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合集下载

2022年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核心考点资料

2022年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核心考点资料

①食物呈液体或在口中溶化为液体者。 ②少食多餐:每 2~3 小时供应 1 次,每日 6~7 次,每次 200~250ml。 ③凡腹部手术者及痢疾患者,为避免胀气不应供给牛奶、豆浆及过甜的液体。 ④喉部手术者,如扁桃体摘除后给予流质(冷流质),同时禁用过酸、过咸的饮料;以免伤口 刺激疼痛。 ⑤凡用鼻管喂入的流质,忌用蛋花汤、浓米汤,以免管道堵塞。 ⑥不宜长期采用:此种饮食所供能量及营养素均不充足,能量少于 4180kJ(1000kcal),蛋白质 少于 30g。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单选】食物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能量时,INQ>1 【单选】配合检查心脏功能的试验膳食是饱餐试验餐。 【单选】中国成人体重正常的身体质量指数(BMD)是 18.5~23.9。 【多选】营养调查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调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 临床检查、人体测量资料的分析。 【多选】人体营养水平检测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血脂、血糖、矿物质维生素。 【多选】WHO 推荐测量皮褶厚度的测量点是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 【多选】人体需要的五大类人体重的 16%。 【多选】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 【填空】植物性食品中含蛋白质最多的食品是大豆。 【多选】医院膳食大体分为 3 类,即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和试验膳食。 【名词解释】试验膳食:指在临床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常用来配合进行某些特殊功能检查的 膳食。 【名词解释】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从种植、养殖到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 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物,使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名词解释】膳食结构:又称为食物结构是指消耗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它表示 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组成关系。 【名词解释】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 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种生 理上的平衡。 【简答】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1)满足机体的需要。 (2)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 (3)食物对人体无害。 (4)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 (5)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简答】食物营养价值评定的目的: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范文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范文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防医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32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有毒物质浓度的变化是()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升高D.逐级降低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A.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B.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C.空气、水、土壤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食品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A.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真菌性污染B.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病毒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霉菌性污染D.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是()A.预防性卫生监督B.经常性卫生监督C.应急性卫生监督D.临时性卫生监督5.属于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是()A.水俣病B.肺结核C.乙型脑炎D.丙型肝炎6.砷中毒皮肤病变的主要表现是()A.皮肤过敏B.皮肤过度角化C.皮肤溃疡D.皮肤瘙痒7.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A.水俣病B.克山病C.鼠疫D.痛痛病8.目前已经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的疾病是()A.炭疽B.病毒性肝炎C.肺结核D.流行性出血热9.铅中毒的典型症状是()A.皮肤过敏B.皮肤搔痒C.周围神经炎D.腹绞痛10.肥胖的疹断标准是()A.BMI值18~20B.BMI值20~25C.BMI值25~27D.BMI值≥2811.含钙多的食物是()A.水果B.蔬菜C.奶D.肉1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A.动物性食品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13.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疾病是()A.麻疹B.禽流感C.狂犬病D.疟疾14.急性感染期(窗口期)的持续时间是()A.0~1周B.2~12周C.13~23周D.24~34周15.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为()A.高危人群→正常人→疾病→并发症B.正常人→高危人群→疾病→并发症C.高危人群→疾病→正常人→并发症D.正常人→疾病→高危人群→并发症16.分析两个变量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是()检验A.t检验B.2C.秩和检验D.直线回归17.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圆图D.线图18.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百分位数19.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A.现况性研究B.回顾性研究C.前瞻性研究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20.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方法中,论证因果关联强度为强的方法是()A.横断面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生态学研究D.前瞻性队列研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7月自考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自考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预防医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32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二级预防是指()A.临床期预防B.“三早”预防C.病因预防D.病残预防2.痛痛病是由于环境污染物的()A.慢性作用引起的B.三致作用引起的C.急性作用引起的D.致敏作用引起的3.中毒时导致血液运氧能力降低的气体是()A.CO2B.COC.HCND.SO24.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A.70%以上B.50%~70%C.30%~50%D.30%以下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A.皮肤B.粘膜C.呼吸道D.消化道6.ICU是指()A.心脏监护室B.急救室C.重症监护室D.治疗室7.成人钙的每日供给量应为()A.500mgB.600mgC.700mgD.800mg8.根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供给热能比例占60%~70%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肪D.维生素9.根据毒素的作用器官及中毒症状,毒蕈中毒可分为()A.二种类型B.三种类型C.四种类型D.五种类型10.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10%称为()A.正常B.超重C.肥胖D.过度肥胖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母乳、牛乳都属含铁高的食品B.老年人膳食应补充优质蛋白质,但也不宜过多C.蛋白质是膳食中提供热能最多的营养素D.维生素可为机体提供热能12.某市1953年乙脑患者的年龄分布如下:年龄(岁)0~ 10~ 20~ 30~ 40~ 50~人数50 40 36 12 7 1为形象地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A.线图B.直条图C.直方图D.构成图13.非参数检验相对于参数检验来说,其优点是()A.适用范围更广泛B.检验结果更可靠C.检验效率更高D.资料信息利用更充分14.感染率计算公式中,分子是()A.新感染检出人数之和B.旧感染检出人数之和C.隐性感染检出人数之和D.新旧感染检出人数之和15.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时间上是()A.前瞻性的B.横断面的C.回顾性的D.既回顾又前瞻性的16.队列研究的首选对象是()A.职业暴露人群B.一般人群C.有组织的团体D.特殊暴露人群17.多重对照的目的是()A.增加病例的代表性B.利于统计分析计算C.减少只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D.利于对结果的解释18.临床试验中采用安慰剂对照的目的是()A.防止测量误差B.防止回忆偏倚C.防止心理和主观因素干扰D.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19.发现乙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报出疫情时间最长不应超过()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20.目前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是()A.饮食疗法B.口服降糖药C.运动疗法D.注射胰岛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真题_create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真题_create

