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句式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合集下载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在数学推理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常用的推理方法,用于证明命题的真假以及建立数学定理。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和应用是数学推理中的基本技巧,也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1. 充分条件:如果一个命题P能推出另一个命题Q,那么我们可以说“P是Q的充分条件”,记作P→Q。

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则Q一定成立。

2. 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命题Q能推出另一个命题P,那么我们可以说“P是Q的必要条件”,记作Q→P。

也就是说,只有当Q成立时,P才能成立。

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在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我们需要根据命题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1. 充分条件的判断: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我们需要假设P成立,然后推导出Q是否成立。

如果P成立时Q也成立,那么可以得出P是Q的充分条件。

2. 必要条件的判断:要判断P是否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假设P不成立,然后推导出Q是否不成立。

如果Q不成立时P也不成立,那么可以得出P是Q的必要条件。

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证明定理和推理问题中。

1. 定理的证明:在证明一个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它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进行推导和证明。

首先,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充分条件,然后再根据结论推导出必要条件。

最后,我们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结合起来,完成定理的证明。

2. 推理问题的解答:在解答推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首先,我们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充分条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必要条件。

最后,我们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结合起来,得出问题的解答。

四、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注意事项在应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逻辑关系的准确性:在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我们需要确保逻辑关系的准确性。

只有当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正确无误时,我们才能进行推理和证明。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判定方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判定方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判定方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指的是一个条件成立可以推导出另一个条件成立,而必要条件则是一个条件成立可以推导出另一个条件成立。

关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有四种方法,分别是充分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充要条件等价原则和等价条件原则。

首先是充分性原则,充分性原则指的是如果一个命题P蕴含另一个命题Q,也就是P成立可以推导出Q成立,那么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或者说Q是P的必要条件。

在判定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P成立推导出Q成立,以此证明P是Q的充分条件。

其次是必要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指的是如果一个命题P成立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命题Q成立,那么就说P是Q的必要条件,或者说Q是P的充分条件。

在判定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P成立推导出Q成立,以此证明P是Q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是充要条件等价原则,充要条件等价原则指的是如果两个命题P和Q相互蕴含,也就是P成立可以推导出Q成立且Q成立可以推导出P成立,那么就说P是Q的充要条件。

在判定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P成立推导出Q成立,并且根据已知的Q成立推导出P成立,以此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

最后是等价条件原则,等价条件原则是充分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的结合,通过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双向推导来判定条件关系。

在判定中,我们既要根据已知的P成立推导出Q成立,又要根据已知的Q成立推导出P成立,以此证明P是Q的等价条件。

综上所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有四种方法,包括充分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充要条件等价原则和等价条件原则。

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判定时,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推导和证明,以确定条件之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在数学推导、逻辑推理以及证明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命题之间的条件关系。

充要条件与反证法(整理好的很详细)

充要条件与反证法(整理好的很详细)

