,纵坐标不变.【详解】将点(2,l)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5,1).故选:B.【点睛】本题运用了点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关键是把握好规律.8.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sinA及tanB的值,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及∠B的值,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sin A B )2=0,∴tanB=1, ∴∠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 .【点睛】(1)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9.C解析:C【解析】【分析】确定出△DEF 和△DA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C ,再根据旗杆的高度=AC+BC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FDE=∠ADC ,∠DEF=∠DCA=90°,∴△DEF ∽△DAC , ∴CDE CD EF A = , 即:0.50.2520AC = , 解得AC=10,∵DF 与地面保持平行,目测点D 到地面的距离DG=1.5米,∴BC=DG=1.5米,∴旗杆的高度=AC+BC=10+1.5=11.5米.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准确确定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解析】∵BE ∥AD ,∴△BCE ∽△ACD ,∴CB CEAC CD=,即CB CEAB BC DE EC=++,∵BC=1,DE=1.8,EC=1.2∴1 1.21 1.8 1.2 AB=++∴1.2AB=1.8,∴AB=1.5m.故选A.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解答即可.【详解】解:A、图形面积为|k|=4;B、阴影是梯形,面积为6;C、D面积均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2×(12|k|)=4.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12|k|.12.D解析:D【解析】解:①正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正方形;②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圆;③圆锥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④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故选D.二、填空题13.或6【解析】【分析】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所示由三角形相似(△AQP ∽△ABC )关系计算AP 的长;②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利用角 解析:53或6. 【解析】【分析】 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所示.由三角形相似(△AQP ∽△ABC )关系计算AP 的长;②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B 为线段AP 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AP .【详解】解:在Rt △ABC 中,AB =3,BC =4,由勾股定理得:AC =5.∵∠QPB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如题图1所示:∵∠QPB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PB =PQ ,由(1)可知,△AQP ∽△ABC , ∴,PA PQ AC BC = 即3,54PB PB -= 解得:43PB =, ∴45333AP AB PB =-=-=;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2所示:∵∠QBP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PB =BQ .∵BP =BQ ,∴∠BQP =∠P ,∵90,90BQP AQB A P o o ,∠+∠=∠+∠= ∴∠AQB =∠A ,∴BQ =AB ,∴AB =BP ,点B 为线段AP 中点,∴AP =2AB =2×3=6. 综上所述,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53或6. 故答案为53或6.【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解析】【分析】【详解】解:∵EF∥AB∴△DEF∽△DAB∴EF:AB=DE :DA=DE :(DE+EA )=2:5∴AB=10∵在▱ABCD 中AB=CD∴C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①相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解:∵EF ∥AB,∴△DEF ∽△DAB,∴EF :AB=DE :DA=DE :(DE+EA )=2:5,∴AB=10,∵在▱ABCD 中AB=CD .∴C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5.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进而得出答案【详解】=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解析: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进而得出答案.【详解】2cos 45tan30sin60︒-︒︒=2233110222=-= . 故答案为0.【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16.12【解析】【分析】根据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比是1:2∴△ABC∽△A′B′C′相似比是解析:12【解析】【分析】根据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比是1:2,∴△ABC∽△A′B′C′,相似比是1:2,∴△ABC与△A′B′C′的面积比是1:4,又△ABC的面积是3,∴△A′B′C′的面积是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7.4或9【解析】当△ADP∽△ACB时需有∴解得AP=9当△ADP∽△ABC时需有∴解得AP=4∴当AP的长为4或9时△ADP和△ABC相似解析:4或9.【解析】当△ADP∽△ACB时,需有AP ADAB AC=,∴6128AP=,解得AP=9.当△ADP∽△ABC时,需有AP ADAC AB=,∴6812AP=,解得AP=4.∴当AP的长为4或9时,△ADP和△ABC相似.18.(-2-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P(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点把点P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bk的等式ab=k;又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两根得到a+b=-kab=4解析:(-2,-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P(a,b)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点,把点P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b、k的等式ab=k;又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两根,得到a+b=-k,ab=4,根据以上关系式求出a、b的值即可.【详解】把点P(a,b)代入y=kx得,ab=k,因为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kx+4=0的两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k ,ab=4, 于是有:a b 4{ab 4+=-=, 解得a 2 {b 2=-=-, ∴点P 的坐标是(-2,-2).19.【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连接BD 过点D 作DE 垂直于BC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直角三角形将∠CBD 置于直角三角形中设CE 为x 根据特殊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得线段CDACBC 从而按正切函数的定义可解【详解】解:如 解析:312-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连接BD ,过点D 作DE 垂直于BC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直角三角形,将∠CBD 置于直角三角形中,设CE 为x ,根据特殊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得线段CD 、AC 、BC ,从而按正切函数的定义可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BD ,过点D 作DE 垂直于BC 的延长线于点E,∵在Rt △ABC 中,∠ACB =45°,在Rt △ACD 中,∠ACD =90°∴∠DCE =45°,∵DE ⊥CE∴∠CEB =90°,∠CDE =45°∴设DE =CE =x ,则CD 2x ,在Rt △ACD 中,∵∠CAD =30°,∴tan ∠3CD AC , 则AC 6x ,在Rt △ABC 中,∠BAC =∠BCA =45°∴BC 3,∴在Rt △BED 中,tan ∠CBD =DE BE =(13)x +=31- 故答案为:31-.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同时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上有一个特殊点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于是可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判断出【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如图所示:设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由图可知【点睛】本 解析:> 【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OP 上有一个特殊点Q ,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2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1QC =,于是可知AOP BOP ∠>∠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sin sin AOP BOP ∠>∠ ,即可判断出m n >【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Q ,如图所示:设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QC由图可知2QD =1QC =∴ 2sin QD AOP OP OP∠== ,1sin QC BOP OP OP ∠== ∴sin sin AOP BOP ∠>∠,∴m n OP OP>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线的距离,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来解角和边的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Rt △ABD ∽Rt △ADC ,即可得到BD :AD=AD :CD , 再利用比例性质可得.【详解】∵BD AC ⊥,∴ADB CDB 90∠∠==o ,∴BAD 90∠∠+=o B∵90BAC ∠=o∴90B C ∠+∠=o∴BAD ∠∠=C∴Rt ABD Rt CAD ∽V V ,∴BD :AD=AD :CD ,∴2AD CD BD =⋅.【点睛】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判定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22.CE 的长为(4+)米【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先过点A 作AH ⊥CD 于H .在Rt △ACH 中,可求出CH ,进而CD=CH+HD=CH+AB ,再在Rt △CED 中,求出CE 的长.【详解】过点A 作AH ⊥CD ,垂足为H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 为矩形,∠CAH=30°,∴AB=DH=1.5,BD=AH=6,在Rt △ACH 中,tan ∠CAH=CH AH, ∴CH=AH•tan ∠CAH ,∴CH=AH•tan∠CAH=6tan30°=6×33=23(米),∵DH=1.5,∴CD=23+1.5,在Rt△CDE中,∵∠CED=60°,sin∠CED=CD CE,∴CE=23 1.53+=(4+3)(米),答:拉线CE的长为(4+)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3.(1)36°;(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BC、∠ABD、∠CBD的度数,求出∠D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F和∠BAD度数,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EF∽△D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1)∵AD∥BC,∴∠D=∠CBD,∵AB=AC,∠BAC=36°,∴∠ABC=∠ACB=12×(180°﹣∠BAC)=72°,∴∠AFB=∠ACB=72°,∵BD平分∠ABC,∴∠ABD=∠CBD=12∠ABC=12×72°=36°,∴∠D=∠CBD=36°,∴∠BAD=180°﹣∠D﹣∠ABD=180°﹣36°﹣36°=108°,∠BAF=180°﹣∠ABF﹣∠AFB=180°﹣36°﹣72°=72°,∴∠DAF=∠DAB﹣∠FAB=108°﹣72°=36°;(2)∵∠CBD=36°,∠FAC=∠CBD,∴∠FAC=36°=∠D,∵∠AED=∠AEF,∴△AEF∽△DEA,∴AE ED EF AE=,∴AE2=EF×E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ACD、△ABE、△BCE、△BHG.【解析】分析:(1)由AC⊥BD、BF⊥CD知∠ADE+∠DAE=∠CGF+∠GCF,根据∠BGE=∠ADE=∠CGF得出∠DAE=∠GCF即可得;(2)设DE=a,先得出AE=2DE=2a、EG=DE=a、AH=HE=a、CE=AE=2a,据此知S△ADC=2a2=2S△ADE,证△ADE≌△BGE得BE=AE=2a,再分别求出S△ABE、S△ACE、S△BHG,从而得出答案.详解:(1)∵∠BGE=∠ADE,∠BGE=∠CGF,∴∠ADE=∠CGF,∵AC⊥BD、BF⊥CD,∴∠ADE+∠DAE=∠CGF+∠GCF,∴∠DAE=∠GCF,∴AD=CD;(2)设DE=a,则AE=2DE=2a,EG=DE=a,∴S△ADE=12AE×DE=12×2a×a=a2,∵BH是△ABE的中线,∴AH=HE=a,∵AD=CD、AC⊥BD,∴CE=AE=2a,则S△ADC=12AC•DE=12•(2a+2a)•a=2a2=2S△ADE;在△ADE和△BGE中,∵AED BEG DE GEADE BGE ∠∠⎧⎪⎨⎪∠∠⎩===,∴△ADE≌△BGE(ASA),∴BE=AE=2a,∴S△ABE=12AE•BE=12•(2a)•2a=2a2,S△ACE=12CE•BE=12•(2a)•2a=2a2,S△BHG=12HG•BE=12•(a+a)•2a=2a2,综上,面积等于△ADE面积的2倍的三角形有△ACD、△ABE、△BCE、△BH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1)BC=10km ;(2)AC=103km.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求得∠C =30°,进一步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求得结果;(2)分别在Rt BCD ∆和Rt A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1)过点C 作CD ⊥直线l ,垂足为D ,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30CAD ∠=︒,60CBD ∠=︒,∴∠C =∠CBD -∠CAD =30°,∴∠CAD =∠C ,∴BC =AB =10km .(2) 在Rt BCD ∆中,sin CD CBD BC ∠=,∴sin 6053CD BC km ==o g , 在Rt ACD ∆中,1sin 2CD CAD AC ∠==,∴2103AC CD k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如果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则它一定还经过()A.(﹣12,8)B.(﹣3,﹣2)C.(12,12)D.(1,﹣6)2.如图,用放大镜看△ABC,若边BC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边AB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B.∠BAC的度数也变为原来的2倍;C.△ABC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D.△ABC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3.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坝高3mBC=,则坡面AB的长度是().A.9m B.6m C.63m D.33m4.