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合集下载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转基因技术是一门分子生物学技术。

自诞生以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大规模种植,为世界粮食短缺、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存在,包括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这给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尽管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但由于专业性的限制,而难以被大量推广和接受。

本文针对转基因食品的优良特性和潜在风险进行相关分析。

标签: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分析转基因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噬菌体、某些特定病毒、细菌中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如乙肝疫苗、抗虫棉等,或转基因食品[1]。

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缓解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2],因此,含转基因食品市场占比也越来越大。

但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一直存在。

质疑者主要担心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认为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毒理性、潜在致敏性、外源基因等方面存在风险。

1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转基因植物技术从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并在各国之间迅速推广。

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转基因番茄。

在此后的20年中,世界转基因种植面积由170万公顷迅速发展到1797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累计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超过1500亿美元[3]。

我国在最初是引进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随后批准种植的转基因食品作物陆续包括番木瓜、番茄和甜椒三类。

除转基因作物外,转基因动物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该技术能有效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并改良动物产品品质。

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转基因动物技术还没有食品产业化。

因此,本文主要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2 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意义及优点转基因作物短时间的迅猛发展,是因为其较传统作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粮食供需矛盾逐渐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与健康安全问题相关联,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引入到已有生物体中,从而使得生物体获得新的性质和特征的技术。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旨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其抗病性、提高环境适应性等。

目前,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其中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占据着全球转基因种植总面积的42%。

虽然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但是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的争议转基因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虽然转基因技术被广泛认可,但是也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未知的健康危害。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治安问题一些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由于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这项技术还很不了解,因此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出现治安隐患,诸如病变、新病毒等,也就是说,转基因技术很有可能会引起新的疾病的出现。

2.生态问题此外,转基因食品还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因为转基因食品一旦大量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破坏水土保持等生态问题。

3.经济问题此外,也有一部分专家担心,通过转基因生产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们的经济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如果转基因食品大量流入市场,可能会带来较低的价格,进而对传统农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得传统农民失去生计来源。

应对疑虑的措施虽然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科学监管首先,在转基因技术开发过程中,科学监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部门应为科技开发提供必要的规范和监管,确保新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趋近于零。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3篇)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3篇)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____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食品需求的增长,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技术被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食品引发了许多关于食品安全的争议。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我们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现状、食品安全的风险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全面了解____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情况,为人们提供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与现状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转基因食品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的过程中产生的食品。

这些外源基因可以使作物具有抗病、抗虫胁迫、耐草甘膦等特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目前,转基因食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畜禽产品等各个领域。

例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种植。

转基因灵长类动物、鱼类等也被用于科研及商业化生产。

然而,转基因食品仍然面临着许多质疑和争议。

第二部分: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价与食品安全1.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包括:(1)可能引起新的过敏反应或毒性作用;(2)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3)可能导致传播有害基因,破坏生物多样性。

2. 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1)基因同源性分析: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基因来源、插入方式等;(2)蛋白质表达分析:评估转基因食品中外源蛋白质的表达情况;(3)毒性评估: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4)过敏原评估:评估转基因食品是否具有过敏原性。

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方法与进展1.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方法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机械分离法、PCR、Western blot、ELIS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细胞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生物学方法。

2.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方辩论稿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方辩论稿

转基因正方辩论稿一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必要的就世界范围来说: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

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

再从我国来看,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

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1)育种时间短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

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基因组合的范围广。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

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缓解粮食短缺现状。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的不断污染,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一、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转基因技术又称为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DNA序列来实现特定目的的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遗传信息的作用,可以让人们在基因层面上来改善食物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二、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改进农作物生长的状况,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其抗性,减少寄生虫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从而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提高生产效率。

2. 果蔬的保存转基因技术也被用于长期储存果蔬,以降低食品浪费和提高食品的品质。

例如,转基因番茄通过使其长期保持状态,可以让人们享用现制鲜味番茄。

3. 保护农作物的抗性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让农作物具有抗性,从而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侵害。

例如,转基因棉花就可以大大减少棉花棉铃虫的害虫,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三、转基因技术的有争议性虽然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潜力,但在人们心目中,它仍然存在着很多探讨的问题。

其中最初的一点是,人们很难判断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害。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营养学家认为,这种食品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含量,从而增加人们患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对人类带来变异,从而导致任何安全问题。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四、结论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遗传信息的方式来改进食物的品质和数量,并且可以改变食品保存的方式。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摘要: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靠均衡营养来维护,因而离不开种类丰富的食品所提供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在其解决众多问题的同时,又对其安全性提出疑问,基于这一点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愈加激烈。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技术0.前言从2O世纪8O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2001年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已超过5000万公顷,其中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转基因食品即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人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以这些生物为来源的食品即转基因食品。

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其潜在的不可预见性、未知的长期效应和至关重要的安全性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对安全性,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种观点:支持与反对。

通常情况下,对某种物质的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而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是一种负责的态度,这样会促进高科技食品的发展,使科学界采取适当的方法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

