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产运作计划

合集下载

生产运作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
提供特定服务的。如何控制排队的队长及 顺序,是生产控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大量大批生产,其产品是标准化的,通常 采用流水线或自动线的组织方式生产。控 制问题比较简单。
13
§5.2 生产运作控制 二、生产运作控制类型 1、事前控制 2、事中控制 3、事后控制
14
§5.2 生产运作控制
三、利用“漏斗”模型进行生产控制
8
§5.1 生产控制概述
(二)生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控制的整体性 输入-转换-输出联系着计划、组织、和控制
三个职能,三者之间的整体配合协调是必需的。 进度、质量、库存、成本四种控制之间的关系 生产控制管理与其它管理职能的关系 2、控制活动的分散特性 组织结构的分散性 控制职能的分散性 人员的分散性
1、“漏斗模型”
到达的任务
在制品
计划能力 实际能力
完成的任务
15
§5.2 生产运作控制
2、“漏斗模型” 控制原理 工件到达一个工作地,首先进入加工等待队列
(在制品占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加工, 加工完毕离开工作地(产出)。 由于在制品库存主要取决于加工任务的投料方法, 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漏斗”的输入,调整在制 品数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同时控制其输出,保证 生产系统能均衡地进行生产。
17
§5.3 生产进度控制
二、影响生产进度的原因 1、设备故障 2、停工待料 3、质量问题 4、员工缺勤
18
§5.3 生产进度控制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 1、生产预计分析 它是指在规定的计划期结束前,根据进度统计资
料所反映的计划完成进度和生产进度趋势,对本 期计划指标可能完成的程度作一种预测,再根据 预测结果,采用不同的调节措施,适时做出增加 或减少投料的决策。 2、生产均衡性控制 按照生产的均衡性,不仅要求企业按时完成任务, 而且要求企业每个生产环节和每种产品都能按日、 按旬、按月完成生产任务,即实现均衡生产。

第7章 综合生产计划

第7章  综合生产计划

企业在计划期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 达到的生产能力。
3.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指计划期内企业所拥有的全部
影 响 生 产 能 力 的 因 素
(1)生产性固 定资产的数量 (2)生产性固定资产 的有效工作时间
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
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的数量。 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 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 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指机器设备单位台时的产量定 额,或者是单位产品的台时定
实践中,通常有三种基本的综合生产计划编制策略:

均衡策略:改变库存水平满足生产,维持生产率和工 人数量不变。 对于需求波动幅度较大的市场环境不适合

追踪策略:改变生产速率,使生产速率与需求速率相
匹配
优点: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生产率,每期期末只维持 最低限度的库存; 缺点:要对生产率进行频繁调整

混合策略
发生
2.大致平衡原则:即根据预测结果,通过控制存货水平
及服务水平来求得大致的平衡。
3.能力小于需求原则:即永远保持供不应求的状况,使 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最大
就扩充的数量而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规模经济, 即产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在缩减生产能力方面,传统的做法是出售现有的
设备和解雇相关人员 。
§7.3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某期可用工人数=前期末 工人数+期初新工人数 -期初辞退工人数 某期期末库存量=前期期 末库存量+本期产出量 -本期满足需求使用量 某期平均库存量=(期初 库存量+期末库存量) ÷2 某期费用=(正常费用+ 加班费用+外包费用) +招或辞费用+库存或 延迟交货费用
费用类型 产出 正常时间 加班时间 外包 招/辞 招录 辞退 库存/延迟交货 库存 延迟交货 单位库存费用×平均库存量 单位延迟费用×延迟交货量 单位招录费用×招录数 单位辞退费用×辞退数 单位正常费用×正常产出量 单位加班费用×加班产出量 单位外包费用×外包量 计算