如图,在△ABC中,DE∥BC ,12ADDB=,DE=4,则BC的长是()A.8 B.10 C.11 D.125.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AB,AC边上,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ED=∠B,②∠ADE=∠C,③AE DEAB BC=,④AD AEAC AB=,⑤AC2=AD•AE,使△ADE与△ACB一定相似的有()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 6.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 ) A .1:3B .1:4C .1:6D .1:9 7.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8.在△ABC 中,若|sinA-32|+(1-tanB)2=0,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75° D .105° 9.如图,ABC △与ADE 相似,且ADE B ∠=∠,则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 .AE AD BE DC =B .AE AB AB AC = C .AD AB AC AE = D .AE DE AC BC= 10.如图,一张矩形纸片ABCD 的长BC =xcm ,宽AB =ycm ,以宽AB 为边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ABEF ,若剩下的矩形ECDF 与原矩形ABCD 相似,则x y的值为( )A 51-B 51+C 2D .21211.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PB ),AB=4,那么AP 的长是( ) A .252 B .25- C .251 D 5212.制作一块3m×2m 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元,在每平方米制作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若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 ) A .360元 B .720元 C .1080元 D .2160元二、填空题13.如图,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过点A ,则k =_____.14.在ABC ∆中,若45B ∠=,102AB =,55AC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15.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A C 都在曲线k y x= (常数0k ≥,0x >)上,若顶点D 的坐标为()5,3,则直线BD 的函数表达式是_.16.若a b =34,则a b b+=__________. 17.若函数y =(k -2)2k 5x -是反比例函数,则k =______.18.如图,已知AD A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 AEB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19.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焦距(x 米)呈反比例,其函数关系式为120.y x=如果近似眼镜镜片的焦距0.3x =米,那么近视眼镜的度数y 为______. 20.如图是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由图中数据计算此圆柱体的侧面积为________.(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BC =6,sin A =35,∠B =30°,求AC 和AB 的长.22.计算:(1)20(3)3cos 30π︒-+(2)214tan 45|5|2-︒⎛⎫-+- ⎪⎝⎭(3)已知α为锐角,()2sin 152α︒-=,计算2cos 3tan 12αα-+-的值. 23.如图,△ABC 内接于⊙O ,AB=AC ,∠BAC=36°,过点A 作AD ∥BC ,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BD 与AC 交于点E ,与⊙O 交于点F .(1)求∠DAF 的度数;(2)求证:AE 2=EF•ED ;24.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 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 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P 处再测得点C 的仰角为45°,已知OA =100米,山坡坡度(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i =1:2,且O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OC 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P 的铅直高度.(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形式)25.如图,已知点D是的边AC上的一点,连接,,.求证:∽;求线段CD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k=−3×2=−6,∵−12×8=−4≠−6,−3×(−2)=6≠−6,12×12=6≠−6,1×(−6)=−6,则它一定还经过(1,−6).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详解】解:∵用放大镜看△ABC ,若边BC 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放大镜内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2∴边AB 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故A 正确;∴∠BAC 的度数与原来的角相等,故B 错误;∴△ABC 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故C 正确;∴△ABC 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故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B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BC AC =tan BAC ∠=, ∴30BAC ∠=︒, ∴36m 1sin 302BC AB ===︒. 故选B . 4.D解析:D【解析】【分析】 根据AD DB =12,可得AD AB =13,再根据DE ∥BC ,可得DE BC =AD AB ; 接下来根据DE=4,结合上步分析即可求出BC 的长.【详解】 ∵AD DB =12,∴AD AB =13, ∵在△ABC 中,DE ∥BC , ∴DE BC =AD AB =13. ∵DE=4,∴BC=3DE=12.故答案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5.A解析:A【解析】①AED B ∠=∠,且DAE CAB ∠=∠,∴ADE ACB ∽,成立.②ADE C ∠=∠且DAE CAB ∠=∠,∴ADE ACB ∽,成立. ③AE DE AB BC =,但AED 比一定与B 相等,故ADE 与ACD 不一定相似. ④AD AE AC AB=且DAE CAB ∠=∠, ∴ADE ACB ∽,成立.⑤由2AC AD AE =⋅,得AC AE AD AC=无法确定出ADE , 故不能证明:ADE 与ABC 相似.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6.A解析:A【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 DB EC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详解】∵//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 ∴6AE =,∴628AC AE EC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8.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sinA 及tanB 的值,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及∠B 的值,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sin A −2|+(1−tan B )2=0,∴tanB=1, ∴∠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 .【点睛】(1)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9.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结论.【详解】由题意可得,A ABC DE ∽△△,所以AE DE AC BC=, 故选D .【点睛】 在书写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注意顶点的位置要对应,即若ABC A B C '''∽△△,则说明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点B 的对应点B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到一个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xcm ,∵四边形ABEF 是正方形,∴EF =AB =ycm ,∴DF =EC =(x ﹣y )cm ,∵矩形FDCE 与原矩形ADCB 相似,∴DF :AB =CD :AD , 即:x y y y x-=∴x 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得出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A解析:A【解析】根据黄金比的定义得:12AP AB = ,得1422AP =⨯= .故选A. 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出长方形广告牌每平方米的成本,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求出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计算即可.【详解】3m×2m=6m2,∴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6=20元/m2,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9×6=54m2,∴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54×20=108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系数k的几何含义: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即可解题【详解】解:∵矩形ABOC的面积为3∴|k|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系数k的几何含义: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即可解题.【详解】解:∵矩形ABOC的面积为3,∴|k|=3.∴k=±3.又∵点A在第二象限,∴k<0,∴k=−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属于简单题,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4.75或25【解析】【分析】过点作于点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可求出的长进而可得出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的面积【详解】解:过点作垂足为如图所示在中;在中∴∴或∴或25故答案为:75或25解析:75或25【解析】【分析】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 ,BD ,CD 的长,进而可得出BC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详解】解:过点A 作AD BC ⊥,垂足为D ,如图所示.在Rt ABD ∆中,sin 10AD AB B =⋅=,cos 10BD AB B =⋅=;在Rt ACD ∆中,10AD =,55AC =,∴225CD AC AD =-=,∴15BC BD CD =+=或5BC BD CD =-=, ∴1752ABC S BC AD ∆=⋅=或25. 故答案为:75或25.【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求出AD ,BC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5.【解析】【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 (3)C (5)所以B ()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D 的解析式【详解】∵D(53)∴A(3)C (5)∴B()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m 解析:35y x =【解析】【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 (3k ,3),C (5,5k ),所以B (3k ,5k ),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D 的解析式. 【详解】∵D (5,3),∴A (3k ,3),C (5,5k ), ∴B (3k ,5k ),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mx+n ,把D (5,3),B (3k ,5k )代入得 5335m n k k m n ==+⎧⎪⎨+⎪⎩,解得350m n ⎧⎪⎨⎪⎩==,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35y x =. 故答案为35y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 x(k 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k .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16.【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a=b∴=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析:74【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 ∵34a b =, ∴a=34b , ∴a b b +=3744b b b b b+= , 故答案为74【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解出k 的值即可【详解】解:若函数y =(k -2)是反比例函数则解得k =﹣2故答案为﹣2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2k -5=-1k-20⎧⎨≠⎩,解出k 的值即可. 【详解】解:若函数y =(k -2)2k 5x -是反比例函数,则2k -5=-1k-20⎧⎨≠⎩ 解得k =﹣2,故答案为﹣2.18.或或【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可以添加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AS 故解析: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 AEB ≌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 、SAS 、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A A ∠∠= ,AD AE =,∴可以添加AB AC = ,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 AEB ∠∠= ,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 ACD ∠∠=,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9.400【解析】分析:把代入即可算出y 的值详解:把代入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解析:400【解析】分析:把0.3x =代入120y x =,即可算出y 的值. 详解:把0.3x =代入120x, 400y =,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20.24π【解析】解:由图可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所以侧面积=4π×6=24π故答案为24π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根据主视图判断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解析:24π【解析】解:由图可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所以,侧面积=4π×6=24π.故答案为24π.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根据主视图判断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AC=5.AB=4+33.【解析】【分析】过点C作CD⊥AB于点D,在Rt△B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CD、BD,然后在Rt△A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AC、AD,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在Rt△BCD中,sinB=sin30°=12=CDBC.