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中医防治

合集下载

疟疾病怎么治疗有效果

疟疾病怎么治疗有效果

疟疾病怎么治疗有效果疟疾对于很多人是非常陌生的,这种疾病主要多见于非洲等偏远地区,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至于疟疾病怎么治疗,一般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种,针对疟疾的不同类型对症治疗。

★ 1.正疟症状【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

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

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2.温疟症状【主症】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疼,口渴引饮,便结尿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先煎)、知母、桂枝、柴胡、青蒿、生地黄、麦冬、太子参、甘草。

若热多寒少,气短胸闷,汗多,无骨节烦疼者为热盛而津气耗伤,可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津伤较甚,酌加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 3.寒疟症状【主症】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胁痞满,神疲肢倦。

苔白腻,脉弦迟。

【治法】辛温达邪。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七宝截疟饮:柴胡、桂枝、厚朴、干姜、炙甘草、陈皮、瓜蒌根、牡蛎、黄芩、草果、常山、槟榔。

若汗出不畅者去牡蛎;寒湿内盛,胸脘痞闷者加青皮;泛吐痰涎者加蜀漆、附子以温散寒痰。

★ 4.瘴疟【主症】(1)热瘴症状: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肢体疼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

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清瘴汤加减:青蒿、玉竹、茯苓、生地黄、柴胡、半夏、知母、陈皮、竹茹、黄芩、黄连、枳实、常山、益元散。

【主症】(2)冷瘴症状:寒甚热微,或恶寒战栗,不发热,甚则神昏不语。

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疟疾的控制与预防

疟疾的控制与预防

疟疾的控制与预防疟疾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而且非常容易在儿童中发病。

所以对于疟疾控制的关键就是在于对于蚊虫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蚊帐、灭蚊药物制剂的运用,消除蚊虫。

1.要服用抗疟药据统计,预防性服药发病率30%,不服用者为50%2.刚到疫区,应服用3个月,因刚到时,旅途劳累,水土不服,抵抗力低,难适应,易发病。

3.雨季服药因⑴雨季蚊子多,⑵从中医角度说,雨季湿邪重,易困脾、伤阳,且雨季疟疾缠绵难愈易反复。

4.体内有少量的疟原虫,有免疫作用,发病率低5.睡好注意休息,当劳累身体抵抗力低时,易发病。

6.吃好饮食多吃葱姜蒜、辣椒韭菜,蒜头面食等助阳之品,以补充阳气。

7.少吃芒果生湿之品,多吃菠萝,白萝卜,酸奶等化湿开胃之品。

饮食宜忌在雨季尤其重要。

8.注意保暖随时加减衣服,注意适当活动,但不宜大量出汗,受凉和大量出汗都易伤阳气。

忌贪凉饮泠、露天夜卧,应挂蚊帐,注意室内通风干燥,尤其是在雨季。

2.疟疾是怎样传染的?答:疟疾是被蚊子叮咬而传染的,蚊子叮咬了病人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把疟疾传给健康人1、什么是疟疾答:疟疾就是打摆子,也叫瘴气。

热地方最容易得这种病。

疟疾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

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蚊、麦赛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