[高等教育]生产运作管理第七章 综合计划ppt课件

[高等教育]生产运作管理第七章 综合计划ppt课件

1)、综合方案的特点 总体方案是指点企业消费与其他活动安排的根据. 总体方案以需求预测作为输入, 经过安排人力、物 力、财力, 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制定出经济合理的 消费方案。
2)、消费方案目的体系 我国企业在制定综合方案(年度消费方案)时, 通
常用一些目的来表示, 称为方案目的体系. 国外的 总体方案主要反映产品的出产进度和数量, 而很少 涉及产值。 这是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年度方案不 同之处。
〔2〕总产值
例3:假设某地域产品消费协作情况如下: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价值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服装厂
合计
棉纱 棉布 花色布 服装 服装
A A+B A+B+C A+B+C+D 4A+3B+2C+D
〔3〕净产值
它是从企业总产值中扣除各种物资耗费的价值后的 余额,即企业在方案期内发明的新价值。
▪代表产品表示法
品种 计划产量 单位台时 换算系数 折合为代表产品产量
A 200
5 5/5=1
200 1=200
B 200
10 10/5=2 200 2=400
C 200
2 2/5=0.4 200 0.4=80
D 200
8 8/5=1.6 200 1.6时,必需用假定产品的方法,来 表示消费才干。
〔2〕总产值
①工业总产值的作用 A、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总规模、总程度
和消费运营活动的总价值。 B、可以研讨工业消费开展速度,分析各物质消费部
门的比例关系。 C、是计算其他一系列经济目的,如劳动消费率、固
定资产产值率,万元产值消费费用、产值利润率等 的根底。
〔2〕总产值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第七章 作业排序(生产运作与管理,陈荣秋)

第七章  作业排序(生产运作与管理,陈荣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4 工人1 4 3 3 4 4 2 2 3 3
星期六 星期日
1 1 2 * 2 * 2 * 1 1 * 0 * * *
工人2
工人3 工人4
3 2
1 0
2 1
0 0 *
3 2 1
1
1 0
* 0 0
2 2 1
0
*
1 1 1
0
工人5
作业 1、有7个作业必须全部进行A和B两种作业,顺序是先A后B。 用约翰逊规则决定各作业的顺序。 工件 1 2 3 4 5 6 7 (小时)
单班次问题: 1、保证工人每周有两个休息日; 2、保证工人每周有两个休息日为连休。
启发式算法:
第一步:从每周的人员需求量中,找出全部具有最少人员需求量 的两个连续日,再从中找出两日需求量总和最小者; 第二步:指定一名人员在上述两日休息,从其余准备安排该人员 工作的各日的人员需求量中减去1人的需求量; 第三步:重复第一、二步
Hale Waihona Puke 三、优先调度规则事例 在理论方面,排序问题的难度随着机床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而 不是随需加工的作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一)n个作业单台机床的排序 零件 所需标准加工时间(h) 顾客预计取货时间(h) A 8 10 B 6 12
C D E
15 3 12
20 18 22
用SPT规则得出的作业排序 加工 开始 加工 结束 流程 预计取 实际取 提前小 拖延 顺序 工作 时间 工作 时间 货时间 货时间 时数 时间 D B A 0 3 9 3 6 8 3 9 17 3 9 17 18 12 10 18 12 17 15 3 7
生产作业排序对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无直接影响 (二)排序内容 服务要定义服务交易的时间和地点 制造业仅仅定义产品生产的操作步骤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PPT 46页)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PPT 46页)

生产B所需时间(小时) 595 680 850 765 510 850 4250
总的生产所需时间 1720 1580 2050 2040 1860 1900 11150
注:X车间可用工时为1880小时/月
均衡生产时X车间的负荷
X车间均衡生产计划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总数
分配时间
1858
与生产能力相关的成本 主要是招聘、解聘工人的成本
库存成本 产品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损坏成本、折旧等
延期交货成本 这种成本通常难以估算。包括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成 本、机会损失等。
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追逐策略:改变劳动力水平 当订货变动时,雇佣或解雇工人,使产量与 订货相一致。
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变化的工作时间 通过柔性的工作计划或加班改变工作时间进 而改变产量
主生产计划时界
• 主生产计划的结果是一个分时段的计划,在不同的时间分 段上,主生产计划对应的订单状态是不同的。
• 主生产计划订单分类:制造订单、确认的计划订单、计划
订单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制造订单 时区1 实际需求
确认的计划订单
时区2 实际需求和预测最大值
计划订单
时区3 需求预测值
MPS
120
120
120
待分配库存 35
90
120
120

• 对于上述四个订单,1、2、3号订单均可接受。
• 满足订单1后,第一周ATP量还剩10台(35-25)
• 满足订单2后,第三周ATP量还剩10台(90-80)
• 满足订单3后,第三周ATP量还剩5台(10-5)
• 订单4要求在第四周发货100台,现在第一周和第 三周的ATP总量为15台(10+5),少于订单要求 的量,因此可与买主协商,在第5周交货,否则只 好放弃。

