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污成短板木桶 非电领域政策漏洞待补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大气污染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生活废气等都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影响,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大气污染每年导致数百万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

此外,大气污染还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关于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尽管各个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但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仍然不足。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故意违反排污标准,使得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意识和能力,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技术手段仍然不够成熟。

尽管一些大型企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排放,如安装污染处理设备等,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意愿进行这样的投资。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家庭来说,提供有效的环保技术手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一些先进的治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

应当修订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处罚,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环保技术上的投入。

其次,企业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

企业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只有企业提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企业应当把环境治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

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能源等。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气污染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其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尤为严峻。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气污染治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一)治理成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包括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工业升级、加强环保监管等。

截至目前,中国已实现了排放标准的全面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逐年下降,大气环境质量整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国际合作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推进了全球大气环境治理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一)污染源复杂中国的大气污染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费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二)地区差异大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相对滞后,污染问题突出。

(三)治理手段有限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行政的强制性手段,缺乏市场机制和法制保障的支持,制约了治理效果的取得。

(四)监管不到位环保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漏洞和违法成本低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保法律法规漠视轻视,环保成本偏低。

三、建议(一)加大技术支持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二)加强监管执法应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体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企业和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应推动环境保护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环保税收制度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成本,激发企业的环保积极性。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状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中国,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着形势紧迫和重大压力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治理效果的提升。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严峻。

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改善空气质量,但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仍然排放过高,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

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着技术和经济问题。

虽然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装备落后等问题。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并不完善,限制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

大气污染治理实施缺乏监管力度和执行力。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加大力度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和措施。

要加强对政策的实施和监管,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落实到位。

第二,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的发展态势。

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

第四,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不仅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本文将围绕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较为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尤其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仍然很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较高。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颗粒物治理技术还不够成熟,臭氧和PM2.5等新型污染物的治理难度较大。

大气污染的治理也面临着区域和跨界污染的问题,需要各地协同合作。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治理措施不够精细化。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通过减排措施来实现,但是这些措施过于粗放,无法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大气污染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措施。

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难以实施。

大气污染治理中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监测手段,难以准确评估治理效果和环境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应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评估,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不仅需要减少排放量,还需要提高排放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采取多种手段共同治理,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控。

应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

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共治的氛围。

还应加强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管和执法措施,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尚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化进程较为迅速的国家,大气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本文将分析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可以描述为复杂而严峻。

大气污染程度严重超标,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仅有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他城市空气质量均超标。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导致了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等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高,难度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由于大气污染源众多、分散,治理起来非常困难,并且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大气污染还涉及到各个行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也是一个难题。

大气污染问题还受到气象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例如气象条件不利时,大气污染物很难散发,导致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政策执行不力。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些企业未能按照要求安装污染物减排设备,政府部门也未能严格监督和检查。

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

技术创新不足。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主要依靠传统的污染物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效果有限,无法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治理效果。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知不够,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环境保护行动不足。

一些居民也存在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被动态度,缺乏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未按照要求安装污染物减排设备的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加剧,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治理形势分析尽管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形势依然没有得到根除,其主要表现如下:1.重污染区域: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果较为明显,但是在张家口、石家庄、唐山等城市,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这些地区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

2.难治性排放源:如农村及其周边的污染治理难、扬尘污染治理难等。

其中,机动车尾气在城市交通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是难以治理的排放源。

3.工业排放问题:我国工业活动污染较重,很多地方企业整改脱硫、脱氮等环保设施不到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量排放。

二、存在问题分析1.数据造假: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存在对监测数据造假的情况,这不仅影响治理效果评估,还给公众造成了误导。

2.责任倒置:一些企业承担了用能降耗、污染治理等的社会责任,也存在政府和社会责任不到位,企业外部环境和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

3.单一技术:大气污染治理仍然以单一技术为主,缺乏系统化的综合治理思路和手段,难以长期稳定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三、建议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更完善、更严密的大气污染治理法规体系,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建设,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格惩戒,提高治理成效。

2.多元化治理手段:针对大气污染的不同来源和环节,采用多元化的治理手段,拓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路径,以综合化、系统化的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3.企业社会责任:出台相应政策,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进程。

4.加强监管能力: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大气污染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1. 现状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重污染天气频发,臭氧污染等问题突出。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PM2.5、PM10、臭氧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仍然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 成绩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多项大气环境治理政策出台,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

二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多项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3. 问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进缓慢,部分地区和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其次是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车辆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扬尘等持续污染大气,空气质量不断下降。

最后是大气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有待提升,大气监测覆盖不够全面,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1. 治理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手段主要集中在源头治理和终端治理,如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等。

