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的关系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焦婷婷1,2,师梦楠1,2,罗慧1,王庆华1,王白娟1,阮殿蓉3,周玲1*,熊昌云1,2*(1.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3.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西双版纳650100)摘要: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深变暗,贮藏10年及以上感官品质有所提升,但贮藏18年后,感官品质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咖啡碱、GC、C、CG的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EGC、EC、EGCG、GCG、ECG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对17个品质指标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可将茶样分为5类,每间隔3~4年聚为一类,其中,A类综合得分最高,D类次之,E类最低,说明品质指标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在3~4年贮藏时间内保持稳定。
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普洱生茶;理化成分;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文章编号:1673-9078(2024)03-172-1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32Analysis of Changes in Quality Indicators during Storage of Raw Pu-erh TeaJIAO Tingting1,2, SHI Mengnan1,2, LUO Hui1, WANG Qinghua1, WANG Baijuan1, RUAN Dianrong3,ZHOU Ling1*, XIONG Changyun1,2*(1.College of Tea,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2.Tea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Pu’er 665000, China)(3.Yunnan Six Famous Tea Mountain Tea Indus try Inc, Xishuangbanna 6501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stud y, 18 raw Pu-erh tea samples with storage times of 3 to 20 year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quality indicators of raw Pu-erh tea during storage through sensory evalu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storage time, the color of raw Pu-erh tea gradually deepened, while the fresh aroma transformed into an aged fragrance. Simultaneously, the flavor changed from mellow and rich to mellow and neutral, and the color of the leaf bottom turned darker. The sensory quality was seen to improve after storage for 10 years and above, but began to decline after 18 years of storage. The water extract components, caffeine, GC, C, and CG showed irregular change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gallic acid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s, EGC, EC, EGCG, GCG, and ECG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storage time. Seventeen quality indicators were standardized and 引文格式:焦婷婷,师梦楠,罗慧,等.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4,40(3):172-181.JIAO Tingting, SHI Mengnan, LUO Hui, et 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quality indicators during storage of raw Pu-erh tea [J] .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0(3): 172-181.收稿日期:2023-04-10基金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高技能人才专项基金(YNWR-SXJS-2018-034)作者简介:焦婷婷(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茶工程与品质化学,E-mail:通讯作者:周玲(1969-),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茶叶加工、茶文化,E-mail:;共同通讯作者:熊昌云(197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茶叶生物化学与功能性产品研发,E-mail:172th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at reveal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the quality indicators. The tea samp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by systematic clustering and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 every 3~4 years. In particular, category A had the highest composite score, followed by category D, while category E had the lowest score. Although the quality indicators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storage years, they remained stable during 3~4 years of storage.