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引言:
一、理论背景
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预期、家庭负债水平等。
理论上,储蓄存款量应该与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但可能与利率有负相关关系。
二、计量模型
建立一个计量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储蓄存款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储蓄存款量=β0+β1*人均收入+β2*利率+β3*通货膨胀预期+β4*家庭负债水平+ε
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利率可以鼓励居民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从而增加储蓄存款的规模。
因此,我们预计利率与储蓄存款量呈正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预期是另一个可能影响储蓄存款的因素,由于通货膨胀将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居民可能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购买力下降,因此预计通货膨胀预期与储蓄存款量呈正相关关系。
最后,家庭负债水平也可能对储蓄存款产生影响。
过高的负债水平可能增加居民的压力,降低其储蓄存款的能力。
因此,我们预计家庭负债水平与储蓄存款量呈负相关关系。
三、数据和方法。
储蓄存款总额与存款利率、可支配收入、物价 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储蓄存款总额与存款利率、可支配收入、物价关联度的实证分析专业:08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0802019xxx姓名:XXX完成时间:2011年01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要存款储蓄是居民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同时储蓄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富余程度,因此了解影响居民存款的因素对于我们清楚人们的储蓄心理并为一些经济政策的出台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选取了1991-2008年的数样本据,对储蓄存款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主要检验了存款利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物价水平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关联度,通过对四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得以上因素对储蓄存款都有一定的影响,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名义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最主要因素,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对居民的储蓄存款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显著。
关键词:储蓄存款;物价;可支配收入;实证分析AbstractSavings account is residents economic life, and an event in savings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 surplus degree, so people know influence factors of residents' deposits for we know people's saving psychology and for some economic policies in can provide very good referen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1991-2008,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amples, the savings deposit determinant of empirical analysis, research mainly tested the deposit rates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and price level and resident savings degree with the four who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we must above factors on the savings deposit has certain influence, resident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affecting resident savings of main factor, and consumer price level and the actual interest rate for the savings deposits of residents have certain effect, but the impact of not significantKeywords: savings, Prices; Disposable income, Empirical analysis目录序言 (5)一、储蓄存款总额与存款利率关联度分析 (6)二、储蓄存款总额、存款利率与可支配收入关联度分析 (10)三、储蓄存款总额、存款利率与可支配收入与物价关联度分析 (14)四、模型影响因素数量确定 (20)五、模型设定误差分析………………………………………………- 21 -六、模型结构稳定性检验……………………………………………- 22 -七、模型多重共线性诊断及补救……………………………………- 29 -八、模型自相关诊断及补救…………………………………………- 41 -九、模型异方差诊断及补救…………………………………………- 43 -序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总额不断增长,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更是迅速扩大,1990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7119.6亿元,2003年已达到103617.65亿元人民币,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至217885.4亿元。
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及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

因及 其 变 动 趋 势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入 ,人们 不能确定 暂 时收入 的增加是 不是长久 性的 ,因而会将 暂
一 、 我 国居 民储 蓄存款现 阶段 的特征
时收入 的很 大部 分作为储 蓄以防意外 ,因此暂时收 入的边 际储 蓄
近年来 ,我 国居 民储蓄存 款每年都 在以较大 的 比率增 长 ,主 倾 向就会高于持久收入 的边际储蓄倾 向。
上季度 和去年 同期 下降分别下 降 了 2.4和 3.6个百分点 ,比中国 济增 长提供支撑 的同时 ,巨额 的居 民储 蓄对我 国宏观经 济的运行
人 民银行 历次调查平均水平 (67.2)低 了 1.4个百分点 。
及银行 等金 融机构的正常运转也产生 了一定 的压 力。
二 、国 居 民收 入 与居 民 储 蓄 的 关 系分 析
期造成 实际利率的变化 ,居 民消费支出、房地 产投 资、金融投资收益 1910倍 。
及 渠 道 的 变化 。
(二 )我 国改革以来收入和储蓄关系 的模型分析
【关键词 】居 民储蓄存款 影响 因素
根 据前 面在储蓄理论框架 中的叙述 ,西方储蓄理论 主要有:凯
恩斯 的绝对 收人假说 、杜森 贝里的相对 收入假 说 、弗里德 曼 的持
存款 高速增长 的一个重要原 因 。近年来 ,特 别是 2010年开始 ,受 三、要结论及建议
金 融产 品多样化 和债 券 ,基 金等 高收益理 财产 品的影 响 ,居 民储 (一 )主要 结论
,
蓄存 款开始高 位 回落 ,根 据中 国人 民银 行 06年第 四季的全 国城 1、改革以来我 国居 民储蓄表现为超经济 的高速增长 。由于我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1998 53407.47 83024.28 15223.6 11626.1 28406.2
1999 59621.8 88479.15 16159.8 13736.4 29854.71
2000 64332.4 98000.45 20634.4 18638.8 32917.73
2001 73762.4 108068.2 22024.4 20159.2 37213.49
拟合图和参差图为:
(二)模型的建立 通过 Eviews 软件,得到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 的趋势图如下:
同时,也得到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相关 图如下:
通过相关图,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经济变量之间
(三)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 查 F 分部临界值表,可以得到自由度分别为 K=4 和 n-K-1=17,显著性水平为 λ=0.01 的临界值 F(4,17) =4.67,显著性水平 λ=0.05 的临界值 F(4,17)=2.96。 很 显然,这两个临界值都远远小于计算到的 F 统计量的 值 904,所以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四)常数项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常数项的 t 统计量=-5.084191, 根据样本容量 n = 22 和显著性水平 λ=0.05, 查到双侧 t 分部临界值 2.110≤5.084191,证明常数项是显著的。 同时可以看 到解释变量中只有 X1 是显著的, 其余 3 个变量均不 显著。 (五)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 4 个解释变量中有 3 个不显著,属于异常情
金 融·保 险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周菁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美国人躺在虚拟经济泡沫上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的时代结束了。美国人将其巨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王星星作者简介:王星星(1992-),男,汉族,陕西,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飞跃的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济从原来的中高速发展,转到了现在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而对于银行储蓄存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金融领域,国家对相应单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Eviews 软件和回归分析对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计量模型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收入也有所改善,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之也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约3.8万亿上涨到了2015年的约52万亿(人民币)。
