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优秀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3:第6课 娜塔莎

教学设计3:第6课 娜塔莎

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3.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师生互动,深入理解小说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歌颂爱国主义。

2.呼唤人性的回归。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将他抚养长大。

在青年时代因小说《童年》获得过屠格涅夫的赞扬。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本文节选之《战争与和平》它展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真正爱国英雄是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适成对照。

小说中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很典型的偏见。

例如婚后的娜塔莎表现了宗法制家庭的贤妻良母理想。

下面,让我们走进《娜塔莎》,去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创景设疑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怎样的场景写的?明确思路:小说从三个场景,有不同的对话与人物活动构成情节来刻画人物。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娜塔莎》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4.提高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本《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展望(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娜塔莎》的封面和简要介绍。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娜塔莎》这部作品了解吗?你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期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时代背景。

2.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第三步:阅读故事(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记和注释,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

2.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和地点?–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何感想和疑问?3.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

第五步:整体讨论和分析(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2.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作品赏析(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选取一小段文本,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作者的笔法、意象和语言运用。

3.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步:自主写作(15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应对困境?”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一篇短文回答这个题目。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我负责教授本学期的文艺批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文艺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审美能力。

而《娜塔莎》是我们本学期必修的文学课程之一。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娜塔莎》主要人物性格分析的引导,让学生们对这个文艺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第二节课中,我将继续以文学分析的角度,分析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和对应的文学手法,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1. 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并且掌握小说过程中的冲突和高潮的构造。

2. 学习文学分析的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造和手法。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步骤1. 热身:引导学生回顾小说前五个章节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们回顾和加深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角色的理解。

2. 引入:通过阅读小说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主要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中的冲突。

通过引导学生的文学分析,加深对主人公娜塔莎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理解。

3. 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了解小说中冲突的构建和高潮的设置。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 了解小说中的冲突和高潮小说中的情节一般都包括冲突,一个好的冲突是故事的推动力。

在《娜塔莎》的第六章到第十章中,主人公娜塔莎意外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主角,这个情节就是小说中的冲突点之一。

同时,小说的高潮则发生在娜塔莎在舞会上的举动中,而这个高潮点的设置主要依赖于文学手法的运用。

- 探讨文学手法的构造通过分析这个情节的构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情节设计和构造手法,并加深了解这些手法与情节构造之间的联系。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节设计的艺术感知:对于一个好的情节设计,通过情节的构造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构成,能清晰地引导读者的思想方向,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及写作风格。

2、分析娜塔莎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娜塔莎在舞会前、舞会上和与安德来相遇时的心理和动作,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探讨娜塔莎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2、难点(1)理解娜塔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的多面性。

(2)通过娜塔莎这一形象,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引出《娜塔莎》这一章节。

(2)提问学生对爱情和青春的看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娜塔莎的哪些经历?3、分析娜塔莎的形象(1)舞会前找出描写娜塔莎在舞会前心情急切的语句,如“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我一整晚都在受罪,我真的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分析她的性格特点——热情、活泼、天真。

讨论她在准备舞会所表现出的冲动和缺乏耐心,如不断地问“我这打扮怎么样?”体现她的孩子气和不成熟。

(2)舞会上让学生找出娜塔莎在舞会上与安德来共舞时的描写,如“娜塔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她的舞步轻盈而欢快。

”分析她此时的心情——兴奋、陶醉、沉浸在幸福中。

探讨她在舞会上与别人交流时的表现,展现她的活泼开朗和善于交际。

(3)与安德来相遇分析娜塔莎与安德来相遇后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惊喜到后来的羞涩,如“娜塔莎的脸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安德来的眼睛。

”表现出她的纯真和少女的羞涩。

讨论她在面对爱情时的勇敢和直率,如主动与安德来交流。

4、探讨娜塔莎形象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2)讨论她的性格特点对个人成长和爱情观念的影响。

5、写作手法分析(1)分析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娜塔莎形象的方法。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娜塔莎》是一部描绘俄国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娜塔莎》,使学生深入了解俄国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人文素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作品背景分析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解读《娜塔莎》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详细分析娜塔莎、安德烈、皮埃尔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3.2 人物关系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梳理4.1 小说结构梳理小说的整体结构,分析其章节安排、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

