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IP地址规划与设置实验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 IP地址配置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 IP地址配置

实验3:IP 地址规划分配
Packet Tracher软件介绍
Packet Tracer 是Cisco 公司针对CCNA认证开发的一个用来设计、配置和故障排除网络的模拟软件,功能强大,被称为是cisco设备的模拟器,适合初学者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IP地址的规划和配置;
2.掌握对等网中TCP/IP网段地址的配置;
3.学习模拟器上拓扑图的绘制,IP的配置。

实验内容
一、机房教师机、学生机网卡的TCP/IP配置演示
网络连接图标右键\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 更改适配器设置\ 本地连接右键\ 属性
\ Internet协议版本4 \ 属性(或者双击)
二、对等网搭建:(PC IP地址配置)
Switch_2960 1 台;PC 2台;连线使用直连线
1.认识设备的槽位和端口号:
A.学习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槽位和端口的编号机制:理解CE、CFE、CGE、FFE的含义
B. 交换机的端口编号: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槽位从0开始,端口从1开始;
Fastethernet 0/1 : 0槽位下的1号端口,快速以太网口、10/100M自适应(100 base-T)
C. 路由器的端口编号:从右往左,从下往上;槽位从0开始,端口从1开始。

正确选择设备、以及线缆
3.分别设置pc 机的ip 地址;
在交换机的命令行模式下练习常用命令。

4.验证pc 机间可以互通。

PC1 ping PC2 Reply
PC2 ping PC1 Reply
PC2 ping Gateway Timeout。

计算机网络实验3 实验三: IP分析和IP地址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3 实验三: IP分析和IP地址实验

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4月22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实验三: IP分析和IP地址实验班级及学号:姓名:同组人:签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评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IP的报文格式以及关键字段的含义;2. 掌握IP地址的分配方法;3. 理解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流程;4. 掌握分类的IP编址方法;5. 掌握可划分子网的IP编址方法;6. 理解CIDR的IP编址方法和路由聚合功能。

二、实验任务:1.任务一:观察路由表;2.任务二:观察数据包的封装及字段变化;3.任务三:观察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方式;4.任务四:观察IP分片过程;5.任务五:练习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6.任务六:练习划分子网;7.任务七:练习CIDR地址规划;8.实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任务一1.观察Router()的路由表:打开Router(),单击CLI进入命令模式,输入en进入#提示的特权命令模式,输入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

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2.2 to network 0.0.0.010.0.0.0/24 is subnetted, 2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S 10.1.2.0 [1/0] via 192.168.1.2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0S* 0.0.0.0/0 [1/0] via 192.168.2.22.观察Router1的路由表:Router>en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0/24 is subnetted, 2 subnets结果如下:S 10.1.1.0 [1/0] via 192.168.1.1C 10.1.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3.观察Router2的路由表:Router>en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3 subnets, 2 masks结果如下:S 10.1.1.1/32 [1/0] via 192.168.2.1S 10.1.2.0/24 [1/0] via 192.168.2.1C 10.1.3.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任务二1.初始化所有设备的ARP表信息:实时模式和模拟模式来回切换3次;删除所有场景。

实验三 路由基础(IP寻址)

实验三 路由基础(IP寻址)

实验三路由基础——IP寻址1.实验目标在本实验中,将在前面知识点基础上对路由基础——IP寻址做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有效的分配地址。

2.实验拓扑实验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1 IP寻址实验拓扑结构3.实验要求给出了一个B类地址172.16.0.0/16可供地址。

☆第1个网段连接到服务器群,需要50个地址。

☆第2个网段为到远程路由器的串行连接。

☆第3个网段是公共可访问的大型计算机实验室,包含400台PC,每台Pc机器都需要自己独一无二的IP地址。

☆第4个网段是以太网用户LAN,为简化管理,网络管理员申请此LAN有一个C 类子网掩码。

☆实现各网段之间的互通(利用rip路由协议,以后再将rip相关知识)4.实验步骤步骤一:建立一个表(表1),详细描述网段情况和每个网段上所需的主机数。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需求,确定所需子网掩码,并在表2中列出子网掩码。

