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观察物体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够利用已掌握知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3.能够探索物体的性质和特征,培养观察、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2.教学难点: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物体的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
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有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纸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 温故知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已经学过的关于物体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知识,包括相同和不同、长短、高矮、胖瘦等方面。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复习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学习新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的知识,如测量和估计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并关注物体的表面特征、材料和结构等方面。
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呈现在黑板、幻灯片或纸板上,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进行学习。
4.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选取一种物体进行观察和探究,例如橡皮擦、书签或书包等。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形、颜色、大小、重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比较。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发现和心得体会,并向其他小组汇报。
5. 练习巩固在课堂的后半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黑板上展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测量它的长度和宽度。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个物体的重量有多少起司这么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来比较两个不同的物体?”或“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如何使用所学知识来设计一个新的玩具?”。
解决问题-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简单地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2.能够用图形、口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2.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2)教学难点1.如何把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生口算的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追求新鲜有趣是他们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在公园里散步,遇到了一位老人。
请问,老人的年龄是多少岁?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理解新知1.呈现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要求学生想办法将它们组合成让它们的和为40的算式。
2.探究问题通过让学生探究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思维上要注重拓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口算的技巧和策略。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口算的技巧和策略,例如:试凑、反向思考、分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拓展应用1.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先理解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捅马蜂窝》,详细内容为第二章“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描述了捅马蜂窝的危险性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马蜂窝的特点,学会保护自己,尊重自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马蜂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马蜂窝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提取关键信息。
b. 详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c. 讲解课文内容,强调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描述捅马蜂窝危险性的句子,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捅马蜂窝》2. 内容:a. 课文结构:引子、起因、经过、结果。
b. 难点词汇:蜂窝、危险、和谐、共处。
c. 重点句子:捅马蜂窝的危险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捅马蜂窝的危险性。
b.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
2. 答案:a. 捅马蜂窝可能导致被马蜂蜇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b. 例如: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节约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培养环保意识。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3. 通过学习和朗读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
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
4.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段的方法。
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沟孩子上学的不易
1、默读 1-5 自然段,哪些句子写山沟孩子起早贪黑,不怕
困难?用笔画一画。
2、生默读画出有关的句子。
5
二、独立 自学、小 组交
传人 ”,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周围处处充满着龙的文化和龙精
神)
五、达标 测评,反 馈评价
六.达标自测:
结合词语的意思读每小节的内容,思考每小节通过些什么来 说明什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填空:通过(
)的话我知道(
)。
预设:通过奶奶的话我知道了龙是水里的神, 很神奇;通过爷爷
的话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通过爸爸的话我知道了长城
还从哪体会到上下学要起早贪黑?引导学生从颜色变化上谈。 ( 2)孩子们上学如此的艰苦,读出他们当时的处境。 ( 3)师导:天再黑路再远,孩子们还是有说有笑,高高兴
兴,真快乐,读五自然段。
天边的云,( ),山沟的路( )。远处,( ),牛
栏边的(
)。天(
),忽然,(
)
哦,那是……
(4)师导: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随时都有危险,他们还
第( 一 )单 元 计 划 主备人:
四年级数学下册名数改写教案北京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名数改写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名数的含义,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会将名数转换为更高级或更低级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中的名数进行改写。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道具。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2千克的水果,请问是多少克?”引发学生对名数改写的思考。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课本例题,学习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将高级单位的名数转换为低级单位的名数,需要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将低级单位的名数转换为高级单位的名数,需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名数的改写方法,讲解名数改写的规则。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5.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名数改写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课本练习题: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名数改写的知识。
2.拓展练习: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名数改写的练习。
3.家长签字: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即时练习,观察学生对名数改写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定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名数改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名数改写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巩固知识点。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3.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家庭观念要正确;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自信心。
教学重点1.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要内容;2.分析故事中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家庭观念要正确;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2.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家庭观念要正确;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自信心。
教学方法1.讲授法:先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感,然后让学生逐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互动法:老师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听写法:在讲解完故事后,进行听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感。
第二步:讲解1.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特点;2.分析故事中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家庭观念要正确;3.盘点故事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词汇。
第三步:互动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四步:听写进行听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理解有所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讲授法和互动法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但在听写环节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听力理解不够,表现不够积极的问题,需要加强。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设计说明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京市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京市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京市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A.连加法:0.2+0.2+0.2=0.6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e.还有不同的吗?(略)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三.巩固拓展1、填一填0.8+0.8+0.8=( )×( )=( )0.3+0.3+0.3+0.3+0.3=( )×( )=( )0.1+0.1+0.1+0.1+0.1+...=( )×( )=( )(10个0.1)1.2×2=(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2、算一算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1)买4块橡皮多少元?(2)买3支铅笔多少元?(3)买2把尺子多少元?(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四.阅读质疑(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 are fine. Yes/No. Because -------Yes. 2-4 students try to ask 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Read it after the teacher. 4-8 students to read it. What’s wrong with you.
