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 幼儿健康教育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 评价的价值取向
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见书第115页
〃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第一步,分解目标并形成指标体系是 编制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第二步,界定尺度并形成标准体系是 编制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第三步,按照不同指标在指标体系中 的贡献大小而给他们分配其重要性程度 的权重值。
〃学前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 系统。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评价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含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
健康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出判 断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 方向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 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评价
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制作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 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 • 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 统一的。
教育评价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评价
学习要点
• 教育评价概述及学前教育评价概 述。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编 制。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组织实 施。
• 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 0~3岁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婴儿生长发育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形态指标, 有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项目,其中,身长 、体重及头围这三项指标不仅测试方便,而且能 为准确评价婴儿生长发育的水平提供重要信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一种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从多个方面评估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服务。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而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医学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目标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可以为评价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评价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且要与所要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相一致。
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目标可以包括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评价内容是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的重点,它涉及到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并且应该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使用情况、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
评价内容应该具体、全面、客观,并且要能够反映实际的情况。
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应该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对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可以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儿童体能水平、儿童饮食结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和目标进行确定。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而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医学测试等
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九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二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是由斯 塔费尔比姆提出的。CIPP 是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 (Input Evaluation)、过程 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和结果评价(Prod uct Evaluation)的英文名称第 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形式。 该评价模式将评价定义为判 断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 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斯塔 费尔比姆认为,课程评价应 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 息,而不应该将评价局限于 评定目标达成的程度。一般 来说,人们将CIPP评价模 式视为一种循环系统,是一 种不断搜集和利用新信息的 持续过程。CIPP评价模式 的流程如图所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一 外貌模式
外貌模式是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的。该模式强调考察评价的全貌, 主张适宜的评价必须进行详尽的描述,并进行适宜的判断,只有把描述和判断结合起 来,才能完成对课程全面、完整的评价。外貌模式需要评价者搜集前提因素、过程因 素和结果因素三方面的材料。前提因素是指教育实施之前任何可能与教育结果有关的 因素或条件,如幼儿年龄、健康知识经验、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条件、师资条件等; 过程因素是指教育过程中有关对象的活动、交往、相互作用,如各类教育活动、游戏, 以及有关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幼 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等),这类因素是动态的;结果因素是指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表现为对幼儿的学习效果、态度、动机水平、能力,以及课程实施对于幼儿的学习环 境、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作用。课程被看作由上述因素构成的系列,前一系列的结果因 素是后一系列的前提因素。评价应该根据课程实施的状况而决定其前提、过程和结果 因素,并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判断。外貌模式的评价框架如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第二课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和方法
• 3 卫生保健工作状况评价 • (1) 对学前儿童健康服务的评价。 • 针对学前儿童的一切卫生保健措施的评价, 包括卫生保健工作的领
导、 管理和组织, 保 教、 保健人员的培训, 卫生保教制度的制 定, 各种保健资 料 的 存 档, 保 育、 保 健 责 任 的 落实等。 • (2) 对学前儿童健康环境的评价。 • 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课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和方法
• (3) 活动内容评价。 •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 活动内容与儿童的年
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 否相符; 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 活动内容的组织主次是否分明、 布局是否合理、 重难点是否突 出, 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是否自然流畅。 • (4) 活动过程评价。 • 活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依据活动目标、 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不 同而变化; 教的方法 与学的方法是否相符; 方法的运用能否使儿 童在活动过程中感到情绪愉悦, 儿童能否积极主动参与; 活动的组 织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是否因材施教; 活动中是否考虑到情感、 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课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和方法
• ( 二) 从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来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 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评价 • (1) 活动目标评价。 • ①对活动目标定位的全面、 适宜性进行评价。 根据不同年龄和发
展水平儿童的需要、 兴 趣、 接受能力, 以及儿童参与健康教育活 动的程度等, 制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全面, 包括 认知、 情感 、 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 ②对活动目标表述的评价。 活动目标的表述清晰、 准确, 具有可 操作性, 表述的行为主 体一致。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教育机构,帮助 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其改进和提高 。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孩 子的健康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家 园共育。
