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性、防御与攻击共29页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本章将回答的问题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性别与性心理学的研究

性别与性心理学的研究性别与性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人类的性别差异和性心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定义性别与性心理学、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等方面,详细探讨这一研究领域。
1. 定义性别与性心理学1.1 性别:指的是人类在生理和心理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包括生殖器官、染色体等。
1.2 性心理学:研究人类性别差异以及和性别相关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认知差异等。
2. 性别差异的研究2.1 生理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殖器官、体型、性激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2 性别认知差异:男性更倾向于空间和数学思维,女性更倾向于语言和情感表达。
2.3 性别行为差异:男性更倾向于竞争性、攻击性行为,女性更倾向于合作和照顾性行为。
3. 性别角色的研究3.1 性别角色:社会赋予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角色和期望。
3.2 社会化过程: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塑造是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包括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渠道。
3.3 限制和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常常会对个体产生束缚,追求性别角色平等和消除性别偏见是社会持续努力的目标。
4. 性别认同的研究4.1 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4.2 性别认同发展:性别认同是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4.3 倾向多样性:性别认同可以超越传统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二分法,包括非二元性别认同、跨性别等。
5. 研究方法5.1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等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2 个案研究:深入研究个体的性别差异和性心理特征,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获取详细信息。
5.3 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差异和性角色认同,了解文化对性别的影响。
5.4 纵向研究:追踪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性别认同和心理特征的变化,探讨性别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性别与性心理学的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深入研究人类的性别差异和性心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犯罪心理学3:性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概念:广义说与狭义说(性目的与性工具)一般特点:20-30%的强奸行为是男性青少年所为;重复犯罪率高:强奸犯的累犯罪率突出;智力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多为未婚或未家庭者或离异者;一般心理类型:正常型性变态者人格异常者应对性犯罪重犯率高的对策美国法律对策:侵害儿童与性暴力登记法案(1994年)强制性社区通告:MEGAN 法案(1996年)性犯罪跟踪与识别法案(1996年)强奸:性犯罪的典型强奸/性侵害:表达性犯罪:情绪工具性犯罪:目的强奸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性犯罪,多数情况下具有暴力犯罪与性犯罪的双层性质。
强奸的类型暴力强奸 Forcible rape 法定强奸 Statutory rape 欺诈强奸 Rape by fraud 约会强奸 Date rape美国2002年:强奸案 95136起:6%真实与低估倾向:未报告的隐案美国中约有2/3未报告?妇女在一生中被强奸的概率:1/5 USA 但西方近20年来性犯罪率下降, 原因 ? 强奸既遂与强奸未遂 强奸案的侦破率: 45% 强奸男性案 婚内强奸案强奸的发生率与盛行率应对法律严厉 性自由环境 女权主义[防范与私刑]谁是强奸犯罪人? 2000年美国全国妇女调查:83%被害者少于24岁24%强奸犯是陌生人22%强奸犯是丈夫或前夫20%强奸犯是男友或前男友10%强奸犯是亲戚身份15%强奸犯是“朋友”等熟人。
强奸的普遍性?男性强奸适应器?女性反强奸的防御机制? 婚内强奸 性攻击与性骚扰 进化心理学对强奸的分析 避免强悍的陌生男性 避免身体暴露 注意危险情景结伴行为年轻漂亮女性?强奸犯罪动机的生理因素主要体现为行为人的本能(性本能与攻击本能)及生理兴奋性。
强奸犯罪人具有较高的进攻性基因(如Y染色体)与性激素水平,对性的需求较高,而个人对性兴奋的抑制力较弱。
男性性本能与攻击本能紧密结合,而成为强奸犯罪的生理动力。
犯罪前的酗酒、吸毒等特定的兴奋、抑制生理反应,也会促使自我放纵而大大地降低行为人的控制力。
男女两性心理学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从细节出发。而 男性与女性相比
,更容易忽视细节。
第十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言语差异
言语表达: 英国一家媒体报道,女人平均每天说6400-8000个
单词,而男人平均每天所说的单词数比女人少一倍,只 有2000-4000个。 言语学习:
