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挤岔脱轨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地铁脱轨应急预案案例

地铁脱轨应急预案案例

一、背景2023年5月20日,某市地铁2号线在运行过程中,一列列车在进入A站至B站区间时发生脱轨事故。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列车轮轴故障。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地铁脱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二、应急预案启动1. 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列车司机立即向地铁调度中心报告,调度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救援:- 伤员救治: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对受伤乘客进行救治,并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

- 人员疏散:通过广播、指示牌等方式,引导乘客从安全通道疏散,避免拥堵。

- 现场警戒: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2. 交通疏导:- 地面交通:与交警部门协调,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

- 地铁线路:关闭事故区间,调整其他线路运营方案,确保乘客出行。

3. 设备抢修:- 故障排查:组织技术人员对故障列车进行排查,确定故障原因。

- 设备抢修: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4. 信息发布:- 及时发布:通过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事故进展、交通疏导等信息。

- 舆论引导:加强对事故原因、处置进展等方面的舆论引导,稳定社会情绪。

四、应急结束1. 恢复正常运营:故障设备修复后,地铁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2. 总结评估:对本次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3.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五、案例启示1. 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本次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事故处置的有序、高效。

2. 部门协同配合: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应对事故,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3. 信息发布及时:及时发布事故信息,稳定了社会情绪,减少了谣言传播。

总之,本次地铁脱轨事故应急处置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对轨道车脱轨事故的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轨道车脱轨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轨道车脱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协调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现场警戒和疏散等工作。

(2)技术保障小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现场勘查、设备修复等工作。

(3)信息宣传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和人员调配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报告(1)发生轨道车脱轨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车站值班站长报告。

(2)车站值班站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各工作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救援小组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现场警戒和疏散等工作。

(3)技术保障小组应立即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现场勘查和设备修复工作。

(4)信息宣传小组应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5)后勤保障小组应提供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应急处置(1)现场救援小组:1)迅速开展人员搜救,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2)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并转送至附近医院。

3)做好现场警戒,防止事故扩大。

(2)技术保障小组:1)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2)开展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证据。

3)修复事故设备,尽快恢复运营。

(3)信息宣传小组:1)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及时向公众发布。

2)做好舆论引导,稳定社会情绪。

(4)后勤保障小组:1)提供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

2)调配救援物资和设备。

3)做好人员调配工作。

4.应急处置结束(1)事故原因分析完毕,设备修复完成。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
本预案旨在规范轨道车辆脱轨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与任务,确保在发生脱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组织机构
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救援组、医疗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专门小组,各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三、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轨道车辆运行监测系统,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采取预防措施或紧急停车,防止事故发生。

四、应急响应
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迅速集结并开展工作。

2. 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评估现场情况,组织实施救援行动,包括疏散乘客、救助伤员、控制现场秩序等。

3. 医疗组负责伤员的初步救治和分类转送,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4.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现场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5. 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同时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协调。

五、后期处置
1. 事故现场处理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 对受影响的轨道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安全后方能恢复运营。

3. 对参与救援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身体检查,必要时提供相应的援助和支持。

六、培训与演练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
本预案一经批准,即刻生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所有参与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拥堵和脱轨应急预案.doc

城市轨道交通拥堵和脱轨应急预案.doc

城市轨道交通拥堵和脱轨应急预案曹牧《城市轨道交通拥堵和脱轨应急预案》背景如果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车门故障和牵引制动系统故障很常见,列车冲突、列车拥堵和类似脱轨的情况就很少见了。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只有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过因信号设计失误造成的列车相撞事故,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过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列车相撞事故。

相对而言,列车碰撞或脱轨的概率高于列车冲突的概率。

本模块介绍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在两种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当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主线上运行或在车辆基地进行调车作业时,由于司机或车站工作人员的失误,道岔可能会被挤压。

如果相关人员不能正确处理挤压道岔,列车可能脱轨,这将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法正常运行。

