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一模语文答案
一模语文试卷黑龙江版(含答案)

一模语文试卷黑龙江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4. 下列哪个成语是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诲人不倦C. 一日千里D. 知足常乐5. 下列哪个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之涣B. 王维C. 王昌龄D. 王勃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010-2023历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
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
他说:“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
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
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
“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务。
2022年东三省三校联考一模语文答案

2022年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A.【解析】偷换概念,文章第一段“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主语是“信息化浪潮”;第二段“大数据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语是“社会变革”。
条件缺失,第二段“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是建立大数据思维的条件。
2.D.【解析】“古为今用”错误,文章主要内容是“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是利用新技术保护非遗文化,不是“古为今用”。
3.C.【解析】A项时态混乱,“这将会成为数字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错误,文章第三段“虚拟现实交错更换已然成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选项将“已然”变成“将”。
B项“就可以实现非遗技术的真正传承”,表述绝对。
D项于文无据,从文章第四段“同时可通过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的提高来筛选掉不良数据或者劣势数据,提高数据整体质量”可知,与传统展示平台相比的优势有两点,并未说明哪点是最主要的优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4.D.【解析】曲解文意。
D选项“强化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错误。
原文指的是强化企业自身的“创新驱动”,而非“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
5.B.【解析】A项“这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无中生有。
C项“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并非直接原因。
D项“从2013年的70扩至2020年的90”说明我国企业的实力增长较快,品牌力增长较慢,并不是表明我国企业品牌力削弱。
6.①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②强化创新驱动,重视研发,增强智能制造赋能,提升品牌价值。
③用国际化战略借助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品牌力。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D.【解析】D“小说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错,小说没有使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描写常膺耀的这一心态。
2023届东北三省三校(哈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衣毕飞宇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
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
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
这不是A档B档的事。
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
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
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
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
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
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
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
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
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
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一.1 C .“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表述错误,应该是“美感”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
2 C.《创世纪》不是小说。
3 B. A项“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表述错误。
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
C项“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表述错误。
作品不是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
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二.4 B.登记。
5 A. 解析:③武则天的行为;④是玄暐弟弟的行为;⑥是要研究经籍。
6 C. 解析:崔玄暐没有主张处死张昌宗,另外,“武则天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在先。
7(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照他的意见免罪。
(固,坚持;陈,陈述;咸,全,都。
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2)兄弟的子弟中有孤贫的,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人称赞。
(躬自,亲自;教授,教育;为……所,被。
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8.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思念感情(2分),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内心苦痛(2分),委婉表达了对丈夫要忠于爱情的提醒(1分)。
9.“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
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答“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2分)10.(6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随风直到夜郎西(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解析:E(3分) A (2分)D(1分)。
D应是表现了汉子与马之间的感情。
B没有动作描写C是插叙(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极写戈壁环境的恶劣。
②渲染悲壮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环境铺垫。
④将汗血马放在艰险的环境中,为后文突显汗血马的精神蓄势。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3)①对主人赤诚、忠心。
202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C(材料一第4段的表述为“只有……才……”,C项将必要条件转述为充分条件。