充要条件与反证法●知识梳理1.充分条件:如果p ⇒q ,则p 叫q 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或逆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是充分的,也可称q 是p 的必要条件.2.必要条件:如果q ⇒p ,则p 叫q 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或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为必要的,也可称q 是p 的充分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叫做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原命题和逆命题(或逆否命题和否命题)都成立,命题中的条件是充要的.4.反证法:当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常用反证法. ●点击双基1.ac 2>bc 2是a >b 成立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 >b ac 2>bc 2,如c =0. 答案:A2.(2004年湖北,理4)已知a 、b 、c 为非零的平面向量.甲:a ·b =a ·c ,乙:b =c ,则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解析:命题甲:a ·b =a ·c ⇒a ·(b -c )=0⇒a =0或b =c . 命题乙:b =c ,因而乙⇒甲,但甲乙. 故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答案:B3.(2004年浙江,8)在△ABC 中,“A >30°”是“sin A >21”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在△ABC 中,A >30°⇒0<sin A <1sin A >21,sin A >21⇒30°<A <150°⇒A >30°.∴“A >30°”是“sin A >2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B4.若条件p :a >4,q :5<a <6,则p 是q 的______________.解析:a >45<a <6,如a =7虽然满足a >4,但显然a 不满足5<a <6. 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5.(2005年春季上海,16)若a 、b 、c 是常数,则“a >0且b 2-4ac <0”是“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a >0且b 2-4ac <0,则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反之,则不一定成立.如a =0,b =0且c >0时,也有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因此应选A.答案:A ●典例剖析【例1】 使不等式2x 2-5x -3≥0成立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x <0 B.x ≥0C.x ∈{-1,3,5}D.x ≤-21或x ≥3 剖析:∵2x 2-5x -3≥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 ≤-21或x ≥3,∴对于A 当x =-31时2x 2-5x -3≥0.同理其他也可用特殊值验证.答案:C【例2】 求证: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一根为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0.证明:(1)必要性,即“若x =1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则a +b +c =0”.∵x =1是方程的根,将x =1代入方程,得a ·12+b ·1+c =0,即a +b +c =0.(2)充分性,即“若a +b +c =0,则x =1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把x =1代入方程的左边,得a ·12+b ·1+c =a +b +c .∵a +b +c =0,∴x =1是方程的根. 综合(1)(2)知命题成立. 深化拓展求ax 2+2x +1=0(a ≠0)至少有一负根的充要条件. 证明:必要性:(1)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等价于⇒⎪⎩⎪⎨⎧<=>-=0104421a x x a Δa <0. (2)方程有两负根,等价于⇒⎪⎪⎪⎩⎪⎪⎪⎨⎧><-≥-=0102044aa a Δ0<a ≤1.综上可知,原方程至少有一负根的必要条件是a <0或0<a ≤1.充分性:由以上推理的可逆性,知当a <0时方程有异号两根;当0<a ≤1时,方程有两负根.故a <0或0<a ≤1是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负根的充分条件.答案:a <0或0<a ≤1.【例3】 下列说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分析错误的原因. (1)x 2=x +2是x 2+x =x 2的充分条件; (2)x 2=x +2是x 2+x =x 2的必要条件.解:(1)x 2=x +2是x 2+x =x 2的充分条件是指x 2=x +2⇒x 2+x =x 2.但这里“⇒”不成立,因为x =-1时,“⇒”左边为真,但右边为假.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错误的推理:x 2=x +2⇒x =2+x ⇒x 2=x 2+x .这里推理的第一步是错误的(请同学补充说明具体错在哪里).(2)x 2=x +2是x 2+x =x 2的必要条件是指x 2+x =x 2⇒x 2=x +2.但这里“⇒”不成立,因为x =0时,“⇒”左边为真,但右边为假.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用了错误的推理:x 2+x =x 2⇒2+x =x ⇒x +2=x 2.这里推理的第一步是错误的(请同学补充说明具体错在哪里). 评述:此题的解答比较注重逻辑推理.事实上,也可以从真值集合方面来分析:x 2=x +2的真值集合是{-1,2},x 2+x =x 2的真值集合是{0,2},{-1,2}{0,2},而{0,2} {-1,2},所以(1)(2)两个结论都不对.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1.(2004年重庆,7)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依题意有p ⇒r ,r ⇒s ,s ⇒q ,∴p ⇒r ⇒s ⇒q .但由于r p ,∴q p . 答案:A2.(2003年北京高考题)“cos2α=-23”是“α=k π+12π5,k ∈Z ”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cos2α=-23⇔2α=2k π±6π5⇔α=k π±12π5. 