生产运作管理 第7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产运作管理 第7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一、综合生产计划的主要目标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 能力及生产资源,满足用户要求和市场需求,同 时使生产负荷尽量均衡稳定,控制库存的合理水 平并使总生产成本尽可能低。 当产品和服务出现较大的非均匀需求时,很难做 到均衡生产和保持人员稳定。在需求量减少时解 雇工人,需求量增加时就多雇工人,就会带来工 人队伍的不稳定性,会引起产品质量下降,造成 一系列管理问题。这些都可能使成本上升、利润 下降。
2
第七章 生 产 计 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企业的计划 体系,掌握运用盈亏平衡分析确定总产量指标 的方法,了解长、中、短期计划的内容与特点, 熟悉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的编制。 【关键概念】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综合生产计 划(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主生产计 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滚动计划 (rolling plan)
3
第七章 生 产 计 划
【引导案例】 谢尔曼-布朗化学制品公司的总生产计划 (资料来源:Norman Gaither,Greg Frazier著. 刘庆 林等译. 运营管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问题: 1.分别对三种产品进行总需求预测。 2.在雇用工人数、解雇工人数、成品年度平均库 存水平方面,比较提高生产能力的两个选择性计划。 3.从对工人就业水平和成品库存的影响方面对提 高生产能力的两个选择进行分析。 4.选择具有最低年度成本的生产能力计划。
12
二、综合生产计划的任务
综合生产计划的任务是对计划期内应当生 产的产品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 期等指标做出总体安排。综合生产计划并 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 间和每一车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而 是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生产的产品、时间 和人员。 (1) 产品 (2) 时间 (3) 人员

《生产与运作计划》课件

《生产与运作计划》课件

强化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员工的生 产效率和执行力。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
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追求完美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原材料采购
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作 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
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改进工艺、使用节能 设备等方式降低能源成本 。
提高设备利用率
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和检修 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 提高设备利用率。
个性化生产的兴起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个性化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独特性和差异化的需求。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个性化生产能够快速调整生产计划,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附加值
个性化生产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全球化生产的挑战与机遇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01
全球化生产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需要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标准。
生产评估
生产效率评估
评估实际生产效率与计划效率 的差异,找出改进点。
产品质量评估
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成本控制评估
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 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安全评估
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04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优化
优化生产流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注 重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生产与运 作计划开始涉及到销售和运营的协 调。
当前阶段
现代的生产与运作计划更加注重供 应链的协同和整体效率的提升,强 调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计划。
02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制定
确定生产目标
短期目标
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生产运作计划
一、名词解释
1.代表产品:
2.生产能力:
3.设计能力:
4.在制品:
5.生产进度控制:
二、单项选择
1.确定产品的()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

A.质量指标
B.品种指标
C.产量指标
D.产值指标
2.在“收入——盈亏次序图”中,处于甲——甲斜线左下方,并在乙——乙斜线上的产品,( ) 应该扩大销量。

A.盈利顺序大于销售收入顺序
B.盈利顺序小于销售收入顺序
C.盈利顺序等于销售收入顺序
D.盈利顺序与销售收入顺序无关
3.在“产品系列分布象限图”中,处于()第五象限的产品,属于企业实力与市场引力均为中等的产品,可采取维持现状的对策。

A.第五象限的产品
B.第六象限的产品
C.第二象限的产品
D.第三象限的产品
4.下列那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产品尽快淘汰()。

A.企业实力强、市场引力小
B.企业实力弱、市场引力小.企业实力强、市场引力大 D.企业实力弱、市场引力大
5..在生产能力计算中,如果生产A、B和C三种产品,而这三种产品的工艺结构相似,则可采用()进行计算。

A.具体产品法 B.代表产品法 C.假定产品法 D.混合产品法
6.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用( )。

A.具体产品
B.代表产品
C.假定产品
D.期初计划
7.生产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设备是指()。

A.企业拥有的全部设备
B.除报废、封存、备用和停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C.正在运转的设备
D.除报废、封存、备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8.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 ) ,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A.厂房
B.机械设备
C..固定资产
D.流动资产
9.生产计划的产值指标主要有( )、总产值和商品产值。

A.销售产值
B.净产值
C.销售总额
D.利润总额
10.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被称为()。