步骤三:从需要最多子网位数(子网掩码最长的)的网段开始,进行地址分配。

我们先从串行链路开始,一位它有30位子网掩码。

由于所有地址都以172.16开头,所有只需检查IP地址的最后16位。

在下表3中,可以看到子网掩码的二进制数形式,也看见了在范围之内的第1个和最后一个IP地址。

注意,地址的子网部分不能为全0和全1,除非使用了IP subnet-zero命令。

在给定的30位子网掩码,选出了第1个可用的网络号(172.16.0.4),去掉全1和全0的主机IP地址后,就剩下的地址范围是:172.16.0.5~172.16.0.6。

在此范围内的每个IP 地址都可以分配给穿行链路的任意一端。

如表4所示,将计算机服务器群网段所使用的IP地址范围,它需要50个IP地址。

首先选出第1个可用网络地址,给定位子网掩码,在这种情况下,第1个可用的网络是。

去掉全1和全0的主机IP地址,所以可用的IP地址范围是。

步骤五:下面是以太网用户网段执行同样的步骤,如表5所示:下面是公共实验室网段上执行同样的步骤,如表6所示:步骤六:综上所述,可以为4个网段定义地址范围如表7所示:步骤七:实现各网段互相通信。

实验三:IP地址及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实验三:IP地址及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实验三:IP地址及常用网络命令实验目的掌握IP地址设置,了解IP的分类掌握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环境 PC机和交换机实验步骤一.Ping命令Ping是潜水艇人员的专用术语,表示回应的声纳脉冲,在网络中Ping 是一个十分好用的TCP/IP工具。

它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情况和分析网络速度。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

根据返回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我们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

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例如许多大型的网站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数据报而瘫痪的。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我们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

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

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我们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返回时TTL值。

例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

路由协议分析实验三、IP协议分析

路由协议分析实验三、IP协议分析

问题 1:配置完后在路由器 R1 中查看路由表,查看结果是什么? 问题 2:在路由器 R1 中 ping 192.168.5.1,能否 ping 通? 问题 3:在路由器 R1 中查看接口 f0/0 的 MTU 是多少?(提示 show interface f0/0) 3、按下表修改接口的 MTU 值。
Lo0:192.168.5.1
R1
R2
R3
R4
三、实验步骤
图 3-1 IP 协议分析实验拓扑
1、利用 GNS3 搭建实验拓扑,给接口配置 IP 地址(IP 地址的第 2 字节修改为自己的学号)。
参考命令:
R1(config)#int s1/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参考命令:
R1(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
R1(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1.2
R1(config)#ip route 192.168.5.0 255.255.255.0 192.168.1.2
Target IP address: 192.168.5.1 Repeat count [5]: 1 Datagram size [100]: 2000
Timeout in seconds [2]:
Extended commands [n]: y Source address or interface: 192.168.4.1 Type of service [0]:
Loose, Strict, Record, Timestamp, Verbose[SV]:

IP地址分配实验报告

IP地址分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六‎一、实验题目IP地址分‎配二、实验设备CISCO‎路由器,专用电缆,网线,PC机三、实验内容■学习分配I‎P地址,■在路由器端‎口上配置I‎P地址及其‎子网掩码四、实验原理Inter‎n et依靠‎T 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

在Inte‎r 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

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由4个8位‎字段组成,每个字段之‎间用点号隔‎开,用于标识T‎C P/IP宿主机‎。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

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 tern‎e t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

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 tern‎e t的基础‎,它是如此重‎要,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无‎权自行设定‎I P地址,有一个统一‎的机构—IANA负‎责对申请的‎组织分配唯‎一的网络I‎D,而该组织可‎以对自己的‎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主机ID‎。

