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警世通言有感
警世通言读后感

警世通言读后感首先,我被《警世通言》中的每个故事所感动。
这些故事都取材于当时社会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比如《坏病风比木叶快》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恶劣疾病传播的故事,揭示了人心险恶的一面。
故事中,一位医生发现了一种恶劣病风,但他因为自私和贪婪将病风继续传播给其他人,最终导致了更多的人感染。
这个故事给人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坚守良知。
其次,我被《警世通言》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袁枚以饱满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比如《鲁镇公盗儿》这篇小说中的鲁镇公,他是一个贪婪而肆无忌惮的官员。
小说以鲁镇公贪污、压榨百姓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他个人的描写和塑造,反映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不仅能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能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此外,我被《警世通言》中的智慧和道德普遍喜欢穷和尚》这篇小说中,穷和尚不仅救了阿妇一个人的命,还顺手捡起了一袋黄金。
但他并没有占为己有,而是将黄金放回原处。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贪到最后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只有真正坚守道德,才能最终得到幸福。
最后,我被《警世通言》中所传递的警世使命所震撼。
作为一个时代的著作,袁枚的《警世通言》正如书名所示,旨在通过小说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揭示,起到警醒、教育人们的作用。
这种思想和目的,与古代的世训文学相似,而世训文学当时的重要性在于警示读者,引导人们远离邪恶,坚持善良。
《警世通言》更是以优美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入浅出地将这种警世使命传递给读者。
综上所述,读完《警世通言》之后,我对于这部作品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慨。
这本书不仅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揭示,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不公,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引导我思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
读完这本书,我不能不感叹袁枚的才华和思辨能力,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产生了深深的反思。
《警世通言》告诉我们: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是怎样的?

《警世通言》告诉我们: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是怎样的?中国有句俗话,千百年来被中国人奉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但实际上,往往也有不少人受了“滴水之恩”,不但没有“涌泉相报”,甚至反过来翻脸不认人,这种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狼”。
今天就讲《警世通言》里一个白眼狼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落难时受人活命之恩,发达后却翻脸不认人,最终遭到报应的故事,相信读者看完会和我一样,觉得特别解气!“白眼狼”通常用来指那些忘恩负义的人话说元朝天顺年间,江南苏州府吴趋坊有一个名叫施鉴的长者,经商有方、勤俭持家,积累下巨额家财。
施鉴为人恭谨厚道,生性节俭,可惜一直膝下无子,直到50多岁才生下一子取名施济,老来得子,施鉴对儿子爱若性命。
施济8岁时进入支学究馆中读书,先生见他聪慧,就安排他和自己儿子支德同桌学习。
后支学究不幸病亡,施济征得父亲同意,邀支德寄宿于他家,继续学业。
两人长大后同赴科场,支德及第为官,而施济屡试不中,干脆仗义疏财,广交朋友,想以豪侠而立足于世。
施鉴本就是个爱惜钱财的本分财主,见儿子如此挥金如土不免心慌,害怕儿子把家财散尽,老景凄凉,就瞒着儿子偷偷把许多黄金白银埋藏在家中许多地方,想等到自己弥留之际再告诉日子实情。
倘若施鉴常有病痛,儿子朝夕侍奉,这埋藏金银的事情或许早就告诉儿子了。
偏偏施鉴九十多岁身体还十分健朗,不料一个晚上突然睡去了就再也没醒过来,没留下片言只语的遗嘱。
施济年过四十还没生下一儿半女,妻子劝他纳妾以延续香火,施济婉拒,只是更加乐善好施,后来妻子严氏怀孕生下一子,夫妇俩为儿子取名施还。
夫妻二人信佛,认为这个儿子是因为积善所得,所以趁儿子满月时代号三百两银子,要到虎丘山水月观音殿上烧香礼拜,并和方丈商量修殿之事。
忽然,施济听到附近有人啼哭,哭得好不凄惨,施济循声找到啼哭的人,原来此人是他幼年时的同窗桂富五。
施济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桂富五听信人言,把所有家产抵押给李平章,借得三百两白银,往燕京贩卖纱段,谁知亏尽所有钱财,官家利上滚利,家产全部赔光还不够,连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归了李家。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警世通言》是一部以讽刺讥讽为主要手法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袁枚。
这部小说集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多为虚构,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
读完《警世通言》,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首先,《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但所反映的道德观念和人性弱点却是永恒不变的。
比如《负荆请罪》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丈夫因为怀疑妻子的忠诚而误会了她,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互信任,不要轻易怀疑对方,否则可能会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种道德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人深思。
其次,《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多为虚构,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聪明的女人》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一场危机,最终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和爱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男性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女性解救自己的形象深受当代女性的喜爱和认同。
再次,《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多为短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比如《穷游记》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穷人因为贪图享受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终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贪图享受而不择手段,否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人深思。
最后,《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多为讽刺讥讽,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比如《空城计》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慧的将军用假城来骗过了敌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不要一味地用武力来解决矛盾,否则可能会陷入更深的泥淖。
这种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人深思。
总之,《警世通言》是一部充满了智慧和哲理的小说集,它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多为虚构,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
警世通言读后感

