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下列哪种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 2NO₂(g) ⇌ N₂O₄(g)B. 3H₂(g) + N₂(g) ⇌ 2NH₃(g)C. 2H₂O(l) ⇌ 2H₂(g) + O₂(g)D. 2CaO(s) + CO₂(g) ⇌ CaCO₃(s)2.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哪个反应的平衡会向左移动?A. 2H₂(g) + O₂(g) ⇌ 2H₂O(g)B. 2NO₂(g) ⇌ N₂O₄(g)C. 2H₂O(l) ⇌ 2H₂(g) + O₂(g)D. 4NH₃(g) ⇌ N₂(g) + 6H₂O(g)3. 在一个可逆反应中,如果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将如何移动?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4. 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的影响,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平衡常数?A. 反应物的浓度B. 生成物的浓度C. 压力D. 温度5.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1.0,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生成物的浓度会如何变化?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相等的状态。

7. 当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_________速率相等。

8. 勒沙特列原理描述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_________变化时,系统将如何调整自身以减少这种变化的影响。

9. 化学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_________的物理量。

10.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该反应是一个_________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12. 描述如何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影响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并解释其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初始时反应物A的浓度为0.5 mol/L,求平衡时生成物B的浓度。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 +B s C g +D g ,下列描述中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n mol C C.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C(g)D(g)g)m q n p +,当m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A):(B):(C):(D)::: v v v v m p n q =⑥单位时间内mol m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mol p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2232CO (g)3H (g)CH OH(g)H O(g)++。

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2CO 、2H 、3CH OH 、2H O 的浓度之比为1:3:1:1B.生成1mol 2H O ,同时消耗3mol 2HC.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恒温恒容下,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B.3个C.4个D.5个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C(g)+D(g)g)m p q n +中,当m 、n 、p 、q 为任意正整数时,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B.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C.A 与C 的质量分数相等D.反应速率A C B D ::::::v v v v m n p q = 6.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为2432NH COONH (s)2NH (g)CO (g)+,在一体积恒定的容器里,发生上面的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B.241molNH COONH 分解同时有317gNH 消耗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7.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2NO (g)2NO(g)+O (g)(2NO 红棕色气体,NO 无色气体),下列状态中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B. 单位时间内生成mol n 2O 的同时生成2mol n 2NO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8.一定温度下,反应()()22N g 3H g +()32NH g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223N H NH 、和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B.()()()223N H NH c c c ∶∶=1∶3∶2 C. 断裂1 mol N≡N 键的同时,形成6 mol N —H 键 D. N 2与H 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 3的物质的量的2倍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B .SO 2的转化率不再改变C .223SO : O : ()O ()()S c c c = 2 : 1 : 2D .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3的消耗速率相等10.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①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 、C 的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B.①⑥C.②④D.③⑧ 11.能表示H 2(g)+ I 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22H I HI c c c ==时 ②()()()22H :I :HI 1:1:2c c c =时③()()()22H I HI c c c 、、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 n H 2的同时生成2mol n HI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 n H 2的同时生成 mol n I 2 ⑥反应速()()()22H I 1/2HI v v v == ⑦一个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 键断裂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⑪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 .③④⑦⑨⑩B .③④⑦⑨C .②③④⑦⑨D .②③④⑥⑦⑨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2NO+O 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 n O 2的同时生成2 mol n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 n O 2的同时生成2 mol n NO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用22NO NO O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A .① ③ ④B .① ④ ⑥C .② ③ ⑤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13.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g B g C g D g m n p q ++,其中m n p q、、、为任意正整数。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AB.BC.CD.D2.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左球气体颜色加烧瓶中冒气泡, 测得ΔH为ΔH、ΔH H与O的体积比约3.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向H2S 水溶液中加入N aOH 有利于S2-增多B.过氧化氢分解加催化剂二氧化锰,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增多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4.下列不能能用勒夏特烈原理解释的是( ) A .对2HI====H 2+I 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B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 2O===HBr+HBrO ,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C .反应2NO+2CO===2CO 2+N 2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正反应放热,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B .高温,使2N 和2H 转化为更多的3NH (△H <0)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 .增大压强,有利于2SO 和2O 反应生成3SO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A):n (B):n (C)=2:2:1。

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 、B 、C,则( ) A.平衡不移动B.再次达到平衡时,n (A):n (B):n (C)仍为2:2:1C.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高温②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 2转化为SO 3的速率④硫酸工业中,增大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8.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B 的浓度为0.6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新平衡时B 的浓度降为0.3mol/L 。

(完整版)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一、是非题,以下各题的表达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容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O2、指定状态下的r G或B B 就是定温定压下G ~ 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B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 r G m =0。

()4、恒 T 、p 、W ˊ=0 下,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为: rGmB B 0 。