那么,转基因食品究竟是什么食品呢?1.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通过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将其加以改变,可以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安全姓名:年级:学号:摘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

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

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转基因技术与应用(一)转基因技术的定义与机理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换句话说,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DNA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去的生物技术。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二)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二、转基因农作物与转基因食品(一)转基因农作物种类在种类上,全球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25种,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中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7%,转基因玉米、棉花和油菜分别占32%、15%和5%。

(二)转基因农作物发展与概况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番茄)在美国孟山都公司诞生。

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番茄,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第六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第六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我国中科院发表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 “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
一、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 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 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三、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份、微量 营养成份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 品的营养价值。
▪ 结果发现:有极小量的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但这一数据没有受到重视,他们说没有任何证据 证明这种转基因的漂移对人有副作用。英国皇家 协会的研究指出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过敏等不良症 状,而且对儿童和婴儿的危险尤其大。
▪ 环保团体认为这种违反自然的转基因作物 及产品,未经长期安全测试,长期食用可 能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有意识的杂交育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原因:
• 常规有性杂交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
• 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 动物、微生物,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 性状能否影响人类健康和生物环境还缺 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 从理论上讲,基因工程中所转的外源基 因是已知的有明确功能的基因。
• 按目前科学水平还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 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 生什么样的互作作用。
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 转基因食品,想说爱你还太难!
统计表明,基因工程研究约8个月就会翻 一番。
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的确超出了普通公 众的理解能力,加上各有所图的利益集 团有目的的宣传,同时,人们获得信息 的渠道、科学的分辨能力又是千差万别, 使他们对转基因食品产生不同态度,从 而引发争论。
▪ 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是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大国,均有几千万人在吃,到现在为止也 没有一个案例说明它有问题 。
反对派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
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王明远《法学杂志》2008第29卷第1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

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

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品质改良,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00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031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菌占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

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

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0.1%。

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
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

目前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包括我国自己培育的耐储存番茄(1997)、抗虫棉(1997)、观赏植物矮牵牛(1997)、抗病毒甜椒(1998)、抗病毒番茄(1998),以及美国孟三都公司培育的抗虫棉(1997)。

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很少,因此缺乏后劲;产业化滞后,活力不足。

(张启发中国大学教育2003年3期)
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担忧
转基因育种工程已在四个主要方面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使用。

一是用于对农作物虫害的控制;二是使农作物具有抗御除草剂的能力;三是用于农作物对病虫害
的免疫;四是通过转基因育种,使农产品本身更符合人们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要求,比如增加玉米的含油量、大豆的含糖量等。

(黄原转基因引发的争议2002年02期)当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欢欣鼓舞
时,一批冷静的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物种存在一系列问题。

他们认为,如果在转基因的过程中,新的抗虫害的功能体现在植物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之中,那么它将比外部喷洒药物具有更大的毒性,给消费者以及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带来更大的损害,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

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食品将对人体健康形成破坏性影响。

一系列科学报告使世人陷入困惑:转基因这个“科学异形”的产生到底是福还是祸?1998年年底,在英国阿伯丁的劳伊特研究所里,有一位名叫阿帕德·普兹塔的教授用一种转基因土豆喂养实验鼠,结果几天以后这些小鼠的肾脏、脾和消化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系统也遭到了削弱。

而这些转基因土豆早就出现在人类的饭桌上。

“转基因食品是否有毒”的争论由科学界跳到了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从政府首相内阁大臣、反对党代表到超市经理、普通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者都纷纷卷入其中,其规模和声势被认为是继疯牛病危机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

英、法、德、奥等国家都禁止在国内种植转基因植物或销售转基因食品。

四、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除了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外,世界各国似乎都对转基因食品心有疑虑,其中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态度最为积极。

虽然目前的确没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事实,但是基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想法,很多专业人员提出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方法和法规。

当然美国政府也有采取相关的政策对转基因食品加以规范,国目前的法规是,转基因作物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农作物分开。

比如,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必须种植在其他玉米400米远的地方,种植时间要与附近其他农作物错开2周,或早于或晚于2周。

目的是保证它们不会在同一时间开花结果,引起基因漂移。

这种规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转基因作物,如小米、水稻、大麦、甘蔗等。

如果违背上述规定,将面临25万美元罚款(对单位)和5年以上监禁(对个人)。

欧洲议会2002年7月3日通过了一项提案,在两年时间内必须在欧洲所有超市中对所有食物贴上清楚地标明食物成分是否包含转基因的标签,欧洲议会对只要含有1%的转基因就确定为转基因食物的域值标准削减到0.5%的含量。

(张田勘《北京青年报》2003年2月25日)
在我国,原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根据这一基本框架,农业部于1996年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又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并于同年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

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使得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更加完善具体。

五、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贡献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

而其中最大的贡献当然就是解决人类社会的温饱问题。

综上所述,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没能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且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

因此如果我们学会趋利避害,建立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规范,那么就不用太过于担忧其危害性,相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