1.(单选题,1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答案】A【解析】无A、揭示流行现象B、分析影响因素C、确证病因假设D、检验病因假设2.(单选题,1分)推断不同地区人群ABO血型分类构成是否不同的分析方法是()【答案】D【解析】无A、直接比较三个率B、用标准化率比较C、D、3.(单选题,1分)用于描述白细胞分类计数分布的统计指标是()【答案】B【解析】无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定基比4.(单选题,1分)用于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是()【解析】无A、四分位数B、百分位数C、算术均数D、几何均数5.(单选题,1分)疗效为治愈和未愈的统计资料类型是()【答案】B【解析】无A、定量资料B、二分类资料C、有序多分类资料D、无序多分类资料6.(单选题,1分)诊断社会病的方法是()【答案】C【解析】无A、社会诊断和病理诊断B、社会诊断和实验室诊断C、社会诊断和临床个案诊断D、实验室诊断和临床个案诊断7.(单选题,1分)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的疾病是()【答案】A【解析】无A、病毒性肝炎C、冠心病D、糖尿病8.(单选题,1分)控制危险因素属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答案】B【解析】无A、综合预防B、一级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9.(单选题,1分)病人不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答案】A【解析】无A、新冠肺炎B、百日咳C、麻疹D、水痘10.(单选题,1分)近年来,广泛采用表示肥胖的体质指数是()【答案】D【解析】无A、BMI≥25.0B、BMI≥26.0C、BMI≥27.0D、BMI≥28.011.(单选题,1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是()【答案】D【解析】无A、振动性手麻B、振动性手胀C、振动性手痛D、振动性白指12.(单选题,1分)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分为()【答案】C【解析】无A、4类B、9类C、10类D、15类13.(单选题,1分)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特点是()【答案】B【解析】无A、听力障碍B、智力低下C、语言障碍D、长骨发育障碍14.(单选题,1分)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答案】D【解析】无A、IV级B、IH级C、II级D、Ⅰ级15.(单选题,1分)下列属于“三早”的措施是()【答案】B【解析】无A、环境消毒B、健康普查C、健康教育D、自我保健16.(单选题,1分)在医院环境中,特殊空调房间温度应为()【答案】C【解析】无A、18~22℃B、20~22℃C、22~26℃D、26~28℃17.(单选题,1分)医院手术室规定的噪声卫生标准是()【答案】A【解析】无A、小于45dBB、小于55dBC、小于75dBD、小于90dB18.(单选题,1分)合成洗涤剂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主要器官是()【答案】A【解析】无A、皮肤B、骨骼C、心脏D、肾脏19.(单选题,1分)异丙醇本身对肝脏无毒,但与四氯化碳同时进入肝脏,可使四氯化碳的毒性大大增加的原因是()【答案】C【解析】无A、独立作用B、拮抗作用C、加强作用D、协同作用20.(单选题,1分)化学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答案】D【解析】无A、肺B、血液C、皮肤D、肝脏21.(多选题,2分)下列属于统计量的指标有()【答案】BCE【解析】无A、总体率B、样本率C、样本均数D、总体标准差E、样本标准差22.(多选题,2分)已发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三级预防包括()【答案】ABCDE【解析】无A、延长寿命B、加强康复C、降低病死率D、患者对症治疗E、防止病情恶化和伤残23.(多选题,2分)下列属于有机粉尘的有()【答案】ABC【解析】无A、棉B、亚麻C、大麻D、石棉纤维E、玻璃纤维24.(多选题,2分)关于情绪与疾病关系描述正确的有()【答案】ACD【解析】无A、喜伤心B、忧伤心C、怒伤肝D、思伤脾E、恐伤脾25.(多选题,2分)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包括()【答案】ABCDE【解析】无A、pH值B、水温C、浑浊度D、接触时间E、水中微生物的种类26.(填空题,1分)构成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2021年10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

