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原理
反应堆物理学

反应堆物理学1反应堆物理学简介反应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核反应堆的动力学、热力学和辐射学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反应堆内的核反应链和放射性衰变等过程以及关键参数的计算、控制和优化等问题。
随着核能的发展,反应堆物理学显得愈发重要。
2基本原理核反应堆的核能量转化分为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让重核裂成更小的核。
裂变后产生的新核和中子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聚变则是让两个轻核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也会释放大量能量。
反应堆中的中子是核反应的“催化剂”。
它们在与核发生作用时,可以使它们发生裂变或聚变。
反应堆中的中子源可以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钍和铀,也可以是外部中子源,如辐照钚和中子发生器。
反应堆的动力学、热力学和辐射学等问题中,有一系列的关键参数需要计算、控制和优化。
如反应堆的功率、中子通量、反应堆的寿命、燃料棒的寿命、反应堆的核毒等。
3反应堆类型根据核反应的原理,反应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核裂变反应堆和核聚变反应堆。
核裂变反应堆是当前利用核能的主流方式,主要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两种。
热中子反应堆主要运用热中子催化铀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如天然铀燃料的U235。
快中子反应堆则利用高速中子的裂变能力以及污染问题不大的钚和其他次级燃料。
核聚变反应堆则是运用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但由于目前聚变技术尚未成熟,目前并没有商用核聚变反应堆。
4反应堆安全反应堆安全一直是反应堆物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反应堆中的核反应是靠控制中子源和增减中子来维持的。
如如果中子源减少导致反应受到抑制,反应堆就会自动关闭。
同时,在燃料棒中,为了避免过热,燃料棒外面还要装有冷却剂。
反应堆的安全性主要也是了解如何处理各种非正常状态,如停电等紧急情况的预案和处理措施。
同时,对于对人体和环境可能造成的辐射和其他危害也要有完善的计划和措施。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来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由核燃料、冷却剂、反应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的。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核燃料的选择与裂变过程核燃料是核反应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铀、钚等放射性物质。
核燃料的裂变是指通过中子轰击后,核燃料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还会继续引发其他核燃料中的裂变反应,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能量。
二、冷却剂的运输与热传导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核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通过冷却剂来控制核燃料的温度。
冷却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是固体,其主要作用是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带走,并将其转化为电力或其他可利用的能量。
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流速和温度控制要求,以保证核燃料的稳定工作和安全运行。
同时,冷却剂还可以通过热传导作用将核燃料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设备,使其产生蒸汽并驱动涡轮机转动,最终产生电力。
三、反应控制系统的作用为了控制和调节核反应堆中的反应过程,核反应堆设有反应控制系统。
反应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棒和反应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棒是一种可以插入或抽出核燃料组件的装置,通过调整控制棒在核燃料中的位置来改变核反应堆的反应率。
反应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反应堆核燃料中的中子流,以维持核燃料的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是指核燃料中的裂变反应和中子释放保持平衡,即核燃料中每个反应产生的中子数等于引发下次裂变反应所需要的中子数,确保核燃料的稳定工作。
四、辅助设备的作用核反应堆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的防护层、安全控制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
防护层是为了防止辐射能量泄漏,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安全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核反应堆的运行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安全。
辐射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能量,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泄漏等突发情况。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核能利用的重要设施,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动力舰艇和核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基于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反应来产生能量。
在核反应堆中,将可裂变材料(如铀-235)装入燃料棒中,然后将燃料棒组装成燃料组件。
燃料组件被放置在反应堆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
当中子进入燃料组件时,会与铀-235核发生碰撞,使其裂变成两个轻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这些中子会继续与其他铀-235核发生碰撞,形成连锁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和中子。
为了控制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需要使用控制棒。
控制棒由吸中子材料(如硼、银等)制成,可以吸收中子,从而减缓或停止核反应。
通过调整控制棒的位置,可以控制核反应堆的功率输出。
二、核反应堆的构造核反应堆的构造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燃料组件、冷却剂、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等。