五、实验步骤1、确定路由器‎的电缆连接‎2、启动路由器‎3、设置PC_‎A参数4、从PC_A‎超级终端到‎路由器A上‎。

进行配置User Acces‎s Verif‎i cati‎o nPassw‎o rd:7_R1>enabl‎ePassw‎o rd:7_R1#conf tEnter‎confi‎g urat‎i on comma‎n 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7_R1(confi‎g)#int s0/1/07_R1(confi‎g-if)#no shut5、配置rou‎t erA的‎s0/1/0端口的I‎P地址7_R1(confi‎g-if)#inter‎f ace s0/1/07_R1(confi‎g-if)#ip addre‎s s 192.168.5.1 255.255.255.07_R1(confi‎g-if)#exit6、配置路由器‎r o ute‎r A的f0‎/0端口的I‎P地址7_R1(confi‎g)#int f0/07_R1(confi‎g-if)#ip addre‎s s 192.168.3.1 255.255.255.07_R1(confi‎g-if)#no shutd‎o wn7_R1(confi‎g-if)#exit7_R1(confi‎g)#exit7、检查rou‎t erA配‎置7_R1#show runBuild‎i ng confi‎g urat‎i on...Curre‎n t confi‎g urat‎i on : 930 bytes‎!! Last confi‎g urat‎i on chang‎e at 08:17:10 UTC Tue Nov 29 2011 !versi‎o n 15.0servi‎c e times‎t amps‎debug‎datet‎i me msecservi‎c e times‎t amps‎log datet‎i me msecno servi‎c e passw‎o rd-encry‎p tion‎!hostn‎a me 7_R1!boot-start‎-marke‎rboot-end-marke‎r!enabl‎e secre‎t 5 $1$pTAj$kEhVU‎14SJh‎z Z6UH‎S Xmcp‎g0!no aaa new-model‎ip sourc‎e-route‎!!!!ip cefmulti‎l ink bundl‎e-name authe‎n tica‎t ed!!!licen‎s e udi pid CISCO‎2801 sn FGL15‎1711G‎G !!!!!!inter‎f ace FastE‎t hern‎e t0/0ip addre‎s s 192.168.3.1 255.255.255.0duple‎x autospeed‎auto!inter‎f ace FastE‎t hern‎e t0/1ip addre‎s s 192.168.1.1 255.255.255.0duple‎x autospeed‎auto!inter‎f ace Seria‎l0/1/0ip addre‎s s 192.168.5.1 255.255.255.0no fair-queue‎clock‎rate 12800‎0!inter‎f ace Seria‎l0/1/1no ip addre‎s sclock‎rate 12500‎0!ip forwa‎r d-proto‎c ol nd!!no ip http serve‎r!!!contr‎o l-plane‎!!line con 0line aux 0line vty 0 4passw‎o rd cisco‎login‎!sched‎u ler alloc‎a te 20000‎1000end8、验证rou‎t erA和‎P C_1的‎连接7_R1#ping 192.168.3.6Type escap‎e seque‎n ce to abort‎.Sendi‎n g 5, 100-byte ICMP Echos‎to 192.168.3.6, timeo‎u t is 2 secon‎d s: .....Succe‎s s rate is 0 perce‎n t (0/5)7_R1#9、验证PC_‎1和PC_‎2的连通性‎六、成果与总结‎在这次实验‎中我成功地‎完成了IP‎地址分配,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了‎C I SCO‎路由器的配‎置和设置。

实验三 IP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

实验三 IP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

实验三IP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Windows XP IP地址的设置,以及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联网的计算机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IP地址设置(1)“开始”——“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双击“本地连接”;(2)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支持”标签,可以查看“连接状态”,单击“详细信息”,可以查看到本地连接的详细IP地址设置信息,使用记事本记录下来待用;(3)切换回“常规”标签,单击“属性”按钮,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4)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来手工设置IP地址;(5)参照前面记录下来的本地连接的IP地址信息,手动地设置IP地址的各项属性,使得系统还能正常上网(“确定”之后,打开浏览器验证);(6)试改换成同一子网的其他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DNS等保持不变,“确定”后验证是否还能上网;(7)还可以随便设置IP地址属性,并验证。