女性在言语学习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爱情是人一生之中最千载难逢的机遇,它可以让我们过去所有受过 的心灵创伤得到医治。然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脆弱、最 容易伤上加伤的时刻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二、
特征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三、爱情三要素(Sternberg)
• 激情 Passion
• 亲密感与友情 Intimacy • 承诺与委身
1、身体条件
2、能力条件 3、期望条件
4、经济条件
5、社会条件
第四十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二、夫妻的心理冲突
• 需求不满 • 价值观的不一致
• “我”的远离 • 全责的争执
• 夫妻性差异
第四十一页,讲稿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焦点的治疗模式,属于人际关系治疗的一种。始 于19世纪初,但发展缓慢,近二三十年才蓬勃兴起。 观念: 1、多层次多角度看待婚姻的观念;
沙赫特 情绪二因素理论 爱情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合适的生理唤起与对异性的认知的综合作
用下,这种生理唤起容易被感受或命名为爱情
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 五、恋爱男女关系定律
• 1、单身定律:男人单身,是因为没有女人给予爱; 女人 单身,是因为没有男人值得爱
• 2、约会定律:男人约会有意先到是为了讨好对方;女人约会故意迟到是为了考验对 方。
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攻击性⾏为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新闻评论【摘要】本⽂通过查阅社会学、⽣理学及⼼理学等领域关于攻击性⾏为性别差异研究的相关⽂献及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了两性在攻击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男性的直接攻击性⾏为⼤于⼥性;2.在攻击形式上⼥性更多地采⽤间接攻击;3.两性在攻击性上存在情境差异。
同时还从⽣理、社会认知与⽂化及家庭等⽅⾯,分析了两性攻击性⾏为差异产⽣的因素。
本研究对减少社会犯罪,推动社会和谐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攻击性⾏为性别犯罪⾏为在⼈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作为⼈类⾏为的主体部分之⼀,攻击性⾏为成为各个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之⼀。
美国⼼理学家J.Dollard提出,攻击是受挫的继发⾏为。
⼀般认为,攻击性⾏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孩的攻击性⽐⼥孩更突出。
男孩受到攻击后,会很急切地去报复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后,这种攻击性⾏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为。
因此,对于攻击性⾏为的研究对预防犯罪有着重⼤的意义。
本⽂在论述攻击性⾏为性别差异特征的基础上,进⼀步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攻击性⾏为性别差异的特征1974年,麦克⽐和杰克林出版了⼀本著名的⼼理学著作《性别差异⼼理学》,他们整理了⼤量⼼理特征的两性差异,最后把这些差异归结为四个⽅⾯:⼥性的语⾔能⼒优于男性;男性的数学能⼒优于⼥性;男性的空间知觉上优于⼥性以;男性⽐⼥性有更⾼的侵犯倾向。
但对于两性在攻击性⾏为上都表现出何种差异,⽬前的研究成果没有给出概括性的结论。
在此,我们从直接攻击⾏为、间接攻击⾏为及不同情境下攻击⾏为等3个⽅⾯具体论述攻击性⾏为的性别差异特征。
(⼀)男性的直接攻击⾏为⾼于⼥性。
在实际的攻击⾏为上,⾃幼⼉期起,男性就开始⽐⼥性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男性的直接攻击性要⾼于⼥性。
众所周知,暴⼒犯罪,如袭击、抢劫、谋杀、殴打致死、勒索、绑架和⾝体伤害等犯罪⾏为中,男性的犯罪率远远⾼于⼥性。
2000年,美国刑事统计数据中男性谋杀犯是⼥性谋杀犯的7倍,被谋杀的男性是⼥性的3.2倍。
生理心理学重点

绪论 神经元的电活动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脑皮层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 端脑 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 前脑丘脑 间脑下丘脑 上丘顶盖 四叠体 脑 中脑 下丘 被盖——网状结构脑干小脑 后脑后脑 脑桥 末脑——延脑 神经解剖学技术神经通路追踪法——找出神经联系,神经通路 顺向追踪(细胞体 轴突):如刀豆白细胞凝集素 逆向追踪(轴突 细胞体):如辣根过氧化酶 电记录法(1)脑电图 分类 (2)脑诱发电位 (3)脑磁图(4)单位活动,突触后电位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静息电位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静息膜电位。
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多数约为-70毫伏扩散压力和静电压力二力平衡(主要是钾离子)扩散压力: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分布过程静电压力: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突触三种形式:与树突相连:树突棘与胞体相连与轴突相连组成:突触前膜:内含许多线粒体(内含酶类)和大量的囊泡(内含递质)突触间隙:约为20-50纳米(nm)突触后膜:上有很多特异性蛋白质受体,一种受体只能接受一种递质的作用。
