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娜塔莎》3课时导学案
娜塔莎导学案教师版

娜塔莎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等话题知识,并运用该知识分析小说。
3、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1、“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国家)(作家)的(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文学现实主义。
明确:《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战争与和平》(二)、单元话题知识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圆形人物”。
(三)、整体阅读1、《娜塔莎》这篇节选的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书本上有“※”字标记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学设计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品味细节,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技巧,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在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课文较长,课时少。
授课时应抓住单元重点,着重分析娜塔莎的言行举止及心理描写,以此来探究人物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2、建议学生课外观看电影《战争与和平》,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著。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重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扫清语言障碍。
3、初读课文,写出故事梗概。
4、阅读课本P59-61相关内容,了解“贴着人物写”“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世间最美的坟墓图片入题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40相关内容)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战争与和平》简介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
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来、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运用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少女娜塔莎思想感情分析、确定第二部分有关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典型内容,第二课时完成对娜塔莎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对娜塔莎形象的理解。
2、可采取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或课前观看《战争与和平》(导演:King.Vidor)。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中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教室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3、学生阅读课文,写出课文内容概况。
4、词语积累。
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pēng然搽chá香粉耽搁迸bèng流皱襞bì从cóng容怯qiè场袒tǎn露怜悯mǐn 饶恕撩liāo一下茶(寮)liáo 同(僚)liáo (潦)liǎo草(燎)liáo原惊惶撩liáo拨(缭)liáo乱(镣)liào铐撩liào(撂)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娜塔莎》导学案(教)

《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1、作者简介导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一个大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制,同情农民,为农民的苦难“饱经忧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因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与家庭产生冲突,离家出走,病逝于途中。
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战争史诗气势)、《复活》(人性的回归)、《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战争与和平》简介:作品中心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
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
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利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
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娜塔莎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娜塔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无论是在诗风尔雅的东方,还是在情感热切的西方,爱情,始终是作家创作永恒的主题。
爱情啊爱情,别再让痴情的人儿受折磨。
学习本文,把握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她渴望爱情的内心状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19世纪50年代他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小说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1.注字音2.写汉字g3.解词义怯场:在人多的场面上发言、表演等,因紧张害怕而神态举动不自然。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4.辨用法(1)预定预订①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______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
②3月30日,记者在乌鲁木齐海德、喜来登、华凌、银都等五星级酒店了解到,今年的团队______旺季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
“预定”指事先规定或约定。
“预订”指预先订购。
(2)干预干涉①你记着,人不能够______这类事情的。
②生育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跟谁怀孕,何时怀孕,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风俗,任何人都没有权利______。
“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情)。
“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
答案:1.zhái dǐlíng jiàng cházhòu bìhuáng tǎn bèng tiětiètiēbáo bòbó2.耽眈眈撩缭瞭躬恭码马怦砰4.(1)预定预订(2)干预干涉1.在英国码头上,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宅邸里闪耀着无数的灯火。
《娜塔莎》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
2、初步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3、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宅邸( ) 花翎( ) 勋绶( ) 砰然( ) 搽香粉( ) 迸流( ) 皱襞( ) 从容( ) 怯场( ) 袒露( ) 怜悯( ) 饶恕( ) 撩一下( ) 寮房( ) 同僚( ) 潦草 ( ) 燎原( ) 撩拨()缭乱()镣铐()撩(撂)倒()2、练习:下面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勋绶(shòu)砰(pēng)然迸(bìng)流B.搽(cā)香水宅邸(dǐ)怯(qiè)场C.参与(yù)皱襞(bì)怜悯(mǐn)D.字帖(tiě)听差(chāi)蔷(qiáng)薇3、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国别)文学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4、单元知识(1)、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侧面描写还有描写,描写等。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写,以人物自身的和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和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
”“”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例如,《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
【名师公开课】外国小说欣赏《娜塔莎》导学案及答案

心理变化过程:精心打扮急忙赴会后的满怀期待一期待落空时的失落→等待时的不安和等待未着的沮丧→受安德来青睐时的感激和快乐。
袒( )露 撩( )一下 撩( )倒
【明确】
宅邸dǐ 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pēng然 搽chá香粉 迸bèng流
皱襞bì 从cóng容 怯qiè场 袒tǎn露 撩liāo一下 撩liào(撂)倒
二、单元话题知识
(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娜塔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重点难点预测:
1.重点: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利用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知识作出判断。
(2)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环境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物的多维性构成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2、《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公元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案(系列三)

《娜塔莎》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安排2教学设想1、第一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并介绍《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完成第一、二部分中,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和舞会时的思想感情,分析娜塔莎个性中活泼、天真、纯洁、充满热情的特点。
第二通过第三部分分析人物语言,分析娜塔莎个性中盲目、执拗、冲动、缺乏理性判断力的特点,从而完成对娜塔莎形象的完整理解,并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可采取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1、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完成三部分的故事梗概。
并试做课文《思考与实践》一。
补充要求:每人找5个以上的细节,并积累词语(具体见附录)。
教学过程第一一、揭题。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内容见附录。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
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明确:通过外话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教师范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4、讨论明确:例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自读提示】1、作者简介导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一个大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制,同情农民,为农民的苦难“饱经忧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因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与家庭产生冲突,离家出走,病逝于途中。
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战争史诗气势)、《复活》(人性的回归)、《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战争与和平》简介:作品中心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
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
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利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
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
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
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能力,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
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特别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复活》简介: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
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安娜•卡列尼娜》简介: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
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10岁的高官卡列宁。
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
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
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
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
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
要知道,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一个男盗女娼的渊薮,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
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当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更为卡列宁所不容。
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发达,也为了惩罚安娜,他坚不离婚,并且不让安娜得到自己心爱的儿子。
更有甚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渥伦斯基也动摇了。
他开始频繁出入贵族议会,并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
所以当安娜听说渥伦斯基的母亲正为他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
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她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围绕列文展开的。
列文与安娜一样,也在生活中追寻真、善、美、所不同的是他最后不仅得到了爱情,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对安娜的探索作出的回答。
2、作品概述《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
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
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第一课时【预习提纲】认真识记下面的话题知识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人物语言和外在行动对表现内心情感,起到了媒介作用。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圆形人物”。
6)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隐退: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个性化的。
尽管他们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遍人性,但他却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现代小说中的人物是类型化的。
小说中的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的人类的缩影。
总结:把人物置于背景中,在环境变化中写人物,在事情发展中写个性。
听其言(语言描写---对话、独白);鉴其貌(外貌描写---神态表情);观其行(动作描写---细节)悟其心(心理描写---心态、心绪);知其性(明确性格特点、形象特点)(一)检查预习宅邸花翎勋绶砰然搽香粉迸流怜悯皱襞怯场袒露【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列出提纲: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三个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把握基调读完了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这位女主人公吗?说说理由。
过渡: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娜塔莎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文学作品的女性画廊中,风姿绰约、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
(3)人物探究:根据第一个场景中的人物表现,揣摩其心理变化,小结娜塔莎性格特征。
(一)、研读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3、舞会前,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来了,而对本次舞会非常重视的罗斯托夫家的人还没到场,为什么?4、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5、找出与娜塔莎热情、兴奋、快乐等有关的言行。
6、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7、课堂检测1、我们是否可设想一下,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2 巩固训练:【微写作】从同班同学中任选一位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尝试刻画人物形象,并不能在文中出现那位同学的姓名等较明显的特征,字数100左右,写完后在课堂上宣读,并请其他同学猜写的是哪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