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1.()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
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
3.观察、( )、( )、推理、解释等是基本的科学方法。
4.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 )、()、()态度责任四个方面。
5.科学教学要以()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加强(),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6.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7.科学课程设置了()个学科核心概念,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4个跨学科概念。
二、选择题。
(共36分。
1-6题为单选,每题2分;7-12题为多选,每题4分)1.“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属于()类的知识。
A.生物体的稳定与调节B.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C.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生命的延续与进化2.校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校本教研的结果应用于改进教学,建立( )的校本教研范式。
A. 课程实施--教学问题--实证研究--反思改进B. 教学问题--课程实施--实证研究--反思改进C. 教学问题--实证研究--课程实施--反思改进D. 反思改进--实证研究--课程实施--教学问题3.下列目标中属于探究实践目标的是()A. 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B. 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C.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D.掌握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4. 下面()是物质世界的学习内容A.遗传现象B.简单机械C.天空中的星体D.能量的表现形式5.工程活动的本质是创造人工实体,()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A.发布成果B.改进完善C.设计与物化D.发现问题6.能从熟悉的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学段的探究实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4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4套一、第一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萝卜是属于哪一类蔬菜?答:根茎类蔬菜。
2.动物需要摄取哪些营养物质?答:动物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A.蜘蛛B.蝴蝶C.鱼D.青蛙答:B4.我们常说“星期”,是由多少天组成的?答:星期是由7天组成的。
5.请问自来水厂有哪些处理工艺?答: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包括:过滤、净化、消毒等。
二、第二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在生态环境中,请简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答: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
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形成食物链。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用来测试酸碱度的?A.红茶水B.洗涤剂水C.醋水D.柠檬汁答:B3.竹编是我国某个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请问这个地区是哪里?答:浙江。
4.飞机是何时被发明的?答:飞机是在20世纪初被发明的。
5.钓鱼时该注意哪些事项?答:钓鱼时应该注意安全、环保,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垂钓,捕捞过多,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
三、第三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请列举一些典型的绝缘物体?答:一些典型的绝缘物体包括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
2.如果身体中缺乏哪种维生素,会导致牙齿出现问题?答: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齿出现问题。
3.下列哪个选项是一种非常抗氧化的水果?A.香蕉B.苹果C.葡萄D.橙子答:D4.请问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哪些?答:植物繁殖的方式主要包括: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5.常常在秋天听到的“蟹季”是什么时候?答:蟹季一般是在秋季。
四、第四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请问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答:大气污染会导致人体吸入有害气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种疾病。
2.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一种淡水鱼?A.鲸鱼B.海龟C.鲫鱼D.海鱼答:C3.下列哪项属于草食动物?A.老虎B.大象C.狮子D.狼答:B4.常见的环保行为有哪些?答:常见的环保行为包括垃圾分类、减少用水、减少用纸、减少用电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青蛙是通过什么呼吸的?A. 呼吸器官B. 氧气尽量满足所需C. 皮肤吸收氧气D. 咀嚼食物时吸入氧气2. 日常生活中,哪种材料是导电的?A. 木材B. 橡胶C. 金属D. 塑料3.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金星C. 木星D. 水星4. 鸟的下列那项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A. 有脊椎B. 有翅膀C. 有牙齿D. 有鳞片5. 锅炉中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是因为?A. 水的密度变小B. 水变为气态C. 水蒸气变为液态D. 水的温度变为0°C6. 电池组成的主要材料是?A. 铁和铜B. 锌和铜C. 锌和铝D. 锌和锡7. 电灯的灯泡是利用什么原理发出光的?A. 电磁感应B. 光电效应C. 荧光效应D. 热效应8. 太阳能是来自于哪种能源?A. 风能B. 水能C. 煤炭能D. 核能9. 隔热层的主要作用是?A. 防止热量散失B. 防止冷空气进入C. 防止声音传播D. 防止紫外线照射10. 以下哪项不属于水的三态变化?A. 做冰淇淋B. 煮沸C. 凝固D. 蒸发......(省略30题)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森林是地球上的________。
2. 长在湖泊、河流和大海中的植物称为________。
3.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的比例约占________。
4. 第一大陆动物是________。
5. 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鲁班是木工方面的________。
6. 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是由________发明的。
7. 火山喷发时会伴随着________现象。
8. 龙卷风是一种________天气现象。
9. 在光线直线传播的情况下,人眼才能看到________。
10.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________。
第三部分:解答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1. 请简述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区别。
2. 请列举3种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
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A.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B.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C. 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D.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A.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B.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C.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答案:D3. 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正确?A. 案例教学B. 实验教学C. 课堂教学D. 灌输式教学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评价方式?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D. 诊断性评价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A. 科学知识B. 科学方法C. 科学态度D. 科学伦理答案:D(以下题目1-20题,每题2分,共40分)6. 科学课程中,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C.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D. 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答案:B7. 关于光的传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C.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D.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成反比答案:D8. 以下哪个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风能D. 核能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人类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设计实验D. 数据分析答案:D11.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A. 实验目的B. 实验原理C. 实验步骤D. 实验结果答案:D12.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类比法D. 计算法答案:D13.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态度的表现?A. 勇于探索B. 敢于质疑C. 客观公正D. 追求时尚答案:D14.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伦理的内容?A. 尊重生命B. 爱护环境C. 诚实守信D. 勤奋学习答案:D15.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素养的表现?A.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B. 具备科学思维能力C. 具备科学探究能力D.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答案:D16.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A.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B.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C.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D. 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答案:D17.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评价原则?A. 全面评价B. 客观公正C. 灵活多样D. 重视分数答案:D18.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A. 案例教学B. 实验教学C. 探究教学D. 灌输式教学答案:D19.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A. 物质科学B. 生命科学C. 地球科学D. 数学科学答案:D20. 以下哪个不是科学课程的教学手段?A. 语言B. 图像C. 实物D. 体力劳动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202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 ( ) , 认识 ( ) , 树立 ( ), 崇尚(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以( )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 )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 ),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3.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 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属于( )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 )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5.作出假设的目标与要求上,1-2年级的目标与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 )对问题作出( )。