1. 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容纳燃料组件和冷却剂,并承受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
反应堆压力容器通常由厚重的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强度。
2. 燃料组件:燃料组件是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载体,通常由燃料棒和燃料包壳组成。
燃料棒内装有可裂变材料,如铀-235,燃料包壳则起到保护燃料棒和防止核燃料泄漏的作用。
3. 冷却剂: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起到冷却燃料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
常用的冷却剂包括水、重水、氦气等。
冷却剂通过循环流动,带走燃料棒中产生的热量,并将其转移到蒸汽发生器中,进而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4. 控制系统: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核反应的速率和功率输出。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热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将其转化为电能。
但是,核反应堆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以避免发生核事故。
1.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是反应堆炉。
反应堆炉中的燃料一般是一些特定的核素,如铀235、铀238、钚239等。
这些核素在受到中子轰击后,会发生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核裂变反应中,一个大核裂变成两个小核,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这些中子会撞击其他核素,从而使其裂变,并释放更多的中子,这样一次次不断地反应下去,最终产生如爆炸一般的热能。
在核聚变反应中,相反的两个小核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实现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同时还需要很高的能量激发。
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需要不同的燃料和反应方式。
例如,目前最常见的核反应堆是基于铀235燃料的热中子反应堆,而核聚变反应堆还处于试验阶段。
2.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设计安全、运行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
其中,设计安全是保证核反应堆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而运行安全则是保证核反应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在设计方面,核反应堆的结构和材料必须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条件,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燃料的选择和后处理等因素。
此外,核反应堆的物理参数和控制系统也必须与其预期功率匹配,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在运行方面,核反应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燃料的正确投入和正常运行。
核反应堆还需要安装辐射监测设备,对潜在的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和报警处理。
除了设计安全和运行安全,核反应堆的辐射安全也是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
对于核反应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如低剂量长时间暴露、使用防护服、建立辐射监测体系等。
对于周围环境,核反应堆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确保核反应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各种反应堆的原理

各种反应堆的原理反应堆是利用核能产生能量的设备,它可以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巨大的热能,然后通过控制和引导这些能量来产生蒸汽,最后驱动涡轮机发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反应堆类型及其原理。
1.压水堆核反应堆(PWR)压水堆核反应堆是最常见的商业核电站反应堆类型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浓缩的铀燃料棒产生热能,同时也会产生中子。
这些中子与水中的轻水分子相互作用,使其产生热,然后通过传热器将热能转移到给水中。
这个给水经过加热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驱动涡轮机发电。
2.沸水堆核反应堆(BWR)沸水堆核反应堆也是一种商业化运行的核反应堆类型。
其原理是使用浓缩的铀燃料棒,通过核裂变产生的热能直接将水变成蒸汽。
由于直接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工质,它不需要传热器。
生成的蒸汽直接送入涡轮机来驱动发电机。
3.高温气冷堆核反应堆(HTGR)高温气冷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高温气体冷却的堆芯来产生热能的反应堆。
其原理是使用固体燃料,如石墨或陶瓷颗粒,通过核裂变释放热能。
然后通过冷却剂,如氦气,高温液体金属等,将热能转移到热交换器中,并最终转化为蒸汽使发电机运行。
4.快中子反应堆(FBR)快中子反应堆是一种使用高能快中子进行核裂变的堆芯的反应堆。
其原理是利用高质量的钚或钍等燃料产生大量的中子,然后利用这些中子进行核裂变,产生大量的热能。
该反应堆同时可以产生额外的燃料,这使它具有较高的燃料利用率。
石墨、钠、铅和氦等可以用作冷却剂。
5.离子迁移反应堆(IMR)离子迁移反应堆是一种采用离子迁移材料来促进和控制核裂变反应的反应堆。
它使用离子迁移膜,通过离子的迁移使核反应堆得到加速或减速。
通过使用这种材料,离子迁移反应堆可以更好地控制裂变反应速率,使燃料的使用效率更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反应堆类型及其原理。
各种反应堆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结构、燃料和冷却剂等技术,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控制和利用核能产生热能,然后将其转化为电能。
核反应堆的原理和分类

核反应堆的原理和分类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核反应堆作为核能产生的关键设备,其原理和分类种类也备受关注。
一、核反应堆的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以产生热能或电能的机器。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使得核燃料中的原子核不断分裂或合并,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通过将这些能量转换为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涡轮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