2021年10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

2021年10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1.污染物铅会在机体内蓄积,最终以相对高浓度存在于骨骼中。

(C)2.石棉工人吸烟后患肺癌的危险度增加了55倍,这是协同作用的结果。

(B)3.具有致色素沉着作用的紫外线波长片段是UV-A。

(A)4.儿科病房最好设在一层,以确保儿童的安全。

(B)5.根据医疗用品的卫生要求,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该≤20cfu/m3.(A)6.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健康教育。

(B)7.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IV级,这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D)8.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包括鼠疫、地方性砷中毒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A)9.矽肺是尘肺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D)10.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应≥25°C。

(C)11.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最常见骨痛部位是腰背部。

(D)12.水痘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

(D)13.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控制危险因素。

(B)14.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点对象。

(A)15.社会病流行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人群中传播,具有社会性和聚集性。

(A)26.社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存在差异。

27.社会病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发生类型相同。

28.美国黑人的自杀率是白人的两倍。

29.中国自杀率在城市中明显高于农村。

30.疗效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的统计资料类型是有序多分类资料。

31.用于描述正态分布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是算术均数。

32.用于描述某医院医生职称分布的统计指标是构成比。

33.推断三种疗法的有效率是否不同的分析方法是行×列的x2检验。

3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性研究主要是检验病因假设。

35.大气化学污染对健康造成的间接危害作用包括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气候变化。

26.我国提出的“XXX”观是以预防为主的社会化具体表现。

27.根据人类活动的类型,次生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

护理学专业本科自考预防医学(二)课程代码03200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PPT

护理学专业本科自考预防医学(二)课程代码03200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PPT