答案:A3.(2005年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在△ABC 中,“A >B ”是“cos A <cos 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在△ABC 中,A >B ⇔cos A <cos B (余弦函数单调性). 答案:C4.命题A :两曲线F (x ,y )=0和G (x ,y )=0相交于点P (x 0,y 0),命题B :曲线F (x ,y )+λG (x ,y )=0(λ为常数)过点P (x 0,y 0),则A 是B 的__________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5.(2004年北京,5)函数f (x )=x 2-2ax -3在区间[1,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a ∈(-∞,1]B.a ∈[2,+∞)C.α∈[1,2]D.a ∈(-∞,1]∪[2,+∞)解析:∵f (x )=x 2-2ax -3的对称轴为x =a ,∴y =f (x )在[1,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为[1,2]⊆(-∞,a ]或[1,2]⊆[a ,+∞),即a ≥2或a ≤1.答案:D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q (p ≠0且p ≠1),求数列{a n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分析:先根据前n 项和公式,导出使{a n }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再证明其充分条件. 解:当n =1时,a 1=S 1=p +q ;当n ≥2时,a n =S n -S n -1=(p -1)·p n -1. 由于p ≠0,p ≠1,∴当n ≥2时,{a n }是等比数列.要使{a n }(n ∈N *)是等比数列,则12a a =p ,即(p -1)·p =p (p +q ),∴q =-1,即{a n }是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p ≠0且p ≠1且q =-1.再证充分性:当p ≠0且p ≠1且q =-1时,S n =p n-1,a n =(p -1)·p n -1,1-n na a =p (n ≥2), ∴{a n }是等比数列. 培养能力7.(2004年湖南,9)设集合U ={(x ,y )|x ∈R ,y ∈R },A ={(x ,y )|2x -y +m >0},B ={(x ,y )|x +y -n ≤0},那么点P (2,3)∈A ∩(UB )的充要条件是A.m >-1,n <5B.m <-1,n <5C.m >-1,n >5D.m <-1,n >5解析:∵UB ={(x ,y )|n <x +y },将P (2,3)分别代入集合A 、B 取交集即可.∴选A.答案:A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 +4=0,①x 2-4mx +4m 2-4m -5=0.②求使方程①②都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Δ1=(-4)2-16m ≥0,即m ≤1; 方程②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Δ2=(4m )2-4(4m 2-4m -5)≥0,即m ≥-45. ∴方程①②都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45≤m ≤1. 9.已知a 、b 、c 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求证:三个方程ax 2+2bx +c =0,bx 2+2cx +a =0,cx 2+2ax +b =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证明:反证法:假设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则Δ1=4b 2-4ac ≤0,Δ2=4c 2-4ab ≤0,Δ3=4a 2-4bc ≤0.相加有a 2-2ab +b 2+b 2-2bc +c 2+c 2-2ac +a 2≤0,(a -b )2+(b -c )2+(c -a )2≤0. ①由题意a 、b 、c 互不相等,∴①式不能成立.∴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探究创新10.若x 、y 、z 均为实数,且a =x 2-2y +2π,b =y 2-2z +3π,c =z 2-2x +6π,则a 、b 、c 中是否至少有一个大于零?请说明理由.解: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即a ≤0,b ≤0,c ≤0,则a +b +c ≤0.而a +b +c =x 2-2y +2π+y 2-2z +3π+z 2-2x +6π=(x -1)2+(y -1)2+(z -1)2+π-3, ∵π-3>0,且无论x 、y 、z 为何实数,(x -1)2+(y -1)2+(z -1)2≥0,∴a +b +c >0.这与a +b +c ≤0矛盾.因此,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思悟小结1.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否定形式”,如“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2.证明充要性要从充分性、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明.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1.掌握常用反证法证题的题型,如含有“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字眼多用反证法.2.强调反证法的第一步,要与否命题分清.3.要证明充要性应从充分性、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 拓展题例【例题】 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0<x <3,q :|x -1|<2; (2)p :(x -2)(x -3)=0,q :x =2;(3)p :c =0,q :抛物线y =ax 2+bx +c 过原点. 解:(1)p :0<x <3,q :-1<x <3. 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p q ,q ⇒p .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p 是q 的充要条件.评述:依集合的观点看,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概念。