最后把IP地址属性恢复为“自动获取”。

2、常用网络命令(以下命令均是在命令行方式下使用)(1)ipconfig该命令的作用是查看系统的IP地址属性。

使用“ipconfig /all”可以查看更详细的属性。

“ipconfig /?”命令显示命令参数说名,“ipconfig /renew”自动更新IP地址属性,“ipconfig /release”释放ip地址。

请逐个练习上述命令参数。

(2)PingPing是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常用的命令。

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故障,网络适配器配置不正确,IP地址不正确。

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本机与目标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

规划局域网ip地址实验报告

规划局域网ip地址实验报告

规划局域网ip地址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IP地址与网络参数的设置及应用信息学院实验报告注: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设计性实验。

每学期结束请任课教师按时按量统一交到教学秘书处。

篇二:IP子网的划分实验报告计科系《计算机网络基础》学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实验名称: IP 子网的划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IP地址的设置。

2、掌握子网规划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每组10台计算机。

1、为各计算机设置IP地址,在设置IP地址前,先对个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规划。

----------------精选公文范文 12、假如这十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网络地址是组号.0,将该局域网划分两个子网,求出子网掩码和每个子网的IP地址,并重新设置该组计算机的IP地址。

三、实验环境局域网的计算机组中进行的。

四、相关基本知识地址用来标识系统中的某个资源,也称“标识符”。

分为3类:名字、地址和路径。

TNTERNET通过路由器或网关物理网络互联在一起。

在物理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设备必须有一个可以识别的地址以进行信息交换,称“物理地址”,也称硬件地址或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IP地址有32位字节组成,为便于阅读和理解,INTERNET采用“点十进制”表示IP地址,每字节为8字节,每字节用十进制表示,并用点号“.”隔开。

互联网上必须有唯一的IP地址。

INTERNET只分配网络号,主机号的分配有系统管理员来负责。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IP 地址与网络上设备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但同一个设备可以分配几个IP地址。

----------------精选公文范文 2IP地址分配和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则:网络号必须是唯一的;首字节不能是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主机号对所属的网络号必须是唯一的;主机号各位不能全为1,这是广播地址;主机号不能全为0,这是本地网络。

私用地址不需要注册,仅用于局域网内部,且是唯一的。

五、实验步骤1、网络有36台计算机,将局域网划分成十个子网,子网掩码和每个子网的IP地址规划:(1)求子网掩码:根据IP地址确定C类网络,主机地址低8位,子网数10个,设子网位数m,2m-2>=10,m>=4, 根据主机数最多原则取m等于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IP地址规划与设置实验
一、实验目标:
在CISCO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环境下,对一个具有30台PC的网络进行IP地址规划。

要求自动分配内部每台PC的IP地址。

将网络划分为两个子网,并且不允许Internet上的用户直接访问内部网络。

二、实验内容:
画出网络结构图,标注各设备的IP地址及子网划分。

将各配置参数制成表格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将各运行结果截图,并更名保存。

三、实验步骤:
1、网络结构图
由实验内容可画出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结构图
按照要求将PC1—PC15设置在同一个子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21.0;将PC16—PC30设置在同一个子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22.0.
2、规划IP地址
依据实验要求将30台PC机的IP地址划分如下表1所示:
表1 30台PC及机的IP地址划分情况
3、路由器配置
路由器Router0配置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路由器配置
3、配置PC机
PC1的配置如图3所示。

图3 PC1的配置
PC15的配置如图4所示。

图4 PC15的配置PC16的配置如图5所示。

图5 PC16的配置
PC30的配置如图6所示。

图6 PC30的配置
由于PC2—PC14,PC17—PC29的配置同PC1、PC16的配置同理,且配置截图量过多,在此就不再一一叙述。

4.测试连通性
对30台PC机进行连通性测试,经测试pc1—pc30均能连通。

由于测试结果的截图基本一样且图片量过多,所以在此以PC1及PC16为代表示例(如图7、8所示),其余不再一一赘述。

图7 PC1的连通性测试结果
图8 PC16的连通性测试结果
四、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更好的掌握了IP地址规划与配置的原理,并掌握了在CISCO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下进行路由配置、IP地址分配及PC机的连通性测试,增强了我对网络概念的理解,能够灵活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获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