5-6年级是提出有( ) 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7.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8.科学教师应将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的其他成分,注重各方面目标的与平衡。
9.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的科学学习与才能达成。
10.自评或互评的结果最好不要简单地用表达,而是采取的方法。
11.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等。
12、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13. ( ) 和 ( )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4.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 ( )、 ( ) 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 ) 和( )。
202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和()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6.科学探究包括()、()、()、()、()、()、()、()等8个要素。
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运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49.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的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应以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体现以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
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为、和。
14.小学科学倡导学习方式。
15.STEM是科学、、与的简称,是一种以、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①。
②。
答案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适合的、公平的。
3.科学探究。
4.探究活动。
5.质疑与反思。
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62分)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
(每题2,共10分)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A、变告诉为启发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标测试题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8、(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10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17、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18、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9、“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20、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1、国际科学教育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手、脑)结合;进行“真实” (问题)的学习;采用(探究)法;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实施(写实性)评价。
22、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3 、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及(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24、课程标准从目标上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26、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27、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28、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29 、常常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0、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31 、小学科学的内容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32、在探讨公民的科学素养时,我们必须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置于重要位置。
33、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具体教学)工作;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35、不要轻易否定和逃避孩子的(问题或怀疑),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36、在科学探究中,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科学问题)应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
二、判断(√)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要求。
(√)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降低了(√)10、低估儿童的科学学习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11 、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12、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13 、教学大纲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14、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15、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16、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7、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科学素养。
(×)18 、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
(√)19、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20、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1、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2、科学课程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23、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24、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25、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
(√)26、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2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28、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
(√)29、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30、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
(√)31、我们应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学习机会的评价。
(×)32、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是记住大量的知识。
(√)33 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识结构。
(√)34、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D、限制较死3、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B) A、选择空间很大B、硬性的 C、弹性的 D、间接的4、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 、直接的 B 、指导性的C、限制较死 D 、控制严格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 C ) A、凭感觉判断B、随意涂改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D)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 A 、不迷信权威B、尊重证据C、想知道、爱提问 D 、珍爱生命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 、选择探究的问题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 、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10 、“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C)A、能倾听不同观点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11 、“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C)A、物体与物质B、珍爱生命C、生命的共同特征D、天气的变化12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B)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 、不确定13 、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A)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C、结束之前D、搜集、整理信息阶段14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D)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 、思考行动计划15 、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D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究。
四、简答1、原教学大纲存在哪些弊端?P1答: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弹性不足。
2 、为什么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P2 答: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际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科学课程改革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说明科学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3、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任务?P3答:第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
第二、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第三、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4 、科学课程的地位是怎样的? P3答: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5、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P3答: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