∴CD=12×6=3,BD3=3,在Rt△ACD中,sinA=CDAC=35,∴AC=53CD=5.∴AD22AC CD-2253-4,∴AB=AD+BD=3【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1)72.(2)7;(3)﹣ 【解析】【分析】(1)先计算乘方和三角函数值,再计算加减法即可;(2先计算乘方和三角函数值、绝对值,再计算加减法即可;(3)先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α,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1)原式=3﹣ =2+32 =72. (2)原式=4﹣2×1+5 =4﹣2+5=7.(3)∵α为锐角,()sin 15α︒-=∴α﹣15°=45°.∴α=60°.∴2cos 3tan αα-+=﹣2×12﹣=﹣﹣=﹣.【点睛】本题考查了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四则运算,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23.(1)36°;(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BC 、∠ABD 、∠CBD 的度数,求出∠D 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F 和∠BAD 度数,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EF ∽△DE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1)∵AD ∥BC ,∴∠D=∠CBD ,∵AB=AC,∠BAC=36°,∴∠ABC=∠ACB=12×(180°﹣∠BAC)=72°,∴∠AFB=∠ACB=72°,∵BD平分∠ABC,∴∠ABD=∠CBD=12∠ABC=12×72°=36°,∴∠D=∠CBD=36°,∴∠BAD=180°﹣∠D﹣∠ABD=180°﹣36°﹣36°=108°,∠BAF=180°﹣∠ABF﹣∠AFB=180°﹣36°﹣72°=72°,∴∠DAF=∠DAB﹣∠FAB=108°﹣72°=36°;(2)∵∠CBD=36°,∠FAC=∠CBD,∴∠FAC=36°=∠D,∵∠AED=∠AEF,∴△AEF∽△DEA,∴AE ED EF AE=,∴AE2=EF×E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4.电视塔OC高为P的铅直高度为)10013(米).【解析】【分析】过点P作PF⊥OC,垂足为F,在Rt△OAC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根据山坡坡度=1:2表示出PB=x, AB=2x, 在Rt△PCF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详解】过点P作PF⊥OC,垂足为F.在Rt△OAC中,由∠OAC=60°,OA=100,得OC=OA•tan∠OAC=(米),过点P作PB⊥OA,垂足为B.由i=1:2,设PB=x,则AB=2x.∴PF=OB=100+2x,CF=x.在Rt△PCF中,由∠CPF=45°,∴PF=CF,即100+2x=x,∴x,即PB【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练应用三角函数是解题关键.25.(1)参见解析;(2)5.【解析】【分析】(1)利用两角法证得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得CD长.【详解】(1)∵∠ABD=∠C,∠A=∠A(公共角),∴△ABD∽△ACB;(2)由(1)知:△ABD∽△ACB,∵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解得:CD=5.。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2020年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已知一次函数y1=x-1和反比例函数y2=2x的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交于A、B两点,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A.x>2B.-1<x<0C.x>2,-1<x<0D.x<2,x>02.P是△ABC一边上的一点(P不与A、B、C重合),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如果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Rt△ABC中,∠C=90°,∠A=30°,当点P为AC的中点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几条?()A.1条B.2条C.3条D.4条3.用放大镜观察一个五边形时,不变的量是()A.各边的长度 B.各内角的度数 C.五边形的周长 D.五边形的面积4.若35xx y=+,则xy等于()A.32B.38C.23D.855.在△ABC中,若=0,则∠C的度数是()A.45°B.60°C.75°D.105°6.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8,∠B=∠DAC,则线段AC 的长为()A.43B.42C.6D.4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yx=和y=kx﹣3的图象大致是()A.B.C.D.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2:3B.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C.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2:3D.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9.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A.1:3 B.1:4 C.2:3 D.1:210.如图,在△ABC中,cos B=22,sin C=35,AC=5,则△ABC的面积是()A.212B.12C.14D.2111.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F=50cm,EF=3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20m,则树高AB为()A.12m B.13.5m C.15m D.16.5m12.在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等于4的是()A.B. C.D.二、填空题13.51-的矩形称作黄金矩形.那么,现将长度为20cm的铁丝折成一个黄金矩形,这个黄金矩形较短的边长是_____cm.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0,4),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M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如图是由棱长相等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根据视图可以判断组成这个几何体至少要________个小立方体.16.如图,在同一时刻两根木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杆2AB m =,它的影子 1.6BC m =,木杆PQ 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了墙上, 1.2PM m =,0.8MN m =,则木杆PQ 的长度为______m .17.学校校园内有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学校建这个花园至少需要投资________元.18.小华为了求出一个圆盘的半径,他用所学的知识,将一宽度为2cm 的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盘相切,另一边与圆盘边缘两个交点处的读数分别是“4”和“16”(单位:cm ),请你帮小华算出圆盘的半径是_____cm .19.小刚身高1.7m ,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0.85m ,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为1.1m ,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________m .20.如果a c e b d f===k (b+d+f≠0),且a+c+e=3(b+d+f ),那么k=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内接于⊙O ,AB=AC ,∠BAC=36°,过点A 作AD ∥BC ,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BD 与AC 交于点E ,与⊙O 交于点F .(1)求∠DAF 的度数;(2)求证:AE 2=EF•ED ;2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A (4,m ),AB ⊥x 轴,且△AOB 的面积为2. (1)求k 和m 的值; (2)若点C (x ,y )也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当-3≤x ≤-1时,求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23.在学习了矩形这节内容之后,明明同学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矩形都很特殊,如我们的课本封面、A 4 的打印纸等,这些矩形的长与宽之比都为2:1,我们将具有这类特征的矩形称为“完美矩形”如图(1),在“完美矩形”ABCD 中,点 P 为 AB 边上的定点,且 AP =AD .(1)求证:PD =AB .(2)如图(2),若在“完美矩形“ABCD 的边 BC 上有一动点 E ,当BE CE的值是多少时,△PDE 的周长最小?(3)如图(3),点 Q 是边 AB 上的定点,且 BQ =BC .已知 AD =1,在(2)的条件下连接 DE 并延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 ,连接 CF ,G 为 CF 的中点,M 、N 分别为线段 QF 和 CD 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 QM =CN ,MN 与 DF 相交于点 H ,请问 GH 的长度是定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在ABC V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点D ,AN 是ABC V 外角CAM ∠的平分线,CE AN ⊥,垂足为点E ,连接DE 交AC 于点F .() 1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2当ABC V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AB AC 22==,求正方形ADCE 周长.25.如图,已知在ABC V 中,4AB =,8BC =,D 为BC 边上一点,2BD =.(1)求证:ABD CBA V :V ;(2)过点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请再写出另一个与ABD △相似的三角形,并直接写出DE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 【分析】因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交于A 、B 两点,可知x-1=2x,解得x=-1或x=2,进而可得A 、B 两点的坐标,据此,再结合函数解析式画图,据图可知当x>2时,以及当-1<x<0时,y 1>y 2.【详解】解方程x −1=2x,得 x =−1或x =2,那么A 点坐标是(−1,−2),B 点坐标是(2,1),如右图,当x >2时, 12y y >,以及当−1<x <0时, 12y y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解決问题2.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线的定义,可知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有一个公共角.①公共角为∠A 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 的角等于∠C 时,即图中PD∥BC 时,△APD∽△ACB;当过点P 的角等于∠B 时,即图中当PF⊥AB 时,△APF∽△A BC ;②公共角为∠C 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 的角等于∠A 时,即图中P E ∥AB 时,△CPE∽△CAB ;当过点P 的角等于∠B 时,根据∠CPB <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解:①公共角为∠A 时:当过点P 的角等于∠C 时,即图中PD∥BC 时,△APD∽△ACB;当过点P 的角等于∠B 时,即图中当PF⊥AB 时,△APF∽△ABC;②公共角为∠C 时:当过点P 的角等于∠A 时,即图中P E ∥AB 时,△CPE∽△CAB ;当过点P 的角等于∠B 时,∵∠CPB=∠A+∠ABP,∴PB>PC ,PC=PA ,∴PB>PA ,∴∠PBA<∠A,∴∠CPB<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综上最多有3条.故选C .3.B解析:B【解析】解:∵用一个放大镜去观察一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各边长都变大,故此选项错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角大小不变,故选项B 正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C 选项错误;∵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得比等于相似比,∴D 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得比等于相似比.4.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得到2x=3y ,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比例式即可得.【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5x=3(x+y ),即2x=3y , 即得32x y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出cosA 及tanB 的值,继而可得出A 和B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 的度数.【详解】由题意,得 cosA=,tanB=1,∴∠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 .6.B解析:B【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BC DAC ~V V ,可得出AC BC DC AC=,可求出AC 的长. 【详解】解:由题意得:∠B =∠DAC ,∠ACB =∠ACD,所以ABC DAC ~V V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AC BC DC AC=,又AD 是中线,BC =8,得DC=4,代入可得AC=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相似的性质可得出解答. 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特点,k ≠0,所以分k >0和k <0两种情况讨论.当两函数系数k 取相同符号值,两函数图象共存于同一坐标系内的即为正确答案.【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没有图像符合要求;②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二、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A 符合要求.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关键是由k 的取值确定函数所在的象限.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是假命题;B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是真命题;C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6:81,是假命题;D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6:81,是假命题;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性质和定理.解析:D【解析】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则△DFE∽△BAE,∴DF:AB=DE:EB.∵O为对角线的交点,∴DO=BO.又∵E为OD的中点,∴DE=14DB,则DE:EB=1:3,∴DF:AB=1:3.∵DC=AB,∴DF:DC=1:3,∴DF:FC=1:2.故选D.10.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作出三角形的高线AD,进而得出AD,BD,CD,的长,即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过点A作AD⊥BC,∵△ABC中,cosB=22,sinC=35,AC=5,∴cosB=22=BDAB,∴∠B=45°,∵sinC=35=ADAC=5AD,∴AD=3,∴2253,∴BD=3,则△ABC的面积是:12×AD×BC=12×3×(3+4)=21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出AD⊥BC,进而得出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D解析:D【解析】利用直角三角形DEF和直角三角形BCD相似求得BC的长后加上小明同学的身高即可求得树高AB.