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昆虫的生命周期生活史
昆虫生活史

昆虫生活史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妙的故事和精彩的变化。
从幼虫到成虫,它们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昆虫的卵。
昆虫的生命始于卵,这些微小的卵在植物、土壤或水中被产下,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成为幼虫。
幼虫是昆虫生活史中的第一个阶段,它们通常是食草的,以植物的叶子、根茎或果实为食,通过不断进食来积累能量,为将来的变态做准备。
接下来是昆虫的蛹期。
在幼虫期结束后,昆虫会经历一个变态的过程,将自己包裹在一个蛹中,然后在蛹内进行形态和组织的重塑,最终从蛹中蜕变成为成虫。
这个过程是昆虫生活史中最神奇的部分之一,也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最后是成虫期。
一旦昆虫从蛹中蜕变出来,它们就进入了成虫期,这是它们生命中最终的阶段。
在成虫期,昆虫会寻找配偶,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一些昆虫在成虫期还会进行迁徙或寻找新的生存环境,以确保自己的后代能够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昆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和变化的过程,它们经历了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成为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特点,让我们对昆虫的生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生命的奇迹,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昆虫的生活史

昆虫的生活史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活史可以包括不同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生活史,包括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等方面的内容。
一、昆虫的生长与发育昆虫的生长与发育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1. 卵阶段昆虫的生命起始于卵阶段。
卵是昆虫通过交配后产下的孵化体,保护了昆虫种群的延续。
不同昆虫的卵形态各异,可以是圆形、卵圆形、椭圆形等。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条件下,卵会孵化成幼虫。
2. 幼虫阶段幼虫是昆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也是昆虫数量最多的阶段。
幼虫在这个阶段中经历多次蜕皮,体积逐渐增大。
幼虫期间,昆虫会摄取食物,不断积累营养,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3. 蛹阶段在经历了几个蜕皮周期后,幼虫会进入蛹化阶段。
在蛹化过程中,昆虫会停止进食,并形成外部坚硬的保护壳,以保护内部发育。
在蛹内,幼虫逐渐转化为羽化成虫。
4. 成虫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蛹化,幼虫最终会进化为完全发育的成虫。
成虫拥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殖器官。
成虫可以飞行、觅食、交配和产卵,以完成种群的延续。
成虫的寿命长短因昆虫种类而异,有的仅有几天,有的可以活数年之久。
二、昆虫的繁殖与生命周期昆虫的繁殖通常需要交配和产卵的过程。
1. 交配成熟的昆虫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异性,如释放特定情感的化学信号、展现独特的行为等。
交配的方式也因昆虫的特性而异,有的通过直接交配,有的通过间接交配。
交配成功后,雌性昆虫将在体内受精,准备产卵。
2. 产卵产卵是昆虫繁殖的重要环节。
雌性昆虫会选择合适的环境和寄主植物,将卵安置在适宜的位置上。
有些昆虫会选择地下,有些则会选择树叶上等。
每个卵通常都有保护壳,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相对安全的孵化环境。
3. 孵化与新一轮生命周期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期,卵会孵化出幼虫。
新孵化的幼虫会进入生长发育的阶段,继续经历昆虫的生活史。
随着幼虫的成长,昆虫种群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周而复始。
昆虫生物学-2

三、集群性
1、临时集群 刚孵化时、婚飞时、越冬时、 迁移时等。
2、终生集群
有社会性分工的集群(白蚁、蜜蜂等) 无社会分工的集群(如:胡蜂)
蚁冢
四、迁移性
1、季节性迁飞(规律性强)
2、偶然性迁飞
北 美 普 斑 蝶 Danaus plexippus
五、拟态与保护色
警戒色
昆虫的年生活史
以年为时间单位,昆虫表现的 周而复始的生活规律称年生活史。
自然环境有着年度间周而复 始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昆虫,使 其生活表现出年度间的规律。
每年在什么时候蝴蝶比较多? 冬天蝴蝶到哪里去了?
