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国家行业标准执行清单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5.10.11•【文号】气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标准意识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气象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科技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将标准贯穿气象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标可循、依标办事。
各级气象部门要把标准作为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履行气象职责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门槛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为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完善标准体系着眼气象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各领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和设计,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基础性标准对接,建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库,构建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气象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基础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气象相关社会组织制定满足气象行业自律和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鼓励省(区、市)气象局制定具有地域气候特点、气象专业特色或更严格、更细化的地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前言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燃气防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燃气场站及设施、燃气金属管道、电气系统及电子系统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城镇燃气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既有城镇燃气系统的雷电防护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轮船,铁路车辆、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燃气装置设计。
注:本标准中储气罐均含储气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新闻公报,其随后的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式、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HGJ28-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城镇燃气从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
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和新型复合燃气。
3.2低压储气罐工作压强(表压)在10kpa以下,依靠容积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和干式储气罐两种。
3.3高压储气罐固定容积储气罐。
工作压强(表压)大于0.4MPA。
领依靠压力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
3.4调压装置将较高燃气压强降至所需的较低压强调压单元总称。
包括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
3.5调压站将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的调压建(构)筑物中,承担用压强的调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0•【文号】发改农经规〔2022〕392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预算、决算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农经规〔2022〕392号中国气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气象基础设施专项管理,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的相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3月10日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下简称本专项)管理,及时发挥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政府投资条例》《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第7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20〕51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气象卫星、人工影响天气、海洋气象综合保障、气象雷达、信息化、观测站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基层台站等工程,具体项目类型和支持范围可视情况作必要调整。
第三条本专项管理遵循符合规划、程序完备、进度可控的原则。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要求,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审批要件齐备,已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并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进行调度和监管。
第四条本专项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安排项目。
第五条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用于计划新开工或续建项目,原则上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
(项目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QX/T 31—2005 0I CS 07.060 A 47QX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sessing and accepting the completed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中国气象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竣工验收的内容 (3)5 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 (5)6 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 (5)7 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6)8 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必备条件与时间要求 (9)9 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 (11)10 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 (11)11 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处理 (12)12 档案管理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预验收确认书格式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单项验收鉴定书格式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29)附录E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应提交的主要报告 (36)附录F (规范性附录)验收提供的资料参考目录 (43)前言本标准根据近几年来气象建设项目的实践和未来气象建设项目竣工的需要,参照GB/T 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扬、郑荣然、潘正林、李毅、陈昭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国发[2005]21号),进一步做好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气象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制定本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四)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
3856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3956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3857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3957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3859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3959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386
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
3861
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家用器具制造
3961
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
3742
助动自行车制造
3799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379
潜水救捞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
3791
潜水及水下救捞装备制造
3791
潜水及水下救捞装备制造
3799
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
3799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内容变更,原3799部分内容调出
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81
电机制造
3811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3541
制浆和造纸专用设备制造
3641
制浆和造纸专用设备制造
3542
印刷专用设备制造
3642
印刷专用设备制造
3543
日用化工专用设备制造
3643
日用化工专用设备制造
3544
制药专用设备制造
3644
制药专用设备制造
3545
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3645
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3719
其他铁路设备制造及设备修理
更名,内容变更,原3719部分内容调出
3720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气象国家标准《人工影响天气术语》编制说明

气象国家标准《人工影响天气术语》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9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9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40号)下达编制计划,项目名称《人工影响天气术语》,项目计划号20194451-T-416,起草单位为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协作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成都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3.主要工作过程(1)组织落实。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3月11日,确定标准起草组成员。
(2)收集信息。
从2020年1月14日起至2020年1月—5月,起草组成员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技术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收集、检索、整理、分类、评价术语语料,制定标准编写框架。
(3)编写提纲。
2020年4月—6月,项目负责人草拟编写提纲,起草组部分成员讨论并对其进行修改,启动草稿编写工作。
(4)完成初稿。
2020年6月,项目负责人完成标准草稿的编写,组织起草组部分成员讨论修改完善标准草稿,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2020年7月15日,项目负责人将工作组讨论稿发送起草组成员以及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资深专家段英研究员,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45条。
(5)完成征求意见稿。
2020年10月12日,项目负责人将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发送起草组成员审阅,共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22条,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刘晓璐、刘志、刘伟、黄潇、王维佳、钱尧、陈碧辉、余芳、叶其松、郑键、黄裕文,所做的工作如下:郝克俊,全面负责标准编制组织实施和总体框架设计工作,起草编写提纲和草案稿,选定术语词语、撰写术语释义、确定术语分类,组织讨论,收集处理意见,修改标准文本等。
刘晓璐负责选择术语条目、拟定术语分类、标准文本审改。
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

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7.01.18•【文号】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施行日期】2017.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17年1月6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2017年1月18日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行业管理,促进气象行业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气象行业的总体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气象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等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气象行业规划和政策,完善气象行业法规和标准,强化气象行业监督,加强气象行业协调、指导和服务,合理配置国家对气象行业的投入。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气象行业的业务和科技合作与交流、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参考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部门的业务实际,制定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后,组织实施。
气象行业标准