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quality changes of raw Pu-erh tea during storage.Key words: raw Pu-erh tea;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 variation pattern;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普洱茶在我国云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晒青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种类型[1,2] 。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热工计量参数的分析

解、 聚合 、 降解等化学变化 此 ,
茶的发 温瞍 , 必
制 存 5 ~ 0C的 范 内 , 低 不 f 丁 4) , 高 小 过 _ 0 6 ̄ 敲 【 、 ( ( { 1 『 6 ̄; 5C 必须 严 格 注 意茶 堆 的 胴 、 q 尺 , 心 度 川能 趋 t ‘ 均 衡 , 据 小 H 荼 叶 的 品 质 特 根
家 对 普 洱 茶 的 高度 重 视 。 普 洱 茶 分 为 生茶 和 熟 茶 , 洱 熟 茶 具 有 滋 味 醇 厚 , 色 普 汤 褐 红 , 香 显著 , 陈 叶底 红 褐 的 品 质 特 点 , 具 有 越 陈 越 香 的 品 并 质特征。 百年来 , 由于 普 洱 茶 产 地优 越 的 自然 环 境 、 良的 优 茶树 品种 、 特 的 加 T 、 具 匠 心 的造 型 、 陈 越 香 的 品 独 独 越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热工计量参数的分析
常 萱
( 南省 计 量 测 试技 术研 究 院 ,6 0 2 云 5 2 8)
罗正 刚 姜 东华
( 洱 市综 合技 术捡 测 中心 ) 普 节茶 堆 温 度 、 湿度 、 空 的 手 F , 址 控 制 发 过 的 重 _ 段 要措 施 。通 过 条 堆 的 酬 动 , 观察 发 £条 的 化 , I , 衡 叫时 、
发 酵 茶 堆 的 度 低 , 足 素. 严格 控 制 泓 嫂 , 持适 1 保 的
… 肜 成 f转 化 的 父键 【 l 地 … , 利 1做 , 物 的 仃 - - l
大量 滋 生 繁殖 , 生 物 分 泌 脯 的 活 悱 、 化 I及 速 邯 会 微 催 " k 增 强 并 加 快 ,茶 多 酚 类 化 合 物 能 随 之 怏 谜 转 化 、降 ;j , I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一、普洱茶采摘
普洱茶因发展了在中国云南省的独特采摘工艺,所以其茶叶的品质非常之高。
普洱茶采摘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采摘前准备:采摘前,需要对采摘工具进行检查,保证采摘工具的完整性和清洁性,避免采摘时带入杂质污染茶叶;
2、采摘:普洱茶的采摘会在傍晚4点前开始,采摘以上嫩的茶叶为宜;
3、采摘后的晾晒:采摘后的茶叶应该及时晾晒,以防止其发霉;
4、布袋装收:晾晒完毕后,将茶叶尽可能一次性装入布袋进行收取,以免受雨水污染。
二、普洱茶储藏
普洱茶储藏分为短期储藏和长期储藏,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短期储藏:短期储藏指把晾晒后的茶叶储藏于通风干燥的室内,避免受高温潮湿的环境污染;
2、长期储藏:茶叶储藏于低温、阴凉干燥的房间,又称“乾燥保存法”,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三、普洱茶加工
普洱茶加工分为五个步骤:
1、揉捻:将茶叶用手捏碾到达一定程度;
2、发酵:发酵是普洱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发酵时间一般为12-48
小时,至于发酵的时机取决于揉捻的程度;
3、焙火:将揉捻发酵后的茶叶在焙火设备上以低温高压的方式,以保留茶叶的原味;
4、分级:将焙火后的茶叶根据其质量进行分级;
5、包装:将分级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以保障茶叶的新鲜度、品质和营养成份。
茶叶品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一、茶树品种
1、茶树品种的概念:
品种是人类劳动的成果:茶树品种是人类长期培育和选择的产物,野 生茶树在未经驯化之前,不能作为品种。
品种是人类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最小单 位,而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具有共同的经济性状。
品种需要良好的栽培条件: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在人类一定的特殊栽培 条件下形成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某些特殊要求而产生的,许多优良特性的 表达,需要良好的栽培条件。如果更换了栽培地区,其经济性状、利用价 值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土壤深度:土层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茶叶的生产量。一般而言, 土层越深,茶树根系生长就越能得到保障,有利于茶树的吸水和吸肥, 从而有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形成。适宜于茶树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 基本条件:
有效土层深度:>100cm 表土层(耕作层):>20~30cm
亚表土层(亚耕作层):30 ~ 40cm左右
秋季茶园停采后,虽然地上部已处于休止状 态,但茶地的地下部仍进行着旺盛的代谢活动。据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用同位素N标记试验,从10 月下旬到第2年2月下旬的越冬期间所吸收的氮在树 体内占有相当的比例,以9~10月吸收能力最强,