)2.B(A项,材料二第1段“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选项则表述为递进关系。
C项,“至此,画家开始关注构图”于文无据。
D项,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各擅胜场”可知,“胜过”表述不当。
)3.C(A项,诗人的主体意识很鲜明地体现于诗句中。
B项,讲诗与画之间的关系,与“无我之境”无关。
C项,根据材料一第3段“外师造化”,可知其为“无我之境”的观念。
D项,气,气质,指作家先天的素质,讲的是“文”与“气”的关系。
故选C。
)4.①“无我之境”中,艺术家侧重于真实客观地再现审美意象,艺术家隐藏于山水意象的背后。
②“有我之境”中,艺术家侧重于借助近似的自然物象,以笔墨趣味传达主观的心绪观念。
(满分4分,每点2分)5.(1)画面的文学趣味突出,画中山水并不刻意追求写实化的形似,而更着意于表现山水的气韵。
(2)画面突出强调笔墨的韵味,以线条与墨色的变化来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
(3)画中以诗文和印章的配合来补充画面,加重画面的诗情画意。
(满分6分,每点2分)6.D(A“这表明在斗争方法上,人心不齐”错,小顺为代表的年轻人有热情却缺乏斗争经验,老杨同志注意斗争策略,他讲道理,教会年轻人区别敌我矛盾,并没有“人心不齐”;B“对闫家山存在的问题一点都不关注”错,之前是因为章工作员脱离群众,被闫恒元等人蒙蔽,进而导致大家认知错误。
C“利诱几户姓闫的村民”错,“拉了几户姓闫的”是利用了他的“家长资格”;“威逼个别农救会员”也是通过得贵做的。
)7.B(选文部分没有展现旧的村政委员和新干部之间的强烈矛盾冲突。
)8.(1)看似“闲走”,实则展示了老杨等干部妙用工作方法,贴近人民群众,踏实的工作作风。
(2)与章工作员形成对比,突出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
③运用口语,妙用动词,生动形象,给人亲切之感。
(满分4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东北三三校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测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东北三三校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测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作者:————————————————————————————————日期:东北三省三校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
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
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
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东北三省三校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word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语文(黑龙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黑龙江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4题,共24 分)1.(2分) B2.(2分)C3.(2分)B4.(2分)D5.(2分)D6.(10分)(1)风烟望五津(2)感时花溅泪(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示例: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4分)(1)(2分)D(2)(2分)祥子简•爱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0题,共7分)8.(2分)示例:①国之大美,吾辈共守。
②传统与创新齐飞,国风共时代一色。
9.(3分)示例:朱铁雄哥哥,我特别喜欢看你的作品!你的齐天大圣太帅气了,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孙悟空。
感谢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也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我会一直支持你的!10.(2分)示例:中国风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题~27题,共39 分)11.(2分)D12.(2分)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群山以动感。
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峻地势,又赋予群山守卫潼关的生命和意志。
行了父亲的从政理念,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13.(2分)探求指责14.(2分)D15.(2分)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16.(4分)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注意:“以”字及互文②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17.(2分)以此规箴友人勤政爱民、敢作敢当【点睛】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C项“‘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表述错误,原文说“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
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可以知道“直接的单纯的快感”是“通常所说的美感”而不是“雄浑”。
2、【答案】C【解析】C项在解说“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时所举事例错误,《创世纪》是美术作品而非小说。
3、【答案】B【解析】A项推断前提“‘雄浑’范围虽小了点”表述混淆愿意,原文“范围是小的可怜了”意在说明仅用“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来解释“雄浑”,范围太小了,后文至少又提到了“苏辛”“屈原”“陆游”。
此外,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
C项对《约翰·克里斯多夫》雄浑的原因推断错误,作品不是“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
D项推断逻辑错误,“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语意是必要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4、【答案】B【解析】“籍”虽有“户籍”之意,但在句中应为动词,是“登记”之意。
“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的意思。
5、【答案】A【解析】③句所述是武则天的行为,④句所述是崔升的行为,⑥句所述是晚年研究经籍,不能体现正直有节操。
6、【答案】C【解析】文中崔玄暐并没有主张处死张昌宗,另外“武则天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在先。
7、(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解析】“固”“陈”“咸”三个词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2)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解析】“躬自”“教授”“为……所……”三处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参考译文】崔玄暐,博陵安平人。
父亲崔行谨,曾为胡苏县令。
年少时学识品行就很好,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
龙朔年间,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补任库部员外郎,崔玄暐做官以清廉严谨著称。
不久,崔玄暐任天官郎中,又升任观阁舍人。
长安元年,越级升任天官侍郎。
他处事严正不移,严于律己,杜绝来拜见拉关系的人,很为执政者所忌恨。
又调任文昌左丞。
经过一个多月,武则天说:“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
今天要恢复你的旧职。
”皇上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并赏赐彩绸七十段。
长安三年,朝廷任命崔玄暐为鸾台侍郎,代理宰相,兼太子左庶子。
长安四年,迁任凤阁侍郎,加荣誉职银青光禄大夫,仍然继续主持政事。
在此之前,来俊臣、周兴等诬陷好人,图谋升官封爵,被诬陷而造成没收家中所有人财的达数百家。
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也多次直言,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们的罪行。
