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管理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固体废物包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建筑工地产生的渣土等,这些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本文将就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进行深入探讨。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壤污染。
大量的固体废物若直接填埋在地下,或者倾倒在地表,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污染。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就直接丢弃到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会造成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水质的安全,还会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空气污染。
部分固体废物在焚烧或者堆放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或者微粒,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危害。
固体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固体废物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一些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对野生动植物造成生存威胁,从而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针对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要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
对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渣土等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安全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固体废物治理的监管控制,严格限制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倾倒,依法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推动企业和个人履行环保责任。
利用新技术进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发展和应用高效、节能、清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固体废物污染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这些固体废物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纸张和有机废物等,它们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对土壤、水源、空气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大量的固体废物堆积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源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和水体中,不仅影响水质,还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持续的危害。
3. 空气污染:焚烧固体废物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4.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固体废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会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丧失,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1. 提倡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重新加工成原材料,再次利用。
通过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
2. 提高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率:应该鼓励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比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通过分类回收,再生利用,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对于无法再生利用的固体废物,应该采用科学的处理和处置方法,比如填埋、焚烧、堆肥等,尽可能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生产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推动绿色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和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生利用和科学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共同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做出应有的努力。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1. 引言1.1 固体废物污染的定义固体废物污染是指一切由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过不合理排放、处理和管理,导致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
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家庭垃圾、废旧电子产品等各种固体废弃物。
这些固体废物在大量积累的情况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体废物的堆积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固体废物中的有毒物质和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在不适当条件下会产生恶臭气体和温室气体,加剧空气污染。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的管理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处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污染是环境保护领域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固体废物包括各种废弃物品,如塑料、金属、玻璃等,当这些废物被随意丢弃或不正确处理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大量的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当这些物质渗入土壤后,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固体废物污染给水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许多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当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污染水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固体废物污染给空气带来了危害。
在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提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
2. 正文2.1 固体废物污染给土壤带来的危害固体废物污染给土壤带来的危害是环境领域中十分严重的问题。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治理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治理固体废物种类繁多,如工业废物、农业废物、放射性废物、矿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等,且产出量大,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亿,乡镇工业产生固体废物为亿,合计亿,另外矿业固体废物,包括剥离废石、掘进废石和选矿厂尾矿约为亿,是工业固体废物的倍多。
我国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加速固体废物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固体废物的危害1.占用土地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出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堆存占用大量土地。
据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为亿,占地〔”。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不包括矿业废物。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和煤矿的开采剥离围岩、煤研石、选矿尾矿等就占地化工矿山和非金属矿山的废石和尾矿未统计在内,仅上述三个部门的矿业固体废物占地就超过工业固体废物占地的倍以上。
所占土地很大一部分可以复垦为良田。
大量固体废物不仅占用大量农田且还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如平原地区由于开采煤矿而堆存的煤研石成了一座座“大山”,选矿厂的尾矿堆满大大小小的山谷或平地,这些既破坏了当地地质历史长期形成的自然景观,又摧毁了植被森林、草地等,还破坏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固体废物严重降低环境质量,它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干旱地区废渣在大风作用下粉尘飞扬,以北方地区的废石场、尾矿库、粉煤灰堆场等尤为严重,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尾矿库,在一级风下,形成长达数公里的三条“黄龙”②废渣会产生有害气体,如煤研石含有黄铁矿,自燃时会产生、和,焚烧塑料时会产生氯和其它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固体废物排人江河或在雨水的淋漓下,使金属离子、酸、碱、盐和有害成分进人水体,当水中污染物超过允许浓度时,就破坏了原有水体的用途,甚至危及原有的生态系统,对居民健康、工农业生产和鱼类、水生物等造成危害。
如我国锦州铁合金厂年代堆存的铬渣,数年后周围余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体均遭到价铬的污染,使个自然屯的口井水不能饮用,耕牛不能下田,花费了创刃多万元进行治理。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建设等各项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
这些固体废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大量的固体废物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倾倒在土地上,其中含有有害物质会渗透至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变得贫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影响饮用水的安全。
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
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
