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北京工业大学2013(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2013(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制定培养方案的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应用面不断扩大、不断深入,在社会发展和北京市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紧密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满足学校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关于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特点,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引导探索,突出创新,推进复合,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深造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总体要求。

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教育,促进学科交叉,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确定教学计划制订的总体思路。

专业教育依照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以知识为载体,实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到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中,依据学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强度,培养有北京工业大学特色的高级计算机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素养,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知识面宽,外语应用水平较高,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应用开发型计算机高级专门人才,可以在中小型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

毕业生适宜到学校、企业、科研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系统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三、毕业生基本能力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描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跟踪计算机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网络知识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全方位多渠道获取计算机最新技术和标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工程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解计算机领域和信息产业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对计算机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的计算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和国际前瞻性。

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信息工程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工程专业一直备受关注,成为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呢?答案就在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当中。

一、培养目标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信息工程的基本特点和社会需求,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时代需求,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具体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构成、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够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维护。

3.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编译系统的结构和实现原理,能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4.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方法和开发工具,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构建、维护与管理。

5.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

6.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

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对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详细的要求和规划。

首先,在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方面,需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内容。

这些基础课程都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对于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需要包括Java、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网络编程技术、Web技术等内容。

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技术来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20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年级2013级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专业代码090100 专门化方向办公自动化制订日期:2013年9月8日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090100)专门化方向:办公自动化技术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文秘办公、图文处理及编排、计算机产品销售、计算机设备应用维护及维修、信息采集与加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维护等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1.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7)具有信息检索和分析的能力;(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具有文字快速录入的能力;②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的能力;③具备专业的排版能力;④具备企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⑤具有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⑥具有平面二维动画制作能力;⑦具备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的技术与能力;⑧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技术提升与推广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能快速进行汉字录入;能对文档排版及图文混编等的复杂操作;能够在EXCEl中进行复杂表格的处理;具有制作幻灯片并合理设置动画效果的能力;能对常用办公设备进行熟练操作及日常维护;能运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处理。

(3)跨行业职业能力: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上交培养方案信息工程

上交培养方案信息工程

上交培养方案信息工程一、专业培养目标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与系统设计能力、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够在信息科技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 计算机基础知识2.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3. 计算机网络4.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5. 操作系统原理6.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7. 软件工程8. 人工智能9. 分布式系统10. 云计算11. 大数据技术12. 网络安全三、专业实践课程设置1. 软件开发实践2. 数据库应用实践3. 网络应用实践4.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5. 人工智能应用实践6. 大数据处理实践四、专业培养方案1. 学制:4年制本科2.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3. 实习要求:参加不少于2次专业实习4. 综合考核:毕业设计不少于2次五、专业培养计划1. 第一学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基础课程,了解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学年: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原理等专业课程,开始进行专业实践课程。

3. 第三学年:学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等高级专业课程,继续进行专业实践课程。

4. 第四学年:学习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网络安全等前沿专业知识,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毕业考核。

六、专业培养评估1. 学生学业评估:每学期末进行学业成绩评估,通过成绩考核认可学生学业情况。

2. 专业实践评估:每学期末进行专业实践项目评估,通过实践成果评估认可学生专业实践情况。

3. 毕业评估:参加毕业设计,并参加毕业考核,通过考核认可毕业生的专业能力。

七、专业发展方向1. 软件开发:从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2. 网络技术: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3. 数据处理:从事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4. 人工智能: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工程培养计划

信息工程培养计划

信息工程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结合我校特色,培养具有广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信息工程师和管理人才。

培养对象将能够应对信息化领域面临的科研和生产应用挑战,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培养内容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算法设计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

(二)注重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增加社交与沟通能力的训练。

(三)加强学生参与科研和实习的机会,锻炼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制度
(一)实行学分制管理教学质量。

(二)开展各项学术交流与竞赛活动,营造活跃学习氛围。

(三)重视个性化教学,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四)定期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及时改进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实验室和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

