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伤害急救常识

危险化学品伤害急救常识

危险化学品伤害急救常识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一)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

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

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

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

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

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

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二)窒息窒息是由于外伤、溺水、烟熏、火燎、土埋、密室缺氧以及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声门突然紧闭,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使肺内压力急剧升高,氧气不能进入人体,造成重要器官及全身缺氧综合症。

现场急救措施有:(1)脱离不良环境,松开患者身上过紧的衣服,使呼吸道顺畅。

(2)轻拍患者背部或用手指清除患者口,鼻、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物。

(3)人工呼吸或者面罩吸氧。

4.胸外心脏按摩,建立静脉通道。

(三)化学灼伤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

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范本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范本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范本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及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化学品事故,减少伤害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个包含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范本,详细介绍了在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应对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措施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入事故现场之前,应该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自己不受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

2.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时,应迅速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救护伤员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护。

在救援行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伤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2)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等。

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3)快速处理伤口出血,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4)对伤员的烧伤、中毒等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4.隔离危险区域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立即将事故现场隔离,防止事故的扩大。

可以通过设立警戒线、设置隔离带等方式,阻止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5.排除污染源在事故现场,如果可能的话,应尽快排除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源,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二、危险化学品伤害的预防措施1.加强员工培训为了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包括:(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性质和危害,以及常见的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

(2)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正确操作和管理化学品。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和管理化学品。

(2)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保证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品储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紧急救护和医疗救援措施

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紧急救护和医疗救援措施

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紧急救护和医疗救援措施近年来,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人身伤害。

在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紧急救护和医疗救援措施的及时与准确执行,对事故的后果与伤亡人数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紧急救护和医疗救援措施,并就其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一、紧急救护措施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为伤者提供紧急救护,以增加其生存的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救护措施。

1.1 呼叫急救电话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呼叫当地急救电话,通知相关救援人员前来处理。

及时报警可以缩短救援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人数。

1.2 在场人员撤离在事故发生现场,安全撤离是最优先考虑的措施。

任何人员都不得逗留在危险区域,以免受到更多伤害或引发次生事故。

1.3 制止化学品泄露如果可能,救援人员应采取措施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露。

例如,可以关闭泄露的管道或容器,或用合适的材料阻止化学物质的扩散。

1.4 对伤者进行急救对受伤的人员提供紧急救助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应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判断伤者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这可能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和疏散等。

二、医疗救援措施在化学品事故中,伤者可能因吸入有害气体、接触有毒物质或烧伤等而导致不同程度的伤害。

医疗救援人员需要对事故伤者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救治方案。

以下是医疗救援中常见的措施。

2.1 化验与检查医疗救援人员应对伤者进行全面的化验和检查,以了解其体内化学物质暴露的情况和各项体征指标。

这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救治方案,及时解除潜在的威胁。

2.2 中毒处理对于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的伤者,医疗救援人员应根据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中毒处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洗胃、血液透析和解毒剂等。

2.3 烧伤处理化学品事故中,烧伤伤者的救治也是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一环。

医疗救援人员需要对烧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一、二、三度烧伤,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换药、消肿、止痛等。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与处置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与处置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与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或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可能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及时进行事故的急救与处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急救与处置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情况处理1.紧急情况判断: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应迅速评估事故的性质和范围,并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撤离。

若有可能,应立即通知事故现场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

2.紧急撤离:如果危险物质泄漏或爆炸威胁到周围区域的安全,应立即进行紧急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要跟随安全路线,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和产生火花的物品,以免引发次生事故。

3.紧急救援: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援。

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向接听人说明事故的性质和地点。

同时,可根据受伤者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措施1.化学品溅入眼睛:当化学品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将患者置于流动清水下,用手指轻轻撬开眼睑,让水流进眼睛内部。

冲洗至少15分钟,直到眼睛不再感到灼热或疼痛。

切勿用药物滴入眼睛,以免加重损伤。

2.化学品吸入:当有人吸入危险化学品时,应迅速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CPR。

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接警员有关化学品的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3.化学品接触皮肤:如果皮肤接触到化学物质,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处,并通过冲洗来去除化学物质。

使用大量水和中性肥皂冲洗患者受伤部位,至少持续20分钟。

切勿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可能会加重化学灼伤。

4.化学品误食:如果有人误食危险化学品,应及时清除嘴巴内残留物,并让其大量喝水。

切忌催吐或使用中和剂,这可能会引发化学物质与胃酸反应产生更多有害物质,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

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2、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3、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4、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5、处理污染物。

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一般急救原则: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2、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3、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

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6、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7、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8、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记住: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二)实验室一般性伤害的应急措施实验室里经常要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因接触各类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等。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一、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毒性、腐蚀、放射等特性,一旦泄漏或事故发生,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化学物质。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和运输等环境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无法避免,因此对于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和预防意义重大。

本文将探讨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方法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二、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方法1. 确定伤害类型在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首先需要确定伤害类型,包括燃烧、爆炸、中毒、腐蚀等。

