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名著导读
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

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导读: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原创:理剑·酒花北京二中古典文学社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通俗文学。
首先是书中的人物,在我看来只能用“奇绝”来形容,在容貌,在才华,在品格气魄,都令人读来心向往之,却又遥不可及。
像那“浑身雅艳,遍体生香”的杜十娘,夜半清歌可至“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的卓绝才华,可以怒骂薄幸男子,怒沉百宝箱的刚烈与高洁,最后香消玉殒,“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的决绝。
还有“纵居贼党,风云之气未衰”的范鳅儿,“虽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的顺哥。
读书时,只觉得自己无论是才华品貌,还是风襟气度,都与他们相去甚远。
提升自己,还是需要长久地去做的事情。
曾听过一句话,说“自古侠女出风尘”。
觉得虽然并无切实的依据,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底层人民极为高洁的品格。
政绩建树,多少循吏载入史册;肝胆义气,多少佳话流传坊间。
可惜千百年来,笔者只知讴歌达官显贵,底层人民的优良品格,可能就是从明朝,才开始慢慢被重视的吧。
而我一直相信,人生来平等。
就像陈涉所呐喊的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官显贵,纵然光彩熠熠,抑或才高八斗,抑或身居要职,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美”,所有的优秀品格都专属于上层。
那些身处封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当然也有美好的值得称颂的品德,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素实,有“农人告余以春及”的温馨邻里。
他们也完全有资格被定格在文学作品中,去流芳百世。
我读书时,时常想象数百年前,说书台前的人满为患,老百姓在农闲时争先恐后地去听一场说书,而说书人讲的正是我在读的这些故事。
《范鳅儿双井重圆》这一卷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机缘重逢,一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
前者充满巧合,后者情比金坚。
我在想,古人借以娱乐的,果然是这种有趣的小故事。
《俞中举题诗遇上皇》一文中,屡试不第,买酒图醉,自缢消愁的俞良,因在酒楼上题的一首诗而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衣锦还乡,风神俊朗。
《警世通言》优秀读后感

《警世通言》优秀读后感
《警世通言》优秀读后感
春节前的时间里,看了一本书,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三言两拍中三言中的一个,另两个是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以前在学习的时候,
就听说过这些,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读,在中国文学史上还算是比较有名的,是明代小说的代表,所以,在买书的时候,看见了,就把这本书拿回去看看。
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几个往后,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呵呵,都是一些因果报应的翻版,
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谓的道德准则,有些看起来非常得熟悉,有些觉得有些面熟,当然更有些觉得荒诞不堪。
文学家在评论小说的`时候,说它揭露了明代时期一些黑暗的一面,我觉得这些黑暗面和现在的黑暗面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在阳间得不到惩罚的话,到了阴间,也逃不了,所以我想这些小说,对于那时的人可以还真是有点警示的作用,不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肯定不会因此而被吓掉,现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论者,不信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以为,在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东西盯着自己看,所以他们信很多东西,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惧怕的,
但现在的人认识了一些东西,好像是什么不怕,而正是这种不怕,现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肯定都是瞠目结舌。
警世通言节选

警世通言节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警世通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名著,收录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它们对人生的道理、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揭示。
在这部书中,有许多寓意深刻的节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几则故事。
故事一:《东施效颦》故事内容:公元前战国时期,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叫东施,她因为脸上总是微微皱眉,再加上她的才华出众,所以人们都称她为东施效颦。
一天,东施在路上遇到了西施,两人一见如故。
西施是一位容貌秀丽的女子,但她总是微微抿唇,显得忧郁而不快乐。
东施知道西施为什么总是如此,于是她教给西施一种让自己快乐的办法,从此西施也变得开朗了。
寓意:人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我们要学会快乐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开心的方法,不要总是自怨自艾,要学会笑对不如意的事情,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
故事二:《天下无双》故事内容:公元前秦朝时期,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叫李良,一个叫李斯。
他们一个聪明,一个勤奋,长大后成为了同为名将。
一次,两人一同出战,对阵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在战斗中,李斯身负重伤,情况危急,李良为了救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攻击。
最终,李良牺牲了自己,但救了李斯。
李斯悲痛欲绝,对李良的牺牲深感感激,从此他努力工作,成为了一代名臣。
寓意:勇敢牺牲是值得尊敬的品质,有时候为了身边重要的人,我们需要豁出性命去保护他们。
牺牲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伸出援手的人最终也会得到回报。
故事三:《抚见思昔》故事内容:公元前唐朝时期,有一位守城官员叫刘思昔,他每天都在城楼上守卫城池,从不懈怠。
有一天,敌人来犯,城墙快被攻破了,思昔指挥士兵奋勇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将敌人击退。
杜鹃花开的时候,刘思昔发现了一朵未曾开放的杜鹃花,他抚摸着花朵,想起了守城的艰苦岁月,为此哭泣不已。
寓意:人们总是容易忘记过去的艰辛,只有在回忆与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要忘记奋斗的初心。
警世通言的主要内容