有些固体废物含有毒害物质,随着雨水的冲刷会进入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这些有毒物质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对水生物造成伤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水体污染还会给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带来不良影响,加剧水资源的紧缺。
固体废物对空气的污染。
一些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堆填场或焚烧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等,造成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不仅会引起大气环境恶化,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固体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大量的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自然环境中,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影响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
有些动植物误食固体废物导致死亡,有些则会受到固体废物的伤害而无法正常生活。
固体废物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固体废物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应该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理。
通过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地对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固体废物的数量,降低污染程度。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与治理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与治理固体废物产生自人类的各类活动,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然而,这些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化学物质,当它们被掩埋在土壤中时,这些有害物质会逐渐渗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污染的土壤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2. 水体污染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会通过雨水的冲刷,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域,导致水体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对人类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3. 空气污染焚烧固体废物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颗粒物,这些污染物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类居住区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固体废物的露天填埋也会产生恶臭气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二、固体废物治理的方法1. 垃圾分类与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要解决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从源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通过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实现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废物的最终处理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2. 建设环保处理设施为了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必须加大环保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例如,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时,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选址,并采取先进的处理技术,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3. 提倡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关键。
循环经济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减少废物的产生。
4. 加强监管与执法治理固体废物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对废物管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废物管理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追究责任,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结论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通过垃圾分类、环保处理设施的建设、循环经济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固体废物问题。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废旧电器、建筑垃圾、废塑料等,这些固体废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损害。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体废物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废弃物料堆积在土地上,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使得土壤变得贫瘠,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
固体废物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
固体废物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会导致水源受到污染,对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造成严重危害。
固体废物堆积还会阻塞河道和湖泊,影响水资源的供给和自然循环。
固体废物污染给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废弃物的焚烧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固体废物污染还会对环境景观造成破坏,影响城市的美观和宜居性。
为了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加强固体废物的处置和管理。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加强废物分类管理,将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加强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鼓励开展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处理设施的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加强固体废物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监管,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运输,杜绝固体废物的非法倾倒和乱堆乱放。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环境质量和人类的生存健康。
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积累,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的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固体废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如果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如果废弃物通过渗漏或漂流进入水体,进一步污染了水体环境。
2. 空气污染:垃圾堆积在露天场地上,由于氧化分解,废弃物中的有害气体会释放出来,例如甲醛、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废弃物会散发出臭气,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传染病传播:固体废物中可能存在人畜共患的病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废弃物不当处理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如苍蝇、老鼠等病媒生物也可以通过垃圾的传播,传染疾病。
由于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加强固体废物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几个方面:1.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实现固体废物有效处置的一种重要方式。
垃圾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特性进行分类处理,使那些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减少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垃圾分类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发展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是固体废物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垃圾处理方面,采用技术先进、无害化处理方法,如生物法、焚烧法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3. 增强垃圾处理设施治理能力:加强对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完善废弃物排放标准,规范垃圾处理厂的收运和处置流程,确保防止垃圾病菌污染,同时避免企业的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4. 督查和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倾倒垃圾和非法污染行为进行惩治,加大环保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的检测和监测,避免垃圾污染环境以及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可能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管理一、固体废物概述1 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包括从废水,废气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
2 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
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习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设情况等有关。