Give you five minutes have a inter view. 2、Give you two minutes to act out. 2、Who want to have a show?
四、Home work 1.Listento the tape. 2.write the new words.
单词卡片 listen
板
单词卡片
书
music
设
单词卡片
song
计
单词卡片 art
Lesson one Do you like music? Yes/No. I like all kinds of music. But I like pop songs bes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的目的
一、 引入 1、1、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isten to the radio. The student guess, listen. 5-10 Students read this word. The students spell it, l-i-s-t-e-n, together. Read it together. Listen to the tape. Say: music Read it.
学 目
3、较低层次的学生会跟读课文.
标 4、中等层次学生能说本课的交际用语。
5、较高层次的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本课所学句型。
1、交际用语和句型 Do you like music? I like to all kind of music ,But I
教 学 like pop songs best. 2、词汇
Do you know, Who know?
5-10 students read it. Read it together.
Look at the word, Read after me.
Who can read it? Let’s read it together.
Show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头疼 pretend headache.
创设情景,引出句 型
学生探究学习
出示句子.学习新 句子.
学习新句子. 学生会运用这个句 型. 创设情景引出新单 词
Yes. Can you do it? 6. Put my hand on my tooth.
Oh Oh. My toothache. Show the word on blackboard. Read it after me, please . 7.You’ll find “headache” and “toothache” all have “ache”. And we can say stomachache. Can you make some words like this? Can you read them? 8. If I have headache I maybe ill. Show the word ill. Can you read it? 9. If I’m ill What show I do? Yes .I must see a doctor. You can say “ You need to see the doctor.” Please read it after me. Let’s read it together. 10.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find out : “ What’s wrong with David” Who can tell me? 11. Now , Let’s read it after the
课时授课计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章或单 元 课 题
Unit two Lesson 5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年月日 第一课时
1、能听懂、会说某人“有什么病”或“发生什么事”及其回答等日常
教
交际用语。
学
目 2、能听、说、读、写 本单元关词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描述。
标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借助录音读懂 故事,回答问题,讲述故事。
I’m very glad to see you. 3. Let’s sing a song first.
You’re my sun shine. 4. re you happy?
Good morning! Fine.
Sing a song together.
Yes!
Warm-up. Warm – up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章或单 元 课 题
Unit one Lesson 1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年月日 第一课时
1、听懂会说关于询问喜欢什么的日常交际用语及其答语。
教 2、能听懂会说 I listen to all kinds of music ,But I like pop songs best.
二. 导入 1.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happy? Why you’re not unhappy? Or you’re happy but I’m not happy. Do you want to know why? 2. Can you ask Me? Ask students to have a try. 3. Let me tell 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 Show the sentence: “ What’s wrong with you.” 4. Can you Read it after me please? Ask students to read it. 5. Now who can ask me? T: I feel headache. ( pretend headache.) Can you guess the word headache mean?
story time.
Read it. Open the books. Try to read it.
Have a try. Read after the tape.
Read after me. 2-3 students read it.
力.
指导学生借助录 音及插图理解、读 懂故事内容培养 学生的认读能力,
6、 Now, Look at the all words. Let’s read it.
7 、 Ok, 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 Do you like music, . Ask 5-10 students.
Who can ask me this question?
Listen to the tape. Ss: 艺 术 or I don’t know. Read after me. 5-10 students read it. Read it together.
Read after me (5-10). The student read it. Read it together.
Listen to the tape. Say: 流行音乐。 Say: pop music. Read after me.
师生互相问候, 创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
请学生欣赏音乐, 理解所学单词。
××, Yes/No.
通过情景对话学 习 I listen to all kinds of music, But I like pop songs best 教师引导学生做
Show the sentence on
blackboard.
Do you like music?
出回答.
Yes, very much. I like to all kinds of music.
Ask :do you like singing? sing a song.
Sing louder please. Show some pictures Play the recorder.
Inter view the each other. Act out.
2-3 groups show.
三、巩固 1、Can you ask your classmates?
Show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指导学生自学,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
Let’s read it. 8、Open your books, turn to the
page2 Look at the dialogue. Can you read it. Try to read it. Who want to have a try? 9 Now, listen to the tape.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Read it after me. 10 Now, who can read it?
blackboard. L et’ read it together.
2、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Listen, What can you hear? Who can tell me? Yes, But can you say i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