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书法演变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程

张玄墓志铭
《云阳伯郑长酞为 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张黑女墓志 北朝•北魏
千字文——欧阳询
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 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 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 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 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 信风。
苕之水诗卷 元陆居仁
篆书 元周伯琦
急就章卷 元邓文
高都护骢马行 明董其昌

克 书
宋克在明初书法艺术成就最高。
法 他兼善章草、楷、行和草书。章
草笔画瘦劲挺拔,以健美见长;行、
草书也吸收了章草的波势。他的
书法古雅遒劲,技艺娴熟。
王宠书法
隶书明文徵明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 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 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 笔调亦绝代,王雅宜风流儒雅 。
康有为称石鼓文“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 采。”
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 。
帛 书 展 示 了 书 法 墨 迹 的 出 现


马王堆帛书





秦代篆书
小篆也称“秦 篆”,是秦国 的通用文字, 大篆的简化字 体,其特点是 形体匀逼齐整、 字体较籀文容 易书写。在汉 文字发展史上, 它是大篆由隶、 楷之间的过渡。
秦隶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 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隶书,亦称汉隶,是 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 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 形状,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隶书起源 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 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 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和不同流派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历史发展1.西周至秦汉时期书法的发展1.1 西周时期:金文的兴起1.2 春秋战国时期:秦简出现,隶书初成1.3 秦汉时期:小篆的流行,隶书成为主要书体2.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时期书法的发展2.1 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崛起,楷书运用广泛2.2 隋唐时期:楷书达到繁荣巅峰,行书开始出现3.宋元明清时期书法的发展3.1 宋代:真草、行草盛行,宋四家成为书法的重要流派3.2 元代:隶书的复兴,注重笔法的变化和创新3.3 明代:大字派、小字派崛起,楷书发展更加细腻3.4 清代:影响深远的“八体书”崛起,各种书体并存不同流派1.隶书派1.1 颜真卿:隶书宗师,笔画工整刚健,气势磅礴1.2 杨凝式:注重灵动和变化,墨色浓郁1.3 赵孟頫:后期隶书代表,擅长笔墨运用和结体布局2.楷书派2.1 欧阳询:楷书奠基人,构字工整,笔画圆润2.2 柳公权:楷书代表,以行草和楷书兼长闻名2.3 刘勰:《文心雕龙》开创性地对楷书进行了理论总结3.草书派3.1 王羲之:草书宗师,创造性地将行草发展为草书3.2 颜真卿:除了隶书,他的草书作品也备受称赞3.3 怀素:兼擅草书和楷书,气势雄浑,墨迹丰腴4.行书派4.1 王献之:行书代表,以流利的笔法和独特的结体著称4.2 文征明:行书宗师,追求宽厚大气,力图达到“无论如何变,始终如一”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选集.pdf2.书法字帖集锦.doc3.书法发展历史时间线.ppt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传播等行为。

2.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书法作品在内。

3.侵权:指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作品,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 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书期。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 “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汉字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有着源远流长的 悠久历史。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通行全国,经历了篆书-隶 书-草书-楷书到行书的发展演变过程。
3、王献之(344-386中书令,世称“王大令”。
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
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 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
成一家,与其父有“二王”之 称。
其主要作品有:
中秋帖:其书与王羲之的《快 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
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
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
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 稍后于赵孟頫的康里巎巎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 代书坛。
著名书法家有:
1、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 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 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 “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玄秘塔碑》:楷书。唐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
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
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 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神策军碑》、:楷书,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中国书法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演变过程一、殷商—甲骨文二、商周—金文(钟鼎文):《毛公鼎》、《散氏盘》三、春秋战国—石鼓文四、秦朝—小篆:李斯《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五、汉代—隶书:摩崖石刻《石门颂》、蔡邕《熹平石经》;碑刻《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锳碑》、《史晨碑》、《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六、三国—楷书:《荐季直表》、钟繇《宣示表》七、两晋—行书:王羲之王献之:《洛神赋》、《中秋帖》、《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八、南北朝—北碑南帖:《张猛龙碑》、《敬使君碑》、《龙门二十品》、《真草千子文》九、隋唐五代—楷书:《启法寺碑》、《董美人墓志铭》《信行禅师塔铭、《龙藏寺碑》等十、唐朝1、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等褚遂良:《圣教序碑》、《倪宽赞》等颜真卿:《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柳公权:《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2、草书:张旭,怀素、孙过庭3、行书:欧阳询《梦奠帖》、《张翰帖》,颜真卿《争座位帖》,杨凝式《韭花帖》、李邕十一、宋朝—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十二、元朝—楷书:赵孟頫《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等十三、明朝—董其昌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小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夏商,无器,仅刻甲骨,笔画直,细。