二、定期健康检查
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从事某种职业或接触某种职业 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查(包括常规检查 和有针对性内容的检查),以及时、及早地发现职业性有 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以利于早期 诊断、早期治疗。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 属于第二级预防。
三、应急性健康检查
第三节 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2011.7简答)职业健康监护
是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查, 从症状体征和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分析、了解和 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病危害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发现职业病危 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和新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 控制,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1)细菌:布氏杆菌、炭疽 (2)病毒:森林脑炎(3) 霉菌:黄曲霉菌
【例题·单选】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答案】A 【解析】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化学性因
素、异常物理性因素、致病生物性因素三类,所以本题选A。
职业环境监测的内容
①监测劳动者的工作组织、劳动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 人体功效学因素;②评估可能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的职 业卫生条件和职业有害因素水平(物理、化学和生物因 素);③评估劳动者接触到的不利心理因素和不合理工作 安排;④评估职业事故和重大灾害的风险;⑤监测安全措 施和个人防护装置的使用情况、维护和保养情况等;⑥监 测职业有害因素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⑦评估一般卫生及 卫生设备。
是指对出现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事故的工作场所 或劳动环境中受有害因素暴露的劳动者进行健康 检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受事故影响的职业人群 范围和劳动者受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事故的处 理措施和劳动者的救治方案。

预防医学(二)03200第三章

预防医学(二)03200第三章
很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偏低,因此谷类蛋白质 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可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 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 维生素: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主要集中在糊粉层,
胚芽部。谷类加工的精度越高,保留的胚芽和糊粉层越少,维生素 损失就越多。
2.豆类及其制品
矿物质:
•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体重0.01% ,7种, 钙、磷、钠、钾、氯、镁、
硫。
•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体重0.01% • 必需微量元素:8种 铜、钴、铬、铁、碘、钼、硒、锌
【例题·单选】
• 成人体内每天被更新的蛋白质约为( • A.2% B.3% C.4% D.5% • 【答案】B
) (2010.7)
【例题·单选】
• 2007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成年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每天最
好进行30分钟( )(2010.4)
• A.超强度的运动B.高强度的运动C.中等强度的运动D.一般强度的运动 • 【答案】C
第三节 临床营养
一、基本膳食分类及原则★
• 基本膳食按其质地及烹调加工原则可分为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
• ①布洛卡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 ②布洛卡改良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③平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 BMI=体重(kg)/(身高m)2
评估的方法,确认营养危险因子,做出正确的营养失调的护理诊断, 以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改善计划及措施。
• 营养调查的内容:膳食营养调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营养
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人体测量资料的分析。
• 膳食营养调查的方法:称量法、查账法、24小时回顾法、化学分析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填空、多选】环境污染来源:a.生产线污染,b.生活性污染,c.交通运输性污染,d.其他污染来源。

8、【简答题】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毒性作用、慢性毒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免疫毒作用。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综合毒性效应,称为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10、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11、【选择、填空】长波紫外线UV-A→主要有致色素沉着作用;中波紫外线UV-B→对机体具有抗佝偻病和致红斑作用;短波紫外线UV-C→有极强的杀菌和增强免疫等生物学效应,但对机体细胞也会产生严重损害。

12、温室效应:指地球表面大气中的CO2、、CH4、N2O和CFCs等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的现象。

1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基本要求:一,感官性状良好。

二,流行病学安全,三,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四。

水量满足需要。

14、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8、需要。

9、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0、【填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

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

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

12、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体的需要,二、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三、食物对人体无害,四、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五、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质量,营养素指数。

14、营养质量指数INQ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中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15、【填空、多选】膳食模式4种类型:东方膳食模式、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日本膳食模式和地中海膳食模式。

16、【填空】医院膳食分为3大类,即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和试验膳食。

17、【填空】基本膳食按其质地即烹调加工原则又分为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流质4种。

18、营养调查的内容包括:1.膳食营养调查;2.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3.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4.人体测量资料的分析。

19、膳食营养调查通常采用的5种方法:称量法、查账法、24小时回顾法、化学分析法和食物频率法。

20、身体质量指数BMI:以体重(kg) / (身高m)2公式表示,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国成人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21、食品添加剂:系指为改善视频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2、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或劳动能力的因素。

23、【简答题】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a.就业前健康检查;b.定期健康检查;c.应急性健康检查;d.离岗或转岗时的健康检查;e.职业环境卫生监测。