在这样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银行在金融领域市场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
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二)选题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需要加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领域的支柱,要更好的发展自身范围内的基础业务来提升自身实力,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
因此,探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意图和影响他们存款的因素,而且还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储蓄,这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1]。
二、选题变量设计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率、资产质量、资产规模等,外部因素一般是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等[2]。
本文以外部因素为主,选取了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y ,国内生产总值(x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作(x 4),作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92百家论坛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李嘉琪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增加。
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Eviews软件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回归分析;参数检验一、引言居民储蓄是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
居民储蓄与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积极开展储蓄存款业务除能为国家积聚大量建设资金外,还能回笼货币,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为群众的货币节余保值、增殖和进行货币收付服务。
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3和股票市价市值X4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我国居民储蓄总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做了本次研究分析。
二、理论依据及模型设立2.1理论依据一个社会的居民储蓄总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进行储蓄。
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因此本文采用一年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用股票市值作为其他投资渠道发达程度地衡量指标。
2.2模型设立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年-2015年居民储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率与股票市价市值等数据,进行分析。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为使数据的线性趋势更明显,减少回归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预设模型为:LNY=α0+α1LNX1+α2LNX2+α3LNX3+α4LNX4+εi其中:LN都是对数化后的数据,LNY代表我国居民储蓄;LNX1代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LNX2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LNX3代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LNX4代表股票市价市值。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计量模型分析

计量论文郭艳龙4050902105经管交叉实验班我国居民高储蓄的计量模型分析一、摘要居民的高储蓄一直是我们宏观经济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金运用效率的损失。
本文主要利用1986-2005年的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们储蓄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单位根等计量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最后由模型提出政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与危害近20多年中,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储蓄率大体维持在38%至40%左右,而同期储蓄率同样较高的日本、韩国,其储蓄率则处于31%至32%左右。
高储蓄率带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好处也有危害,这都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有关。
1.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最后,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
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
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2.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危害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最近几年,在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下,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数量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实证分析主要因素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分流储蓄,但是居民储蓄依然持续增加。
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
虽然我们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但对此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我国有很多学者建立了许多的储蓄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但分析结论的差异很大。
整理以前的研究成果,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1.收入因数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
【摘要】:居民的储蓄存款作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对资金的合理使用。
本模型根据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存款额不断攀升,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是有重要影响的。
为了进一步直观的体现这一关系和预测未来几年居民的储蓄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将根据22年来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二:分析过程:
经过对数据的严谨分析,我们得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存在密切的关系。
三:相关数据收集
1978年—1999年我国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储蓄存款
单位:元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我们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Y=β1+β2X+u
其中
Y——我国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C——常数项
β——代定参数
X——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U——随即扰动项
五:模型的求解
我们利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回归分
析。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4/04 Time:
22:03
Sample: 1978 1999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07.4088 86.37556 -5.874449 0.0000
X 0.578707 0.022510 25.70940 0.0000
1166.873 R-squared 0.970630 Mean
dependent
var
1515.562 Adjusted R-squared 0.969162 S.D.
dependent
var
14.09247 S.E. of regression 266.1451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1416664. Schwarz
14.19165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153.0171 F-statistic 660.9733
0.000000 Durbin-Watson stat 0.272178
Prob(F-statisti
c)
各方程如下:
^β1=-507.4088 ^β2= 0.578707
^se(^β1)=86.37556 ^se(^β2)= 0.022510
r²=0.970630 df=20
即:
^Y=-507.4088 + 0.578707X
( 86.37556)(0.022510)
t=(-5.874449) (25.70940)
r ²=0.970630 df=20
六:检验:(取05.0=α)
1) 回归系数的t 假设检验。
查表得:t 0.025(20)= 2.086,从上表可见X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的t 统计量都显著地大于2.086,故可认为X 对Y (我国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的影响显著。
2) 拟合优度检验,从上表可以直接看出,拟合效果较好。
3) 回归方程地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查表可知F 0.05(2,20)=3.49,有上表知道由参数计算得到的F 统计量值为660.9733,远大于3.49,故此回归方程线性显著性强。
七:总结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