之后逐步下降,到2月下旬以后又开始回升。渡部 育夫的研究则表明,秋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树体内 养分积累,促进春茶生育。因此,在日本施秋肥作 为增加春茶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认为秋肥 宜于9月20日左右施入,施用量在每1.5亩施纯氮 12~48kg(磷、钾各为氮的一半)中,结果春茶的 品质中,香气以少肥的为佳,滋味是多肥的较浓, 当超过40kg时,对提高品质效果不明显。
加工工艺的不同,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不同的 品质特点。
目前,中国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绿茶、红 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等六个类 别。
普洱茶茶褐素的含量与品质评价关系的研究

贮藏加工普洱茶主要种植生产于云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茶。
普洱茶选取的原料主要以晒青毛茶为主,一般成品为散装茶和紧压饼型茶[1]。
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过程所需时间较长,现代茶厂主要利用固态发酵的工艺方法进行生产制备[2]。
普洱茶色泽红亮,滋味醇厚回甘,汤色内敛浓红[3]。
具有降血糖、抗衰老、抗过敏、降血脂、防癌等效果[4]。
普洱茶成品可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分主要是加工工艺的不同。
生茶主要利用自然发酵的方法,将原料长时间存放。
熟茶是经过人工发酵,经过“渥堆”过程制作而成[5]。
熟茶的制备过程,主要经过“渥堆”发酵工艺,发酵过程能够决定普洱茶的品质。
发酵过程会存在大量微生物。
根据目前的研究,微生物主要有黑曲霉、酵母、根霉等[6],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会有所变化,其中最多的是黑曲霉,大约占总含量的80%左右。
黑曲霉能够把多酚类物质转化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茶色素,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7]。
普洱茶的茶汤色主要由茶色素决定[8]。
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构成。
有研究表明,茶红素和茶黄素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会有所下降,并且相对含量没有茶褐素高[9]。
茶褐素作为普洱茶中的一种重要物质,研究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就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10]。
利用自动化恒温恒湿发酵方法比采用恒温非湿的方法,普洱茶发酵后品质的稳定性要强。
而目前利用黑曲霉发酵对普洱茶茶汤色品质的定量分析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恒温恒湿的发酵环境,对原材料接种黑曲霉,测出不同发酵过程中茶褐素的含量。
对不同发酵过程中的感官评价进行打分,研究茶褐素含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发酵工艺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接种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翻堆样,晒青毛茶,由云南普洱市思茅和益茶叶有限公司代购。
2016年生产困鹿山生茶熟茶各一饼(357g/饼)、2017年板山青(生茶)、2015年和润(熟茶);发酵用黑曲霉(上海沪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普洱茶美文

云南普洱茶美文云南普洱茶,源自云南大地的一片宝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是一种发酵茶,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变得香醇,回味无穷。
普洱茶的美妙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香气。
当你品味一口普洱茶时,你会被它那浓郁的柔和感所吸引。
它的滋味醇厚,充满了自然的甘甜,仿佛一种来自大地的馈赠。
每一口茶水在舌尖上悄然蔓延开来,带给你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云南的山川田园之中。
普洱茶的美丽之处在于其色泽的变化和茶汤的清澈。
初泡的普洱茶呈淡黄色,像是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随着泡茶的次数增加,茶汤逐渐变为红褐色,令人惊艳。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颜色的转变,更是普洱茶内在品质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时间会让事物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美好。
普洱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身体的益处和滋养。
普洱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降脂减肥等功效。
它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
在繁忙的生活中,泡一壶普洱茶,细细品味,不仅可以滋养身心,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普洱茶的文化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茶道和茶具。
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将泡茶过程视为一种艺术,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泡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与水的交融,茶香与心灵的共鸣。
而普洱茶具有较高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使其成为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洱茶的历史之处在于其源远流长的渊源。
据说,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