警世通言的主要内容“人生苦短,必须尽情享受!”这是一种很浅薄的人生观,是一些人持有的错误看法,很容易导致人们忽视自我约束和社会公德心。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快乐、舒适,这是人类天性所向往的。
但是,人类往往会被欲望所驱使,而忽视了自我修养,导致走上弯路。
比如,有些人为了追求欢乐,就选择吸食毒品。
他们往往认为吸毒可以让自己感觉更舒适、更幸福,但事实上吸毒会让他们失去快乐,走向痛苦和毁灭。
再比如,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就可以不顾一切地去欺骗他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说谎、欺骗,却不知道这些行为已经让他们的灵魂沦陷,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会让自己走向孤独和失败。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走向毁灭,我们就需要理清人生的方向,让生命追求更高的价值。
首先需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懂得什么是自己追求的东西,然后培养自我约束和公德心,崇尚正直、诚实的品质,认真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
应该牢记,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的享乐。
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做一个有尊严、有信仰、有责任感的人。
只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也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人类需要意识到,生命是一次宝贵的旅程,每个人都应该在这段旅程中尽自己所能去创造价值,不断地提升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只有在这样的生命态度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我们要爱惜人生,不断地学习、成长,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文化背景:19世纪欧洲的文化环境以启蒙时代的思想为基础,接受了基于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想,并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文化的形态。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社会的义务和权利以及自我实现的途径。
这种思想透过了欧洲的文学、哲学、艺术和政治文化,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为基础的文化环境。
社会背景:《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是英国殖民时期,这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和英国海上霸权的时代,也是其文化繁荣期。
警世通言的创作背景大全

警世通言的创作背景大全《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
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警世通言的创作背景大全,希望你喜欢。
警世通言的创作背景《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
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还有一些宣扬义气的作品,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强调临财不苟得,《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无私助他人,另如《桂员外途穷忏悔》,从反面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为,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
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门生三世报恩》、《陈可常端阳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
这表明,即使是一些优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夹杂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
整体来说,《警世通言》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之一,《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
“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
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总之,《三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与《两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
并且通过他自己的三篇序言以及他编撰的这些小说本身阐明了他自身对白话小说的社会意义、思想价值的深刻认识。
经由冯梦龙加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使这小说集中不少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
警世通言的内容梗概《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陈眉公《警世通言》等五篇

陈眉公《警世通言》等五篇警世通言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么?不礼爹娘礼鬼神,敬甚么?弟兄姊妹皆同气,争甚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忧甚么?奴仆也是爹娘生,凌甚么?当官若只行方便,做甚么?公门里面好修行,凶甚么?刀笔杀人终自杀,刁甚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文章自古无凭据,夸甚么?荣华富贵眼前花,傲甚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甚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甚么?岂可人无得运时,急甚么?人世难逢开口笑,苦甚么?补破遮寒暖即休,摆甚么?才过三寸成何物,馋甚么?死后一文带不去,怪甚么?前人田地后人收,占甚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甚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甚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甚么?是非到底自分明,辩甚么?暗里催君骨髓枯,淫甚么?嫖赌之人无下梢,耍甚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甚么?人争闲气一场空,恼甚么?恶人自有恶人磨,憎甚么?怨怨相报几时休,结甚么?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谁人保得常无事,诮甚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甚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强甚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甚么?注:(明)冯梦龙亦著有同名短篇小说集【作者简介】陈继儒,明代知名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
有《梅花册》、《云山卷》、《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等(《小窗幽记》已整理好,即将发布)。
太上老君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识破世尘,争什么气。
不孝父母,修什么德。
不遵圣训,读什么书。
不惜光阴,勤什么学。
不敬长辈,教什么子。
不勤耕作,种什么田。
不讲道德,做什么人。
心肠不好,念什么经。
大秤小斗,吃什么斋。
暗计害人,朝什么神。
奸诈虚伪,求什么福。
不忠不孝,求什么名。
急不相济,结什么亲。
困难不扶,交什么友。
识破乾坤,认舒适真。
行善是福,作恶是祸。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今天不知明日事,人争闲气一场空。
附:下文与本文有相似之处罗洪先《醒世歌》【作者简介】罗状元,名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人。
《警世通言》里有首诗讲的金银枯骨《金银世界枯骨成》