警世通言读后感说起《警世通言》这本书,最初拿到它的时候,我还真没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平时更热衷于现代小说和电影的人来说,古代的文学作品总觉得有些距离感。
可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沉浸其中,却仿佛走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可不是那种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世界,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世界。
书里的那些故事,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把古人的生活、情感、欲望和挣扎都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故事中的俞伯牙,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有一次,他乘船出游,在江上抚琴。
一般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弹个琴嘛,能有啥稀奇的。
但这俞伯牙弹琴可不一样,他能把自己的心情、想法都融入到琴声里。
这时候,岸边有个叫钟子期的砍柴人,居然能听懂他的琴音。
俞伯牙弹高山,钟子期就说:“这琴声啊,雄伟而庄重,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又说:“哎呀,这琴声流畅欢快,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江河!”这可把俞伯牙给激动坏了,他万万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外,居然能遇到一个如此懂他琴声的人。
从那以后,他俩就成了好朋友,约定好来年再相聚。
可谁能想到,等到第二年俞伯牙再来的时候,钟子期已经去世了。
俞伯牙悲痛欲绝,觉得这世上再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就把自己心爱的琴给摔碎了,发誓再也不弹琴。
说真的,刚开始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不就是个朋友没了嘛,至于这么夸张吗?但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这里面的感情可深着呢。
在咱们现在的生活里,朋友多得是,可真正能懂你的、能跟你心灵相通的朋友,能有几个呢?大多数时候,咱们都是嘻嘻哈哈,吃吃喝喝,可真正能走进内心深处的,少之又少。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这种情谊,那是纯粹的、没有杂质的。
他们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只通过琴声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思。
这种默契,这种相知相惜,真的太难得了。
想想我自己,也有不少朋友。
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玩得挺开心。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警世通言》是一部集合了许多古代寓言、传奇故事的书籍,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在阅读完《警世通言》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故事和教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小小的人生寓言,通过讲述人们的遭遇和命运,反映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低、忠诚的可贵等等。
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为了国家大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忠诚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柳毅传书》中,柳毅为了救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这种孝顺和仁爱之心让人感动。
这些故事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其次,我被书中的教训所震撼。
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故事的情节,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教训。
比如《柳毅传书》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不忘本;《荆轲刺秦王》告诉我们要爱国爱民,忠诚不二。
这些教训都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人生观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被书中的智慧所感染。
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见识,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比如《韩世忠挂帅》中,韩世忠用智谋化解了危机,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典型》中,智者善用智慧和智慧化解了危机,解决了难题。
这些故事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智慧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智慧,努力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通过阅读《警世通言》,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见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这部书籍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更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宝库,让人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