24、健康危害度评价:通过环境监测、健康监护、生物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监检测等手段对职业有害因素的潜在危险进行定期、定量的鉴定和危险度评价,推算其最小有效作用浓度、作用条件和可能照成的损害和在一般接触条件喜爱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远期效应。

25、社会环境因素:指存在于社会人物环境体系中的各种非物质要素的综合,如社会经济、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和人际关系等。

26、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a、合理布局。

b、社区参与。

c、预防为主。

d、适宜技术。

e、通力合作。

27、121页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健康的事件。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1、事件突发性。

2、影响群体性。

3、危害社会性。

4、处理复杂性。

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大(II级)、极大(III级)、一般(IV 级)等四个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31、【简答】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129页32、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

33、地方病的流行学特征:发病地点区域性、致病病因明确性和控制效果显著性。

34、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碘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生障碍..... 35、【简答】碘缺乏的防治措施:1、碘化食盐补碘2、碘化食用油补碘3、口服碘片或肌肉注射补碘4、多吃含碘量高的食品5、加强防治监测6、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36、地方性氟中毒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3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有毒化学物质、有害物理刺激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类疾病。

38、职业病特点:1.病因特异性,2.病因可监测性,3.病因聚集性,4.疾病可预防性。

39、【简答】职业病构成条件:a.患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c.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有害因素所引起的。

d.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我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

以上4个条件缺一不可40、【简答、论述】--职业病诊断依据:职业接触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

41、生产性毒物: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存在于工作场所中可对劳动者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亦称职业性毒物。

42、铅中毒临床表现:早期一般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

铅中毒首选依地酸二钠钙48、汞中毒震颤等全身症状,驱汞治疗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49、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肿瘤等);2.局部作用(粉尘对呼吸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等,体表皮肤长期接触还可引起粉尘、脓皮病等);3.中毒作用。

50、矽肺: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51、159页52、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25℃的作业为高温作业。

53、营养性疾病是指因摄入营养素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引起机体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54、营养性疾病膳食防治原则:1.膳食指导①控制总能量摄入量,②适当选择食物,③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

2.营养健康教育①强调肥胖的早期预防,②促进日常健康膳食③鼓励参加体育运动。

55、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6、常见的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有毒动植物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

57、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①致病菌污染食品;②食品的储存方式不当,导致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③烹调不当。

58、184页59、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美兰(又称亚甲蓝)。

43、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原则:1、尽快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2、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3、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

4、提出羽凡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5、积累食物中毒资料,为制定食品卫生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60、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原则:一)医机构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1、尽快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2、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3、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

4、提出羽凡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5、积累食物中毒资料,为制定食品卫生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三)食物中毒处理总则→①及时报告当地187页6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2、病原携带者分类: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健康病原携带者。

63、传播途径:1.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2.经水传播(经饮水传播、经疫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传播)。

64、易感人群:是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65、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

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

6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报告、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67、艾滋病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3.加强法制管理;4.加强健康教育;5.加强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工作;6.加强监测工作。

68、防制措施:1、HIV携带者:对携带者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提供心理质询和医学指导并鼓励信心,②定期随访,站我病情动态③加强健康教育④给予关怀救助⑤积极治疗,高效抗病毒疗法(HAART)可大大延长感染者的生存期。

2、切断传播途径(1)控制性传播(2)控制血液传播①加强献血管理②保证血液及血制品安全③加强医疗器械、医疗物品、医疗废物的消毒管理(2)控制垂直传播:加强对妇女防艾宣传教育,对劝感染妇女妊娠,非新生儿及时服药要可以降低感染率。

3、保护易感人群:(1)健康教育(2)疫苗预防4、监测69、脑血管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有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疾病因素有高值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社会心理因素有A型性格、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

70、医源性疾病:是指在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等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

71、医源性疾病的特点:病因和病情的复杂性、病种的多样性和治病对象广泛。

72、社会病是指由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73、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称为总体。

74、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75、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非系统误差。

76、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符号P表示。

77、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