周,冶铜,铸字,字体丰满肥硕。

春秋战国,毛笔生焉,写竹木间,笔画多变,世人不识。

秦,大一统,李斯演小篆。

两汉:小篆繁琐,乃有隶书,隶书简洁。

快写,可得章草。

两晋:楷书乃成,今草与章草分化。

隋唐:楷书鼎盛。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 5、李世民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幵 序》,唐太宎撰文幵乢。碑高 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 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 廿六日”颠白乢九字。贞观事 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 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此碑行乢28行,行44字至50字 丌等。 清钱大昕亍:“乢法 不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 其心摹手追乎史军者深矣。” 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乢 法王史军,鸾翔凤翥龙蛇绕, 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 拜倒。” 此碑乢法浑然天成, 笔画结实爽利 ,无做作之态, 实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乢先河。
• 2、秦朝时
• 篆书 • 《说文解字序》说:“秦 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 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 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 主要作品介绍: • 1)泰山刻石 • 《泰山刻石》癿作者是秦相李斯。 《泰山刻石》癿乢体是秦统一后 癿标准字体,小篆。唐张怀瑾称 颂李斯癿小篆是:“画如铁石, 字若颠动”,“骨气丰匀,斱圆 妙绝”。
• 3、汉朝 • 隶书 •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叱上关键癿时期,更是隶书大盛癿时代。汉代
狂草开辟了道路。
隶书又称分书戒八分,笔法丌但日臻纯熟,而丏书体风格多样。 • 在隶书成熟癿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癿隶变,发展行书,真书也已萌 芽。书法艺术癿丌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癿行草及笔势飞动癿
• 主要作品介绍:

• 3、柳公权
• 其楷乢清健遒劲,结体严谨, 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 “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 》和《神策军碑》。 • 《玄秘塔碑》:楷乢。唐会
• •
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事月立,原 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 癿乢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 最大癿楷乢范本之一。 《神策军碑》、:楷乢,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是柳公权癿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 知癿《玄秘塔》乢体颟格更有特色, 结体布尿平稳匀整,巠紧史舒,也 是较好癿临写范本。

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

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

豕 shĭ 'swine'
犬 quǎn 'dog'
Oracle script for Spring
Oracle script inquiry about rain: "Today, will it rain?"
An oracle bone (which is incomplete) with a diviner asking the Shang king if there would be misfortune over the next ten d script
Large seal script Small seal script
Clerical script Cursive script Semi-cursive script Regular script
一、甲骨文
–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 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 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 骨文,又称为 “殷契”,是殷 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 (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 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 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 一段时期
–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retraced to 4000 BC. The principl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already visible in Jiaguwen, carved on ox scapulas and tortoise plastrons and around 14th - 11th century BC. During the divination ceremony, after the cracks were made, characters were written with a brush on the shell or bone to be later carved.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秦朝—小篆、汉朝—隶书、三国—楷书、两晋—行书、隋唐五代—楷书、宋朝—行书、元朝—楷书。

我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演变至今的。

1.甲骨文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

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甲骨文有图画性和象征性,笔画以直为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章法纵有列,横无行,结构以纵向为主,运用对称等来求得形体的稳定美观。

2.金文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钟鼎文。

殷商后期到战国是我国青铜器铭文的盛行时期,西周达到鼎盛时期。

3.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3.1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等。

狭义的大篆遗存石刻石鼓文,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

从书法的要素上看,无论是线条、结构、章法,还是空间,都工整,有小篆风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是大篆文字的尾声。

3.2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国文字,创造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就是小篆,又称“秦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大篆”的特点有着古象形文字的特点,粗犷。

“小篆”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圆转流畅。

结构平衡,体正势圆,字形修长,大小相同。

4.隶书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宽扁,横长竖短,隶书的产生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4.1秦隶秦隶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整理,去繁就简,字圆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断笔,便于书写。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 秦: “书同文”,小篆(官)、隶书