4.2 重要情节挑选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娜塔莎与安德烈的相遇、战争场面等,进行详细解读。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主题概述总结《娜塔莎》的主要主题,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爱情与友情、成长与成熟等。

5.2 主题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主题,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等来阐述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娜塔莎》中的叙述手法,如插叙、倒叙等,探讨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6.2 描写手法研究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解读其对主题和人物塑造的贡献。

第七章:文化与历史背景7.1 俄国文化特点介绍19世纪末俄国文化特点,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娜塔莎》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心理轨迹。

2.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娜塔莎》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娜塔莎》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引导学生关注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娜塔莎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娜塔莎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分析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娜塔莎的经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实践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小说《娜塔莎》,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六、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娜塔莎》,深入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娜塔莎》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1.2 教学内容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发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强调《娜塔莎》作为托尔斯泰代表作之一的位置。

2.2 作品背景简述《娜塔莎》创作的历史背景。

介绍作品中的社会风俗和历史事件。

第三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3.1 娜塔莎·罗斯托娃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热情等。

探讨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作品主题的作用。

3.2 帕夫尔分析帕夫尔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娜塔莎的关系。

探讨帕夫尔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情节发展分析4.1 娜塔莎与帕夫尔的爱情故事分析爱情故事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中的冲突和转折。

4.2 娜塔莎的成长与蜕变分析娜塔莎在作品中的成长历程。

探讨娜塔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救赎。

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勇敢与担当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勇敢元素。

探讨娜塔莎如何展现勇敢与担当。

5.2 爱情与命运分析作品中的爱情观。

探讨爱情在塑造人物命运中的作用。

第六章:亲情与友情6.1 娜塔莎与家族关系分析娜塔莎与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探讨家族背景对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影响。

6.2 娜塔莎与朋友关系分析娜塔莎与朋友们的友情关系。

探讨友情在娜塔莎人生中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与环境7.1 作品中的社会风俗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风俗。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风俗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7.2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分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

探讨历史背景对作品主题的衬托作用。

第八章: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8.1 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分析托尔斯泰在《娜塔莎》中的写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娜塔莎》这部作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原著或相关选段教学课件或黑板参考资料或评论文章第二章: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2 作品背景《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其活泼、天真、热情的性格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2.3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个体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第三章:阅读欣赏指导3.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她的内心世界。

3.2 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和冲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以及娜塔莎在这些情节中的表现和成长。

3.3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爱情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娜塔莎或其他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4.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的短文,可以是描述她的性格、分析她在作品中的作用,或是对她的命运进行思考。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娜塔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5.2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全本或其他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加深对俄国文学的了解。