昆虫生活史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一年发生几代
· 各代出现的时间 · 越冬地点、越冬场所、越冬虫态。
例如:从一个成虫高峰期到另一个 成虫高峰期,经历的时间就是一代 的长度。
昆虫一代的长短与昆虫的繁殖速度 密切相关。
• 有些昆虫多年完成一代,(如:蝼蛄)
• 有些昆虫一年完成一代。
(如:小麦吸浆虫) • 有些昆虫一年发生多代。(如:蚜虫)
越冬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代。当年产卵, 以某种虫态越冬,至来年才继续繁
殖。
昆虫越冬代与其它代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代将遭遇严寒。寒冷、缺少食 物是对每一个昆虫生命体的考验。这一 代不仅时间长,群体数量有可能大幅度 降低。
世代重叠:
一种昆虫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有两 代以上的昆虫存在,这种现象称世代重 叠。成虫期和产卵期越长,重叠现象越 重。 局部世代:同一代的昆虫发育步调出现 分化。即一部分停滞发育,一部分继续 发育。这种现象称局部世代。
滞育虫态不等于临界光照虫态
长日照滞育型: (越夏) 在长于临界光周期的条件下进入滞育。
昆虫的生活史与进化

昆虫的生活史与进化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活史与进化过程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生活史特点以及其进化的重要意义。
一、昆虫的生活史特点1. 卵昆虫的生命周期始于卵。
卵通常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根据物种的不同,卵的大小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卵通常被雌性昆虫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确保后代的存活。
2.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的昆虫称为幼虫。
幼虫在外形、生理和行为上与成虫有着明显的差异。
幼虫常通过捕食、腐食、寄生或植食等方式获取营养,并经过一系列蜕皮来逐渐长大。
3. 蛹大多数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蛹期。
在这个阶段,幼虫会经历一次或多次蜕皮,最终形成一个静息状态的蛹。
蛹的外表多样,有的外观呈椭圆形,有的呈卷曲形,不同的物种遵循着各自独特的发育方式。
4. 成虫成虫是昆虫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
成虫的外形、繁殖器官和行为都经过了特化。
成虫主要任务是繁殖和传递基因,以确保种群的延续。
二、昆虫生活史的进化昆虫的生活史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改变和适应。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生活史策略不同的昆虫物种采取了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比如,有些昆虫会选择瞬时繁殖,以迅速增加种群数量,而有些昆虫则会选择长寿繁殖,以确保更多的后代存活。
2. 特化的进化昆虫的生活史各阶段和生态需求对环境的适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昆虫物种通过特化的进化,形成了高度复杂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如蚜虫与蜜蜂的社会性。
3. 变态进化昆虫的变态进化是昆虫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具有幼虫和成虫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变态进化,昆虫能够充分利用和适应各种生境。
此外,变态也为昆虫的种群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4. 进化的多样性昆虫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具有极大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源于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和分化。
昆虫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物种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昆虫的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种类众多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以其多样的形态和独特的生命周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由四个阶段组成:卵(或称为虫卵)、幼虫、蛹和成虫。
本文将详细介绍昆虫的生命周期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阶段一:卵昆虫的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卵。
昆虫通常会选择合适的环境和食物来产卵。
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取决于不同的昆虫种类。
卵壳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撑,以确保内部胚胎的安全发育。