(二)优化教师队伍,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

以上内容根据标题"信息工程培养计划"提供了一个概览性的架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学计划管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计划管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良好文化素质修养和敬业精神、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具备很好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获取能力,可以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国语言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基础理论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等的专业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精神,诚信做人和团队协作素质。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6.熟悉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10.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微波技术基础与天线、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光纤通信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软件综合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仿真技术综合设计、通信技术训练、电工电子实训、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六、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移动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七、修业年限: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制定的。

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阐述,构建完整的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在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这些课程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编程实践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在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是关键,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内容。

这些课程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专业拓展课程在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这些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需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同时,学校还要安排专业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

2. 项目实践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项目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需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项目实践还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问题,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3. 实习实训信息工程信息培养方案中,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的重要机会。

学校需要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2013 级使用)专业名称软件工程(电子设计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专业代码 080902学院名称软件学院培养方案执笔人签字学科(术)带头人签字教学院长签字院长签字2013年4月软件工程专业(电子设计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有关信息处理软件应用、设计及开发方面知识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船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2.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5.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行业开发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6.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7.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8.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干学科:软件工程主要实践教学:程序设计实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实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综合实践、信息处理综合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信息工程专业2014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宽广视野和社会责任,掌握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信息工程专业专门知识,能够跟踪并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卓越人才,能够胜任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管理,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培养要求通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长时间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5.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从事电子技术、数字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智能计算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6. 具有工程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撰写科学技术论文和文档的能力;9.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通信控制与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场与波、微电子与光电子、实验实践等课程群,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选课修读。

在专业类模块课程中,自主修读“基地班”课程8学分及以上的学生自动视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2+5学分(1)思政类必修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秋冬,春夏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春夏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秋冬,春夏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春夏(2)军体类必修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3110021 军训+2.0 +2 一秋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秋冬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春夏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秋冬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秋冬,春夏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春夏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秋冬,春夏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秋冬,春夏(3)外语类7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

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

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秋冬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春夏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4)计算机类5学分~ 分A、B两组,由学生选一组修读。

1)A组5学分A.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11G0200 Python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211G0210 C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211G0220 Java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B.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11G0230 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 一秋冬211G0240 科学计算基础 2.0 2.0-0.0 一秋冬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类课程)2)B组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11G0250 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 一秋冬211G0260 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 一春夏(5)其他通识课程选修13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

工学类(信息)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6学分。

其中,在“沟通与领导类”中至少修读一门;其余学分可在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经济与社会类中选择修读,也可在人文社科类(课程号带“A”)、艺术设计类(课程号带“D”)大类课程中选择修读;3)在通识选修课程或人文社科类、艺术设计类大类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2.大类课程25学分要求修读“大学物理(甲)”组和“工程图学”。

(1)必修课程1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0-1.0 一秋冬061B0180 微积分Ⅱ 2.0 1.5-1.0 一春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一春,夏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夏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秋冬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0-3.0 二秋冬(2)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Ⅰ”课程二选一 2.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0-1.0 一秋冬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3.0-1.0 一秋冬(3)以下“大学物理(甲)”与“大学物理(乙)”课程组二选一6学分1)“大学物理(甲)”课程组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 一春夏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秋冬2)“大学物理(乙)”课程组6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 一春夏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 二秋冬(4)以下“工程图学”与“画法几何”课程二选一 2.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21C0090 画法几何 2.5 2.0-1.0 一秋冬,春夏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0-1.0 一春夏3.专业课程88学分(1)必修课程38.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0-1.0 二秋~67120200 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 1.0 1.0-0.0 二秋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 二秋冬671C0020 电子电路基础 5.0 4.0-2.0 二秋冬851C0010 电子工程训练 1.5 0.0-3.0 二秋冬671C0041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Ⅱ 1.0 0.0-2.0 二春11120010 电磁场与电磁波 4.0 4.0-0.0 二春夏111C0061 信号与系统(甲) 4.0 4.0-0.0 二春夏671C0050 数字系统设计 4.0 4.0-0.0 二春夏671C0060 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1.0 0.0-2.0 二春夏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0 二夏111C0070 信号与系统实验0.5 0.0-1.0 二夏67120160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0.5 0.0-1.0 二夏11120170 数字信号处理 3.5 3.0-1.0 三秋冬67120170 信息、控制与计算 3.0 3.0-0.0 三秋冬67120180 通信原理 3.0 3.0-0.0 三春夏67120190 通信原理实验 1.0 0.0-2.0 三春夏(2)企业工程实习实践必修环节30.5学分毕业前,要求完成累计9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需在企业完成。