警世通言读后感1000字《警世通言》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以“言志”为主题,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向读者传递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警世通言》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关于人性的黑暗面和人们的贪婪、自私、欺诈等恶劣品质。
比如《一丈青》中的商人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因为相思之苦而病倒;《钟馗捉妖》中的钟馗为了捉拿妖怪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故事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让人深思人性的本质。
《警世通言》中的故事不仅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还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远离邪恶。
比如《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感人,但也告诫人们不能贪恋美色,否则会招致祸患;《断桥》中的孟浩然和王维,他们因为贪图享乐而失去了生命。
这些故事都在告诫人们要远离邪恶,珍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除了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丑恶,以及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远离邪恶外,《警世通言》还在故事中传递了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比如《刘禅》中的刘禅,他因为过于仁慈而失去了国家;《秦桧》中的秦桧,他因为心术不正而遭受报应。
这些故事都在告诫人们要正直善良,不可心术不正,否则必遭报应。
通过阅读《警世通言》,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也对人生、道德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邪恶,追求真善美;要正直善良,不可心术不正,否则必遭报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读完《警世通言》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希望能够将其中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远离邪恶,珍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警世通言之书评

《警世通言》之书评警世通言为话本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
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警世通言为"三言"中之第二辑,刊于天启四年(1624),收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在撰写者的整理下完成。
作品中有宣扬爱情坚贞,批判门第观念的,如《乐小舍觅偶》、《宋小官团员破毡笠》,有弘扬美德,主张正义的,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吕大郎金完骨肉》,有表彰个人才识,展现个人风采的,如《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其作者冯梦龙(1574一1646),明朝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他的笔名分外多。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
他一生坎坷,熟读四书五经,20岁考中童生,而后来乡试却不顺利,一直未能中举,弟弟生了重病,家境落魄,空有学问,贫困却成了最大的阻碍石。
直到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
他最爱的女子是苏州名妓候慧清,却因为贫困,不能为其赎身,终不能在一起。
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奔走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却终是徒劳无功。
最终在清顺治三年春忧愤而死然而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等。
在我国历代小说中, 对于同一人物作两种爱憎相反的刻划, 并编人同一部集子里,是极罕见的。
而警世通言中,冯梦龙却在《警世通言》里别出心裁地编写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王安石和一个万口唾骂的王安石。
与我看来,这两篇便是警世通言的亮点之一。
而我要点评的便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和《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这两篇。
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王安石是一位才学渊博、宽厚待人而又严于律己的长者形象,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的王安石却成了性情执拗、悖乎常情乃至饮恨而终的人物。
冯梦龙《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

冯梦龙《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一部揭示人性丑恶、批判社会弊病以及教育人们正确行为的小说集。
这部作品通过各种故事,让人们在阅读中体味到人类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现实的丑陋,引发人们对生活中各种难题的思考和反思。
在阅读《警世通言》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冯梦龙对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品性和面对困境时的选择。
有的是为了权力财富不择手段,有的是因为贪欲而陷入困境,有的是因为道德败坏而自食其果。
这些人物形象使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呼吁。
在阅读中,我还被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深深触动。
比如《董禅丧门》中董禅为了报复对其无礼的龙生,竟然为了制造假消息以诛心手段陷害龙生,最终导致龙生自杀;又如《朱盘弃官》中,朱盘在官场上为了地位利益完全丧失道德底线,現篡改公文,让无辜者受到冤屈。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道德败坏所带来的后果。
《警世通言》中不仅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弊病,更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懂得了维护道德底线的重要性,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勇于正义的道理。
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中陷阱重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诱惑,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情。
总的来说,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作品,通过其中的故事,让我对人性、道德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让人深思和警醒的读本,值得一读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警世通言》有感
塘沽二中九年二班陈晓雯
暑假的时间里,看了一本书,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三言两拍中三言中的一个,另两个是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些,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读,在中国文学史上还算是比较有名的,是明代小说的代表,所以,在买书的时候,看见了,就把这本书拿回去看看。
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几个往后,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呵呵,都是一些因果报应的翻版,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谓的道德准则,有些看起来非常得熟悉,有些觉得有些面熟,当然更有些觉得荒诞不堪。
文学家在评论小说的时候,说它揭露了明代时期一些黑暗的一面,我觉得这些黑暗面和现在的黑暗面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在阳间得不到惩罚的话,到了阴间,也逃不了,所以我想这些小说,对于那时的人可以还真是有点警示的作用,不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肯定不会因此而被吓掉,现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论者,不信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以为,在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东西盯着自己看,所以他们信很多东西,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惧怕的,但现在的人认识了一些东西,好像是什么不怕,而正是这种不怕,现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肯定都是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