昆虫的卵期通常较短,但也有些种类的卵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卵将孵化为幼虫。
阶段二:幼虫幼虫是昆虫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
幼虫生长迅速,通常会经历多个蜕皮阶段。
幼虫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很高,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适宜的生活条件来支持它们的生长。
幼虫的体形和特征与成虫有很大的不同,有时甚至很难将它们与成虫联系起来。
幼虫通常吃食物、进行摄取和消化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支撑它们的生长。
幼虫期的持续时间因昆虫的种类而有所差异,从几天到数年不等。
阶段三:蛹蛹是昆虫生命周期的转折点,也是昆虫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进入蛹阶段之前,幼虫会经历蜕皮并进入一个休眠状态。
蛹的形态和外观也因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异,有些昆虫的蛹呈椭圆形,有些呈卷曲形,还有些呈盾状。
蛹内部的重要组织重组和重塑发生在这个时期。
通过这个阶段,幼虫的身体结构将逐渐转变为成虫的形状。
蛹期持续的时间也因昆虫的种类而异,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阶段四:成虫成虫是昆虫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也被称为昆虫的“完整形态”。
昆虫的成虫阶段是它们进行繁殖和寻找食物的时期。
成虫的形态和特征是由幼虫阶段的发育决定的。
成虫通常有翅膀、六条腿和眼睛等特征。
它们可以在空气中飞行、在地面上行走或在水中游泳。
成虫的寿命也因昆虫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有些昆虫只能活几天到几周,而其他一些昆虫可以活上数年。
总结昆虫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展示了昆虫生命的不同方面和形态特征。
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昆虫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和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分析这些阶段的重要性。
1. 卵阶段昆虫的生命起始于卵阶段,卵是昆虫通过交配产生的子代。
不同昆虫的卵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耐久性。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会孵化成为幼虫。
2. 幼虫阶段幼虫阶段是昆虫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也被称为幼虫、蛹或毛虫阶段,取决于不同种类。
幼虫通常具有饥饿感并具有猎食行为。
它们通过摄食养活自己,同时进行生长和发育。
幼虫的生长速度和阶段持续时间会因昆虫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3. 蛹阶段在一些昆虫种类中,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蛹阶段。
蛹是昆虫生命周期中的休眠期,被包裹在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外壳里。
在蛹内部,昆虫的身体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和重组,以便形成完全发育的成虫。
4. 成虫阶段成虫阶段是昆虫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昆虫的最终形态。
成虫具有翅膀和外壳,并且具备繁殖能力。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找到配偶进行繁殖,并传递自身的基因。
成虫的寿命和繁殖能力会因昆虫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在繁殖后代的同时,也为昆虫的种群延续提供了可能。
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个生命周期产生严重影响。
昆虫的生命周期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从而影响整个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某些昆虫种群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只有几天或几周,而其他的则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总结起来,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对昆虫的生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
昆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

通过叮咬、刺蜇、吸血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 动物。
常见医学昆虫
蚊子、苍蝇、蟑螂、跳蚤等是常见的医学昆虫,它们 能够传播多种疾病。
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昆虫孳生地、使用防蚊用品等是 预防医学昆虫传播疾病的有效措施。
生态系统中昆虫角色认识
分解者