通过观察伤者的症状和现场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伤害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措施。

2. 切断危险源在进行急救之前,必须首先切断危险源。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立即关闭气源或切断电源,以防止火势蔓延。

对于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应尽快采取措施停止泄漏,并进行清理和处置。

3. 现场救援在现场进行急救时,必须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可能,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和防毒面具。

进行现场救援时,要根据不同的伤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燃烧:对于燃烧的伤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并用湿毛巾或灭火器扑灭火焰。

对于大面积燃烧,可用灭火器或灭火器进行灭火。

- 爆炸:对于爆炸的伤者,应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检查是否有伤及破裂。

对于有外伤的伤者,要盖上干净的布料,并及时送往医院。

- 中毒:对于中毒的伤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检查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

根据中毒物质的不同,可以采取洗眼、漱口、吸入新鲜空气等措施。

- 腐蚀:对于腐蚀性伤害,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持续冲洗15-20分钟。

之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预防措施1.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首先,必须合法合规地使用危险化学品,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量,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2. 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为了提高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必须定期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对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危化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需要制定严密的应急救援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发生危化品事故后,首先需要调动紧急救援力量,立即采取措施限制和控制事故进展。

主要措施包括:1.局部隔离:在危化品事故发生的地点周围进行封锁和局部隔离,将事故场地划定为禁区,并及时疏散周围人员。

2.紧急撤离:将事故场地周围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其人身安全。

3.断电切火:在事故场地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分别采取断电和切除明火等措施,避免电火引发次生事故。

4.罩面救援:对于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容器进行罩面救援,避免泄漏物进一步扩散。

二、建立指挥部和组织救援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需要有一套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

这需要建立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成立由各个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伍。

指挥部的职责主要包括:1.制定救援方案:根据事故情况和现场条件,制定出一套高效、科学的救援方案,明确救援的方法和步骤。

2.组织救援力量:调动有关部门、专业队伍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救援力量,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合理分配救援任务,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3.协调资源:组织调动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和设备,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救援措施在开展救援工作时,需要根据事故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

具体的救援措施如下:1.化学扑救:对于化学品泄漏和泄爆事故,应尽快采取化学扑救措施,降低泄漏物的浓度和温度,控制泄漏源。

2.防护措施: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保证人员的安全。

3.救治伤员:及时组织伤员的抢救和治疗工作,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

4.环境保护: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一)危(wei)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

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这一点非常重要!特殊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2 、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wei)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3、应至少2~3 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4、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5、处理污染物。

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

普通急救原则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艰难时赋予氧气吸入。

2、呼吸住手时即将进行人工呼吸;心脏住手者即将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3、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眼睛污染时,即将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 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 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

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6、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者含盐饮料。

7 、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8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记住: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者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二)实验室普通性伤害的应急措施实验室里时常要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者烧伤;因接触各类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但是,由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是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操作失误以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各种灾害事故。

这类灾害事故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经常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灼伤、烧伤和冻伤,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人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来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和预防伤害的基本知识与应急方法。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一)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

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

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
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

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

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

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

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二)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

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1.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
(1)酸灼伤
盐酸、硫酸、硝酸造成的小面积灼伤可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大面积的灼伤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冲冼,再用氧化镁、甘油糊剂外涂。

氢氟酸所致的灼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后,再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亦可用10%氨水纱布包敷或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2)碱灼伤
碱、浓氨水灼伤用2%醋酸溶液、清水依次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再用3%硼酸溶液湿敷。

(3)磷灼伤
先在水下清除磷粒,再用1%硫酸铜溶液冲洗后,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最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切忌暴露或用油脂敷料包扎。

(4)酚灼伤
清水冲洗后用30%-50%乙醇擦洗,再用饱和硫酸钠液湿敷。

(5)焦油、沥青灼伤
用棉花蘸二甲苯清除沾染物质后涂羊毛脂。

(6)生石灰、电石灼伤
使用清水冲冼之前,用软布或软刷将固体颗粒和粉末全部除去,溶解放出热量之前,用有压力的水流迅速冲洗掉剩余物。

2.化学性眼灼伤现场急救
当化学物质接触眼部或溅入眼内时,易造成眼部腐蚀性灼伤,轻者可造成结膜炎,重者可引起角膜浑浊,甚至失明。

常见的强酸、强碱、醋酸、氨水、生石灰、碳化钙等都具有腐蚀性和渗透性,都可能造成伤害。

急救措施可采用:
(1)冲洗
立即拉开上眼睑,使毒物随泪水流出,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眼部,翻转眼睑,转动眼球,将结膜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

洗后立即就诊。

(2)中和溶液的应用
强酸、有机磷、及糜烂性毒物灼伤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生理盐水清洗。

碱性灼伤可用3%硼酸、0.5%-1%乙酸、1%乳酸、2%枸杞酸或3%氯化氧溶液冲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