事故风险分析分类风险点后果人为因素分流器未实施主要路线返回系统拥堵未能完全确认停止车辆位置拥堵的特殊天气;空服员保证脱轨车辆的拥堵和逃逸;未能在推进前测试拥堵和脱轨调车中途折返作业;相关人员未确认线路拥挤、脱轨信号设备检修、联锁试验未完全拥挤、手动室外操作道岔未与拥挤的道岔紧密贴合、线路手动解锁后立即拥挤、车站值班员交错、脱轨调车作业计划或计划变更以彻底传达清晰的拥挤道岔、脱轨设备因素连杆损坏。

脱轨转辙机损坏,脱轨转辙机4MM锁定不正常拥挤,脱轨转辙轨磨损道岔未紧密贴合拥挤道岔。

脱轨紧急处置1。

事故(故障)级别和区域划分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覆盖范围、影响大小、中断时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分为一级和二级。

一级列车在主线、辅助线、换乘轨道或线路上翻覆、脱轨、堵塞、冲突和轮对堵塞,影响车辆基地咽喉区的列车进出,从而影响主线的运行。

二等列车在车底的倾覆、脱轨、分叉、冲突和轮对卡死不会影响主线运行,列车运行中的故障需要救援。

2.列车事故应急响应原则遵循“先抢救伤员,及时恢复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

在处理列车故障救援时,应遵循“先开通后恢复”的原则,尽快开通线路。

3.列车事故的应急早期处置(1)早期处置原则: 地域责任,有限救援和通信后恢复。

地铁脱轨事故应急预案

地铁脱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地铁脱轨事故,确保乘客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脱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脱轨、轨道结构破坏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地铁脱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2.1.1 指挥部组成:由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任指挥长,副总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1.2 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铁脱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小组2.2.1 小组组成:由地铁运营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等组成。

2.2.2 小组职责: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救援、信息收集与报送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初步判断3.1.1 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立即对事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包括事故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3.1.2 确定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2 紧急处置3.2.1 确保乘客安全:立即组织乘客疏散,引导乘客至安全区域。

3.2.2 采取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查找事故原因,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2.3 救援工作:组织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确保伤者生命安全。

3.3 信息报送3.3.1 及时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等。

3.3.2 按照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4 应急处置结束3.4.1 确认事故原因消除,现场恢复正常,应急处置结束。

3.4.2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后期处置4.1 事故调查4.1.1 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4.1.2 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

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1. 背景轨道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铁和有轨电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轨道车脱轨事故不时发生。

这种情况可能对乘客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脱轨应急预案。

2. 目标轨道车脱轨应急预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脱轨事故对乘客和周围环境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并尽快恢复交通。

3. 应急预案流程3.1 发现脱轨当发现轨道车脱轨时,相关人员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时间通过通讯工具通知指挥中心和相关部门。

- 高声呼喊提醒车厢内的乘客保持冷静,并且不要随意移动。

- 当有人员受伤时,应立即通知医疗救援部门。

3.2 安全疏散乘客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需要进行有序的疏散工作:- 列车乘务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向乘客传达疏散指示,告知乘客如何安全有序地离开列车。

- 指定疏散出口,并组织车厢人员有序离开列车。

3.3 组织救援工作为了迅速响应轨道车脱轨事故并组织救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指挥中心应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组织救援工作。

- 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部门的力量,确保人员和物资及时到达现场。

- 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和治疗,确保及时救治。

4. 补救措施当轨道车脱轨事故发生后,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减少影响和恢复交通:- 第一时间清理现场,确保乘客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 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恢复轨道车的正常运行,确保交通的顺利进行。

5. 演练和培训为了保障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演练应急预案,确保相关人员熟悉预案的流程和操作。

-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知识水平。

6. 总结轨道车脱轨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给乘客和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制定有效的脱轨应急预案,合理应对事故,是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应急预案中,发现脱轨、安全疏散乘客、组织救援工作和补救措施都是关键步骤。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预案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5)1.1 编制依据 (5)1.1.1 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1.1.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降低发生的概率。

一旦发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减轻损失。

(5)1.1.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

(5)1.1.4 快速反应,科学救援。

在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救援力量,合理调配资源,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1.1.5 信息共享,协同配合。

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效能。

(5)1.1.6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预案演练,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脱轨的能力。

(5)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 (5)1.1.7 应急指挥部 (6)1.1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作为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6)1.2 应急指挥部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