【详解】∵∠DEF=∠BCD=90°,∠D=∠D,∴△DEF∽△DCB,∴BC DC EF DE=,∵DF=50cm=0.5m,EF=30cm=0.3m,AC=1.5m,CD=20m,∴由勾股定理求得DE=40cm,∴20 0.30.4 BC=,∴BC=15米,∴AB=AC+BC=1.5+15=16.5(米).故答案为16.5m.【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解答即可.【详解】解:A、图形面积为|k|=4;B、阴影是梯形,面积为6;C、D面积均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2×(12|k|)=4.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12|k|.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设这个黄金矩形较长的边长是xcm 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可得【详解】设这个黄金矩形较长的边长是xcm 根据题意得:解得:x=则这个黄金矩形较短的边长是cm 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黄金分 解析:(1555)- 【解析】 【分析】 设这个黄金矩形较长的边长是xcm ,根据题意得:512202x x ⎛⎫-+= ⎪⎝⎭,解方程可得. 【详解】设这个黄金矩形较长的边长是xcm ,根据题意得:51220x x ⎛⎫-+= ⎪⎝⎭, 解得:x= 555-,则这个黄金矩形较短的边长是51(555)(1555)-⨯-=-cm . 故答案为:(1555)-【点睛】考核知识点:黄金分割点的应用.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是关键. 14.【解析】【分析】认真审题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 M⊥AB 时线段PM 最短分别求出PBOBOAAB 的长度利用△PBM∽△ABO 即可求出本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P 作PM⊥AB 则:∠PMB=90°当PM⊥解析:285【解析】【分析】认真审题,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M ⊥AB 时线段PM 最短,分别求出PB 、OB 、OA 、AB 的长度,利用△PBM ∽△ABO ,即可求出本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P 作PM ⊥AB ,则:∠PMB=90°,当PM⊥AB时,PM最短,因为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可得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在Rt△AOB中,AO=4,BO=3,AB=22345+=,∵∠BMP=∠AOB=90°,∠B=∠B,PB=OP+OB=7,∴△PBM∽△ABO,∴PB PM AB AO=,即:754PM =,所以可得:PM=285.15.8【解析】由俯视图可以看出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底面小正方体有5个由主视图可知第二层最少有2个第三层最少有1个所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5+2+1=8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由三视图判断几何解析:8【解析】由俯视图可以看出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底面小正方体有5个,由主视图可知第二层最少有2个,第三层最少有1个,所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5+2+1=8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做题要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16.3【解析】【分析】先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求出QD的影长再根据此影长列出比例式即可【详解】解:过N点作ND⊥PQ于D又∵AB=2BC=16PM=12NM=08∴PQ=QD+DP=QD+NM=1解析:3【解析】【分析】先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求出QD的影长,再根据此影长列出比例式即可.【详解】解:过N点作ND⊥PQ于D,BC DNAB QD∴=又∵AB=2,BC=1.6,PM=1.2,NM=0.8,1.5AB DN QD BC⋅∴== ∴PQ=QD+DP=QD+NM=1.5+0.8=2.3(m ).故答案为:2.3.【点睛】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列出相关数据的比例关系式,从而求出结论.17.【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 于D 则在直角△ABD 中可以求出BD 然后求出△ABC 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AC=30∠BAC=120°作BD⊥CA 于D 则在直角△AB解析:6750【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 ⊥CA 于D ,则在直角△ABD 中可以求出BD ,然后求出△ABC 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3,AC=30,∠BAC=120°,作BD ⊥CA 于D ,则在直角△ABD 中,∠BAD=60°,∴BD=ABsin60°=15, ∴△ABC 面积=12×AC×BD=225.又因为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 ∴总造价为30×225=6750(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直角三角形,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抽象到解直角三角形中解题.18.1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垂径定理得BD=6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记圆的圆心为O 连接OBOC 交AB 于D∴OC⊥ABBD=AB 由图知AB=16﹣4=12cmCD=2cm解析:1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垂径定理得,BD=6,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记圆的圆心为O,连接OB,OC交AB于D,∴OC⊥AB,BD=12 AB,由图知,AB=16﹣4=12cm,CD=2cm,∴BD=6,设圆的半径为r,则OD=r﹣2,OB=r,在Rt△BO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2=AD2+OD2,∴r2=36+(r﹣2)2,∴r=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19.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身长和影长成比例求出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与身高做差即可解题【详解】解:设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为x由题可得:17:085=x:11解得x=22则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身长和影长成比例,求出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与身高做差即可解题.【详解】解:设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为x由题可得:1.7:0.85=x:1.1,解得x=2.2,则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2.2-1.7=0.5m【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明确同一时刻的升高和影长是成比例的是解题关键.20.3【解析】∵=k∴a=bkc=dke=fk∴a+c+e=bk+dk+fk=k(a+b+c)∵a+c+e=3(b+d+f)∴k=3故答案为:3解析:3∵a c eb d f===k,∴a=bk,c=dk,e=fk,∴a+c+e=bk+dk+fk=k(a+b+c),∵a+c+e=3(b+d+f),∴k=3,故答案为:3.三、解答题21.(1)36°;(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BC、∠ABD、∠CBD的度数,求出∠D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F和∠BAD度数,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EF∽△D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1)∵AD∥BC,∴∠D=∠CBD,∵AB=AC,∠BAC=36°,∴∠ABC=∠ACB=12×(180°﹣∠BAC)=72°,∴∠AFB=∠ACB=72°,∵BD平分∠ABC,∴∠ABD=∠CBD=12∠ABC=12×72°=36°,∴∠D=∠CBD=36°,∴∠BAD=180°﹣∠D﹣∠ABD=180°﹣36°﹣36°=108°,∠BAF=180°﹣∠ABF﹣∠AFB=180°﹣36°﹣72°=72°,∴∠DAF=∠DAB﹣∠FAB=108°﹣72°=36°;(2)∵∠CBD=36°,∠FAC=∠CBD,∴∠FAC=36°=∠D,∵∠AED=∠AEF,∴△AEF∽△DEA,∴AE ED EF AE=,∴AE2=EF×E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2.(1) k=4, m=1;(2)当-3≤x≤-1时,y的取值范围为-4≤y≤-4 3 .【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先得到k 的值,然后把点A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出k 的值;(2)先分别求出x=﹣3和﹣1时y 的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试题解析:(1)∵△AOB 的面积为2,∴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4y x =,∵A (4,m ),∴m=44=1; (2)∵当x=﹣3时,y=﹣43; 当x=﹣1时,y=﹣4,又∵反比例函数4y x =在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3≤x≤﹣1时,y 的取值范围为﹣4≤y≤﹣43.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3.(1)证明见解析(2)22- (3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完美矩形”的定义设出AD 与AB ,根据AP=AD ,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D ,即可得证;(2)如图,作点P 关于BC 的对称点P′,连接DP′交BC 于点E ,此时△PDE 的周长最小,设AD=PA=BC=a ,表示出AB 与CD ,由AB-AP 表示出BP ,由对称的性质得到BP=BP′,由平行得比例,求出所求比值即可;(3),理由为:由(2)可知BF=BP=AB-AP ,由等式的性质得到MF=DN ,利用AAS 得到△MFH ≌△NDH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FH=DH ,再由G 为CF 中点,得到HG 为中位线,利用中位线性质求出GH 的长即可.【详解】(1)在图1中,设AD=BC=a ,则有a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90°,∵PA=AD=BC=a ,∴,∵a ,∴PD=AB ;(2)如图,作点P 关于BC 的对称点P′,连接DP′交BC 于点E ,此时△PDE 的周长最小,设AD=PA=BC=a ,则有2,∵BP=AB-PA ,∴2a-a ,∵BP′∥CD , ∴22222BE BP a CE CD a=== ; (3)2,理由为:由(2)可知BF=BP=AB-AP ,∵AP=AD ,∴BF=AB-AD ,∵BQ=BC ,∴AQ=AB-BQ=AB-BC ,∵BC=AD ,∴AQ=AB-AD ,∴BF=AQ ,∴QF=BQ+BF=BQ+AQ=AB ,∵AB=CD ,∴QF=CD ,∵QM=CN ,∴QF-QM=CD-CN ,即MF=DN ,∵MF ∥DN ,∴∠NFH=∠NDH ,在△MFH 和△NDH 中,{MFH NDHMHF NHD MF DN∠∠∠∠=== ,∴△MFH ≌△NDH (AAS ),∴FH=DH ,∵G 为CF 的中点,∴GH 是△CFD 的中位线,∴GH=12CD=122⨯×2. 【点睛】此题属于相似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BAC 90∠=o 且AB AC =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证明见解析;(3)8;【解析】【分析】( 1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 CAD=12∠ BAC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CAD+ ∠CAE=12( ∠BAC+ ∠CAM )=90°,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ADC=∠CEA ,根据矩形的判定,可得答案;( 2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与CD 的关系,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可得答案;( 3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 的长,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1∵AB AC =,AD BC ⊥,垂足为点D , ∴1CAD BAC 2∠∠=. ∵AN 是ABC V 外角CAM ∠的平分线, ∴1CAE CAM 2∠∠=. ∵BAC ∠与CAM ∠是邻补角,∴BAC CAM 180∠∠+=o , ∴()1CAD CAE BAC CAM 902∠∠∠∠+=+=o . ∵AD BC ⊥,CE AN ⊥,∴ADC CEA 90∠∠==o ,∴四边形ADCE 为矩形;(2)BAC 90∠=o 且AB AC =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BAC 90∠=o 且AB AC =,AD BC ⊥, ∴1CAD BAC 452∠∠==,ADC 90∠=o , ∴ACD CAD 45∠∠==o ,∴AD CD =.∵四边形ADCE 为矩形,∴四边形ADCE 为正方形;()3由勾股定理,得AB =,AD CD =,=,AD 2=,正方形ADCE 周长4AD 428=⨯=.【点睛】本题考查了的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1)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2)利用了正方形的判定;(3)利用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周长,灵活运用是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CDE ,3DE =.【解析】【分析】(1)中根据图中B Ð为公共角,找到三角形相似的“夹角相等”的条件,只要证明AB BD BC AB=,依据是“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由//DE AB 可得出C ABD ED V V ∽,在(1)中ABD CBA V :V ,所以可得EDC CBA V :V ,于是可构建与线段DE 有关的比例式,即可求出DE 的长 .【详解】(1)【证明】∵4AB =,8BC =,2BD =,12AB BD CB BA ∴==. ∵ABD CBA ∠=∠, ∴ABD CBA V :V .(2)【解】由(1)知,ABD CBA V :V .∵//DE AB ,∴CDE CBA V :V ,∴V :V ABD CDE .由CDE CBA V :V ,得DE DC BA BC =, 即8248DE -=, 解得3DE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根据题中的线段的长和图形的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和计算寻找缺少的条件.。