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
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
将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和调整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的相关政策的依据,提高政策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
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促进学前儿 童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 水平。
设计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目标,设计具体 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指 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指标,制定具体 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收集评价信息
收集数据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与评价指标 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整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知识评价
总结词
评价学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 基本卫生习惯、疾病预防、营养知识等方面 。
详细描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中,对健康知识的评 价是重要的一环。这包括评估儿童对个人卫 生习惯的了解,如洗手、刷牙等;对常见疾 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如感冒、腹泻等;以 及对基本营养知识的掌握,如均衡饮食、食
定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教育目标、内容、 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重要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改进教育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可以 了解教育活动的优缺点,为改进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家长们提供决策参考, 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评价其效果和质量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评价应当依据科学的教育原则、健康原则和心理学原则,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客观性原则。
评价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影响,评价人员应当尽量避免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3.全面性原则。
评价应当全面,包括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对孩子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4.系统性原则。
评价应当有系统性,不仅要看短期效果,还应该注重长期效果和孩子未来的发展。
5.参与性原则。
评价应当让孩子、家长和教育者都参与其中,增加评价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6.实用性原则。
评价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给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要根据以上原则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素养和全面发展。
- 1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2. 掌握评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3. 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a. 身体健康评价: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
b. 心理健康评价:情绪、性格、社交能力等。
c. 生活习惯评价:饮食、睡眠、运动等。
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a. 观察法:直接观察儿童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
b. 访谈法:与家长、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c.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收集家长、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看法。
d. 数据分析法:收集幼儿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目的和重要性。
2. 讲解评价内容:分别讲解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的评价内容。
3. 讲解评价方法:分别讲解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的具体操作。
4.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并对一名幼儿进行实际评价。
5. 总结: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培养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教师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实践操作:评估教师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评价工具的设计和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4. 课后反馈:收集教师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改进后续教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2. 评价工具:观察表、访谈提纲、问卷调查表、数据分析表格。
3. 辅助材料:幼儿健康数据统计软件、投影仪、白板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和教学视频。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案例,让教师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过程。
2. 角色扮演:教师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评价过程中与幼儿和家长交流的情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八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四、 常见疾病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管理制度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 化系统疾病、营养性疾病、五官常见疾病和 寄生虫等预防、检查、登记和治疗。对于反 复呼吸道感染、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患儿作为体弱儿,建立专门档案,加强管理。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二) 评价者是谁?评价的组织者和评审者是谁?
可以根据课程评价的目的、类 型、内容、评价人员与被评价 者的关系等因素,确定不同的评 价人员。
(三) 评价什么?
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本身
课程效果
课程实施过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二、 设计评价指标
设计评价指标
需要搜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使学前儿 童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有关资料。 可以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两大类。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一、 生活作息制度
生活作息制度
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中包括 一日生活制度、一周生活制度、 学期生活制度和学年生活制度。 进餐制度指对幼儿饮食的时间 和数量进行规定,并严格执行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二、 健康查制度
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的健康检查在时间上应包括:入园前的健康 检查、定期的健康检查、每日的健康观察;在内 容上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肺活量、 脉搏、血压、眼睛、耳朵、鼻、口腔与咽喉、 扁桃体、胸部、背部、四肢。
设计评价指标
(一) 学前儿童健康 (二)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 (三) 学前健康教育活动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三、 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案
调查法
比较法
观察法
统计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红细胞计数 生后6个月,4.2×104/ml; 1-2岁,4.3×104/ml; 4-5岁,4.4×104/ml; 8-14岁,4.5×104/ml。 (2)血红蛋白 生后6个月约为12.3 g/ml; 1-2岁约为11.8 g/ml ; 4-5岁约为13.4g/ml ; 8-14岁约为13.9g/ml 。
(三)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被评价者集合总体中 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将某一个 对象的若干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三、按评价的功能及运行的时间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评价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又称前期评价,是在开展健康 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的评价,或者对于评价 对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加以测定。其目的在于了解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