(6)1.2.1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2.1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工作。

(6)2.2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兼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

(6)2.2.1 专业救援队伍 (6)3.1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工作。

(6)3.2 专业救援队伍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6)3.2.1 相关单位 (6)4.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维修企业、设备供应企业等相关单位,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参与应急工作。

道岔挤岔应急处置预案

道岔挤岔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乘客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道岔挤岔这一突发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道岔挤岔事件。

三、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 快速响应,协同处置;3. 严密组织,科学指挥;4. 及时沟通,广泛宣传。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挤岔(1)运营人员发现道岔挤岔时,立即向行车调度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挤岔地点、时间、列车车次、挤岔情况等。

(2)行车调度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

2. 应急响应(1)行车调度员根据挤岔情况,下达停运、限速、调整列车运行图等指令。

(2)设备维护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修。

(3)车站工作人员做好乘客疏散、引导工作,确保乘客安全。

3. 现场处置(1)设备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挤岔原因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修。

(2)抢修过程中,确保现场安全,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4. 信息通报(1)行车调度员将挤岔情况、处置进展等信息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2)通过车站广播、网络等渠道,向乘客发布相关信息。

5. 处置结束(1)设备维护人员完成抢修后,向行车调度员报告。

(2)行车调度员根据现场情况,恢复列车运行。

五、应急处置保障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意识和技能。

4.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5. 加强与政府、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七、预案解释本预案由运营单位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挤岔脱轨应急预案曹木背景如果说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车门故障、牵引制动系统故障还比较常见的话,那么列车冲突、列车挤岔和类车脱轨事故都比较罕见。

到目前为止,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只有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过一起因信号设计错误造成的列车他、冲突事件、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过一起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列车冲突事件。

相对而言列车挤岔或脱轨事故发生的概率要比列车冲突的发生的概率高一些,本模块就针对两种情况介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应急处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正线运行或在车辆基地进行调车作业时,由于司机或车站工作人员失误,有可能造成道岔被挤,挤岔后相关人员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还有可能造成列车脱轨,这就必然使得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法正常运营。

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处置1.事故(故障)等级及区域划分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影响大小、中断行车时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

一级在正线、辅助线、转换轨或在车辆基地咽喉地段影响列车出入库的线路上发生的列车倾覆、脱轨、挤岔、冲突、轮对卡死,造成影响正线运营。

二级在车辆基地发生的列车倾覆、脱轨、挤岔、冲突、轮对卡死不影响正线运营以及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进行救援。

2.应急处置原则处置列车事故遵循“先抢救伤者,及时恢复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

处理列车故障救援时,要遵循“先通后复”的原则,尽快开通线路。

3.应急响应列车事故先期处置(1)先期处置原则:属地负责、救人有限、先通后复。

(2)先期处置内容:a.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及时抢救受伤乘客和员工。

b.根据情况决定接触网是否停电,合上轨电位开关。

c.及时下达事故列车乘客疏散指令,做好疏散乘客工作。

d.通知相关专业确认设备,保护现场并及时取证。

列车故障先期处置以及要求(2)列车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行车后,司机立即汇报行车调度员,进行前期的故障处理。

如司机确认无法处理或处理3min后仍不能行车,行车调度员及时通知车辆检修调度员,对司机进行技术支援。

(3)司机经过6min的处理后,如仍不能动车,由调度长决定采取救援措施。

(4)事故发生之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5)依法,遵守命令稳妥处置(6)服从命令,严格履行法定责任指挥机构响应以及要求(1)总指挥在地铁调度中心指挥(2)事故(故障)发生后指挥机构按条款自然成立,调度中心主任未到达之前,当班调度长为最高指挥,调度中心主任到达之后将指挥权上交给调度中心主任,公司领导进行技术支持及建议。

(3)处置与指挥过程中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4)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调度响应以及要求调度中心调度:根据现场情况,按照指挥机构的知识,决定行车组织调整方案,发布封锁救援通知,及时与设备维修调度员、车辆检修调度员联系安排现场救援。