2020学年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20学年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20学年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的倒数是()A.﹣2019 B.C.D.2019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3=﹣a5B.a3•a5=a15C.(﹣a2b3)2=a4b6D.3a2﹣2a2=13.如图,将矩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 边上的点E处,若∠AGE=32°,则∠GHC等于()A.112°B.110°C.108°D.106°4.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在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主视图B.左视图C.俯视图D.主视图和左视图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问题:“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意思是:甲袋中装有黄金9枚(每枚黄金重量相同),乙袋中装有白银11枚(每枚白银重量相同),称重两袋相等.两袋互相交换1枚后,甲袋比乙袋轻了13两(袋子重量忽略不计).问黄金、白银每枚各重多少两?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根据题意得()A.B.C.D.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直线l2:y=kx(k≠0)与直线l1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若∠BOC=∠BCO,则k的值为()A.B.C.D.28.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另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0,).现将该三角板向右平移使点A与点O重合,得到△OCB′,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1,0)B.(,)C.(1,)D.(﹣1,)9.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AED=58°,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DE=7米,升旗台坡面CD 的坡度i=1:0.75,坡长CD=2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BC=1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A.12.6米B.13.1米C.14.7米D.16.3米11.如图,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点B(﹣1,0),则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②a﹣b+c<0;③b2﹣4ac<0;④当y>0时,﹣1<x<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12.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正方形CDEF的顶点C是弧AB的中点,点D在OB上,点E在OB的延长线上,若正方形CDEF 的边长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π﹣2 D.2π﹣4 二.填空题(共6小题)13.东营市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筛选论证项目377个,计划总投资4147亿元.4147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元.14.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瑰宝.如图所示的弦图中,四个直角三角形都是全等的,它们的两直角边之比均为2:3.现随机向该图形内掷一枚小针,则针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15.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6,BC=8,P、Q分别为边BC、AB上的两个动点,若要使△APQ是等腰三角形且△BPQ 是直角三角形,则AQ=.16.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6x+8=0的解,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17.如图,AC是⊙O的直径,弦BD⊥AO,垂足为点E,连接BC,过点O作OF⊥BC,垂足为F,若BD=8cm,AE=2cm,则OF的长度是cm.18.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2C2;再以等边△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记△B1CB2的面积为S1,△B2C1B3的面积为S2,△B3C2B4的面积为S3,如此下去,则S n=.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20.初一(1)班针对“你最喜爱的课外活动项目”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分别选一个活动项目),并根据调查结果列出统计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男、女生所选项目人数统计表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机器人 7 93D打印m 4航模 2 2其他 5 n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m=,n=;(2)扇形统计图中机器人项目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3)从选航模项目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取2名学生参加学校航模兴趣小组训练,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所选取的2名学生中恰好有1名男生、1名女生的概率.2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E、F满足BE =DF,连接AE、AF、CE、CF,如图所示.(1)求证:△ABE≌△ADF;(2)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2.某青春党支部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给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赠送甲、乙两种树苗让其栽种.已知乙种树苗的价格比甲种树苗贵10元,用480元购买乙种树苗的棵数恰好与用360元购买甲种树苗的棵数相同.(1)求甲、乙两种树苗每棵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在实际帮扶中,他们决定再次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50棵,此时,甲种树苗的售价比第一次购买时降低了10%,乙种树苗的售价不变,如果再次购买两种树苗的总费用不超过1500元,那么他们最多可购买多少棵乙种树苗?23.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边AB是⊙O的切线,切点为B.AC经过圆心O并与圆相交于点D、C,过C作直线CE丄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B平分∠ACE;(2)若BE=3,CE=4,求⊙O的半径.24.如图,已知点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D作DB⊥y 轴,垂足为B(0,3),直线y=kx+b经过点A(5,0),与y轴交于点C,且BD=OC,OC:OA=2:5.(1)求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kx+b的解集.2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 轴分别交于点A,点B(3,0).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二次函数y=ax2+2x+c的表达式;(2)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的倒数是()A.﹣2019 B.C.D.2019【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解答.【解答】解:的倒数是=﹣2019.故选:A.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3=﹣a5B.a3•a5=a15C.(﹣a2b3)2=a4b6D.3a2﹣2a2=1【分析】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A、(﹣a2)3=﹣a6,故此选项错误;B、a3•a5=a8,故此选项错误;C、(﹣a2b3)2=a4b6,正确;D、3a2﹣2a2=a2,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3.如图,将矩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 边上的点E处,若∠AGE=32°,则∠GHC等于()A.112°B.110°C.108°D.106°【分析】由折叠可得,∠DGH=∠DGE=74°,再根据AD∥BC,即可得到∠GHC=180°﹣∠DGH=106°.【解答】解:∵∠AGE=32°,∴∠DGE=148°,由折叠可得,∠DGH=∠DGE=74°,∵AD∥BC,∴∠GHC=180°﹣∠DGH=106°,故选:D.4.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在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主视图B.左视图C.俯视图D.主视图和左视图【分析】根据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边看是一个田字,“田”字是中心对称图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分析】可根据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逐个判断得结论.【解答】解:因为我国中学生人数众多,其课外阅读的情况也不需要特别精确,所以对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故选项A不正确;因为B中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5、5、5,位于中间的数是3,故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所以选项B说法不正确;因为0.003<0.1,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所以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故选项C说法正确;因为抛掷硬币属于随机事件,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不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问题:“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意思是:甲袋中装有黄金9枚(每枚黄金重量相同),乙袋中装有白银11枚(每枚白银重量相同),称重两袋相等.两袋互相交换1枚后,甲袋比乙袋轻了13两(袋子重量忽略不计).问黄金、白银每枚各重多少两?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根据题意得()A.B.C.D.【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①9枚黄金的重量=11枚白银的重量;②(10枚白银的重量+1枚黄金的重量)﹣(1枚白银的重量+8枚黄金的重量)=13两,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解答】解: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由题意得:,故选:D.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直线l2:y=kx(k≠0)与直线l1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若∠BOC=∠BCO,则k的值为()A.B.C.D.2【分析】利用直线l1:y=﹣x+1,即可得到A(2,0)B(0,1),AB==3,过C作CD⊥OA于D,依据CD∥BO,可得OD=AO=,CD=BO=,进而得到C(,),代入直线l2:y=kx,可得k=.【解答】解:直线l1:y=﹣x+1中,令x=0,则y=1,令y=0,则x=2,即A(2,0)B(0,1),∴Rt△AOB中,AB==3,如图,过C作CD⊥OA于D,∵∠BOC=∠BCO,∴CB=BO=1,AC=2,∵CD∥BO,∴OD=AO=,CD=BO=,即C(,),把C(,)代入直线l 2:y=kx,可得=k,即k=,故选:B.8.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另两个顶点A ,B的坐标分别为(﹣1,0),(0,).现将该三角板向右平移使点A与点O重合,得到△OCB′,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1,0)B.(,)C.(1,)D.(﹣1,)【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坐标的特点,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点A与点O对应,点A(﹣1,0),点O(0,0),所以图形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以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0+1,),即(1,),故选:C.9.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图可得,甲步行的速度为:240÷4=60米/分,故①正确,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60÷12)=30(分钟),故②错误,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错误,故选:A.10.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AED=58°,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DE=7米,升旗台坡面CD 的坡度i=1:0.75,坡长CD=2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BC=1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A.12.6米B.13.1米C.14.7米D.16.3米【分析】如图延长AB交ED的延长线于M,作CJ⊥DM于J.则四边形BMJC是矩形.在Rt△CDJ中求出CJ、DJ,再根据,tan∠AEM=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延长AB交ED的延长线于M,作CJ⊥DM于J.则四边形BMJC是矩形.在Rt△CJD中,==,设CJ=4k,DJ=3k,则有9k2+16k2=4,∴k=,∴BM=CJ=,BC=MJ=1,DJ=,EM=MJ+DJ+DE=,在Rt△AEM中,tan∠AEM=,∴1.6=,解得AB≈13.1(米),故选:B.11.如图,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点B(﹣1,0),则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②a﹣b+c<0;③b2﹣4ac<0;④当y>0时,﹣1<x<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以及图象与x轴的交点,进而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①∵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且开口向下,∴x=1时,y=a+b+c,即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故①正确;②当x=﹣1时,a﹣b+c=0,故②错误;③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故b2﹣4ac>0,故③错误;④∵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点A、点B(﹣1,0),∴A(3,0),故当y>0时,﹣1<x<3,故④正确.故选:B.12.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正方形CDEF的顶点C是弧AB的中点,点D在OB上,点E在OB的延长线上,若正方形CDEF 的边长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π﹣2 D.2π﹣4 【分析】连结OC,根据勾股定理可求OC的长,根据题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的面积﹣三角形ODC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连接OC,∵在扇形AOB中∠AOB=90°,正方形CDEF的顶点C是的中点,∴∠COD=45°,∴OC=CD=,∴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的面积﹣三角形ODC的面积=×π×()2﹣×12=π﹣.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3.东营市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筛选论证项目377个,计划总投资4147亿元.4147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4.147×1011元.【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4147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147×1011,故答案为:4.147×101114.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瑰宝.如图所示的弦图中,四个直角三角形都是全等的,它们的两直角边之比均为2:3.现随机向该图形内掷一枚小针,则针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分析】针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就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解答】解:设两直角边分别是2x,3x,则斜边即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小正方形边长为x,所以S大正方形=13x2,S小正方形=x2,S阴影=12x2,则针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5.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6,BC=8,P、Q分别为边BC、AB上的两个动点,若要使△APQ是等腰三角形且△BPQ 是直角三角形,则AQ=或.【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①如图1中,当AQ=PQ,∠QPB=90°时,②当AQ=PQ,∠PQB=90°时;【解答】解:①如图1中,当AQ=PQ,∠QPB=90°时,设AQ=PQ =x,∵PQ∥AC,∴△BPQ∽△BCA,∴=,∴=,∴x=,∴AQ=.②当AQ=PQ,∠PQB=90°时,设AQ=PQ=y.∵△BQP∽△BCA,∴=,∴=,∴y=.