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

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

5.您或您的家人患了疟疾怎么办?答:赶快找医生!吃药、打针。

而且越快越好!因为疟疾的迅速治疗可以挽救生命。

1956年资料9 中医对疟疾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1956年资料9 中医对疟疾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I药物治疗:
一、瘧疾初发:瘧疾初发,为邪居半表半里(所谓少阳症),这时勿截瘧,与以和解之剂治疗,常用1.小柴胡汤。2.清脾饮。
待瘧疾发作二、三次后,才主张截瘧,常用1.小柴胡汤加常山方。2.截瘧常山饮。3.常山饮。4.七宝饮。
服法:截瘧的药物不在瘧疾方发或正发时服用,恐药病交争,转为深害,须在未登两小时之前或发作日的清晨服用,在治疗中,注意饮食、生活,避免饮酒等。
Ⅰ.按六经见症来分:①足太阳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头痛重,遍身骨痛,小便短赤,先寒后热,热退,汗出多。(普通型瘧疾)②足阳明症瘧:往来寒热,伴有头痛,鼻干,渴欲引饮,不得眠,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甚则烦躁,畏日月火光,热退,汗出。(普通型)③足少阳症瘧:往来寒热,伴有口苦,耳聋,胸胁痛或呕,身体倦怠不耐烦,见人惕惕然,寒不甚,热不甚,热多,汗出甚。(普通型)④足太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不乐,善太息,不欲食,先寒后热,热过汗出而已,热甚者口渴。(普通型)⑤足少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脊强口渴,呕吐,小便短赤,欲阳户牖而处,寒从下起,寒热俱甚,寒少热多,其病难已。(普通型)⑥足厥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意恐惧,易太息,先寒后热,甚则色苍如欲死,成头痛而渴。(普通型)
瘧疾特殊伴有的症状,有以下的治疗法。
过热型(如瘅瘧、温瘧、热瘴):常用1.白虎加桂枝汤。2.安宫牛黄丸。
寒冷型(如牡瘧):可用四逆汤。
脑型(如心瘧、痰瘧、哑瘴):可用安宫牛黄丸。
胃肠型(如脾瘧、食瘧“胃瘧”):可用1.小建中汤。2.加味露姜饮。
笔者按:中医书籍载,瘧疾除往来寒热外,伴有的其他症状是按六经、五脏、外感及其他见症而处方的,这类方剂很多,其中方药内容多有重复,不作一一介绍。
小建中汤: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饴糖五钱 水煎服

中医关于“疟疾”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疟疾”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疟疾”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疟疾
1. 疟疾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病因为感受疟邪,并与正虚有关。

2.病机多为疟邪伏于半表半里,邪正相争,则寒热发作;正胜邪却,则寒热休止。

若寒热休作有时者为正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属温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属寒疟;瘴毒内盛,病势严重,伴神志障碍者属瘴疟;疟邪久留,耗伤气血,遇劳即发者为劳疟;疟久不愈,血瘀痰凝,结于胁下,则为疟母。

3.治疗原则为祛邪截疟,温疟兼清,寒疟兼温,瘴疟宜解毒除瘴。

劳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截疟。

如属疟母,又当祛瘀化痰,软坚散结。

但重复感染或不同疟原虫混合感染,或发病的初期及后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本病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疟疾重症出现神志症状或过高热者,预后较差。

二、疟疾的日常防控措施
1.本病由蚊虫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施。

同时坚持运动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疟疾患者护理时,应注意冷暖适宜,多饮开水,寒战加衣盖被,发热时减去衣被。

若高热不退,可冷敷以物理降温或针刺大椎、陶道、合谷等穴位泻热降温。

汗出较多,注意擦干,更换
衣物,避免风吹。

3.瘴疟神志昏迷者,应密切观察其神志、瞳神、气息、脉象等情况。

发作间歇期可适当户外运动,补充营养,应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瘦肉、猪肝、红枣等。

疟疾的中医诊治

疟疾的中医诊治

疟疾的中医诊治李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摘要:目的简述疟疾的中医诊治。

方法对患有疟疾的病人进行中医诊治。

结论疟疾及时治疗,可治愈。

但日久肝脾肿大,功能损伤,影响健康。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消灭蚊虫。

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疟区要反复进行普查治疗,直至根治。

关键词:疟疾;中医;诊治中图分类号:R25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15.2070 引言凡因感染疟邪,症见发热恶寒,或高热寒颤交作,汗出头痛,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呕恶等,并具有传染性者,称为疟疾。