福建省地方标准《台湾海峡航运气象风险等级》编制说明《台湾海峡航运气象风险等级》编制组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3)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4)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8)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8)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9)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9)一、工作简况;1、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福建省质量监督局通过闽质监〔2017〕113号《关于印发2017年第一批44项福建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下达了本标准《台湾海峡航运气象风险等级》(项目编号DB35/T-xxxx-2017)的编写任务。
2、本标准起草单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福建省福州市气象局、福建省宁德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福建省气候中心、厦门市气象局。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翁祖源、李珊梅、高诚良、周建宁、芦文豪、张远飞、林建华、邹燕、曾银东、孙运凡、蔡英群。
其分工如下:翁祖源负责确定标准制定原则,负责资源方案的审定和专家的联系,负责组织调研和标准的审定工作,统筹经费开支。
李珊梅全面负责资源的调配、及全面组织实施,负责编制标准技术内容和标准文本,处理专家征求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负责对标准稿件的编排工作,并负责经费的组织与管理。
高诚良负责收集相关行业规范、文件、法律、技术资料,并进行汇总编辑,供编写组参考,负责标准技术内容的审查、审订。
芦文豪负责组织征求、汇总各方意见对标准进行完善,同时还负责行业需求分析,提出并讨论行业接口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7 气象防灾减灾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121 气象防灾减灾 122 气象防灾减灾 123 气象防灾减灾 124 气象防灾减灾 125 气象防灾减灾 126 气象防灾减灾 127 气象防灾减灾 128 129 130 131 132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GB/T 19201-2003 GB/T 19201-2006 GB/T 20479-2006 GB/T 20480-2006 GB/T 20481-2006 GB/T 20482-2006 GB/T 20483-2006 GB/T GB/T GB/T GB/T GB/T 20484-2006 20486-2006 20487-2006 21983-2008 21984-2008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21987-2008 22164-2008 27956-2011 27957-2011 27958-2011 27961-2011 27962-2011 27964-2011 27965-2011 27966-2011 27967-2011 28591-2012 28592-2012 28593-2012
标准号 QX/T 31-2005 QX/T 34-2005 GB/T 19565-2004 GB/T 20524-2006 GB/T 21005-2007 GB 31224-2014 GB 31223-2014 GB 31222-2014 GB 31221-2014 QX/T 1-2000 QX/T 5-2001 QX/T 6-2013 QX/T 7-2001 QX/T 8-2002 QX/T 11-2002 QX/T 12-2002 QX/T 13-2002 QX/T 14-2002 QX/T 15-2002 QX/T 16-2002 QX/T 19-2003 QX/T 20-2003 QX/T 23-2004 QX/T 24-2004 QX/T 25-2004 QX/T 26-2004 QX/T 27-2004 QX/T 28-2004 QX/T 29-2004 QX 33-2005 QX/T 35-2005 QX/T 36-2005 QX/T 42-2006 QX/T 44-2006 QX/T 45-2007 QX/T 46-2007 QX/T 47-2007 QX/T 48-2007 QX/T 49-2007 QX/T 50-2007 QX/T 51-2007 QX/T 52-2007 QX/T 53-2007 QX/T 54-2007 QX/T 55-2007 QX/T 56-200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领域 气象基础与综合 气象基础与综合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67-2012 QX/T 170-2012 QX/T 178-2013 QX/T 179-2013 QX/T 181-2013 QX/T 204-2013 QX/T 212-2013 QX/T 227-2014
177 气象防灾减灾 178 气象防灾减灾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62-2007 QX/T 63-2007 QX/T 64-2007 QX/T 65-2007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66-2007 78-2007 83-2007 84-2007 92-2008 100-2009 126-2011 163-2012 172-2012 173-2012 193-2013 194-2013 219-2013 220-2013 221-2013 222-2013 235—2014 249—2014 257—2015 261—2015 288-2015 289-2015 290-2015 291-2015 320-2016 321-2016 322-2016 323-2016
QX/T 229-2014 QX/T 255—2015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274-2015 275-2015 276-2015 277-2015 313-2016 314-2016 315-2016 316-2016 324-2016 325-2016 326-2016
93-2008 102-2009 115-2010 117-2010 118-2010 119-2010 120-2010 121-2010 122-2011 123-2011 128-2011 129-2011 133-2011 134-2011 148-2011 155-2012 156-2012 157-2012 171-2012 184-2013 201-2013 202-2013 203-2013 223-2013 233-2014 234-2014 253-2014 21-2015 286-2015 293-2015 292-2015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84 85 86 87 88 89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GB/T QX/T QX/T QX/T QX/T QX/T
31165-2014 21-2004 22-2004 37-2005 38-2005 39-2005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与气候变化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卫星气象与遥感应用
164 气象防灾减灾 165 166 167 168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