在漫长的岁月中,普洱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被喜爱和推崇的茶品。
而如今,普洱茶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向世界展示云南的魅力和智慧的窗口。
云南普洱茶,不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无论是在清晨的阳光下,还是在夜晚的寂静中,一杯普洱茶都能带给我们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云南普洱茶,如同一位朋友,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刻。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潮水用量对茶品质的影响

1%
0¨l}I,l}19
24.25
30-31舡”n
n
2.2不同潮水的普洱萘主要特征成分在渥
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万方数据
精南女n#{
势随后逐惭减少的变化规律,但是潮水量55%的茶
可溶性糖含量便逐渐减少;潮水量45%、55%的样 品至茬堆前期可溶性糖吉量逐渐增加的,而至中后 期可溶性糖含量便逐渐减少。
2.2
fer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different amounts of microbial,pile temperatures and water
it may
affect the
chan舀ng
speed of
characteristic ingredients,such鹪tea polyphenols,theaflavins
摘要:普洱茶(熟茶)是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散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和湿热等综合氧化作用,其
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在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由于不同潮水量的茶坯所
着生的微生物及堆温、含水率的差异,导致不同潮水量的茶坯中茶多酚、茶黄素、可溶性糖、氨基酸等特征性成分变化快慢不一。 关键词:普洱茶;渥堆;潮水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377 Influence o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l 1)09-01 12-03
热销,亦使一些问题日益显现,规范工艺、规范品质
事关云南普洱茶的健康发展。而渥堆发酵是形成普 洱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普洱茶“渥堆”前的茶坯潮水 “增湿”又是渥堆前的一个关键技术。通过不同潮水 处理对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特别是普洱 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为创新规范普洱
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探讨

生 物 因子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普 洱茶 的渥堆 , 实 质 是 以晒青 毛 茶 的 内含 成 分 为 基质 , 在微 生物
分 泌 的胞 外 酶 酶 促作 用 , 生物 呼 吸代 谢 产 生 微
的热 量 和茶 叶水 分 的湿 热 协 同下 , 生茶 多 酚 发
的氧 化 、 合 , 白质 和 氨基 酸 的 分解 、 缩 蛋 降解 ,
1 品 质 特 征
云南 普 洱 茶 具 有 滋 味 醇 厚 , 色 红 褐 , 汤 陈 香显著 , 叶底 红 褐 的 品 质 特 点 , 且 有贮 存 时 并 间 越 久 , 质越 佳 和越 陈越 香 的 品 质 风 格 。 品
2 加 工 工 艺
云 南 普 洱 茶 工 艺 流 程 如的 渥 堆 过 程 中 ,翻 堆 是 形 成 普 洱 茶 品质 特 色 的 关 键 ,必 须 掌 握 好 渥 堆 程 度 、 堆 堆 温 、 度 及 渥 堆 环境 的变 化 , 渥 湿 进 行 适 时 翻 堆 。翻 堆 的掌 握 主要 由发 酵 班 、 负 组 责 人 会 同 质检 人 员 进 行 监 控 , 以保 证 翻堆 技
化 , 持 室 内 温度 、 度 的相 对 稳 定 , 保 持 保 湿 在 茶 叶 品质 稳 定 的 同 时 , 意 卫 生 , 求贮 放 环 注 力
作 用 的 缓 慢 进 行 。 并 注 意 成 茶 的 温 、湿 度 变
行 翻堆 , 称 “ 水 ” 再 成 堆 , 俗 翻 , 以使 水 分 分 布 均 匀 , 第 一天 加 水 不 足 , 二 天 翻 水 时 进 行 如 第
补 足 至 需 潮 水 量 ,翻 堆 以 使 所 有 的茶 叶 均 匀 受 到 湿 热 、 生 物 和 胞 外 酶 类 的共 同作 用 , 微 达 到 自然 氧 化 发 酵 , 据 茶 叶 嫩 度 的不 同 , 堆 根 翻 问 隔 5~1 0天 , 渥 堆 场 地 、 温 、 度 及后 视 堆 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的关系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一带的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茶,为历史名茶;由于它不同于其它茶类的工艺、品质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普洱茶的生产工艺中有后发酵的过程,所以很多学者把普洱茶归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分类,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普洱茶品质成因、成分变化、微生物群落的消长规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普洱茶不应划在黑茶类,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质与黑茶有明显的差异。
