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一.中国古典园林(封闭古典体系)1.生成期(殷、周、秦、汉)囿、苑、台~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寺观园林~3.全盛期(隋、唐)山水建筑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游乐地~4.成熟期及后期(两宋-清初)山水宫苑,山水园林二.中国近代公园(开放非古典体系1840年后)1.租界公园:外滩公园虹口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2.自建公园:成都人民公园玄武湖公园无锡城中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引入三.中国现代公园(城市公园出现1949年以后)1.恢复建设期(1949-1959)2.调整期(1960-1965)3.损坏期(1966-1976)4.发展期(1977-1989)5.前进期(1990- )一.殷、周、秦、汉时期-----生成期(公元前1000-----220年)二.园林形式(雏型):囿,台,园圃“诸子百家”峰火台(一)园林概况1.秦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出现了真正的皇家园林1.2园林特征:人工整治山水上,尚属首次。
1.3园林实例:大咸阳计划。
上林苑。
骊山宫。
兰池宫(中国首次史载筑山理水)。
阿房宫2、汉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铜制仙人仿佛举盘承接雨水(仙露),----园林小品起源园林:私园得到很大发展。
由模仿仙山过渡到临摹自然景色。
*影响园林的社会因素:游士-----隐士----遁及山林-----“归田园居”----隐士庄园著名致仕归田隐士:张衡战国时的著名实例: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园林)。
甘泉宫。
未央宫。
建章宫(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似的园林)。
高低错落,欣赏趣味偏于实用,自然山水仍不是主角。
3.生成期园林状况小结:A,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B.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C. 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园林规模不大.游赏功能上升为主要地位(二)促成中国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二.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人们逃避乱世的希望不谋而合,钟情山水的文人学士把笔墨转向了野囿闲庭.园林:园林的艺术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工程技术上的造诣有了较高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概述: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概述: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 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洛阳,建康三地的宫苑作为转折期皇家园林的代表,其不同于上代的主要特点有:
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得水平。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转折期园林发展的特征
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式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营运作则以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5、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6、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式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7、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类。
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