核反应堆的燃料主要为铀或钚等放射性元素,而核反应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放射线,包括α、β、γ等。
因此,在核反应堆中进行核反应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
二、核反应堆的分类根据核反应堆所使用的核燃料和反应方式的不同,核反应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核裂变反应堆核裂变反应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反应堆。
它利用铀、钚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中子,从而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目前,核裂变反应堆主要采用的是铀-235作为核燃料。
核裂变反应堆又可以分为自持续反应堆和非自持续反应堆。
自持续反应堆在反应中可以自我调节中子产生率,从而保持反应的平衡状态;而非自持续反应堆则需要用中子反射体、控制杆等来控制核反应的速率和强度。
2. 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氢原子核合并成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能量的反应堆。
核聚变反应堆利用的是轻核聚变能力较高的氢、氘、氚等,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但是,目前尚未研究出一种能够解决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等技术难题,因而核聚变反应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3. 热中子反应堆热中子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热中子慢化反应进行核裂变的反应堆。
反应堆的燃料主要为铀-235或钚等放射性元素,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中子会与中子反射体进行碰撞,因而减少了中子速度,使得中子能更容易地被燃料吸收,从而达到治理核反应的效果。
核反应堆和核废料处理

核反应堆和核废料处理核能是一种强大且广泛应用的能源形式,其中核反应堆是核能利用的关键设施之一。
然而,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以及核废料处理的方法。
一、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设备。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被中子打击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的过程,释放大量能量以及中子。
核聚变则是轻核(如氘和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融合成更重的核,同样会释放巨大能量。
核反应堆主要由燃料、冷却剂、控制系统和吸收剂等组成。
燃料一般使用铀或钚等可产生核裂变的物质。
冷却剂用于吸收燃料释放的热量,并带走热量以保持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核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以避免核链式反应过程失控。
吸收剂则用于调整反应堆的中子通量,以维持核反应的稳定性。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概括:1. 燃料中的核裂变物质被中子撞击,产生裂变反应并释放大量能量和中子。
2. 中子被吸收剂或燃料中其他物质吸收,调节中子的通量,并控制核反应的强度。
3. 冷却剂带走核反应释放的热量,保持反应堆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4. 控制系统根据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和中子数量,调节吸收剂和冷却剂的流量,维持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二、核废料处理方法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核废料的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核废料处理方法:1. 高温氧化处理:这种方法将核废料暴露在高温下,以氧化废料中的有机物质,并稳定放射性元素。
通过控制温度和氧化条件,可以减少废料量和体积,并降低放射性物质的活性。
2. 玻璃化固化:这种方法将废料与玻璃形成物质混合,并加热至高温,使其熔化并形成坚固的玻璃状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将放射性物质稳定在玻璃矩阵中,有效地减少辐射风险。
3. 地下存储:将核废料存储在地下储存设施中,避免其与环境接触。
地下存储设施需要具备良好的隔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废料不会对地下水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反应堆物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反应堆物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当人们听到“反应堆”这个词时,相信大部分人会联想到核电站、核武器等与核能相关的话题。
事实上,反应堆是一种能够产生核能的装置,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装备。
了解反应堆的物理原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核能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反应堆物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 反应堆物理的基本概念反应堆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等核反应释放核能的装置。
在反应堆的核燃料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子核,当它们受到外部引发器的刺激时,就会在核反应堆内发生一系列的核反应。
如何让这些原子核发生核反应呢?这就需要把燃料中的原子核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行。
首先,要保证反应堆内部有充足的核燃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反应堆内的反应过程,保证核燃料能够有效地被利用,同时也要避免核反应过程失控而导致核爆炸。
为了控制核燃料的反应,反应堆内部要安装反应堆控制棒。
反应堆控制棒的作用是通过吸收中子来调整反应堆内的中子流密度分布,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通过控制中子分布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堆内的核反应过程,保证反应堆的运行安全。
2. 反应堆物理的原理反应堆物理的原理涉及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
在核裂变反应中,一个原子核被一个中子打碎,产生更多的中子和大量的能量。
核聚变的过程是两个轻核聚合形成的一个重核,伴随着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反应堆中,燃料材料的核裂变产生的大量中子将传递能量,并在其周围引起其他核燃料的核裂变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的主要过程是中子缓慢化。