一、普洱茶的产地与品种为什么要强调产地、品种?这是正确认识普洱茶的关键。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普洱茶的研究,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以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制成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水分的湿热协同下,发生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而微生物不是原料自身就有的,它是特殊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自然着生于茶坯上产生胞外酶而引发的以茶多酚的氧化、缩合为主体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和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和仓储陈化是自然的无人为意识的,而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人为发水、人为接种微生物等人为意识的工艺,无论传统普洱茶还是现代普洱茶工艺要形成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格有一个内因就是制作晒青毛茶的品种,必须是分布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普洱茶种,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全省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结合历史上有史书记载生产普洱茶产地的茶树品种分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5个地(州)61个县(市)均有大面积普洱茶种分布,而以澜沧江中下游相对为集中(如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中外的“六大茶山”均为普洱茶种)。
二、普洱茶的产品分类云南普洱茶产品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加工工艺和品质特佂与黑茶类均有明显的差异)。
普洱散茶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后筛制分级的商品茶,现主要产品有:宫廷普洱茶、高级普洱茶、三七参普洱茶等;此外,还有云南普洱茶、陈香普洱茶等品名。
云南普洱紧压茶系由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散茶经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度,规格一致,有呈燕窝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砖茶、正方形的普洱方茶、圆饼形的七子饼茶、心脏形的紧茶和各种其它特异造形的普洱紧压茶,如云南贡茶、金瓜贡茶、梅花饼茶等。
三、普洱茶的品质要求云南普洱散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时间越久长、品质越佳和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
云南普洱紧压茶是一种后发酵的再制茶,具有滋味醇厚回甜、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具独特陈香的品质特点,云南普洱紧压茶的芽叶粘结成块,并耐久贮藏,时间愈久长,品质则越陈越好,故素以越陈越香而著称。
四、加工工艺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毛茶筛分(同规格茶)→渥堆→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仓储陈化→(普洱散茶)→蒸压成形→仓储陈化(普洱紧压茶)拣剔→拼配→蒸压成形→仓储陈化(普洱紧压茶)五、人工速成普洱茶工艺过程与品质的关联分析人工速成普洱茶(也称普洱散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制成的优质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后发酵和陈化工序加工而成的产品,其中渥堆、翻堆、干燥和仓储陈化工序对其品质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渥堆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核心。
云南普洱茶渥堆中,滋味由浓强变为醇厚,汤色由黄绿变为红褐,香气由清鲜变为陈醇,这一变化是渥堆过程中发水量、叶温及微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普洱茶的渥堆,实质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水分的湿热协同下,发生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晒青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必须增加茶叶含水量才能较好发挥湿热作用,增加水分必须根据茶叶老嫩、气温、空气湿度、季节、渥堆场地等不同情况,掌握渥堆茶叶水分,潮水宜用冷水发水,因普洱茶渥堆是微生物和胞外酶类缓慢综合发酵的过程,另用热水发水易使部分茶条索回松,严重影响外形,在大生产中,采用大堆渥堆,渥堆成堆后堆表面适当压水,盖上湿布,增温保湿以利渥堆作用的进行。
2、翻堆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关键。
在云南普洱茶的渥堆过程中,翻堆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关键,必须掌握好渥堆程度、渥堆堆温、湿度及渥堆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翻堆。
翻堆的掌握主要由发酵班、组负责人会同质检人员进行监控,以保证翻堆技术的正确实施,新渥堆成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堆,以使水分分布均匀,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水时进行补足至需潮水量,翻堆以使所有的茶叶均匀受到湿热、微生物和胞外酶类的共同作用,达到自然氧化发酵,根据茶叶嫩度的不同,翻堆间隔5-10天,视渥堆场地、堆温、湿度及后发酵程度而灵活掌握,要求翻堆使茶叶无团块,翻拌均匀,严格控制渥堆堆温40-60℃、堆温达不到40℃和堆温超过65℃均应进行翻堆,经过几个翻堆周期后,当茶叶呈现红褐时,即可通沟进行摊晾干燥。
3、干燥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保证。
渥堆结束后,为避免渥堆过度,必须进行干燥。
因云南普洱茶渥堆结束后,必须有一个后续发酵的过程,以增进其陈化,所以,云南普洱茶干燥切忌烘干、炒干。
晒干也尽量少用,在万不得已时才用,因晒干可增加茶叶损耗达5%以上,且普洱茶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普洱茶干燥宜用室内渥堆成堆后的通沟法进行通风晾置干燥,当茶叶水分含量在20%以上时,必须每天通一次沟,茶叶水分含量14-20%,每隔3-5天通一次沟,第一阶段按顺序每隔50-80CM顺序通沟,顺序通沟结束后按反方向进行交叉通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14%以下即可起堆进行分筛。