部分昆虫能够分解动植物 尸体和有机物残渣,促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湿度还会影响昆虫的呼吸和排泄。在高湿度环境中,昆虫可能会面临窒息和脱水等风险,而在低湿度环 境中,昆虫可能会因为过度蒸发水分而死亡。
湿度还会影响昆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选择。例如,一些昆虫喜欢在潮湿的土壤或植物上觅食和产卵。
食物供应影响
食物是昆虫生存和繁殖的基础。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 同的食物偏好和食性。
03 昆虫生活史类型 与特点
完全变态类昆虫生活史
卵期
昆虫生活史的开始,卵内胚胎发育,孵化出 幼虫。
蛹期
蛹进行大量生物变化,最终羽化为成虫。
幼虫期
幼虫通过蜕皮生长,经历多次蜕皮后变为蛹 。
成虫期
成虫进行繁殖,产卵后完成生活史。
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生活史
01
02
03
卵期
同样为昆虫生活史的开始 ,卵内胚胎发育,孵化出 若虫。
消费者
昆虫作为食物链的一环, 被其他动物捕食,维持生 态系统的平衡。
传粉者
许多昆虫具有传粉功能, 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 性有重要作用。
06 总结与展望
昆虫生活史研究重要性回顾
1 2 3
揭示昆虫生命过程
昆虫生活史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昆虫从卵到成 虫的生命过程,包括各个阶段的生理特征、行为 习性和生态角色。
昆虫的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一类动物,其生命周期是指昆虫从孵化到成虫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虽然不同昆虫的生命周期会因种类而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本文将以这几个阶段为线索,为您详细介绍昆虫的生命周期。
一、卵阶段昆虫的生命周期始于卵阶段。
一般来说,昆虫的卵往往具有特殊的外壳,以保护内部胚胎的安全发育。
在孵化之前,卵内的胚胎会经历一系列的分裂和发育过程。
不同昆虫在卵的孵化时间上也存在差异,有的昆虫仅需几天,有的则需要数周或数月。
二、幼虫阶段昆虫孵化后,进入幼虫阶段。
幼虫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具活力和活跃性的阶段,同时也是昆虫体型增长最快的阶段。
幼虫依靠进食来获取养分,并通过蜕皮不断更新外骨骼以适应生长。
不同昆虫的幼虫形态和习性各异,有的幼虫会在陆地上活动,有的则选择在水中度过幼年期。
三、蛹阶段在幼虫期过后,根据昆虫的种类和生命周期,一些昆虫会进入蛹阶段。
蛹是昆虫生命周期中的静止期,也是昆虫进行身体重塑和器官重新组织的重要阶段。
一旦幼虫完成蜕皮并进入蛹,其外表会逐渐变得柔软,并在几个小时或几周的时间内形成坚硬的外壳。
在蛹内,幼虫的身体逐渐转化为成虫的身体。
四、成虫阶段成虫阶段是昆虫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昆虫最为人熟知的阶段。
成虫是具备性别和繁殖能力的昆虫个体。
一旦从蛹中孵化出来,成虫会展现出独特的外貌和特征。
在成虫期间,昆虫将进行繁殖、寻找食物和与其他昆虫进行交流等活动。
成虫阶段的长度因昆虫种类而异,有的种类仅能存活几天,而有的则能存活数年。
结语综上所述,昆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性,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昆虫生命周期。
通过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物适应性,对于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让我们共同关注昆虫世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发掘昆虫的更多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昆虫的生命周期【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昆虫生命周期;【目标知识】1、昆虫生命周期概念。
2、不同昆虫种类的生命周期。
一、生命周期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若虫或稚虫)自离开母体到件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life cycle),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二、昆虫的寿命在正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这种昆虫的寿命(life-sPan)。
显然,昆虫的寿命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时间会长一些,两者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成虫进行生殖后所存活的时间‘如蜉蝣变为成虫之后仅存话几个到几十个小时,其生命周期与寿命基本相同;而有些甲虫的成虫性成熟后能存活半年到1年,一种龙虱;Dytiscus sp.的雄虫能活854d,雌虫能活740d,这样的情况下,寿命远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所需的时间长。
不同种类的昆虫寿命差别很大。
昆虫中寿命最短的可能是孤雌生殖的蚜虫,如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每年可繁殖20—30代,每只蚜虫1d可生10余只小蚜虫,每只蚜虫的寿命仅20一30 d。
北美的十七年蝉Magicicada septendecim(Lin—nause)的若虫在土中可以生活17—17.5年。