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Q的值为或.16.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6x+8=0的解,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13 .【分析】求出方程的解,有两种情况:x=2时,看看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x=4时,看看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x2﹣6x+8=0,(x﹣2)(x﹣4)=0,x﹣2=0,x﹣4=0,x1=2,x2=4,当x=2时,2+3<6,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所以x=2舍去,当x=4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周长是3+6+4=13,故答案为:13.17.如图,AC是⊙O的直径,弦BD⊥AO,垂足为点E,连接BC,过点O作OF⊥BC,垂足为F,若BD=8cm,AE=2cm,则OF的长度是cm.【分析】连接AB,根据垂径定理求出B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连接AB,∵BD⊥AO,∴BE=ED=BD=4,由勾股定理得,AB==2,∵OF⊥BC,∴CF=FB,又CO=OA,∴OF=AB=(cm),故答案为:.18.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2C2;再以等边△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记△B1CB2的面积为S1,△B2C1B3的面积为S2,△B3C2B4的面积为S3,如此下去,则S n=•()n﹣1.【分析】由AB1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B1为BC的中点,求出BB1的长,利用,∠ACB=60°进而求出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的面积,同理求出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的面积,依此类推,得到第n个等边三角形AB n∁n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AB1⊥BC,∴BB1=B1C=1,∠ACB=60°,∴B1B2=B1C=,B2C=,∴S1=××=依题意得,图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都是相似图形,且相似比为,故S n=•()n﹣1.故答案为:•()n﹣1.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当x=+1时,原式=•=1﹣x=﹣20.初一(1)班针对“你最喜爱的课外活动项目”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分别选一个活动项目),并根据调查结果列出统计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男、女生所选项目人数统计表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机器人 7 93D打印m 4航模 2 2其他 5 n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m=8 ,n= 3 ;(2)扇形统计图中机器人项目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144 °;(3)从选航模项目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取2名学生参加学校航模兴趣小组训练,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所选取的2名学生中恰好有1名男生、1名女生的概率.【分析】(1)由航模的人数和其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出总人数,进而可求出3D打印的人数,则m的值可求出,从而n的值也可求出;(2)由机器人项目的人数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应用列表法的方法,求出恰好选到1名男生和1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由两种统计表可知:总人数=4÷10%=40人,∵3D打印项目占30%,∴3D打印项目人数=40×30%=12人,∴m=12﹣4=8,∴n=40﹣16﹣12﹣4﹣5=3,故答案为:8,3;(2)扇形统计图中机器人项目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144°,故答案为:144;(3)列表得:男1 男2 女1 女2男1 ﹣﹣男2男1 女1男1 女2男1男2 男1男2 ﹣﹣女1男2 女2男2女1 男1女1 男2女1 ﹣﹣女2女1女2 男1女2 男2女2 女1女2 ﹣﹣由表格可知,共有12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其中“1名男生、1名女生”有8种可能.所以P( 1名男生、1名女生)=.2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E、F满足BE =DF,连接AE、AF、CE、CF,如图所示.(1)求证:△ABE≌△ADF;(2)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四边形AECF是菱形,根据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断;【解答】证明:(1)∵正方形ABCD,∴AB=AD,∴∠ABD=∠ADB,∴∠ABE=∠ADF,在△ABE与△ADF中,∴△ABE≌△ADF(SAS);(2)连接AC,四边形AECF是菱形.理由:∵正方形ABCD,∴OA=OC,OB=OD,AC⊥EF,∴OB+BE=OD+DF,即OE=OF,∵OA=OC,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22.某青春党支部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给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赠送甲、乙两种树苗让其栽种.已知乙种树苗的价格比甲种树苗贵10元,用480元购买乙种树苗的棵数恰好与用360元购买甲种树苗的棵数相同.(1)求甲、乙两种树苗每棵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在实际帮扶中,他们决定再次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50棵,此时,甲种树苗的售价比第一次购买时降低了10%,乙种树苗的售价不变,如果再次购买两种树苗的总费用不超过1500元,那么他们最多可购买多少棵乙种树苗?【分析】(1)可设甲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x元,则乙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x+10)元,根据等量关系:用480元购买乙种树苗的棵数恰好与用360元购买甲种树苗的棵数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可设他们可购买y棵乙种树苗,根据不等关系:再次购买两种树苗的总费用不超过1500元,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甲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x元,则乙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x+10)元,依题意有=,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x+10=30+10=40.答:甲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30元,乙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40元.(2)设他们可购买y棵乙种树苗,依题意有30×(1﹣10%)(50﹣y)+40y≤1500,解得y≤11,∵y为整数,∴y最大为11.答:他们最多可购买11棵乙种树苗.23.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边AB是⊙O的切线,切点为B.AC经过圆心O并与圆相交于点D、C,过C作直线CE丄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B平分∠ACE;(2)若BE=3,CE=4,求⊙O的半径.【分析】(1)证明:如图1,连接OB,由AB是⊙0的切线,得到OB⊥AB,由于CE丄AB,的OB∥CE,于是得到∠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结果.(2)如图2,连接BD通过△DBC∽△CBE,得到比例式,列方程可得结果.【解答】(1)证明:如图1,连接OB,∵AB是⊙0的切线,∴OB⊥AB,∵CE丄AB,∴OB∥CE,∴∠1=∠3,∵OB=OC,∴∠1=∠2∴∠2=∠3,∴CB平分∠ACE;(2)如图2,连接BD,∵CE丄AB,∴∠E=90°,∴BC===5,∵CD是⊙O的直径,∴∠DBC=90°,∴∠E=∠DBC,∴△DBC∽△CBE,∴,∴BC2=CD•CE,∴CD==,∴OC==,∴⊙O的半径=.24.如图,已知点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D作DB⊥y 轴,垂足为B(0,3),直线y=kx+b经过点A(5,0),与y轴交于点C,且BD=OC,OC:OA=2:5.(1)求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kx+b的解集.【分析】(1)由OC、OA、BD之间的关系结合点A、B的坐标可得出点C、D的坐标,由点D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a值,进而可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再由点A、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一次函数表达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利用根的判别式△<0可得出两函数图象无交点,再观察图形,利用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即可找出不等式>kx+b的解集.【解答】解:(1)∵BD=OC,OC:OA=2:5,点A(5,0),点B (0,3),∴OA=5,OC=BD=2,OB=3,又∵点C在y轴负半轴,点D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0,﹣2),点D的坐标为(﹣2,3).∵点D(﹣2,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2×3=﹣6,∴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x<0).将A(5,0)、B(0,﹣2)代入y=kx+b,,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将y=x﹣2代入y=﹣,整理得:x2﹣2x+6=0,∵△=(﹣2)2﹣4××6=﹣<0,∴一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无交点.观察图形,可知:当x<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不等式>kx+b的解集为x<0.2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 轴分别交于点A,点B(3,0).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二次函数y=ax2+2x+c的表达式;(2)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得P点的纵坐标,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P点坐标;(3)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较大的纵坐标减较小的纵坐标,可得PQ的长,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1)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则点P在线段CO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1,连接PP′,则PE⊥CO,垂足为E,∵C(0,3),∴E(0,),∴点P的纵坐标,当y=时,即﹣x2+2x+3=,解得x1=,x2=(不合题意,舍),∴点P的坐标为(,);(3)如图2,P在抛物线上,设P(m,﹣m2+2m+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为y=﹣x+3,设点Q的坐标为(m,﹣m+3),PQ=﹣m2+2m+3﹣(﹣m+3)=﹣m2+3m.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OA=1,AB=3﹣(﹣1)=4,S四边形ABPC=S△ABC+S△PCQ+S△PBQ=AB•OC+PQ•OF+PQ•FB=×4×3+(﹣m2+3m)×3=﹣(m﹣)2+,当m=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当m=时,﹣m2+2m+3=,即P点的坐标为(,).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值为.。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果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则它一定还经过()A.(﹣12,8)B.(﹣3,﹣2)C.(12,12)D.(1,﹣6)2.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x,使22bxa=,正确的作法是()A.B.C.D.3.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直线a、b、c分别交于点A、C、E、B、D、F,AC=4,CE=6,BD=3,则BF=()A.7B.7.5C.8D.8.5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边AD上的一点,射线CF和BA的延长线交于点E,如果12C EAFC CDF=VV,那么S EAFS EBCVV的值是()A .12B .13C .14D .195.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A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 .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6.如图,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A 作AB ⊥轴于点B ,连接AO ,若S △AOB =2,则的值为( )A .2B .3C .4D .57.在ABC V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1:2AD BD =,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够判断//DE BC 的是( )A .12DE BC =B .31DE BC = C .12AE AC =D .31AE AC = 8.《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 )A .五丈B .四丈五尺C .一丈D .五尺 9.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10.如图,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A .12B .24C .14D .1311.给出下列函数:①y=﹣3x +2;②y=3x;③y=2x 2;④y=3x ,上述函数中符合条作“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的是( )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③ 12.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PB ),AB=4,那么AP 的长是( ) A .252- B .25- C .251- D .52-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如果23AE EC =,那么AE AB=______.14.已知A (﹣4,y 1),B (﹣1,y 2)是反比例函数y =﹣4x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15.如图,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南岸边每隔5米有一棵树,在北岸边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小丽站在离南岸边15米的P 点处看北岸,发现北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南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则河宽为________米.16.已知点(,)P m n 在直线2y x =-+上,也在双曲线1y x =-上,则m 2+n 2的值为______.17.如图,当太阳光与地面成角时,直立于地面的玲玲测得自己的影长为1.25m ,则玲玲的身高约为________m .(精确到0. 01m )(参考数据:sin55°≈0.8192,cos55°≈0.5736,tan55°≈1.428).18.如图,在△ABC 中,∠C =90°,BC =16 cm ,AC =12 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以2 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 cm/s 的速度向点A 移动,若点P 、Q 分别从点B 、C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当t =__________时,△CPQ 与△CBA 相似.19.