《警世通言》里有首诗讲的金银枯骨《金银世界
枯骨成》
在《警世通言》中,有一首与金银枯骨相关的诗篇是《金银世界枯骨成》:
金银世界枯骨成,娇儿一死万事空。
男女老少尽如此,百般荣华入地中。
这首诗传达了对财富的警示和对虚荣的思考。
它强调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虚幻和暂时性,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有限。
金银的财富和世俗的繁华都将最终归于虚无,任何的光鲜和荣华都会被埋葬在土地下。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虚荣的警示,提醒人们不要只看重外在的表面光鲜,而要珍惜生命本身和内心的真正价值。
它呼唤人们关注更重要的东西,如内心的和平、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金银枯骨的揭示,警示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不要对于虚荣的追求盲目崇拜。
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

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警世通言读后感1春节前的时间里,看了一本书,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三言两拍中三言中的一个,另两个是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些,不过,始终都没有机会读,在中国文学史上还算是比较出名的,是明代小说的代表,所以,在买书的时候,观察了,就把这本书拿回去看看。
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几个往后,越来越让人不行思议,呵呵,都是一些因果报应的翻版,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谓的道德准则,有些看起来特别得熟识,有些觉得有些面熟,当然更有些觉得荒诞不堪。
文学家在评论小说的时候,说它揭露了明代时期一些黑暗的一面,我觉得这些黑暗面和现在的黑暗面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在阳间得不到惩处的话,到了阴间,也逃不了,所以我想这些小说,对于那时的人可以还真是有点警示的作用,不过,对于今日的'人来说,确定不会因此而被吓掉,现在许多人都是唯物论者,不信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于熟悉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以为,在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东西盯着自己看,所以他们信许多东西,对于许多东西都是惧怕的,但现在的人熟悉了一些东西,似乎是什么不怕,而正是这种不怕,现在的人做的许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确定都是瞠目结舌。
警世通言读后感2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世间万物都是有价有量的,凡事太过,必定有所失,正如老话所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与失、消与涨总是保持肯定平衡。
今日就来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书——《警世通言》吧!虽然跟两本拍案惊异合称三言二拍,但也仅仅是合称,这本书在文学性上比那个好多了,单说里面的诗集,就和红楼梦有的一拼,而且故事来源也更牢靠,让人不会太有缥缈的感觉。
本质上都是全都的,通过故事,劝人向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因果循环。
单从里面的诗来讲,不管是杜撰还是摘抄,说明都是很专心的`,不是单纯道听途说,原本记载的。
不过,个人搞不懂的就是为什么古时的女性,看上一眼芳心暗许,尽管男的也长得人中龙凤(这些编故事的都只关注颜值,吾等屌丝们的幻想都被他们剥夺了),难不成是当时女性自主择偶的权利几乎为零,与其赌博式地“碰”一个郎君(通常在洞房时才见到对方,所以媒婆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打算着男女的颜值),不如自己抓住机会,故私奔、私和倒是女性更主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世通言》名著导读
话本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
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据金陵兼善堂刻本豫章无碍居士所作序署“天启甲子”,知刻于天启四年。
此本不著撰人,仅题“可一主人评,无碍居士较”。
凌□初《拍案惊奇序》说:“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说:“墨憨斋增补《平妖》,穷工极变,……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
”龙子犹、墨憨斋都是冯梦龙的别号,可见《警世通言》与其他二言均为冯梦龙所纂辑。
冯梦龙纂辑“三言”,收录宋元话本与明代拟话本。
它们都是白话短篇小说。
《警世通言》所收40篇作品,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
但它们多少都经过冯梦龙的整理、加工。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较早,文字也近似宋人风格,但其中有些地名、习俗是明代的。
明代拟话本有的据古书记载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咏菊花事,出自《高斋漫录》,取江水事出自《中朝故事李赞皇逸事》;有的则据民间说唱加工改编,如《苏知县罗衫再合》一篇结尾,即指出“至今闾里中传说《苏知县报冤》唱本”。
在明代拟话本中当有不少就是冯梦龙本人所撰写,但尚未确考、查实。
冯梦龙为《三报恩》