A. 设计能力
B.查定能力
C..计划能力
D.运行能力
三、判断题
1.年度生产运作计划(生产大纲)应由最高决策层制定。

()
2.制定车间生产计划时,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单件生产类型应采用生产周期法。

()
3.在“产品系列分布象限图”中,处于第六象限的产品,是企业实力中等,而市场引力小的产品,应有计划地整顿和撤退。

()
4.由于生产方法、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各有特点。

()
5.经营安全率起码应该大于50%,表明经营状况较安全。

()
6.总产值中应该包括外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材料价值。

()
7.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品种指标,它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8.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时依据的是设计生产能力。

()
9.企业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计划能力三种,其中,设计能力和查定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的潜力。

()
10.生产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设备是指除报废、封存、备用和停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
四、问答题
1.简述生产计划的类型。

2.生产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3.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主要依据哪些资料?
4.如何进行生产进度控制?
五、计算题
1. 某产品固定费用为42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费用300元/台,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500元/台,试计算:(1)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多少?(2)当目标利润为200万时,销售量应
为多少?(3)如果经营安全率为30%,则其销售量为多少?
2.某流水线采用一班8小时工作制,班内有两次停歇时间,每次15分钟。

每班生产零件100件,A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为8分钟,试计算流水线的节拍、A工序所需设备数和A
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

3.某产品流水线计划日产量为144件,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每班规定有30分钟停歇时间,计划废品率4%,试计算流水线节拍。

4.设刨床组有9台刨床,每台平均年有效工作时间为2500小时,加工A、B、C、D四种产品,年计划产量分别为100台、200台、250台和50台。

单位产品的设备台时定额分别为
20、30、40和80小时。

(1)假定选择C产品为代表产品,试确定其生产能力;
(2)如采用假定产品法,试确定其生产能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2.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3.设计能力:是指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4.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件、组件、部件、产品的总称。

5.生产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生产的数量和期限的控制,以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二、单项选择
1.B
2.C
3.A
4.B
5.B
6.C
7. D
8.C
9.B 10.A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四、问答题
1.简述生产计划的类型。

答:生产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生产作业计划。

长期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定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

中期生产计划的任务是在正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和生产时力,尽可能均衡地组织生产活动和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以尽量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得利润。

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是直接依据客户的订单,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确保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2.生产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答:生产计划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其他资源,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期限地完成订货合同,满足市场需求,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主要依据哪些资料?
答:主要依据是:①年、季度生产计划和各项订货合同;②前期生产作业计划的预计完成情况;③前期在制品周转结存预计;④产品劳动定额及其完成情况,现有生产能力及利用情况;⑤原材料、外购件、工具的库存及供应情况;⑥设计及工艺文件,其它的有关技术资料;⑦产品的期量标准及其完成情况。

4.如何进行生产进度控制?
答: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核心,是指从投产准备到成品入库为止的全生产过程所进行的时间、数量控制,一般包括:(1)投入进度控制,指对零件(产品)的投入日期、数量以及对原材、毛坯、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进度计划完不成常常与投入进度失控有关,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的第一环节。

(2)出产进度控制,指对产品(零部件)的出产日期,出产提前期、出产量出产均衡性和成套性的控制,做好当产进度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按时,按量、成套、均衡地完成生产计划任务。

(3)工序进度控制,主要指对产品(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的每道加工工序的进度所进行的控制。

五、计算题
1 解:(1)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Q*=F/(P -C)=4200000/(500-300)=21000(台)(2)当目标利润为200万时, PQ -(F+CQ)=2000000 得,Q =31000(台)
(3)如果经营安全率为30%,(Q -Q*)/Q =30℅,Q*=21000 得,Q =30000(台) 2.解:
%
9.882778.12778.15.48
)
(5.4100
2
15608==≈==
=⨯-⨯=ηSA r 分节拍
3.解:
)(6%)
41(1442306028分节拍=+⨯⨯-⨯⨯=r
4.解:
(1)C 为代表产品, 其生产能力为: 2500×9÷40=562.5
2)用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为: 2500×9÷36.67=613.58
;:;:;:;:换算为具体产品为:13.5158.613600
50
66.25558.61360025053.20458.613600200
26.10258.61360010067.368060050
406002503060020020600100=⨯=⨯=⨯=⨯=⨯+⨯+⨯+⨯=
D C B A t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