在 ABC V 中, 6AB = , 5AC = ,点D 在边AB 上,且 2AD = ,点E 在边AC 上,当 AE = ________时,以A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V 相似.20.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等边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AC 、BC 上的点,连接CD 、EF 交于点G ,且60CGF ∠=︒.(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BDC ∆相似的三角形(任选一对证明);(2)若45EF DC =,试求AE EC 的值.22.某学校数学兴趣小组想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某座山的海拔高度,如图,他们在山腰A 处测得山顶B 的仰角为45°,他们从A 处沿着坡度为i=1 : 3的斜坡前进1000 m 到达D 处,在D 处测得山顶B 的仰角为58°,若点A 处的海拔为12米,求该座山顶点B 处的海拔高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tan 58°≈1.60,sin 58°≈0. 85,cos 58°≈0.53,3≈1. 732)23.如图,在Rt △ABC 中,CD ,CE 分别是斜边AB 上的高,中线,BC =a ,AC =b . (1)若a =3,b =4,求DE 的长;(2)直接写出:CD =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3)若b =3,tan ∠DCE=13,求a 的值.2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边AD 上的点,点F 在边CD 上,且CF =3FD ,∠BEF =90°(1)求证:△ABE ∽△DEF ;(2)若AB =4,延长E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求BG 的长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11k y x=(k 1>0)与一次函数2221(0)y k x k =+≠相交于A 、B两点,AC⊥x轴于点C. 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2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k=−3×2=−6,∵−12×8=−4≠−6,−3×(−2)=6≠−6,12×12=6≠−6,1×(−6)=−6,则它一定还经过(1,−6).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C解析:C【解析】【分析】对题中给出的等式进行变形,先作出已知线段a、b和2b,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出平行线,被截得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x.【详解】解:由题意,22b xa =∴2a bb x =,∵线段x没法先作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只有C符合.故选C.3.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直线a∥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AC BDCE DF=,又由AC=4,CE=6,BD=3,即可求得DF的长,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b∥c,∴AC BD CE DF=,∵AC=4,CE=6,BD=3,∴436DF =,解得:DF=92,∴937.52BF BD DF=+=+=.故选B.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D,∴△EAF∽△CDF,∵12EAFCDFCCVV,=∴12 AFDF=,∴11123 AFBC==+,∵AF∥BC,∴△EAF∽△EBC,∴21139EAFEBCSS⎛⎫==⎪⎝⎭VV,故选D.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详解】解: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A选项不合题意;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B选项符合题意;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故C选项不合题意;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则他们的底角都是40°,所以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象可得,k>0,已知S△AOB=2,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k=4,故答案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7.D解析:D【解析】【分析】可先假设DE∥BC,由平行得出其对应线段成比例,进而可得出结论.如图,可假设DE ∥BC ,则可得12AD AE DB EC ==,13AD AE AB AC ==, 但若只有13DE AD BC AB ==,并不能得出线段DE ∥BC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 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 ∴ 1.5150.5x =, 解得x=45(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 DB EC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详解】∵//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 ∴6AE =,∴628AC AE E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10.D解析:D【解析】【分析】过C点作CD⊥AB,垂足为D,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把求tanB′的问题,转化为在Rt△BCD中求tanB.【详解】过C点作CD⊥AB,垂足为D.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在Rt△BCD中,tanB=13 CDBD,∴tanB′=tanB=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对应角相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值的求法.11.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详解:①y=﹣3x+2,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②y=3x,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③y=2x2,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④y=3x,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解析】根据黄金比的定义得:12AP AB = ,得1422AP =⨯= .故选A. 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由证得【详解】∵∴△CED ∽△CAB ∴∵∴∵为的角平分线∴∠ADE=∠BAD=∠DAE ∴故填:【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平行线证得三角形相似由此得到边的比值关系推导出 解析:35【解析】【分析】由DE AB ∥证得【详解】∵DE AB ∥,∴△CED ∽△CAB, ∴DE CE AB AC =, ∵23AE EC =, ∴35DE CE AB AC ==,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ADE=∠BAD=∠DAE, ∴AE AB =35DE CE AB AC ==, 故填:35. 【点睛】 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平行线证得三角形相似,由此得到边的比值关系,推导出AE AB的值. 14.y1<y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y1与y2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反比例函数y=--4<0∴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A (-4y1)B (-1y2)解析:y 1<y 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y 1与y 2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反比例函数y=-4x,-4<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A(-4,y1),B(-1,y2)是反比例函数y=-4x图象上的两个点,-4<-1,∴y1<y2,故答案为:y1<y2.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的思想解答.15.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出△PCD∽△P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过P作PF⊥AB交CD于E交AB于F如图所示设河宽为x米∵AB∥CD∴∠PDC=∠PBF∠PCD=∠PAB∴△PDC∽△解析: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出△PCD∽△P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过P作PF⊥AB,交CD于E,交AB于F,如图所示设河宽为x米.∵AB∥CD,∴∠PDC=∠PBF,∠PCD=∠PAB,∴△PDC∽△PBA,∴AB PF CD PE=,∴AB15x CD15+=,依题意CD=20米,AB=50米,∴15205015x=+,解得:x=22.5(米).答:河的宽度为22.5米.16.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以及mn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mn)在直线y=-x+2上∴n+m=2∵点P(m解析: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以及mn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m,n)在直线y=-x+2上,∴n+m=2,∵点P(m,n)在双曲线y=-1x上,∴mn=-1,∴m2+n2=(n+m)2-2mn=4+2=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正确得出m,n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7.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解析: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切的概念、计算器的使用.18.8或【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分两种情况①当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与②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时间t即可【详解】①CP和CB是对应边时△CP解析:8或64 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分两种情况,①当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与②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时间t即可.【详解】①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所以CPCB=CQCA,即16216t=12t,解得t=4.8;②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所以CPCA=CQCB,即16212t-=16t,解得t=64 11.综上所述,当t=4.8或6411时,△CPQ与△CBA相似.【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19.【解析】当时∵∠A=∠A∴△AED∽△ABC此时AE=;当时∵∠A=∠A∴△AD E∽△ABC此时AE=;故答案是:解析:512 35或【解析】当AE ABAD AC=时,∵∠A=∠A,∴△AED∽△ABC,此时AE=·621255 AB ADAC⨯==;当AD ABAE AC=时,∵∠A=∠A,∴△ADE∽△ABC,此时AE=·52563 AC ADAB⨯==;故答案是:125 53或.20.【解析】【分析】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出k值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详解】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了则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故答案是:【点睛】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题关解析:6 yx =【解析】【分析】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出k值,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详解】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了(0)k y k x=≠,则 (2)(3)6k =-⨯-=, 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6y x =. 故答案是:6y x=. 【点睛】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题关键是设关系式、再将已知点坐标代入,从而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21.(1)GFC CFE ∆∆、;(2)14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CGF=60°,可以得出∠B=∠ACB=∠CGF=60°,可以得出△BDC ∽△GFC ∽△CFE ;(2)由(1)△BDC ∽△CFE 可以得出EF CE DC BC = ,再根据条件45EF DC =和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和线段的转化,就可以得出AE EC 的值. 【详解】解:(1)GFC CFE ∆∆、∵等边ABC ∆,∴∠B=∠ACB =60°∵60CGF ∠=︒∴∠B=∠ACB=∠CGF又∵∠DCB=∠FCG∴GFC BDC ∆∆∽∵∠EFC=∠GFC∴GFC CFE ∆∆∽∴GFC CFE BDC ∆∆∽∽△(2)∵△BDC ∽△CFE454541,54EF CE DC BCEF DC CE BC CE AE AC EC ∴==∴=∆∴∴==Q Q 等边ABC AC=BC 即【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2.1488米.【解析】【分析】过D 作DE ⊥BC 于点E ,作DF ⊥AC 于点F ,易知四边形DECF 为矩形,在Rt △ADF 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DF 和AF ,设BE=x 米,在Rt △BDE 中,利用三角函数可表示出DE 的长度,再根据AC=BC 建立方程求出x 的值,最后用BC 加上A 点的海拔高度即为B 处的海拔高度.【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BC 于点E ,作DF ⊥AC 于点F ,∵DE ⊥BC ,DF ⊥AC ,∠C=90°∴四边形DECF 为矩形,∴DE=FC ,DF=EC∵山坡AD 的坡度为3∴∠DAF=30°,∴1DF=AD sin 30=1000=5002⋅⨯o 米, 3AF=AD cos30=1000=5003⋅o 设BE=x 米,在Rt △BDE 中,∠BDE=58°,∴BE DE=tan 58 1.6≈o x 米, 在Rt △ABC 中,∠BAC=45°,∴AC=BC∴AF+FC=BE+EC ,即50035001.6+=+x x 解得4000340009763-=≈x ∴BC=BE+EC=976+500=1476米∵A 处的海拔高度为12米,∴B 处的海拔高度为1476+12=1488米答:该座山顶点B 处的海拔高度为1488米.【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1)710;(2)22ab a b +;(3)101-. 【解析】【分析】(1)求出BE ,BD 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勾股定理,面积法求高CD 即可.(3)根据CD =3DE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在Rt △ABC 中,∵∠ACB =90°,a =3,b =4,∴2235,cos 5BC AB a b B AC ∴=+===. ∵CD ,CE 是斜边AB 上的高,中线,∴∠BDC =90°,15BE AB 22==. ∴在Rt △BCD 中, 39cos 355BD BC B =⋅=⨯= 5972510DE BE BD ∴=-=-=(2)在Rt △ABC 中,∵∠ACB =90°,BC =a ,AC =b , 2222AB BC AC a b ∴=+=+ABC 11S AB CD AC BC 22=⋅=⋅V QAC BC CD AB ⋅∴=== (3)在Rt △BCD 中,2cos BD BC B a =⋅==∴222DE BE BD =-==, 又1tan 3DE DCE CD ∠==, ∴CD =3DE 223=.∵b =3, ∴2a =9﹣a 2,即a 2+2a ﹣9=0.由求根公式得1a =-±即所求a 1-.