但针对大气颗粒物、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挥发性有机物等非点源污染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手段。

2. 大气监测手段不够全面大气监测手段主要集中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于挥发性有机物、PM2.5细粒子等细颗粒物的监测覆盖不够全面,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

3. 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主要由环保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排放等方面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足。

4.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尚存一定差距,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PM2.5细颗粒物等细颗粒物的治理技术还存在不少难题。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且难以控制,
导致大气污染严重;二是治理手段局限,效果欠佳;三是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四是公众环保意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和建议:一是加强污染物减排措施,采取更
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高污染排放企业进行整治和技术改造,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电动车、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降低尾气和燃煤发
电的污染。

二是改进治理手段,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例如采用脱硫、脱硝、
除尘等技术对燃煤发电厂和工业企业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的排放。

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规制度和执法体系,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加强对
污染源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罚违法排放的企业,强化对环境的保护。

四是提高公
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鼓
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多措并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手段治理
大气污染,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格局。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治污成短板木桶非电领域政策漏洞待补
2016-10-12
目前,我国火电行业末端治理设施基本普及,煤电机组脱硫设施、脱硝设施安装率已分别达到99%和95%,火电进入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阶段,面临边际成本大幅攀升且对大气质量改善作用有限的问题。

而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的非电领域,由于标准、财税、淘汰落后、环保监管等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其污染治理进度明显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阵地应尽快由电力行业延伸至非电领域,以实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水平的全面提升。

我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经验
正向激励政策驱动力强。

近十年来,国家对火电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正向激励政策:一是鼓励电厂安装环保设施的电价补贴政策。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鼓励电厂安装脱硫设施给予了脱硫补贴电价的优惠政策。

2014年,国家进一步实行了脱硫、脱硝和除尘环保电价政策,即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可享受上网电价分别加价1.5分/千瓦时、1分/千瓦时和0.2分/千瓦时,累计2.7分/千瓦时,这一补贴额度使得燃煤电厂去除环保设备运行成本后,每度电还能有0.5分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燃煤发电企业实施环保改造的积极性;二是针对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环保电价政策。

2015年12月,国家进一步出台针对火电厂超低排放的电价补贴政策,对上马“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在2.7分/千瓦时的基础上,再加价1分或0.5分/千瓦时。

此外,火电厂还享有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之类的补贴。

这些正向激励政策大大促进了火
电行业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推进。

负向约束政策倒逼减排。

通过严格火电行业污染物标准和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管等约束措施,有力推动了火电行业降低排放强度:一是在火电行业执行世界最严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1年,环保部发布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2014年7月1日起全部燃煤机组执行二氧化硫200mg/m³、氮氧化物100mg/m³、烟尘30mg/m³的排放标准,该排放限值与欧洲标准相当,目前已被严格执行。

2015年12月,又提出燃煤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³、35mg/m³、50mg/m³的超低排放标准。

同时,国家对火电厂污染排放标准执行进行了严格监管,对煤电机组按单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进行考核,对超过限值1倍以内的没收环保电价款,对超过限值1倍及以上的处5倍以下罚款,对弄虚作假行为予以严惩。

这些严格且有效的负向约束措施,大幅提高了火电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倒逼火电企业开展环保改造并确保有效运行,有力推动了火电行业的大气污染物防治。

非电领域大气治污存政策短板
非电领域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

一是非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于电力行业。

2014年,我国钢铁和建材行业烟粉尘排放量约占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的54.5%,电力行业占比约21.5%;二是非电领域污染物排放源分布面广且排污强度大。

比如,我国非电领域有各类工业窑炉约12万台,广泛分布于冶金、陶瓷、玻璃和机械等行业,大部分工业窑炉在炉型结构、燃烧系统、热能利用和控制系统等方面,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且用煤方式粗放、环保设施运行水平低,其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电力的2-7
倍;三是非电领域污染物排放治理落后。

2014年,我国建材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去除率仅为15.9%和16.9%,钢铁行业为40.3%和1.5%,而电力行业已达到81%和35.5%。

非电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难度大。

一是非电领域污染物末端治理规模不经济。

我国非电领域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并达标运行存在明显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导致非电领域末端治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建而不运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企业对环保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在现阶段市场不景气、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多数企业无力承受安装和运行末端治理设施导致的成本上升,因而缺乏环保改造的积极性;三是非电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由于环保监管困难且惩罚力度不够,采用落后技术的高污染企业逃避了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的费用,其生产成本比采用清洁技术和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的企业更低,从而在市场上对环保合规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