白蚁的蚊后寿命更长,一般认为其寿命为20一25年,也有的说蚁后能话50一80年,但后者的可靠性有持检验。
一般昆虫的寿命在1年左右。
同种昆虫的寿命一般雄虫长于雄虫,大多数昆虫的雄虫在交配后不久便死去,而雌虫产卵后有些种类还有护卵和护幼习性。
社会性昆虫的不同类型的个体寿命也不相同。
如蜜蜂的工蜂春、夏季出生者寿命为45d左右,秋季出生者寿命为半年左右;而蜂后却能活5—8年。
关于昆虫的寿命容易与成虫期的长短相误解,如人们常说的“蜉蝣朝生暮死”是对蝉游的成虫而言,不能说蜉蝣的寿命只有1d,实际上一些孵蜕的稚虫在水中要生活2—3年,所以蜉蝣的寿命在昆虫中还算是比较长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活史【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昆虫生活史及其多样性;【目标知识】1、昆虫生活史概念2、昆虫休眠与滞育的区别一.生活史的概念昆虫的生活史(Me history)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生活史常以1年或一代为时间范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而昆虫完成一个小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代生活史或生活代史。
昆虫的生活史是昆虫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为了清楚地描述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特征可采用各种图、表、公式来表达或用图表混合的形式来表达(图24—1),其中表格法最为常用。
昆虫生活史表格主要有两种。
第1种是以月份为列,以虫态为行,将各代各虫态发生的时间范围在表中标出。
第2种是以月份为列,以代和虫态为行,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不同的虫态。
并将各代各虫态发生的时间范围在表中标出(表24—1),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达多化性昆虫的生活史二、昆虫生活史的多样性(一)昆虫的化性昆虫,特别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夜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需要固定时间的特性叫化性(voltism),1年只发生一代的叫一化性(univoltine),1年发生两代的叫二化性(bivoltine),1年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Polyvoltinee或plurivoltine),而把两年以上才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者称为部化性(Partvoltine)。
如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1年发生一代,为典型的一化性昆虫;而很多蚜虫1年发生几代至几十代,为典型的多化性昆虫;很多土栖性昆虫几年〔有的十几年)才完成一代。
为典型的部化性昆虫。
不少昆虫的化性随地理位置的不问而异.如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在中国东北北部每年发生2代,在东北南部每年发生3代,华北大部分地区每年三四代,而在华南地区每年多达6代。
(二)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叫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
一化性昆虫前后世代间重叠的观象较少,但有些昆虫由于越冬期、出蛰期的差异也会山现世代重叠的现象。
在多化性昆虫中,世代完全不重叠或只有极少一部分重叠的现象很少,耍弄清各世代助发生情况比较困难,如小菜娥Plutella xylostella在杭州9月份可有世代混合发生。
(三)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叫局部世代(nPartialgeneratio)。
例如,榆叶甲Galerucella aenescens,在北京地区第1代成虫6月下旬羽化,其中绝大部分个体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取食后就开始越冬,但有一小部分则继续产卵,发生第2代。
再如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第1代幼虫脱皮后大多数在土面做“蛹化茧”继续发生第2代,但另一部分幼虫则入土做“越冬茧”进入越冬状态。
(四)世代交替大部分多化性昆虫1年中各世代问相应虫态、习性与生殖方法大致相同,仅是在发生期上略有差异而己。
但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看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昆虫以蚜虫、瘦蜂、瘿蚊的世代交替现象最为常见,如重要棉花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年生活史中就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图24—2)。
该蚜一般全年发生20~30代,以秋末所产的受精卵(图24- 2A)在花椒、木槿、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卵发育为无翅的干母(fundatrix)(图24—2B),干母在越冬寄主上以孤雌胎生的方式产生干雌(fundatrigenia)(图24—2C),干雌继续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两三代。