()5、某一反应在等温等压且可是体积功的条件下 rGm0 ,则该反应不能够正向进行。

( )6、理想气体化学反应A( g)B( g)C ( g) ,在恒温下增大总压时,反应物转变率将增大。

( )7、对理想气体反应: 0 =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 B >0 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右搬动。

()8、由 r G =-RTlnK ,因为 K 是平衡常数,所以 r G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值。

()9、等温等压且不涉及非体积功条件下,所有吸热且熵减小的反应,均不能够自动发生。

( )10、 对于B的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压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B11、标准平衡常数变了,平衡必然会搬动。

反之,平衡搬动了,标准平衡常数必然会改变。

()(χeq) Bx12、对理想液态混杂物中的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K ( T )≈ B。

( )BK 13、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能够用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14、某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 )15、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下, 某反应的 r G 0,所以要采纳合适的催化剂, 使反应得以进行。

()二、选择题1、温度高升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1)降低;(2)增大;( 3)恒定;(4)无法确定。

12、 HgO(s)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G为 - 58.52 kJ ·mol -1,其分解反应为: 2HgO(s) == 2Hg(l) + O 2(g),HgO(s)在 298K 的分解压力是:( )。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 A2.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1 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0.5 mL 0.01 mol·L-1的NH4SCN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H4SCN Fe(SCN)3+3NH4Cl,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2滴2 mol·L-1的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Fe3++3SCN-Fe(SCN)3,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4Cl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4+、Cl-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滴2 mol·L-1FeCl3,增大c(Fe3+),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0.1 mol·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答案】 B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A.加快反应速率B.提高NH3的平衡浓度C.降低NH3的沸点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H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2的利用率。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一、选择题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5.对平衡CO 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着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7.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8.对于可逆反应2A2(g)+B2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9.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气体,重新达平衡。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解析版)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解析版)

课时36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A.多余的氧气中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加入的18O2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S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

(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2.反应N达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答案】A【解析】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当放出的热量不再变化时则可以判断反应为平衡状态,故A正确;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压强一直不变,故B错误;断开H—H键和生成N—H键均指反应正向进行,故C错误;各物质的起始浓度未知,故由浓度比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错误。

3.一定条件下,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92.4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N2)=3v逆(H2)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向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硫,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2.4kJ【答案】C【解析】A项,在任何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3v 正(N 2)=v 逆(H 2),说明氢气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v 正(N 2)=3v 逆(H 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反应正向进行,不能据此判断反应为平衡状态,A 错误;B 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反应在恒压绝热容器中进行,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 错误;C 项,向恒压绝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硫,正反应速率增大,体积增大后会使逆反应速率会减小,C 正确;D 项,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加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92.4 kJ ,D 错误。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含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一、选择题1.(2011·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可逆反应CO+NO2CO2+NO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的关系为v=kc(NO2)。

一定温度下,该反应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浓度商Qc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反应物的焓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O气体分压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答案:A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来源:] CO2H2CO H2O甲a mol a mol 0 mol 0 mol乙2a mol a mol 0 mol 0 mol丙0 mol 0 mol a mol a mol丁a mol 0 mol a mol 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答案:A解析:依题意列举为CO2(g)+H2(g)CO(g)+H2O(g)甲:a mol a mol 0 0乙:2a mol a mol 0 0丙:0 0 a mol a mol丁:a mol 0 a mol a mol采用“一边倒”得甲与丙相同(等效),乙与丁等效,乙相当于在甲已达到平衡的基础上再增加a mol CO2,平衡正向移动使乙中n(CO)大于甲中n(C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答案:B4.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移动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H2(g)+ Br 2(g)2HBr(g) B . N2(g) + 3H2(g)2NH 3 (g)C. 2SO2(g) +O2(g)2SO3(g) D . C(s)+CO2(g)2CO(g)【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 A2.对于平衡CO2(g)CO2 (aq)H=- 19.75 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 D 。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 5 mL 0.1 mol ·L-1 FeCl3溶液中滴加0.5mL 0.01 mol ·L-1的NH 4SCN 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FeCl3+ 3NH 4SCN Fe(SCN) 3+ 3NH 4Cl ,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 2 滴 2 mol ·L 1的 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3++ 3SCN-Fe Fe(SCN) 3,Fe(SCN) 3溶液显红色,加入 NH 4Cl 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 4 +、 Cl -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 2 滴 2 mol ·L-1FeCl3,增大 c(Fe3+ ),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 (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 0.1 mol 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

【答案】 B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A.加快反应速率 B .提高 NH 3的平衡浓度C.降低 NH 3的沸点 D .提高 N 2和 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 H 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 2的利用率。