4、仓储陈化是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特色的必要手段。
因云南普洱茶后发酵是微生物和胞外酶类等综合作用的过程,而渥堆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着后期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根据此特点,云南普洱茶包装成件后,必须贮藏于干净、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让其自然陈化,以利酯化作用的缓慢进行。
并注意成茶的温、湿度变化,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在保持茶叶品质稳定的同时,注意卫生,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防止云南普洱茶被污染。
六、讨论1、云南普洱茶生产的有机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环境,卫生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普洱茶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给云南普洱茶带来了机遇,但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对云南普洱茶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云南普洱茶的有机化势在必行,有机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因此,有机普洱茶是属真正纯天然、富营养、高质量的保健饮品。
云南普洱茶的“有机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云南普洱茶生产的“有机化”必将成为云南茶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2、云南普洱茶加工机械化。
云南普洱茶的加工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制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茶叶机械的发展,云南普洱茶加工过程如筛分、拣剔、翻堆时的解散团块都有了相应的机械。
但是,云南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的翻堆、通沟等工序一直由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加之加工人员的技术差异大,操作不规范,产品质量波动大,难以标准化、稳定化,造成同一厂家不同日期出厂的同一级别,同一唛号的普洱茶产品,外形、内质很不一致,给市场营销管理和品牌的树立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云南普洱茶加工机械化是普洱茶生产、经营和研究者应重视的一个课题。
云南普洱茶加工机械化,首先是工艺规范化,产品质量能够稳定,有利于维护和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其次是省工,成本低,既可大幅度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价廉质优的需求,促进云南普洱茶拓展。
3、云南普洱茶渥堆“快速化”。
目前,云南普洱茶的渥堆时间较长,资金周转较慢,效益较低,因此,深入研究微生物与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系,发展有效微生物及其胞外酶类的提取,并运用于云南普洱茶渥堆工序中,缩短渥堆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据调查,现有部分生产经营者,在普洱茶的渥堆工序中加入适量陈年普洱茶老梗,以加快渥堆进度和增进普洱茶的陈香,已初步取得良好效果,但云南普洱茶渥堆“快速化”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云南普洱茶的“贮藏陈化”。
云南普洱茶品质最重要的是香气要有陈香且显著,同时滋味要浓厚耐泡,而云南普洱茶刚包装成件生产出来时,陈香往往不显著,特别是普洱茶嗜好者们对普洱茶陈香要求显著、高长,对刚出厂的普洱茶甚至出厂一、二年内的普洱茶产品不愿接受,因此部分生产厂家,销售商想尽多种方法加速云南普洱茶的陈化,但至今尚未见有很好的办法,而云南普洱茶在保存贮藏过程中,容易吸收异味及霉变等影响普洱茶的陈化品质,因此如何加快云南普洱茶的贮藏陈化进程也是云南普洱茶生产、经营和研究者们应重视的一个课题,据刘勤晋等研究,普洱茶在贮藏中辛二烯酮,庚二烯酮、戊烯醇等成分的增加是产生独特陈香的主要原因。
尽管上述理论研究尚未达到应用程度,但对进一步探明普洱茶陈化的化学机制是有帮助的。
缩短云南普洱茶贮藏陈化期,云南普洱茶就能早面市,既加速了生产者、经营者和销售商的资金周转,又能尽快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云南普洱茶的拓展。
普洱茶除内销云南、四川、广东、西藏等省(区),主销港、澳、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外,近年来在日本、德、美等国也有极大的销量,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普洱茶的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也为国内外医学试验所证明,市场潜力非常广阔。
现在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自然仓储陈化(干仓)、后发酵(渥堆)加工工艺处理后,精制而成的产品,是介乎于红、绿茶之间的一种特种茶类。
当前的人工速成后发酵普洱茶加工工艺是得到消费者及国内外专家学者肯定的,但仍有不足之处,人工潮水发酵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成茶的色、香、味与自然后发酵的普洱茶还有某些差距,这些差距由于生物工程和加工工艺的进步和发展正在被消除。
因此,保持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在保证云南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格和促进品质提高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制茶技术,使两者有机地结合,不断改革加工机具,完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云南普洱茶是云南茶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