5.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娜塔莎》的读后感,可以是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深入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6.1 比较分析将娜塔莎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6.2 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对娜塔莎心理活动的描写,探讨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关注后的幸福舞动)
⑥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伦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
的;但在爱伦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
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他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将娜塔莎和
爱伦进行比较,衬托出娜塔莎的清纯,没有浮华之气)
(渴盼被关注的的娜塔莎被邀请跳舞时,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微妙的少女情怀一览无遗。)
④“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
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对自己被邀请后的激动心情毫不掩饰,看出她的直率性格和喜悦
心情。)
⑤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二)细读小说,分析人物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小说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细读小说的的各个部分,一 起来认识一下我们小说的主人公娜塔莎。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的第一部分,找出文中有关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文字,认真 阅读这些文字,试着揣摩一下娜塔莎此时的心态,说说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明确: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 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 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 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 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她这天早晨八点钟就起身,整天都在狂热的兴奋和活动中。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儿上, 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亚,都要穿的不能再好。 心态:兴奋 激动 快乐 焦急 我们看到了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热情开朗、天真活泼少女形象。 2、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阅读小说的第二部分,看看在舞会上的娜塔莎有着怎样的心态,呈现出怎样 的形象。这一部分除了正面描写娜塔莎的语言和心理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娜塔莎在舞会上心理和形 象?先把描写性的文字找出来,再揣摩分析。 ①(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 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 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 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 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这里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写她的舞姿曼妙诱人,反衬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盛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小说单元的学习,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学习了不少小说。那么,你们能不 能给小说下个定义?或者就简单介绍一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学生互动,教师引导提示:小说是四大文 学样式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就一般小说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如此 看来鉴赏小说的一个关键就是鉴赏小说里的人物形象。
2018《娜塔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 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3、 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研讨式。教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探讨问题,鉴赏小说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课前预习 1、学生利用手中资料和学案提示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2、了解《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梗概。重点熟悉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的内容。 3、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学案认真学习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言语行动和心理描写并试着 鉴赏人物形象。
心 态:急切
羡慕
渴盼关注 快乐 感激
人物形象:争强好胜 单纯直率 清纯
虚荣
3、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鉴赏方法,自读分析第三部分,看看在这一部分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娜
塔莎。
明确:
心 态:幸福 狂喜 恼怒 惊恐 愤怒 失望
人物形象:任性 幼稚 盲目 冲动 轻信 敢爱敢恨
4、读完小说,我们也认识了娜塔莎,那么你喜欢娜塔莎吗?为什么?
3
爱情面前失去理智,冲动盲目,背叛爱情的虚荣少女形象。娜塔莎的形象为什么如此鲜活呢? 那是因为作者始终站在小说中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做事情,尊重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让人物
自己说话、做事,遵循人物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体贴人物,才能使人物如此真实、生动,也就是作者 在“贴着人物写”。 (二)、洞悉了大家笔下人物鲜活的奥妙,那我们在写作时刻画人物是不是也要学会“贴着人物写”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试着贴着人物的心理和言行来写一个人物片段,下面有有四个题目,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一 个题目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手法写一个片段。 题目:1、收到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父亲
我们以前在小说中还接触过哪些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能否列举一二。
示例:圆形人物——林冲(既大仁大义、嫉恶如仇、烈性如火、勇于反抗的英雄豪气,又有随遇而安、安
分守己、忍辱负重的软弱。)
扁平人物——别里科夫的顽固保守,胆小怯懦,是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四、学以致用 (一)、相信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眼前就能浮现一个在准备参加舞会时激动兴奋,跳来跳去的活泼少女形 象,也会出现一个在舞会上开始急切盼望异性关注,继而幸福快乐起舞的清纯少女形象,当然还有一个在
2、为我出远门求学做准备的母亲 3、讲台上上课的老师 4、获奖时的同学
五、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列夫·托尔斯泰笔下著名的女性形象——娜塔莎,也领略了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
还小试牛刀了一把,希望同学们下去还能好好阅读揣摩,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好好运用这些鉴赏方法和 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方法自读小说《素芭》,重点把握心理描写,感受一个哑女的内心情 感和不幸命运。 七、板书设计
(学生自由谈谈看法,教师总结。)
5、我们对娜塔莎的情感可以说很复杂,喜欢她的热情活泼,天真直率,单纯真诚,不喜欢她的虚荣盲目,
冲动轻信。娜塔莎可以说是一个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我们将这种特征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与“圆
形人物”相对的是“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性格单纯、简单,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同学们想想
2
的娜塔莎因为没有得到异性的关注,所以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
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自己跳舞。)
②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③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1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形象——娜塔莎的魅力吧。
三、探究小说《娜塔莎》 (一)、阅读《娜塔莎》,迅速把握课文情节。
《娜塔莎》这篇节选的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书本上有“※”字标记的。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 试着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一下小说各个部分的故事情节。 明确:1、舞会前的准备。
4
娜塔莎 列夫·托尔斯泰
情节 舞会前的准备 舞会上的幸福
为了爱的争吵
手法
心态
形象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兴奋 激动 快乐 焦急 热情开朗 天真活泼
心理、语言描写
急切 羡慕 渴盼关注 争强好胜 单纯直率
人物对比

快乐 感激
清纯 虚荣
精彩对话
幸福 狂喜 恼怒 惊恐 任性 幼稚 盲目
愤怒 失望
轻信 冲动 敢爱敢恨
二、方法引导 1、根据我们阅读小说的经验,小说中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通常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明确) 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 理描写;侧面描写一般有环境衬托法、人物对比法等。 2、我们熟悉了小说里塑造人物常用的手法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明确:分析人物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体悟人物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