【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详见解析;(2)10【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 =∠D =90°,AB =BC =CD =AD ,AD ∥BC ,证出∠ABE =∠DEF ,即可得出△ABE ∽△DEF ;(2)求出DF =1,CF =3,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 AB DF DE =,解得DE =2,证明△EDF ∽△GCF ,得出DE DF CG CF = ,求出CG =6,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 =∠D =90°,AB =BC =CD =AD ,AD ∥BC ,∵∠BEF =90°,∵∠AEB +∠EBA =∠DEF +∠EBA =90°,∴∠ABE =∠DEF ,∴△ABE ∽△DEF ;(2)解:∵AB =BC =CD =AD =4,CF =3FD ,∴DF =1,CF =3,∵△ABE ∽△DEF , ∴AE AB DF DE =,即441DE DE-= ,解得:DE =2,∵AD ∥BC ,∴△EDF ∽△GCF , ∴DE DF CG CF =,即213CG =, ∴CG =6,∴BG =BC +CG =4+6=10.【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12y x =;21y x =+;(2)B 点的坐标为(-2,-1);当0<x <1和x <-2时,y 1>y 2.【解析】【分析】(1)根据tan ∠AOC =AC OC=2,△OAC 的面积为1,确定点A 的坐标,把点A 的坐标分别代入两个解析式即可求解;(2)根据两个解析式求得交点B 的坐标,观察图象,得到当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 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2的值.【详解】解:(1)在Rt △OAC 中,设OC =m .∵tan ∠AOC =AC OC =2,∴AC =2×OC =2m . ∵S △OAC =12×OC×AC =12×m×2m =1,∴m 2=1.∴m =1(负值舍去). ∴A 点的坐标为(1,2).把A 点的坐标代入11k y x=中,得k 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12y x =. 把A 点的坐标代入221y k x =+中,得k 2+1=2,∴k 2=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1y x =+.(2)B 点的坐标为(-2,-1).当0<x <1和x <-2时,y 1>y 2.【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图象的交点等,掌握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第1页 共22页 初三数学第2页 共22页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12+=x y B .221y x=-+ C .22+=x y D .221-=x y2.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B .函数y=ax 2+bx+c (a ≠0)的最小值是-4C .-1和3是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根D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已知二次函数y=x 2-3x+m (m 为常数)的图像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两实数根是( ) A .x 1=1,x 2=-1B .x 1=1,x 2=2C .x 1=1,x 2=0D .x 1=1,x 2=34.如图,在⊙O 中,OC ⊥弦AB 于点C ,AB=4,OC=1,则OB 的长是( ) A .3B .5C . 15D .175.如图,□ABCD 的顶点A 、B 、D 在⊙O 上,顶点C在⊙O 的直径BE 上,∠ADC=70°,连接AE ,则∠AEB 的度数为( ) A .26°B .24°C .25°D .20°6.在直角坐标系中,⊙P 、⊙Q 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点中,在⊙P 外部且在⊙Q 内部的是( ) A .(1,2) B .(2,1) C .(2,-1) D .(3,1)7.已知⊙O 的半径为5,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则反映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是( )8.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三个外角都是锐角B .假设至少有一个钝角C .假设三个外角都是钝角D .假设三个外角中只有一个钝角9.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CDB=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E,则sin∠E的值为()A.21B.22C.23D.3310.下列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A.对和甲型H7N9的流感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B.了解全国手机用户对废手机的处理情况C.了解全球人类男女比例情况D.了解怀化市中小学生压岁钱的使用情况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如图,分别以A、B为圆心,线段AB的长为半径的两个圆相交于C、D两点,则∠CAD的度数为_______度.12.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2 000名学生所需运动服尺码,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13.如图,在△ABC中,点P是△ABC的内心,则∠PBC+∠PCA+∠PAB=_____度.14.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5.将抛物线y=2x2-1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与原抛物线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16.如图,AB是⊙O的切线,半径OA=2,OB交⊙O于C,∠B=30°,则劣弧»AC的长为_______.(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17至19题,每题6分;20至22题,每题8分;23至24题,每题12分;共66分)初三数学第3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4页共22页17.已知扇形的半径是12厘米,圆心角为30°,求:扇形的面积和周长.(保留π)18.如图所示,有一圆锥形粮仓,其轴截面△SAB为正三角形,边长为6m,母线SB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偷吃粮食,小猫从A处沿圆锥的表面偷袭老鼠,则小猫经过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19.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4,-3),与y 轴交于点B,对称轴是x=-3,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和x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D两点,点C在对称轴左侧,且CD=8,求△BCD的面积.20.如图AB是⊙O的直径,AP是⊙O的切线,A是切点,BP与⊙O交于点C.(1)若AB=2,∠P=30°,求AP的长;(2)若D为AP的中点,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21.如图,已知直线l1:2833y x=+与直线l2:y=﹣2x+16相交于点C,直线l1、l2分别交x轴于A、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l1、l2上,顶点F、G都在x 轴上,且点G与B点重合,求S矩形DEFG与S△ABC的比值.初三数学第5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6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7页 共22页初三数学第8页 共22页22.“校园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政教处对部分学生及家长就校园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与调查的学生及家长共有_______人;(2)在扇形统计图中,“基本了解”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度;(3)在条形统计图中,“非常了解”所对应的学生人数是____人;(4)若全校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对“校园安全”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学生共有多少人?23.如图,已知直线y=13x+1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COD .(1)点C 的坐标是______,线段AD 的长等于________; (2)点M 在CD 上,且CM=OM ,抛物线y=x 2+bx+c 经过点C ,M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如果点E 在y 轴上,且位于点C 的下方,点F 在直线AC 上,那么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C ,E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该菱形的周长l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初三数学第9页 共22页 初三数学第10页 共22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B5、D6、C7、B8、D9、A 10、A 二、填空题11、120 12、100 13、90 14、-1<x <3 15、(2723,) 16、23π 三、解答题答:扇形的面积是12π平方厘米,周长是(24+2π)厘米.18、解:设圆锥底面圆半径为r ,将该圆锥侧面沿母线SA 、SB 剪开,再展开得扇形SAB ,则有»122ABl r π=⨯,∴61231802n ππ⨯=⨯⨯,90n =.在RT △ASP 中,AP ==m.19、解:(1)把点A (-4,-3)代入y=x 2+bx+c 得:164b c 3-+=-,∴c 4b 19-=-, ∵对称轴是x=-3, ∴b=6, ∴c=5,∴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 2+6x+5; (2)∵CD ∥x 轴,∴点C 与点D 关于x=-3对称, ∵点C 在对称轴左侧,且CD=8, ∴点C 的横坐标为-7,∴点C 的纵坐标为(-7)2+6×(-7)+5=12,∵点B 的坐标为(0,5),∴△BCD 中CD 边上的高为12-5=7,∴△BCD的面积=12×8×7=28.20、(1)解:∵AB是⊙O的直径,AP是⊙O的切线,∴AB⊥AP,∴∠BAP=90°;又∵AB=2,∠P=30°,(2)证明:如图,连接OC,OD、AC.∵AB是⊙O的直径,∴∠ACB=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ACP=90°;又∵D为AP的中点,∴AD=C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OAD和△OCD中,∴△OAD≌△OCD(SSS),∴∠OAD=∠O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AP是⊙O的切线,A是切点,∴AB⊥AP,∴∠OAD=90°,∴∠OCD=90°,即直线CD是⊙O的切线.21、解:由x+=0,得x=﹣4.∴A点坐标为(﹣4,0),由﹣2x+16=0,得x=8.∴B点坐标为(8,0),∴AB=8﹣(﹣4)=12.由,解得,初三数学第11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12页共22页∴C点的坐标为(5,6),∴S△ABC =AB•cy =×12×6=36.∵点D在l1上且x D=x B=8,∴Dy =×8+=8,∴D点坐标为(8,8),又∵点E在l2上且y E=y D=8,∴﹣2x E+16=8,∴x E=4,∴E点坐标为(4,8),∴DE=8﹣4=4,EF=8.∴矩形面积为:4×8=32,∴S矩形DEFG:S△ABC=32:36=8:9.故答案为:8:9.22、解:(1)参与调查的学生及家长总人数是:(16+4)÷5%=400(人);(2)基本了解的人数是:73+77=150(人),则对应的圆心角的底数是:360°×150400=135°;(3)“非常了解”所对应的学生人数是:400-83-77-73-54-31-16-4=62;(4)调查的学生的总人数是:62+73+54+16=205(人),对“校园安全”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学生是62+73=135(人),则全校有1200名学生中,达到“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学生是:1200×135205≈790(人).23、解:(1)∵直线y=13x+1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y=0时,x=-3,x=0时,y=1,∴A点坐标为:(-3,0),B点坐标为:(0,1),∴OC=3,DO=1,∴点C的坐标是(0,3),线段AD的长等于4;(2)∵CM=OM,∴∠OCM=∠COM.∵∠OCM+∠ODM=∠COM+∠MOD=90°,∴∠ODM=∠MOD,∴OM=MD=CM,∴点M是CD的中点,初三数学第13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14页共22页∴点M的坐标为(12,32).∵抛物线y=x2+bx+c经过点C,M,∴3113422cb c=⎧⎪⎨++=⎪⎩解得723bc⎧=-⎪⎨⎪=⎩∴抛物线y=x2+bx+c的解析式为:y=x2-72x+3.(3)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C,E,F,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情形1:如图1,当点F在点C的左边时,四边形CFEP为菱形.∴∠FCE=∠PCE,由题意可知,OA=OC,∴∠ACO=∠PCE=45°,∴∠FCP=90°,∴菱形CFEP为正方形.过点P作PH⊥CE,垂足为H,则Rt△CH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P为(x,x2-72x+3),则OH=x2-72x+3,PH=x,∵PH=CH=OC-OH,∴3-(x2-72x+3)=x,解得:x=52,∴CP=522,2CH=∴菱形CFEP的周长l为5241022⨯=.情形2:如图2,当点F在点C的右边时,四边形CFPE为菱形.∴CF=PF,CE∥FP.∵直线AC过点A(-3,0),点C(0,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过点C作CM⊥PF,垂足为M,则Rt△C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FM.延长PF交x轴于点N,则PN⊥x轴,∴PF=FN-PN,设点P为(x,x2-72x+3),则点F为(x,x+3),初三数学第15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16页共22页24、解:(1)由于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将C点坐标(0,﹣3)代入,得:a(0+3)(0﹣1)=5,解得a=1,则y=(x+3)(x﹣1)=x2+2x﹣3,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 ﹣3;(2)过点P作x 轴的垂线,交AC于点N ,交x轴于E.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m,由题意,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x,x2+2x﹣3),则点N的坐标为(x,﹣x ﹣3),∴PN=PE﹣NE=﹣(x2+2x﹣3)+(﹣x﹣3)=﹣x2﹣3x.∵S△PAC=S△PAN+S△PCN,∴S=PN•OA=×3(﹣x2﹣3x)=﹣(x+)2+,∴当x=﹣时,S有最大值,此时点P的坐标为(﹣,﹣);(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能够使得△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y=x2+2x﹣3=y=(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A(﹣3,0),∴AD2=(﹣1+3)2+(﹣4﹣0)2=20.设点M的坐标为(0,t),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为直角顶点时,如图3①,由勾股定理,得AM2+AD2=DM2,即(0+3)2+(t﹣0)2+20=(0+1)2+(t+4)2,解得t=,所以点M的坐标为(0,);初三数学第17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18页共22页②当D为直角顶点时,如图3②,由勾股定理,得DM2+AD2=AM2,即(0+1)2+(t+4)2+20=(0+3)2+(t﹣0)2,解得t=﹣,所以点M的坐标为(0,﹣);③当M为直角顶点时,如图3③,由勾股定理,得AM2+DM2=AD2,即(0+3)2+(t﹣0)2+(0+1)2+(t+4)2=20,解得t=﹣1或﹣3,所以点M的坐标为(0,﹣1)或(0,﹣3);综上可知,在y轴上存在点M,能够使得△ADE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M的坐标为(0,)或(0,﹣)或(0,﹣1)或(0,﹣3).24.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C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初三数学第19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20页共22页(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初三数学第21页共22页初三数学第22页共2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