突出传递化学突触传递: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Ca+内流——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可双向传递非突触性传递受体与信号转导受体的分类1.离子型受体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谷氨酸受体——Ca+通道; GABAA受体——Cl-通道2.G蛋白耦连受体与G蛋白相连直接通路:受体激活——激活位于细胞内的G蛋白——激活离子通道间接通路:受体激活——激活位于细胞内的G蛋白——酶激活,生成第二信使——调节离子通道活性,影响基因表达3.与酶相关的单跨膜受体4.转录调节因子受体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兴奋性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抑制性超极化突触整合空间整合:当同时有2个或多个突触前输入,它们各自的突触后电位相互叠加。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2020年8月30日19:44一、心理学研究了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1、定义2、对象往往是个体3、主要关注个体的行为4、认知科学5、意义二、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紧密相连?1、两者定义2、都属于目标3、心理学家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对造成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4、举例:朋友不愿交新朋友是因为害羞,那么下次在新的陌生的社交场合,朋友依旧会害羞三、冯特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有哪些?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正式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室2、构造主义3、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创立实验心理学5、培养大批心理学家四、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观点有什么?1、关注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2、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3、青年期:力比多高潮期4、强调当前的社会环境5、强调对个体生活经历具有持续影响的方面6、强调社会动机和人际关系的角色7、强调自我的功能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五、怎么看待“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1、本能论2、弗洛伊德观点3、建议放上行为主义观点比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4、生物遗传是前提基础5、在发展的低级阶段,遗传对行为的制约较大六、精神分析法(心理动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0、精神1、缘起于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的临床工作2、正常行为、变态行为都可3、心理咨询4、无意识的动机5、儿童发展6、遗忘七、遗传、环境与个体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心理学既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因素,也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或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不存在。
1、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
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强化练习)

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强化练习)1、单选异相睡眠期脑电活动类似().A.清醒期B.慢波二期C.慢波三期D.慢波四期正确答案:A2、单选平滑肌、腺体和心脏接受()神经的支配。
A.植物性B.交感神经C.副交感(江南博哥)神经D.迷走神经正确答案:A3、单选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大约是().A.20~50纳米B.15~40纳米C.10~30纳米D.10~50纳米正确答案:A4、单选人能听到的各种振动波的频谱大约为().A.20-16000赫兹B.30-17000赫兹C.40-18000赫兹D.50-20000赫兹正确答案:A5、多选研究人脑运动功能节段性机制的标本是().A.去大脑皮层动物B.去大脑动物C.孤立头动物D.脊髓动物标本正确答案:A, B, C, D6、单选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的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是().A.MMNB.顶负波C.P3D.P1正确答案:A7、单选传导性失语症被认为是()受损所致。
A.布洛卡区B.维尔尼克区C.顶下小叶与角回D.布洛卡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正确答案:D8、单选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B.慢波一期C.慢波二期D.慢波三期正确答案:A9、单选内侧膝状体是()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A.听觉B.视觉C.躯体觉D.嗅觉正确答案:A10、单选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动物标本是在猫的().A.延脑与脊髓之间横断B.延脑与桥脑之间横断C.桥脑中部横断D.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正确答案:A11、单选具有联想式学习特点,也具有非联想式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是().A.味—厌恶式学习B.印记式学习C.情绪性学习D.认知学习正确答案:A12、填空题人类在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次左右,与之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脑桥等处可记录到周期性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波。
正确答案:60;PGO13、单选静止性震颠是()损伤所致.A.小脑B.锥体系C.前庭核D.锥体外系正确答案:D14、单选()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