在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时,我们常常需要确定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来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方法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命题P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可以通过直接证明这两个命题的真假来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假设P充分条件为Q,我们需要证明当Q成立时,P也一定成立。

反之,如果需要判断P是否为Q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证明当P成立时,Q一定成立。

方法二:逆否命题法逆否命题法是通过对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逆否命题是指将一个命题的否定进行转换,然后再对转换后的命题进行否定。

具体来说,如果命题P可以表示为“如果A,则B”,那么其逆否命题为“如果非B,则非A”。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P和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来得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如果P为真,那么逆否命题也一定为真;反之,如果逆否命题为假,那么P也一定为假。

方法三:充分性与必要性分析法充分性与必要性分析法是通过对命题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在分析充分条件时,我们假设P的充分条件为Q,然后分析当Q成立时,P是否一定成立。

如果P在Q成立的条件下也一定成立,那么Q即为P的充分条件。

在分析必要条件时,我们假设P的必要条件为Q,然后验证当P成立时,Q是否一定成立。

如果Q在P成立的条件下也一定成立,那么Q即为P的必要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充分性和必要性是相互独立的。

即仅通过充分性或必要性不能得出一个命题的真假,只有通过同时验证充分性和必要性才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总结起来,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包括直接证明法、逆否命题法和充分性与必要性分析法。

在实际的数学推理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断。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记忆口诀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记忆口诀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记忆口诀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数学中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区分二者,整理了记忆口诀及相关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口诀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则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其中A为B的子集,即属于A的一定属于B,而属于B的不一定属于A,具体的说若存在元素属于B的不属于A,则A为B 的真子集;若属于B的也属于A,则A与B相等。

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形式。

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则A就是B的必要条件,记作B→A,读作“B含于A”。

数学上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由结果B能推导出条件A,我们就说A是B 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解题方法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1)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即“p⇒q”⇔“q⇐p”;(2)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

注意区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与“p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两者的不同,前者是“p⇒q”而后者是“q⇒p”。

2.从逆否命题,谈等价转换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因而,当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这就是常说的“正难则反”。

3.在判断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四种命题关系的相对性,一旦一个命题定为原命题,也就相应的有了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判定命题为真命题时要进行推理,判定命题为假命题时只需举出反例即可。

对涉及数学概念的命题的判定要从概念本身入手。

4.充要条件的判断,重在“从定义出发”,利用命题“若p,则q”及其逆命题的真假进行区分,在具体解题中,要注意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如“A是B的什么条件”中,A是条件,B是结论,而“A的什么条件是B”中,A是结论,B是条件,有时还可以通过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加以区分。

行测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行测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行测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1. 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来推断出未知的结果。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到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那么,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个事物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如果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只要有了A,就一定能得到B;而只要有了B,就一定能得到A。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2. 什么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个事物存在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充分条件,就一定能得到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今天是星期一,那么就可以说是今天是周一的充分条件。

因为只要今天是星期一,那么就一定是周一。

3. 什么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个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必要条件,才能得到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今天要下雨,那么就可以说今天下雨是明天要下雨的必要条件。

因为只有明天要下雨了,今天才可能下雨。

4. 如何运用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运用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时,我们需要先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来进行推理。

比如说,我们要证明“如果小明吃了早饭,那么他会去上学”这个结论。

我们可以找出“小明吃了早饭”这个充分条件和“小明去上学”这个必要条件。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来进行推理了:既然小明吃了早饭是他去上学的充分条件(因为只要吃了早饭,就一定能去上学),那么反过来看也是成立的(因为只要去了学校,就一定会吃早饭)。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小明吃了早饭,那么他会去上学”。

5. 举例说明充分必要条件推理规则的应用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假设有一个人叫李华,他是一个程序员。

现在我们知道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

逻辑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口诀

逻辑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口诀

逻辑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口诀说起逻辑学里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那可是让我这种理工男又爱又恨的小妖精啊!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俩概念要是没搞明白,做起逻辑推理题来,简直就像是在迷雾里找北,那叫一个晕头转向。

不过,还好我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口诀大法!嘿嘿,别小瞧这几个字,关键时刻可是能救命的呢!充分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有它就行”。