秦-小篆、汉隶: 魏晋南北朝: 一门艺术——书圣;原因

书 隋唐: 新的高峰——草书、楷书;理论 法 宋:有意无法、个性化(原因);“四家”
明: 更个性化
篆 篆刻与书法并称姊妹艺;秦:
刻 汉:
明中叶——一门艺术。文彭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 社会危机及 北朝 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
秦小篆和汉隶书
东汉《曹全碑》(隶书)
东汉合阳令曹全的墓 碑,中平二年(公元 185年)十月刻。
此碑独树一帜,娟秀 清丽,结体扁平匀称, 舒展超逸,风致翩翩, 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礼器碑》汉代隶书。在曲阜 孔庙。 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 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 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 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 雁尾极为精彩,为汉隶第一。 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 响很大。
▪ 「篆」和「籀」都是指用笔圆转写字的意 思。
石鼓文
《石鼓文》又称为《猎 碣》或《雍邑刻石》, 是我国现存最早刻石文 字,书法古茂、遒朴而 有逸气。
李斯/泰山刻石/篆書
•李斯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 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又称为《封泰山 碑》,於秦始皇二十八年時, 秦始皇東巡登泰山,丞相李斯 等頌秦德而立。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 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 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 尽其态,富 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
柳公权楷书特点
? 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 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 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 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 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 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 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 疏朗开阔的风姿
? 内容多是记述重大事件,如纪念祖先、记录 赏赐、记述战功或王命等
甲骨文和金文合称“大篆”。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 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
三、小篆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公元前221年),取消其 他六国的异体字,在秦国原 来使用的大篆籀(zhou)文 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 的统一文字。一直在中国流 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颜氏家庙
颜真卿楷书特点
? 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 概凛然,雄强高古 ,笔画劲健,转折 有如折钗股 ,横细竖粗 ,竖画有时弯 如满月,捺画丰满而厚重 ,有耿直刚 强,堂堂正正的君子之风 .外松内紧, 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 极具庙堂之气,
另两个著名的楷书名家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 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 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 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 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 较多采用。
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
小篆特点: 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所有横画和竖画等
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 寓圆,圆中有方,富有奇趣。
今草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
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 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 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张旭 狂草
七、行书
?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 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 端正。写得比较舒展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 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பைடு நூலகம்
《乙瑛碑》
《张迁碑 》
五、楷书
? 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 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始于汉末,通行 至今,长盛不衰。
? 特点:章法规整、结构严谨,体势上呈长方, 笔画平直、均匀。
颜筋柳骨
颜真卿 柳公权
颜筋柳骨
? 颜 指颜真卿尬柳 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 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 笔肥厚粗拙,显得金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 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称。 颜筋柳骨 是 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尺曼 卿之笔,颜筋柳骨。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 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4、隶书
? 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见的 一种庄重的字体。 隶书起源于秦朝, 在东汉时期达到 顶峰,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之 称。
隶书特点: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 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 “一波三折” “蚕
头雁尾”(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 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雁尾。)
赵孟頫的《胆巴碑》
? 赵孟頫,元代最著名的大书法家, 在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王羲之、 王献之书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道 媚蕴籍的书法风格,人称 赵体 ,
与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楷书特点
?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 法圆熟、世称“赵体”
六、草书
?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 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 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 之草书. 成熟于东晋,盛唐继续发展。有章草 (隶草)、今草、狂草之分。
王羲之 (东晋 )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 其书法被评价为,飘若浮云,矫如惊 龙 。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
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 密相间,布白巧妙,无论横、竖、点、 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 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 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全篇 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 具特点而不雷同。
中国汉字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不同书体的特点并能正确 辨认各种字体。
一、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大篆
一、甲骨文
? 甲骨文是指 殷商时代刻在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的 主要作用 是商代 后期王室 用于占卜记事。
? 甲骨文是中国 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时代 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文字。 19世纪 末年,在殷代 都城遗址 (今 河南安阳 小屯)被发 现。
甲骨文,已具有 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 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 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二、金文
?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因为周 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 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 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 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 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 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 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 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 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 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 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 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特点:结构简约、 笔画连绵、勾连 不断,书写自由。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 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 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 草书。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 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章草
?今草:始于汉末。是对章草 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 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 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 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