中子缓慢化是指高速中子与材料中的原子核碰撞后,通过快速漂移和多次散射,减慢其速度,并逐渐逼近热中子速度。
反应堆内部需要保持足够的中子反应速率,才能满足核反应要求。
当中子流密度过低时,反应堆的反应速率会减慢,装置效率会降低,产生的热能也会减少。
反之,当反应堆内部中子流密度过高时,就容易出现肆意的核反应过程,这种过程很难控制,可能会导致核反应失控。
因此,通过调整反应堆的中子流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堆的中子键合,保证反应堆能够安全地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
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外的铀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变。
如此持续进行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
用循环水(或其他物质)带走热量才能避免反应堆因过热烧毁。
导出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气轮机发电。
由此可知,核反应堆最基本的组成是裂变原子核+热载体。
但是只有这两项是不能工作的。
因为,高速中子会大量飞散,这就需要使中子减速增加与原子核碰撞的机会;核反应堆要依人的意愿决定工作状态,这就要有控制设施;铀及裂变产物都有强放射性,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核反应堆的合理结构应该是:核燃料+慢化剂+热载体+控制设施+防护装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铀矿石不能直接做核燃料。
铀矿石要经过精选、碾碎、酸浸、浓缩等程序,制成有一定铀含量、一定几何形状的铀棒才能参与反应堆工作。
热堆的概念:中子打入铀-235的原于核以后,原子核就变得不稳定,会分裂成两个较小质量的新原子核,这是核的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叫裂变能;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还会放出2~3个中子和其它射线。
这些中子再打入别的铀-235核,引起新的核裂变,新的裂变又产生新的中子和裂变能,如此不断持续下去,就形成了链式反应利用原子核反应原理建造的反应堆需将裂变时释放出的中子减速后,再引起新的核裂变,由于中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热运动达到平衡状态,这种中子被称为热中子。
堆内主要由热中子引起裂变的反应堆叫做热中子反应堆(简称热堆)。
热中子反应堆,它是用慢化剂把快中子速度降低,使之成为热中子(或称慢中子),再利用热中子来进行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
由于热中子更容易引起铀-235等裂变,这样,用少量裂变物质就可获得链式裂变反应。
慢化剂是一些含轻元素而又吸收中子少的物质,如重水、铍、石墨、水等。
热中子堆一般都是把燃料元件有规则地排列在慢化剂中,组成堆芯。
链式反应就是在堆芯中进行的。
反应堆必须用冷却剂把裂变能带出堆芯。
冷却剂也是吸收中子很少的物质。
热中子堆最常用的冷却剂是轻水(普通水)、重水、二氧化碳和氦气。
核电站的内部它通常由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组成。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
反应堆工作时放出的热能,由一回路系统的冷却剂带出,用以产生蒸汽。
因此,整个一回路系统被称为“核供汽系统”,它相当于火电厂的锅炉系统。
为了确保安全,整个一回路系统装在一个被称为安全壳的密闭厂房内,这样,无论在正常运行或发生事故时都不会影响安全。
由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回路系统,与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
轻水堆――压水堆电站自从核电站问世以来,在工业上成熟的发电堆主要有以下三种:轻水堆、重水堆和石墨汽冷堆。
它们相应地被用到三种不同的核电站中,形成了现代核发电的主体。
目前,热中子堆中的大多数是用轻水慢化和冷却的所谓轻水堆。
轻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
压水堆核电站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
该核电站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一般冷却剂保持在120~160个大气压。
在高压情况下,冷却剂的温度即使300℃多也不会汽化。
冷却剂把核燃料放出的热能带出反应堆,并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数以千计的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汽;冷却剂流经蒸汽发生器后,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这样来回循环,不断地把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汽。
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做过功的废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再由凝结给水泵送入加热器,重新加热后送回蒸汽发生器。
这就是二回路循环系统。
压水堆由压力容器和堆芯两部分组成。
压力容器是一个密
封的、又厚又重的、高达数十米的圆筒形大钢壳,所用的钢材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用来推
动汽轮机转动的高温高压蒸汽就在这里产生的。
在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棒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控制棒在堆芯内上下移动。
堆芯是反应堆的心脏,装在压力容器中间。
它是燃料组件构成的。
正如锅炉烧的煤块一样,燃料芯块是核电站“原子锅炉”燃烧的基本单元。
这种芯块是由二氧化铀烧结而成的,含有2~4%的铀-235,呈小圆柱形,直径为9.3毫米。
把这种芯块装在两端密封的锆合金包壳管中,成为一根长约4米、直径约10毫米的燃料元件棒。
把200多根燃料棒按正方形排列,用定位格架固定,组成燃料组件。
每个堆芯一般由121个到193个组件组成。
这样,一座压水堆所需燃料棒几万根,二氧化铀芯块1千多万块堆芯。
此外,这种反应堆的堆芯还有控制棒和含硼的冷却水(冷却剂)。
控制棒用银铟镉材料制成,外面套有不锈钢包壳,可以吸收反应堆中的中子,它的粗细与燃料棒差不多。
把多根控制棒组成棒束型,用来控制反应堆核反应的快慢。
如果反应堆发生故障,立即把足够多的控制棒插入堆芯,在很短时间内反应堆就会停止工作,这就保证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
轻水堆沸水堆电站沸水堆核电站沸水堆核电站工作流程是:冷却剂(水)从堆芯下部流进,在沿堆芯上升的过程中,从燃料棒那里得到了热量,使冷却剂变成了蒸汽和水的混合物,经过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干燥器,将分离出的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沸水堆是由压力容器及其中间的燃料元件、十字形控制棒和汽水分离器等组成。
汽水分离器在堆芯的上部,它的作用是把蒸汽和水滴分开、防止水进入汽轮机,造成汽轮机叶片损坏。
沸水堆所用的燃料和燃料组件与压水堆相同。
沸腾水既作慢化剂又作冷却剂。
沸水堆与压水堆不同之处在于冷却水保持在较低的压力(约为70个大气压)下,水通过堆芯变成约285℃的蒸汽,并直接被引入汽轮机。
所以,沸水堆只有一个回路,省去了容易发生泄漏的蒸汽发生器,因而显得很简单。
总之,轻水堆核电站的最大优点是结构和运行都比较简单,尺寸较小,造价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