疟疾多发于夏秋,有地区性及传染性,我国南方诸省大部分地区,有散在发病。

1 诊断1.1 四诊合参问诊:问患者的病因,是否是流行区的患者,或是从流行区来,在流行区居住过。

问典型症候特征(抓住冷、热、汗三征),发病经过,有助于诊断。

望诊:望患者的面色、舌色,目睛红赤,有无黄疸,及口周疱疹。

神采及手足运动,肌肉胖瘦也应观察,危重症还要注意尿便,尤须着重诊视有否黑尿及便脓血。

此外舌苔也应明辨,黄腻是湿热,黄燥是热盛。

闻诊:一般无特殊,但应按声音之强弱来分辨病之新久、轻重。

切诊:脉多浮数或急数,或弦数,应触疟母,脾肿大可于肋下触及,质地软,有压痛,时或肝亦肿大可及。

1.2 现代医学检查血常规:单核细胞增加。

血涂片镜检:发现疟原虫可确诊。

通过四诊,症见寒热交替发作,热盛汗出,寒盛颤抖,甚则高热寒颤,抽搐神昏,参考现代医学检查,确立诊断。

观察病程中寒热变化,辨证中药、针灸、气功治疗。

2 治则疟疾的治则,一般分为祛邪与扶正两法。

祛邪多以解表、清热、和营三法为先;扶正又多是益气、补血为上;若正虚邪盛者,攻补兼施,不可偏废。

故清•李用粹曰:“邪疟及新发者,可汗吐下;虚疟及久病者,宜补气血;稍久而正虚邪滞者,宜一补一发;若深入于阴分者,宜先升后汗;至如邪乘虚入,则宜以发散,祛其客邪,然后扶培胃气(《证治汇补》疟疾章•治法)3 辨证论治3.1 邪伏少阳主症:寒热交作,寒已而热,热已而寒,心烦欲吐,口苦咽干,口渴喜饮,头痛面赤,小便黄赤。

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导语:说到疟疾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疟疾在国内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疟疾。

这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恶
说到疟疾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疟疾在国内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疟疾。

这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恶性疟疾时死亡率极高,以周期性规律发作为主要症状。

1.疟疾概念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2.症状
(1)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2)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3)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诊治疟疾

中医诊治疟疾

中医诊治疟疾摘要】疟疾是由于虚弱之体感受疟邪或山岚瘴气、疫疠之邪引起的机体休作性寒战、壮热、汗出、头痛、烦渴等为主要表现的虫媒传染病。

目的讨论中医诊治疟疾。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截疟祛邪为疟疾的基本治疗原则。

截疟是防止疟疾复发的根本措施。

实证以祛邪截疟为主,虚证以扶正补虚为主。

以此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兼夹症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关键词】中医疟疾疟疾是由于虚弱之体感受疟邪或山岚瘴气、疫疠之邪引起的机体休作性寒战、壮热、汗出、头痛、烦渴等为主要表现的虫媒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蚊虫繁殖之时,雌性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人人体所致。

西医学中的各种疟疾,如间日疟、三日疟、卯形疟、恶性疟、先天性疟疾和婴幼儿疟疾、输血性疟疾、重型疟疾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本病的发作主要是感受疟邪所致,疟邪伏于少阳半表半里,随感邪的轻重及正气的强弱而表现不同的疟型。

诊断时主要侧重点,“当辨六气中所伤何气,六经中所涉何经。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寒热轻重及发作时间,判断疟邪之深浅、疟发之部位及患者正气之强弱。

风温、时行感冒或淋病的初起或早期症状与疟疾相似,临床主要考虑与此类疾病进行鉴别。

现代医学主要考虑排除急性血吸虫病、伤寒与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阿米巴肝囊肿、败血病等疾病。

中医诊断与鉴别主要抓住疟疾发作的典型规律,即寒战高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

结合患者有无接触疟邪、疫区居留、不洁输血的病史,观察其临床表现,分析其所感之疟邪、感邪之轻重、病位之深浅、正气之盛衰、预后之好坏等。

一旦明确病因,确立诊断,即以截疟祛邪为基本原则,针对典型证候,顾及兼夹症状。

(一)疟疾的诊断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间日或三日发作一次,伴有肢体酸楚,恶心呕吐,发作后出现口唇疱疹等症,或者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寒热不清。

2.疫疟重症可出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症。

3.多发于夏秋季节和疟邪流行地区。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未来,中医内科学将与现代医学在理论、技术等方面更加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的良好格局。
中医内科学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未来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 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了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日常调 护方法,强调了饮食起居有序、 避免外感时邪等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疟疾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疟疾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有了 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实用的治疗技能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之疟疾,掌握了一些实用的 治疗技能,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出汗及间歇期反复发作等,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伤寒、败血症等疾病进行鉴别。流感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的间歇期;伤寒以持续高热 、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为特征;败血症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等,但无明显的间歇期。
寻求医疗帮助
一旦出现类似疟疾的症状,如 寒战、高热、出汗等,应及时 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策略
心理疏导
疟疾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营养支持
疟疾患者因高热、出汗等症状导致身体消耗增加,需要补充足够的 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05
CATALOGUE
预防调护与康复建议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护建议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