春末或夏初棉苗出土时,干雌产生孤雌胎生的有翅蚜迁移到棉苗或瓜类等夏寄主上,这些有翅职称为迁移蚜(migrant)(图24-2D)。
迁移蚜在夏寄主上以孤雌胎生方式产生无翅孤雌胎生的侨蚜〔alienicola)(图24—2E,F);侨蚜在夏寄主上连续孤雌胎生繁殖多代,在蚜虫密度过大、营养条件恶化时还可产生有翅型侨蚜(图24—2G)在夏寄主间扩散。
夏末,侨蚜以孤雌胎生产生雌性的性母(sexupara)(图24—2H),性母大多有翅并陆续迁飞别越冬寄主上。
性母在越冬寄主亡再以孤雌胎生方式产生性蚜(sex ualcs)(图24-2I,J),性蚜配后在越冬寄主上产越冬卵。
(五)休眠和滞育在昆虫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当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生命活动会出现停滞现象以安全皮过不良环境阶段。
这一现象常和盛夏的高温及隆冬的低温相关,即所谓的越夏或夏眠(aestivavation)和越冬或冬眠(hibernation)。
根据引起和解除停滞的条件,可将停滞现象分为休眠和滞育两类。
1.休眠(dormancy)是内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有些昆虫需要在一定的虫态或虫龄休眠,如东亚飞蝗均在卵期休眠;有些昆虫在任何虫态或虫龄都可以休眠,如小地老虎在我国江淮流域以南以成虫、幼虫或蛹均可休眠越冬。
由于不同虫态的生理特点不同,在休眠期内的死亡率也就不同。
因此,以何种虫态休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来昆虫种群的基数。
2.滞育(diaPause)是内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消现象。
在自然界,当不良环境条件未到来之前,昆虫常常已经进入了滞育状态,而且一旦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昆虫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
所以,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凡是具有滞育特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可以有不同的滞育虫态,通常同一世代只有—次滞育,但也有在一个世代中出现两次滞育的昆虫。
滞育有兼性滞育和专性滞育两类。
3. 兼性滞育(facultative diapause)不一定每一世代都滞育:如玉米螟在各地每年发生的代数不同,但多以末代老熟幼虫滞育越冬,专性滞育(obligatory diapauses)又称绝对滞育,是昆虫在每一代的固定虫态都发生滞育,该类滞育常常为一化性昆虫所具有;如大地老虎、大豆食心虫为一化性昆虫,无论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到了各自的虫态都进入滞育。
引起滞育的外界生态因子主要是光周期、湿度、湿度、食物等,内在因子为激素。
外界因子中以光周期最稳定,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
光周期(PhotoPeriod)是1d中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变化的节律,通常以光照时数来表示。
引起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叫临界光周期(criticaI photoPeriod)。
不同种或同种不同地理种群的昆虫,其临界光周期不同;如亚洲玉米螟在南京的临界光周期为13h 30min,三化螟南京种群和广州种群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h 45min和12h。
对光周期敏感的虫态叫临界光照虫态.该虫态常常为滞育虫态的前一虫态,如以卵滞育的家蚕的临界光照虫态是上一代成虫,以老熟幼虫滞育的亚洲玉米螟的临界光照虫态为第3至第4龄幼虫,以蛹滞育的棉铃虫的临界光照虫态为第1至第5龄幼虫。
在自然界中,光周期的变化通常与温度的变化相适应。
临界光周期随温度的升降而减增,大体温度每升高5℃,临界光周期将缩短1—1.5h;若温度下降,则临界光周期延长,所以,同一种昆虫的低纬度种群比高纬度种群滞育偏晚,如我国北方种群一般比南方种群进入滞育的时间早一些。
食物的变化同样也随光周期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秋季到来时,光周期缩短,温度下降,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植食性昆虫食物的含水量变小,昆虫滞盲的比例也逐渐变大。
如绵红铃虫幼虫取食吐絮前14d棉铃(含水量75%左右)仅5%的幼虫滞育,而取食吐絮前2d棉铃(含水量20%左右)幼虫滞育率高达62%。
引起和解除滞育的所有外界因子必须通过内部激素的分泌来实现。
以卵滞育的昆虫是否产滞育卵决定于成虫。
当成虫的感觉器官接受了外界刺激(如光周期的变化)传到脑,脑分泌细胞产生促前胸腺激索通过围咽神经索传递到咽下神经节,活化了其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使产生卵滞育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而作用于卵。
如果将一化性家蚕成虫的围咽神经索切断,可使该成虫产出非滞育卵。
如将脑及咽下神经节的甲醇提取液注射入预期该产非滞育卵的二化性家蚕成虫,该成虫却产下了滞育卵。
以幼虫或蛹滞育的昆虫,则是由于脑分泌细胞停止活动,不产生活化前胸腺的促前胸腺激素,位的胸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而不分泌脱皮激素,幼虫(或蛹)便处于滞育状态。
如果在滞育中的幼虫或蛹经过冷冻刺激,活化了脑分泌细胞,将这样的脑移植到正处于滞育状态的幼虫或蛹,就可以结束滞育,进行变态脱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