3、过程评价
向计划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提供实施改进计划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为不断修正改进计划提供信息 定期评定改进计划实施的深度以及实施对象接受的程度 详细描述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价值以及旁观者和参与者对总体实施质 量的评判
4、成果评价
测量、判断改进计划实施结果的目标达到程度 改进计划是否确实弥补了客体的不足之处、满足了学生的 需求进行评价
头围增长异常:
头围过小—— 如: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头围增长过速—— 如:脑积水、佝偻病等
(4)胸廓
胸廓反映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 脂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还能反映呼吸器官的发 育状况。
关键年龄 出生时
1岁
实际胸围(cm) 32 46
与头围比较(cm) <1~2 约相等
>1岁
头围+(年龄-1)
一、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评价划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一)宏观评价——这是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整 个领域或涉及宏观决策方面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问题为对象的教育评价。
(二)中观评价——这是以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 开展为对象进行的教育评价。
(三)微观评价——这是以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 展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往往针对发展的某一方面 进行。
第八章 学前儿童健康价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什么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目的:检查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是否同学生的需要相协 调,为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提供一个可靠依据
方法:一系列客体兴趣的测量及各类型的分析组成
2、输入评价
对前后关系评价作出的改进计划能否实施作现状调查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 修订改进计划避免盲目实施 以避免失败和浪费时间、人力、物力
6±
3/(0~3月)
1
9±
3/(3~12月)
2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 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体重增长的规律
5-7个月
侧切牙 胎龄5个月 18-24个月 8-11个月 7-10个月
尖牙
胎龄6个月 30-36个月 16-20个月 16-20个月
第一磨牙 胎龄5个月 24-30个月 10-16个月 10-16个月
第二磨牙 胎龄6个月 36个月 20-30个月 20-30个月
2. 生理机能指标
(1)肺活量 (2)脉搏 (3)血压
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前随年龄 增加体重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
2.身长生长为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月身长增长。
1-10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0cm
(3)头围 经眉弓上方突出部,绕经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
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头围的增长 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
案例评析
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
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椅子搭高跳,培养幼儿勇于挑战困难
的品质 活动准备: 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若干,幼儿穿合脚的球
鞋,垫子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尝试从椅子上往下跳 1.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跳的方法 2.鼓励幼儿搭高椅子跳 (1)鼓励幼儿从高凳子上往下跳 (2)引导幼儿搭高往下跳 三、结束活动 放松运动 1.挑战高度的感受 2.谈谈保护的方法
体重公式: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 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儿童 体重(kg)=年龄×2+8(kg)
体重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体重增加 与出生时
(kg)
(kg) 比较(倍)
出生
3
3月 12月 24月
(二)定性评价——这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 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
六、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评价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自我评价——这是指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指 标,对自己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的价值判断。
(二)他人评价——这是指评价主体不是被评价 者自身的评价,也即来自外部的评价。
困惑:如何培养兴趣?
幼儿有获得他人认可的需要——兴趣的激发=以幼儿感兴 趣的活动吸引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成功感、快 乐。
体育课——是否有开展的必要
体 育
体育游戏
没有体育课教的动作技能的支持,
幼儿是否会熟练地玩?和伙伴合
作?体验到快乐?
体育活动
使用CIPP Mode?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原则
3.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过程评价系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评价。
4.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 成果评价系对:—个方案的成就所进行的测量、解释与判断。
1. 背景评价
评定客体的综合地位、鉴定客体的不足、集中并整理能 用来纠正其不足之处的因素,并诊断哪些方法能提高该 客体的素质
年龄 出生
6月
12月 24月
5岁 15岁
实际头围(cm) 增长(cm)
34
43
9/(0~6月)
46
3/(6~12月)
48
2/(1~2岁)
50
2
53~54
3~4
头与身长比例
头围增长规律
1. <2岁的头围增长与体重、身长一致 1岁以内前3月增长≈后9月增长
2. >2岁增长减慢 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
书P179 清洁的牙齿
二、CIPP模式
1966年,Stufflebeam斯塔费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 其基本框架是: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1.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背景评价系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方案目标确定的依据的评价。
2.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系对能够达成目标的几种可能的方案设计之优劣的评价。
◦模式实施的一般步骤
背景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 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结果评价:为再一次决策服务。
对该模式的评价
优点:
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内(决策导向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 把评价看作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缺点:
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评价人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评价实施在适用性上的局限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
和程序,选择有代表性的评价参数,有 计划、有目的地作出科学调查和价值判 断,考核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外貌模式
斯塔克 描述+判断=全面、完整的课程评价 前提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
外貌模式的评价框架
前提
过程
结果
理
描述
意图
论
观察
基 础
判断
标准
判断
(二)形成性评价——又称中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 活动中针对活动效果而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其目 的在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育进程、方 法、手段,以便达成教育目标。
(三)总结性评价——又称终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 计划实施后对其终极结果所进行的的评价,它以预 先设定的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判断评价对象达成 目标的实际水平。总结性评价既是最终的评价结果, 也是制定新的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体格生长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 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 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至生后第 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体重测量
(2)身长(高)——反映体格特征与生长速度 的重要指标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0.5
幼 2个月
0.01
儿 3岁
0.6
儿 3个月
0.02
期 4岁
0.8
4个月 6个月 8个月 10个月
0.04
学 5岁
1.0
0.06-0.08
龄 6岁
1.2
0.1
前
期
0.1-0.15
1岁
0.2-0.25
(8)牙齿
乳牙发育程序表
钙化
出牙年龄(岁)
开始
完成
上颚
下颚
中切牙 胎龄5个月 16-24个月 6-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