如国内的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有的城市,炉灰占70%,以厨房增圾为主的有机物约20%,其余为玻璃、塑料、废纸等。
农业垃圾主要为粪便及植物秸杆类。
工业废渣指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及化工过程废渣等。
3 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为便于处理、处置及管理,需要对固体废物加以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其形状则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块状)和泥状的(污泥)。
通常为了便于管理,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简称之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在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废物均列为有害固体废物。
凡含有氟、汞、砷、铬、镉、铅、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质的,均有有毒废渣。
它们可通过皮肤、食物、呼吸等渠道侵犯人体,引起中毒。
工业为渣不仅要占用土地堆入,坡坏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质,不少废渣(特别是有机质的)是恶臭的来源,不些重金属废渣的危害还是潜在性的。
矿业废物来自矿物的开采和矿物选洗过程;工业废物来自冶金、煤炭、电力、化工、交通、食品、轻工、石油等工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市政建设和商业活动;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禽畜饲养;放射性废物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电的生产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医疗和核能应用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
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般工业、矿业等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形成环境污染,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 污染水体如果将有害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的冲洗沉积和凝雨沉积以及重力沉降和干沉积而落入地表水系,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毒害生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等。
有些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箱,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沥滤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
如果这种沥滤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问题就变得难以控制。
其稀释与清除地下水中的沥滤液比地表水要慢许多,它可以使地下水在不久的将来变得不能饮用,而使一个地区变得不能居住。
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的洛维运河,起初在该地有大量居民居住,后来居住在这一废物处理场附近的居民健康受到了影响,纷纷逃离此地,而使此地变得毫无生气。
现在,某些先进国家将工业废物、污泥与挖掘泥沙在海洋进行处置,这对海洋环境引起各种不良影响。
有些在海洋倾倒废物的地区已出现了生态体系的破坏,如固定栖息的动物群体数量减少。
来自污泥中过量的碳与营养物可能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富营养化和缺氧。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会影响以微生物群落为食的鱼类的数量减少。
从污泥中释放出来的病原体、工业废物释放出的有毒物对海洋中的生物有致毒作用,这些有毒物再经生物积累可以转移到人体中,井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倾入海洋里的塑料对海洋环境危害很大,因为它对海洋生物是最为有害的。
海洋哺乳动物、鱼、海鸟以及海龟都会受到撒入海里的废弃鱼网缠绕的危险.有时像幽灵似的捕杀鱼类,如果潜水员被缠住,就会有生命危险。
抛弃的鱼网也会危害船只,例如:缠绕推进器,造成事故。
塑料袋与包装袋也能缠住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当动物长大后会缠得更紧,限制它们的活动、呼吸与捕食。
饮料桶上的塑料圈对鸟类、小鱼会造成同样的危害。
海龟、哺乳动物和鸟类也会因吞食塑料盒、塑料膜、包装袋等而窒息死亡。
最新研究发现,经检验海鸟食道中,有25%含有塑料微粒。
此外,塑料也是一种激素类物质,它破坏了生物的繁殖能力等。
2 污染大气固体灰渣中的细粒、粉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粉煤灰、尾矿堆放场遇4级以上风力,可剥离1~41.5cm,灰尘飞扬高度达20~50m,在多风季节平均视程降低30~70%。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
长期堆放的煤矸石中如含硫达1.5%即会自燃,达3%以上即会着火,散发大量的二氧化硫。
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
例如:焚烧炉运行时会排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
石油化工厂油渣露天堆置,则会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生成且挥发进入大气中。
填埋在地下的有机废物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填埋场气体)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发生危险,如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
例如,美国旧金山南40英里处的山景市将海岸圆形剧场建在该城旧垃圾掩埋场上。
在1986年10月的一次演唱会中,一名观众用打火机点烟,结果一道5英尺长的火焰冲向天空,烧着了附近一位女士的头发,险些酿成火灾。
这正是从掩埋场冒出的甲烷气把打火机的星星火苗转变为熊熊大火。
3 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堆置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渗出液及沥滤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物链。
各种固体废物露天堆存,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向地下渗透而污染土壤。
每堆放1万吨渣,需占地1亩多,受污染的土地面积往往大于堆渣占地的1~2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年堆渣达53亿吨,已占地84万亩(污染农田25万亩)。
城市固体垃圾弃在城郊,使土壤碱度增高,重金属富集,过量施用后,会使土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4 影响环境卫生目前我国不仅90%以上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且医院,传染病院的粪便、垃圾也混入普通粪便、垃圾之中,广泛传播肝炎、肠炎、痢疾以及各种蠕虫病(即寄生虫病)等等,成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源。
另外,我国的垃圾中大部分是炉灰与脏土,用于堆肥,不仅肥效不高,而且使土质板结,蔬菜作物减产。
5 处置不当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矿物资源利用率仅50~60%,能源利用率仅30%,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
另外,很多现有技术可以利用的废物未被利用,反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置,造成很大的浪费。
目前,有40%以上的钢渣、80%以上的粉煤灰和煤矸石消极堆弃。
在目前,钢铁厂每堆存1吨钢渣,约3~5元。
有些电厂贮存1吨粉煤灰,需建库投资4元,运输管理费6元,共10元。
另外,粉煤灰输送到灰库,每吨约需10~30吨水,每吨工业用水约需1度电。
总之,消极堆渣造成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都是很惊人的。
6 有害固体废物泛滥长期对有害固体废物未加严格管理与处置,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如50年代锦州铁合金厂露天堆放铬渣10多万吨,数年后发现污染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使该区域的1800眼井水不能饮用。
全国已积存200多万吨铬渣,而且城镇几乎都有电镀厂排出大量铬污泥,这些铬渣,污泥遇水都会浸出剧毒性六价铬而污染环境。
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年约有5000吨砷、500吨镉和50吨汞流失到环境中。
60年代,某矿冶炼厂排出的含砷烟尘,长期露天堆放,随雨水渗透、污染了井水,致使308人中毒,6人死亡。
目前,很多工厂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尚未采取有力措施,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如果任由有害废弃物长期泛滥,数年或数十年后,我国的土壤和地下水将普遍受到污染。
三、固体废物的管理1 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固体废物的“三化”原则,指的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减量化”不仅是通过处理与利用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减量,而且应该延伸到对源头的控制和管理。
“资源化”不是在出来与利用过程中通过狭义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目标,而应该从生产点的贮存、收远阶段及开始进行,从而成为贯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
“无害化”虽然仍然保留其规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原则的含义,但也应该对有害的认识扩展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
2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指导(1)固体废物不应该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附属物。
(2)以福利量衡量发展是“减量化”的根本途径。
(3)“资源化”应融入经济发展体系之中。
(4)全社会应公平地参与固体废物管理。
(5)延伸固体废物管理的权限。
3 物质利用过程生态化与固体废物管理措施人类物质利用过程生态化,要求减少向自然环境排放的废物量,还要求排放废物的组成对自然生态体系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化,以减少废物排放所附有的正熵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求废物管理(利用与处理)过程消耗的自然资源及其转化产品的量的最小化,以减少废物管理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负熵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利用过程生态化原则的废物管理措施有:生产与销售技术的进步。
废物的再资源化。
改变消费模式。
优化废物处理技术。
分流有害废物。
进行废物的最终处置。
四、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1 固体废物的处理根据目前相关技术过程的发展现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包含的技术过程主要是资源化分选、堆肥化、厌氧消化、焚烧、热解气化和卫生填埋。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体积、流动性、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包括民用工业)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