要在安全事故、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将事件信息分类反馈到各级应急响应组织,并保持信息简报的持续更新,在应急响应监控中心、现场救援中心和救援人员之间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信息传输平台,以确保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迅捷有效,并为后期的事故分析提供原始资料。

救援队伍响应以及要求(1)车辆救援队伍由车辆检修调度员,设施设备救援队伍由设备维修调度员负责调派。

(2)救援队伍接到命令后,及时携带相关工具、配件赶赴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指挥的命令进行救援工作。

(3)救援过程中,首先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救援过程中严格听从上级领导指挥和安排。

各级响应时间(1)事故(故障)发生后,调度中心立即通报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指挥机构人员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2)车辆救援队、设备设施救援队要在接报后10min内除法,赶赴事故(故障)现场。

4.指挥与协调1、指挥机构负责地铁各部门与公安、消防、新闻、卫生等部门额组织协调。

2、现场指挥负责事故现场相关专业及救援人员的指挥与协调5.安全防护1、发生倾覆、脱轨、挤岔、冲突、轮对卡死事故以及列车故障时应将该段线路以及该线路两端的区间进行封锁,如影响邻线的车辆通行,也应将邻线的线路进行封锁,严禁除救援列车之外的机车车辆驶入2、区间乘客疏散应将轨电位开关闭合3、现场救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电、接挂底线,救援人员进入线路应在作业曲剧的两端设置红山灯及派专人防护4、现场救援人员需要进入线路进行救援时,需经行车调度员同意后进入作业区域,做好防护措施之后,开始进行救援工作。

5、封锁线路两端车站应设置红闪灯及采取执行扣车命令进行防护。

6、现场救援时做好对其他设备的保护。

6.现场救援(1)列车倾覆的现场救援现场救援(1)列车倾覆的现场救援列车倾覆按照事故发生地点可分为:隧道倾覆、高架倾覆、车辆基地倾覆、整体道床倾覆、碎石道床倾覆;按照事故发生倾覆的列车数量可分为:单车倾覆、多车倾覆;按照事故发生时车辆的损坏程度可分为:一般倾覆、严重倾覆。

处理方法:在隧道内发生该类事故时,在查看现场后,选择气垫设备和扶正设备将车辆复原。

在车辆基地发生事故时,在将事故从列车编组中分离以后,动用扶正设备将事故车辆复原。

(2)列车脱轨的现场救援脱轨时,首先判断事故的类型,并将情况及时向调度中心汇报。

调度中心在汇报后,及时将事故概况向车辆检修调度员作通报。

脱轨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地点可分为:隧道脱轨、高架脱轨、车辆基地脱轨、尽头线脱轨。

按照事故发生时轮对的状况可分为:单轮脱轨、对角线脱轨、多轮脱轨。

按照事故发生时车辆的损坏程度可分为:一般脱轨、严重脱轨。

1.车辆脱轨的起复工具国有铁路发生车辆脱轨事故时使用的工具:包括人字型复轨器、海参型复轨器和手动简易复轨器等。

处理方法:发生列车脱轨后,如果列乍上有乘客闭机应按照相关预案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如列车脱轨时造成其他设备、设施损坏,事故处理现场指挥小组应安排相关部门进行先期处理,确保车辆起复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考虑到车辆起复可能对供电系统的影响,在救援队员进人现场前需由供电维修人员将脱轨车辆附近接触网(或接触轨)断电,并挂好接地线。

(2)列车起复前的准备工作列车起复前救援人员要先对脱轨车辆上止轮器,防止其移动。

然后研究确定起复的车体支撑点和移动支撑点,并制订救援方案报现场指挥批准。

如果脱轨发坐在碎石道床处,选择顶升位后救援人员需平整碎石道床以保证顶升点的稳同。

如果车辆发生多轮对脱轨,一般先选择容易复轨的轮对先复轨,其他的轮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分别复轨。

使用手动简易复轨器起复车辆的作业过程第一步,用顶起千斤顶,从脱轨轮对下方顶起脱轨车辆;第三步,用横向移动千斤顶,将脱轨轮对推至钢轨上方并对准钢轨;第三步,落下顶起千斤顶,将轮对落在轨面上复位;第四步,撤出手动简易复轨器。

