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碗花 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打碗碗花》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奶奶在农村的生活点滴。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农村生活背景和文化。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农村生活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练习与运用4.1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写作练习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5.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教师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6.2 评估方法教师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估。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设计教案三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设计教案三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精选设计教案三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会正确书写。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3. 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与提高。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课堂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打碗碗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打碗碗花的了解和印象。

二、课文朗读与解析1.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3. 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词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评价1. 学生回家后的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书写的生字词练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一、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与打碗碗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二、教学工具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录音机或电脑。

3. 生字词卡片。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打碗碗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设计教案三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设计教案三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精选设计教案三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打碗碗花》,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打碗碗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打碗碗花的名称,并简单介绍打碗碗花的特点。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读音、书写等问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讲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案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打碗碗花》,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打碗碗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打碗碗花的名称,并简单介绍打碗碗花的特点。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读音、书写等问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讲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案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打碗碗花》,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打碗碗花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意境及意义,理解诗歌的韵律。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学习重点:1. 熟悉诗歌语言特点。

2. 理解诗意,感受诗的美。

三、学习难点:1. 学生发音准确性和语感。

2. 对一些生僻字和比较抽象的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1)情境营造:上课之初,老师播放一段关于自然景色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2)打擂训练:指定几名学生现场朗读最喜欢的古诗或现代诗歌,并进行打擂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主体阶段:(1)教授诗歌: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诗歌《打碗碗花》的作者、背景等,并请学生一起读几次诗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赏析诗歌:让学生自己找出诗歌中的重点词汇、注意事项、寓意、感情、语言表现手法、字词拼写要求等,进行集体讨论。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逐行分析,注重掌握诗歌的韵律、形式和内容。

(3)造句练习: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手进行造句练习,可以发挥想象力随意制定句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法、用词、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以及词性搭配等。

(4)翻译练习:对生僻词汇、单词和短句进行翻译,让学生加深对生词和句子的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速度。

(5)口语朗读:学生个别或小组朗读,老师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歌的美和韵律。

3.总结阶段:(1)总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和方向。

(2)帮助学生进行重要表现和错误陈述的深入总结,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开发和提升。

四、作业布置:回家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尝试去阅读一些诗歌,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同时,提高学生的词语积累,多去探究和理解一些文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浙江省教育厅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3.互联网资料。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打碗碗花的特征和种植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打碗碗花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打碗碗花的特征和种植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育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打碗碗花的实物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打碗碗花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打碗碗花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打碗碗花的特点和种植方法。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享他们对打碗碗花的认识。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打碗碗花的特征和种植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打碗碗花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品质。

(3)增强学生对家乡特色植物的认识,培养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打碗碗花的特征和种植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搜集与打碗碗花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打碗碗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打碗碗花的信息。

(3)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生字词。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 拓展作业:(1)搜集更多关于家乡特色植物的资料,进行分享。

(2)以“我喜欢的植物”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打碗碗花》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篇名为《打碗碗花》,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蔡襄所作。

2. 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古诗《打碗碗花》,诗中描绘了一位喜爱画画的女子,看到外面的碗碗花开得绚烂多彩,于是她拿起笔来画,画得将这个春天留下了她的千古传奇。

3. 教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唐代女诗人蔡襄的生平和作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读懂诗歌;•学习用水墨画或彩笔描绘碗碗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蔡襄的《钗头凤》并向学生介绍蔡襄这位杰出女诗人。

引导学生们轻松自然地接受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热情。

2. 学习课文•师生共读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们用标准发音响读本课文两遍,理解整个古诗的大意。

•小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组一个人带领朗读本课文。

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

•分角色齐读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分角色齐读,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3. 感悟思考•小组讨论学生按照小组分成几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每组派出两名代表汇报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个人意象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基础上,思考古诗中哪个意象最让自己感受深刻,并简单阐述个人感悟。

4. 课堂实践•仿写要求学生仿写古诗,写一首描写如今某个季节或某个地方的诗歌,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提高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

•绘画学生们根据自己制定的图案或者样本,用水墨画或彩笔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碗碗花。

这项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里的意象和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交流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更好地把学习感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教案

小学语文《打碗碗花》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打碗碗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了解打碗碗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打碗碗花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了解打碗碗花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有关打碗碗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打碗碗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互动:(1)小组讨论:打碗碗花生长在什么环境中?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打碗碗花的用途。

(3)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碗碗花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碗碗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打碗碗花》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粉中透红,形如小碗的花,大人称为“打碗碗花”。

作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藐视权威”,亲自试验,终于证明了打碗碗花不打碗。

告诉我们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对打碗碗花作了生动的描绘,因此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

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质疑的习惯。

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的意识。

书写指导重点让学生描摹“肃、吭、忐、忑、芜”5个生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方法。

(四)教法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大胆让学生自学生字,并根据生字音、形、义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引导学生自学、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体会识字的乐趣。

本课的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质疑解
疑的方法,读懂课文。

在写字教学时,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课文的学习则让通过学生的听听、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读懂课文。

(六)实施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打碗碗花的图片,引出了文中的句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对课文的不明白的地方质疑。

他们联系上下文,提出了疑问:“打碗碗花”生长在哪里?为什么把这种花叫“打碗碗花”?谁说摘了“打碗碗花”会打破饭碗?摘了它真的会打破饭碗吗?
3、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环节的生字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习时各有侧重,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接着,再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组织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文本中寻找答案,解决疑问,教会学生读懂课文。

在复
习了生字新词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指导描摹
让学生观察“吭、忐、忑、芜”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学习认真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