传奇作序,说“余向作《老门生》小说,……滑稽馆万后氏取而演之为《三报恩》传奇”,由此确知《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篇为冯梦龙所作。
其余《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玉堂春落难逢夫》、《唐解元一笑姻缘》、《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王娇鸾百年长恨》等篇,有人以为很可能即是冯梦龙手笔,实据宋懋澄《九□集文》卷之五《负情侬传》改写。
《警世通言》的40篇,经过冯梦龙纂辑,风格较接近。
作为话本小说集,虽然各篇不相联属,而且产生时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历经数百年,但它们沿着一个系统发展下来,仍具有相近的特色。
《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崔待诏生死冤家》中的璩秀秀,本是裱褙匠的女儿,只因精于绣作,就被咸安郡王勒令“献来府中”充当养娘。
她爱上碾玉匠崔宁,趁着郡王府中失火,主动找上崔宁,共同逃往外地,过着自食其力的正常夫妻生活。
后来被咸安郡王抓获,活活打死。
她成了鬼魂,仍不屈服,继续寻着崔宁做夫妻。
作品通过这一对手工艺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横残暴,也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也都是
通过爱情悲剧表现封建社会的妇女不顾礼教束缚,对于切身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小夫人原在王招宣府里做侍妾,“后来只为一句话破绽些,失了主人之心”,就被撵了出去“把与人”,结果受骗嫁了一个年已60的老头。
她不甘受人支配,看上30来岁的店铺主管张胜,就大胆主动地向张胜表示爱情。
因为从王招宣府携走一串数珠事发,她被捉回府中,不堪凌虐,自缢身死,死后鬼魂依旧投奔张胜。
但是,跟《崔待诏生死冤家》里的璩秀秀一样,她即使成了鬼魂,封建统治势力也不允许她享有自由爱情和正常生活的权利。
白娘子是白蛇变化的女子,到人间寻求幸福。
有关她的神怪故事流传已久,她逐渐由害人的精怪变为善良多情的女性。
虽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还留存着一些恐怖色彩,但她真诚地爱着许宣。
夫妻开一个生药铺过着美满的小康日子,一旦遭到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的干预和破坏,她又敢于斗争,坚强不屈,直至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警世通言》中描写的妓女命运就更其悲惨。
《玉堂春落难逢夫》里的苏三沦落风尘,幸喜遇上王景隆,彼此相爱,鸨子用“倒房计”甩掉耗尽银钱的王景隆,苏三也被骗卖给一外省商人作妾,被诬下狱,几乎被处死,幸得高中做官的王景隆相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经历与苏三类似,她见李布政公子李甲“忠厚老诚”,决计以身相许,共谋跳出火坑。
她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向往着未来的自由幸福生活。
但在封建社会,一个地位十分卑下
的妓女,是不可能与出身官宦人家的李甲结为夫妻的,她终于被李甲所出卖,于是愤而投江,用死向那个吃人的社会发出最强烈的控诉和抗议。
作品反映了金钱的罪恶作用,揭露了封建势力的市侩化,并且精确地塑造了杜十娘这样一个胸有成竹、临事从容、坚决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新的女性形象。
这是高出于《玉堂春落难逢夫》之上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中描写爱情的较好作品还有《乐小舍□生觅偶》、《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它们歌颂爱情的坚贞、专一,批判婚姻问题上的门第观念。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从传奇演变而来,虽有一定社会意义,却没有摆脱才子佳人故事的窠臼。
至于《唐解元一笑姻缘》写文人的风流韵事,《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写妓女帮助地主子弟重振家业的故事,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警世通言》还有一些宣扬义气的作品,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强调临财不苟得,《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无私助他人,另如《桂员外途穷忏悔》,从反面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为,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
此外,《李谪仙醉草□蛮书》与《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赞扬李白与王安石的文才、学识,也都值得一读。
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门生三世报恩》、《陈可常端阳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
这
表明,即使是一些优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夹杂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
金陵兼善堂本《警世通言》,现藏日本,国内有根据传抄排印的《世界文库》本。
衍庆堂本署《二刻增补警世通言》,书已不全,缺两篇,抄补8篇,又掺入《古今小说》4篇。
三桂堂本只存36篇,卷二十四《卓文君慧眼识相如》,兼善堂本卷二十四原为《玉堂春落难逢夫》。
衍庆堂本与三桂堂本在篇目、标题、次序上与原刻不同,当系书商所窜易。
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依据《世界文库》本,曾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