车辆复位后救援人员要迅速检查脱轨车辆,确认车辆能满足基本行车条件,然后汇报救援现场指挥,由其报调度中心恢复列车运行,事故救援结束。

(3)列车挤岔的现场救援按照事故发生的位置可分为:正线挤岔、车辆基地挤岔。

按照事故发生时道岔的损坏程度可分为:一般挤岔事故、严重挤岔事故。

处理方法:立即停车并向调度员汇报事故情况,等候工务和信号维修人员前来处理,只有当受损尖轨被固定且得到维修人员同意后方能缓慢驶离岔区,否则有可能造成列车脱轨,进一步加大事故的影响和处理的难度。

工务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做好施工防护,对损伤尖轨进行丈量确认,寻找备用的尖轨并复核尺寸,并运送至该故障道岔处。

待信号抢修人员拆除损伤尖轨上安装的接续线,做好更换准备后,工务抢修人员拆除损伤尖轨,更换新尖轨,调整线路几何状态,把线路恢复到可以行车状态,最后由信号抢修人员进行信号调试,恢复道岔功能。

工务、信号抢修人员确认设备符合行车条件,故障处理完毕后,到临近车站的车控室登记销点,交付正常使用,并报告0CC设备维修调度员,事故抢修结束。

(4)列车冲突的现场救援按照事故发生的位置可分为:正面冲突、侧面冲突、追尾;按照事故发生时车辆的损坏程度可分为:一般冲突、严重冲突。

处理方法:列乍出现冲突时,以最短的时间将故障车辆拖走,出清线路,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对整个地铁运营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列车轮对仁死的现场救援按照事故发生时轮对的状况可分为:单对轮对卡死、多对轮对仕死。

处理方法:列车出现车轮卡死时,以最短的时间将故障车辆拖走,出清线路,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对整个地铁运管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6)列车发生故障后的现场救援1、处置程序救援人员经行车调度员允许→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开始进行救援作业→救援结束之后出清线路→汇报行车调度员2、救援措施a.客车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由调度中心全权负责,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由司机负责,行车调度员由责任提出辅助处理意见,但司机离开驾驶室处理故障前须报告行车调度员。

b.请求救援客车需要疏散乘客时,行车调度员发出命令通知司机和有关车站,要做好乘客疏散及救援工作。

c.行车调度员决定救援或接到司机的救援请求后,向有关车站、司机(车辆检修调度员、派班员)发布开行救援列车的命令。

d.已申请救援的列车严禁动车,司机应做好安全防护及救援准备工作。

e.原则上救援列车空车前往救援。

救援列车司机街道救援命令,清客广播两次后,可关闭客室照明,2min内未能清客完毕,带客前往救援。

列车到达存车线(车辆基地)前,安排车站、公安配合再次清客。

f.救援列车应距被救援列车20m外停车,以5km/h速度接近故障列车3m处停车,听候救援负责人或被救援列车司机的指挥连挂。

g.故障列车在连挂之前可继续排除故障,但不能动车,如故障排除则报告行车调度员解除救援。

h.运营期间如需使用工程车进行救援,进行客车救援的工程车应采用内燃机,并加装过渡车钩。

i.遇到发生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时,按公司有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j.故障发生后,受影响车站做好运营服务工作,站务中心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站间调配。

k.救援列车与故障列车连挂时注意事项:救援列车得到行车调度员救援命令后协助清客救援列车司机必须清楚故障列车的停车位置,在接近故障列车的行进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行车调度下达的救援命令执行,列车以ATP或ATO方式运行至收到0码处停车,然后以RM模式接近故障车(具体行车模式可根据调度命令办理)。

连挂时在3m处停车,得到可以连挂的信号后,救援列车以洗车模式(3km/h)进行连挂。

列车连挂后,司机要进行试拉,确认连挂可靠后通知故障车司机缓解制动:司机逐个关闭各节车内BIPS阀。

救援列车司机和故障车司机联系确认列车完全缓解后即可动车,推进时限速25km/h,牵引故障车运行限速45km/h,运行中两车司机可通过司机室对讲进行联系确认。

救援牵引运行时前方进路由救援车司机负责了望和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