二年级短学期要求修读《专业实习》和《行业调研与分析》,其中《专业实习》环节如果选了普通培养方案二短中的其他环节,可以申请替代。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67188090 认识实习 1.0 +1 一短67188130 专业实习 2.0 +4 二短85180030 行业调研和分析 1.0 +1 二短85180040 项目管理与科技文档写作 1.5 1.5-0.0 三冬67180050 现代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实验 2.0 0.0-4.0 三春夏67120150 电子信息产业导论 2 2.0-0.0 三夏85180050 暑期实践计划 4.0 +8 三短85180060 工程实习实训 4.0 +8 四春夏85180070 专家系列讲座 1.0 1.0-0.0 四春67189010 毕业设计12.0 +12 四春夏(3)选修课程19学分A)课程组一≥9学分9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67190020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3.5 3.0-1.0 三秋冬67190050 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 3.0 3.0-0.0 三秋冬67190130 射频电路与系统 3.0 3.0-0.0 三秋冬67190030 数字图像处理 3.0 3.0-0.0 三春夏67190040 人工智能 3.0 3.0-0.0 三春夏67190060 网络基础 3.0 3.0-0.0 三春夏B)课程组二≥4学分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0 2.0-0.0 二冬11193011 离散数学 2.5 2.5-0.0 二春夏11120151 软件技术基础 2.5 2.0-1.0 三秋67120080 数值分析方法 2.0 2.0-0.0 三冬67190080 矩阵论 2.0 2.0-0.0 三冬67190090 线性优化 2.0 2.0-0.0 三春C)课程组三(Ⅰ)通信、控制与网络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67190100 网络与通信安全 2.5 2.0-1.0 三夏11121330 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 2.0 2.0-0.0 四秋11121340 传感器网络 2.0 2.0-0.0 四秋11194301 无线通信与无线网络 2.0 2.0-0.0 四秋67190110 光纤通信与网络 2.0 2.0-0.0 四秋67190120 通信信号处理基础 3.0 3.0-0.0 四秋冬(Ⅱ)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1194371 信号谱分析 3.0 3.0-0.0 三秋冬67190260 移动计算 2.0 1.5-1.0 三春11121230 数据挖掘概论 2.0 2.0-0.0 三夏11193131 语音信号处理 2.0 2.0-0.0 四秋67190250 计算机视觉 2.0 2.0-0.0 四秋11193850 多媒体通信 3.0 3.0-0.0 四秋冬85190010 信息-理论通与观 3.0 3.0-0.0 三春夏85190020 机器学习基础 2.0 2.0-0.0 三秋冬(Ⅲ)电路与系统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6719032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0-1.0 三秋冬11193031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2.5 2.0-1.0 三春11120580 电子系统设计 3.0 2.0-2.0 三春夏67120110 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3.0 3.0-0.0 三春夏11194221 DSP系统设计与应用 2.5 2.0-1.0 三夏11194010 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3.0 3.0-0.0 四秋冬67190240 虚拟仪器与智能测量 2.5 1.5-2.0 四冬(Ⅳ)场与波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67120101 天线理论与设计 2.0 2.0-0.0 三冬67190150 光子学基础 3.0 3.0-0.0 三春夏67190230 信号完整性分析 2.0 2.0-0.0 四秋67190140 声学原理 3.0 3.0-0.0 四秋冬(Ⅴ)微电子与光电子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1193510 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 3.0 3.0-0.0 三秋冬67190160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3.0 3.0-0.0 三春夏~67190170 量子与统计基础 4.0 4.0-0.0 三春夏67190180 芯片设计与实现 2.0 2.0-0.0 三夏67120040 微电子传感器与执行器 2.0 2.0-0.0 四秋67190210 微电子材料 2.0 2.0-0.0 四秋67190190 固体物理基础 3.0 3.0-0.0 四秋冬67190220 微电子器件物理 2.0 2.0-0.0 四夏4.个性课程5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