5. (2008 年全国Ⅰ )已知: 4NH 3(g) + 5O2(g)===4NO(g) + 6H 2O(g)H=- 1 025 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解析】该反应的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NO 含量越低,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故 A 项正确, C 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NO 含量越低,故 B 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时各物质含量,故 D 项正确。

【答案】 C6.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mA(g) + nB(g)pC(g)+ qD(g) ,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与压强 p1和 p2,时间 t1和 t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多选 )()A. p1>p2 B . p1<p2C. m+n>p+ q D . m+ n<p+ q【解析】由图象可知:本题是起始反应物为 A 、B,生成物为C、D 的可逆反应 (注意起点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的反应过程。

图象显示,在压强为p1时,在 t2达到平衡,生成物C 的体积分数为c1;在压强为p2时,在 t1达到平衡,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为c2。

从横坐标看, t2>t1,说明 p2时化学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平衡,所以压强p2 >p1;从纵坐标看,c1>c2,说明加压将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p+ q>m+n。

【答案】BD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 +3Y(g)2Z(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 B .②③⑤【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影响平衡的条件,所以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中的“ 减弱”两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要深入理解,既要掌握它的内涵也要掌握外延。

对于正反应是放热、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可逆反应来说,降温、加压均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分离出Z ,就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8.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此图分析合成氨工业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A.提高分离技术 B .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C.研制低温催化剂 D .探索不用N2和 H2合成氨的新途径【解析】由图可知: NH 3%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故要提高NH 3%,必须降低温度、但目前所用催化剂铁触媒活性最好时的温度为 500 ℃ 。

故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为研制低温催化剂。

【答案】 C9.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 Y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X 、Y 、Z 均为气态C. X 和 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解析】依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Z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温度升高,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 A 、D 选项错。

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Z 的体积分数越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气体减小的反应,则 B 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10.将 1 mol CO 和 1 mol H 2O(g) 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CO(g) +H 2O(g) CO2(g) + H2(g),此时有2的 CO 转化为 CO2。

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容器中3充入 1 mol CO 2、 1 mol H 2和 1 mol H 2O(g) ,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下列中的 ()A. 22.22% B . 28.18%C. 33.33% D . 36.86%【解析】本题用极限法:当充入 1 mol CO 2、1 mol H 2和 1 mol H 2O,假设不反应, CO2 的体积分数为 33.33%。

据等效平衡规律,充入 1 mol CO 2、 1 mol H 2和 1 mol H 2O,相当于加入 1 mol CO 和 2 mol H 2O,假设 CO 亦有2转化为 CO2,则 CO2的体积分数为22.22%,所3以 CO2的体积分数介于 22.22% 和 33.33%之间。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反应 mA(g) + nB(g) pC(g) 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 A 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压强 /Pa 2× 105 5× 105 1× 106c(A)/mol-0.08 0.2 0.44 L·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当压强从2× 105 Pa 增加到5× 105 Pa 时,平衡 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压强从5× 105 Pa 增加到 1×106 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若 m+ n= p 时,当压强加倍,则体积减半,即p2= 2p11时, V2= V1,各组2分浓度加倍。

若c(A) 增大倍数比压强增大倍数小,则平衡右移,反之左移。

中学化学中往往通过改变容器体积来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

为什么一个平衡,加压平衡不移动,即m + n= p,再增大压强,逆向移动呢?只能说明左边气体数目比右边小,只能是 B 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压强增大,气体可能变成液态甚至固态。

有时,等倍数的增加各组分浓度也看作压强增大。

【答案】(1) 不当压强增大到原来 2.5 倍时, c(A) 也增大到原来的 2.5 倍,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即m+ n= p(2)向左当压强增大到原来的 2 倍,c(A) 却增大到原来的 2.2 倍,说明平衡向生成 A 的方向移动了增大压强时, B 转化为液体或固体12.合成氨的反应: N + 3H 2NH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

(1)此时 ________ 相等, ________保持不变,而________却仍在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________ 平衡。

(2)若降低温度,会使上述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生成每摩尔氨的反应热是46.2kJ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合成氨时,选择700 K 高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原反应温度不变,而将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 1倍,则上述平衡向________移动;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氦气,则上述平衡______移动。

【解析】(1) 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特点可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而正、逆反应却仍在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2)由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知,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由题意知,生成 2 mol 氨的反应热是46.2 kJ× 2,即 92.4 kJ ,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 3H2(g)-1 2NH 3(g)H =- 92.4 kJ mol· 。

(3)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工业上用的催化剂在该温度时活性最大。

(4)若保持反应容器的体积和反应温度不变,将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 1 倍,其效果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则,可判断上述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氦气,氦气不参与反应,由于反应容器的体积和反应温度都不变,氦气的加入只是增大了容器内总的压强并未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因此氦气的加入对上述平衡没有影响即化学平衡不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