崔玄暐的弟弟崔升当时任司刑少卿,又请求判他们的重罪。
他们俩兄弟均如此坚守正道。
这时,武则天患病,宰相经常累月得不到召见。
等到病好了一些,崔玄暐又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爱贤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完全可以亲侍汤药,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
”武则天说:“深领卿的厚意。
”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欲任方术之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玄暐恳切地提反对意见,最终未被采纳。
不久,晋爵为王,赐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管正都督事务。
其后,多次被贬,任白州司马,在赴任途中死去。
建中初年(780年),赠太子太师。
崔玄暐与其弟崔升非常友爱。
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崔升,官至尚书左丞。
崔玄暐年轻时善于写作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就不再写诗赋,只是一心一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所撰写的书有《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痛(2分),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1分)。
9、“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
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2分)【诗歌赏析】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
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
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
然而,她犹疑了。
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
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
“宝镜”为什么“寒”?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
“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
“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
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
《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
”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
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
“浑”,全也。
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
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
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
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
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
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10、(1)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风)直到夜郎西(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 E(3分)A(2分)D(1分)。
【解析】B项所述动作描写有误,第二自然段没有对汉子进行动作描写;C项所述补叙有误,采用的是插叙方式介绍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D项应是表现了汉子与马之间的感情。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极写戈壁环境的恶劣。
②渲染悲壮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环境铺垫。
④将汗血马放在艰险的环境中,为后文突显汗血马的精神蓄势。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3)①对主人赤诚、忠心。
②坚韧刚毅,不畏艰险。
(每点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4)①通过对汗血马忍受着干渴将主人带出沙漠的故事,歌颂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写马就是写人。
(歌颂人的精神)②从汉子与汗血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只有相互扶持,无私奉献,才能产生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而唯有“爱”才是这强大力量的动力和源泉。
(歌颂人与人的互助与爱)③汗血马与汉子出生入死,相依为命战胜各种困难,表现了人与动物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
(歌颂人征服自然的力量)④写出了人和马,跨越种类的感情,这需要更多的接纳和爱。
(歌颂超越物种的爱)(准确把握小说主题,观点明确,得2分;结合小说分析,理由充分,得4分;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清晰,得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C(3分)D(2分)E(1分)。
【解析】C项所述过于绝对,遗漏“几乎”一词,使表意范围扩大;D项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项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
(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
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
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倍感遗憾但仍对中国怀有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
(答出三点即给满分)(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
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
(一点2分)(4)赛珍珠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
(2分)(此题旨在分析颁奖词这样说的原因,能够有条理的分析即可,但应包含赛珍珠作品本身具有的特征,赛珍珠创作的原则和客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要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13、【答案】C【解析】A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句中不能做定语。
B项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用错对象。
C项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使用恰当。
D项恍如隔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
感受烟雾迷蒙、若隐若现的景象,不能用“恍如隔世”来形容。
14、【答案】D【解析】A项“平均”和“左右”互相矛盾;B 项“发挥……效果”搭配不当;C项并列不当,烹饪、跳交谊舞不属于“女红”。
15、【答案】A【解析】论述逻辑为,整体分别谈李慎之和王元化的学术思想指向。
在分论两人时,又先谈面对的时代问题,再谈自身的努力方向。
16、【答案】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
【解析】这则消息主要内容为:两岸交流在经济合作后重点在文化方面,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日前在厦门举行,两岸学者对《诗经》进行深入探讨。
由此可提炼事件主体是两岸学者探讨《诗经》。
为使消息明确,可加入时间、地点、事件内容。
“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一点1分,句子通顺合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