想象一下,你有个超级英雄朋友,他有个超能力,只要一念咒语,就能召唤出彩虹来。

这里的咒语,就是召唤彩虹的充分条件。

换句话说,只要咒语一念,彩虹必出,不带半点含糊。

口诀嘛,我就是这么记的:“充分条件真给力,有它就有好结果。

”每次一念叨,心里就踏实多了。

必要条件呢,则是“没它不行”。

还是拿那个超级英雄举例,他要是想施展超能力,首先得是个活人吧?要是他哪天不幸变成了石像,那咒语念得再响亮,彩虹也是不会出来的。

所以,活着,就是他施展超能力的必要条件。

口诀我也给编上了:“必要条件是关键,少了它可不成事。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清晰多了?不过啊,这口诀可不是白来的,背后可是有我无数次被逻辑题虐得体无完肤的惨痛经历换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做了一道超级复杂的逻辑推理题,题目绕来绕去,看得我眼花缭乱。

正当我准备缴械投降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我的口诀:“充分条件真给力,有它就有好结果;必要条件是关键,少了它可不成事。

”嘿,你别说,这一念叨,思路还真就清晰起来了。

最后,我竟然顺顺利利地把那道题给攻克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逻辑小天才!当然啦,口诀虽好,可也不能全靠它。

逻辑学这东西,还是得靠平时多积累、多练习。

就像那个超级英雄,他要是平时不修炼,光靠着咒语,那也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的。

所以嘛,咱们还是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不过,有了口诀这个秘密武器,我相信,咱们的逻辑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加顺畅、更加有趣!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对逻辑学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呢?下次再做逻辑推理题的时候,不妨也试试我的口诀大法吧!说不定,咱们还能成为逻辑学界的最佳拍档呢!。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判断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常用策略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判断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常用策略

判断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常用策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是高中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往往以本节知识为工具考查其它方面的知识.本文主要谈一下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常用策略,供大家参考.策略1: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最根本方法是根据定义,运用“⇒”号:如果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例1 ⎪⎩⎪⎨⎧>>+44xy y x 是⎪⎩⎪⎨⎧>>22y x 的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 解:当2>x ,2>y 时,有4>+y x ,4>xy ,所以⎪⎩⎪⎨⎧>>⇒⎪⎩⎪⎨⎧>>+2244y x xy y x ;反之不一定成立,例如当21<=x ,5=y 时,有46>=+y x ,45>=xy ,即 ⎪⎩⎪⎨⎧>>22y x ⎪⎩⎪⎨⎧>>+44xy y x .所以⎪⎩⎪⎨⎧>>+44xy y x 是⎪⎩⎪⎨⎧>>22y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策略2:递推法命题在推导的过程当中具有传递性,即:若q p ⇒,r q ⇒,则r p ⇒.例2 如果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是C 的充要条件,D 是C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A 是D 的_________条件.解:依题意,有D C B A ⇐⇔⇐,由命题的传递性可知D A ⇐,但A D .于是A 是D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例3 设甲、乙、丙、丁是四个命题,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那么丁是甲的__________条件.解,依题意,有丁丙乙甲⇐⇔⇒.由命题的传递性可知甲 乙且乙 甲,于是丁是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策略3:等价转化法在判断命题p 与q 的关系的时候,若命题q 的形式比较复杂,则可把命题q 等价转化⇒⇒⇒⇒⇐ ⇒⇒⇒为比较简单的命题r ,进而通过判断命题p 与r 的关系得到命题p 与q 的关系.例4 设50:<<x p ,5|2:|<-x q ,那么p 是q 的________条件.解:73:5|2:|<<-⇔<-x r x q ,显然r p ⇒,但r p ,所以q p ⇒,但 q p ,所以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例5 0)2(22=-+y x 是0)2(=-y x 的________条件.解:2且0:0)2(22==⇔=-+y x p y x ,2或0:0)2(==⇔=-y x q y x ,显然q p ⇒但q p ,所以0)2(22=-+y x 是0)2(=-y x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策略4:逆否命题法由于原命题⇔逆否命题,逆命题⇔否命题.所以判断p 能否推出q ,等价于判断q ┐能否推出p ┐. 例6 已知条件2:≠+y x p ,条件1不都是,:-y x q ,则p 是q 的_____条件.解:因为2:≠+y x p ,1或1:-≠-≠y x q ,所以2:┐=+y x p ,1且1:┐-=-=y x q .因为q p ┐┐⇒但q ┐ p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