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讲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
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水力)。
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讲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1、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 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 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 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因为没有农牧业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的产生发 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第1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 第2课)
考纲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小农经济等概念准确 经济的基本特点。 掌握
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 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 哪些呢?
与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主要内容比较
政治发展史 古代政治制度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 中 革命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 方 欧美代议制 马克思主义 与社’制度的建立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经济成长史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南北 隋唐 宋朝 明清
牛 农 耕 耕
思考: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变化:
刀耕火种 (“火耕”—原始社会) 石器锄耕 (“耒耕”—原始社会) 青铜农具 (少量使用—商周时期) 铁犁牛耕 (主要耕作方式)
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25页,共122页。
• 训练4、(2011年11月滨州期中22题)宋代范正敏《逐斋 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
株者,探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 建 •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第26页,共122页。
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一)手工业的成就——3、陶瓷业: 陶器: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彩陶、黑陶、白陶等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
制度
第1页,共122页。
一、【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备考方略
(1)本课时应重点把握:中国农业
知道古代中国 耕作方式的演变、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对古代自耕农经济的评价、土地制度
的演变过程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 A.①②④
B.②③④
•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28页,共122页。
• 训练2、(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15题)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 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 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最近的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考点清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工具的进步⎩⎪⎨⎪⎧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
铁犁牛耕⎩⎪⎨⎪⎧①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③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西汉 也建成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3特色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4.耕作方式的进步⎩⎪⎨⎪⎧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多采用此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个体农耕⎩⎪⎨⎪⎧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影响:调动了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生活比较稳定;分工 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农业易混易错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这里的“足”并不是“富足”的意思,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史论共识(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以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
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错误! 知识图解 三大土地制度变迁2.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错误!易混易错西周井田制下的“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或耜耕)3、生产工具:石器﹑耒耜﹑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4、生产技术:灌溉施肥治虫除草培土5、主要农作物:到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已具备6、生活方式:从迁徙走向定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4、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5、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6、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7、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代的水力高转筒车(适合丘陵山地灌溉)、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4、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精耕细作6、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7、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8、历程:春秋战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消失四、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2)依材料一、二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为生产、生活单位 , 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分散性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③ 简单落后 的小生产模式:经营规模小, 落后性
生产条件简陋,缺乏抵御能力,但 在
脆弱性
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合作探究
2、小农经济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l)自身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分散性。 (2)赋税、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严重 (4)自然灾害频繁 (5)战乱等
合作探究
2、小农经济
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 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 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 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代:高转筒 车;明清:风力水车
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变化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器
铁器
(春秋战国)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农业动力: 人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第一单元1.2课

家庭农业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衣食租税(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农耕)
4.地位 5.历程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农业(2)传统农业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6.优势劣势
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曲辕犁\犁评
一年两熟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一、农业(2)传统农业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1.产生 商周 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以后 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变化
小农经济产生
2.条件 生产力的发 展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D
10.下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 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B
D
► 6.“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倍于昔,
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 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 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 ►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3.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4.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手工业(1)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概况
1、概念: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2、发达的原因 3、发展历程 国家权力的支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经济2.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3.思考: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什么? 试答:
提示:(1)主观: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 弱;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严重阻碍
(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本考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重 个角度命题:一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演进,特别是西汉的耧车、唐朝的曲辕犁;二 溉工具的发明,特别是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三是小农经济的含义、形成条件 重心的南移也经常命题,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明确江南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
深化拓展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 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是发展优质、高产、
3.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地归 国家 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 ①原因:铁农具和 牛耕 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 土地私有制 确立。 ②特点:以 一家一户 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方式 。
3.要语背诵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 耕作方式。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 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 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 家财政收入导致租佃关系日趋普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第1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 第2课)
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等概念准确 掌握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水利灌溉
土地制度
明清
思考: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铁犁牛耕
(“火耕”—原始社会)
(“耒耕”—原始社会) (少量使用—商周时期) (主要耕作方式)
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探究: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概念: 即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
系的总和。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 发展轨迹——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走向落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 慢发展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发展
方 欧美代议制
和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与社’制度的建立 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文明史架构
1.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
具 经济思想:重农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 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 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 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 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2、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 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 “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样的演变? • 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阶段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制度
早生1万年前 期农产力7千年前 业的商\周 发(西周)
石刀\石斧刀耕火集种
耒\耜 石
青铜\耒耜 石锄石犁
器 锄 耕
体 劳 作
传展春战 铁犁\牛耕
统
农汉
铁个
业 魏晋
犁体
南北
牛农
隋唐
耕耕
宋朝
• ★本考点近三年各地高考考查概况
年份 考点 题型 分值
考查特点
2011山 精耕细 选择题 4分 东卷 作
2011山 农业经 主观题 8分 东卷 济特征
2012广 牛耕的 选择题 4分 东卷 出现
2012浙 古代经 选择题 4分 江卷 济
2013全 古代土 选择题 4分 国Ⅱ卷 地制度
2013江 刀耕火 选择题 3分
体 表 现
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福利国家制度
2.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
具 生产力状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体 经济活动: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世
表 现
界市场开辟、拓展、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 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苏联经济改革;经
济全球化
3.物质财富积累、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进步
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 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 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 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 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 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 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 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 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 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牵引。
2、认识: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苏
种到铁
犁牛耕
1、紧扣考纲和课 标要求,考查铁犁 牛耕、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封建土 地制度和农业经济 的特征等主干知识 2、选择题为主 3、均以图片或文 字材料为素材设题, 基础知识与材料解 读结合 4、概念的考查突 出
•★本考点内重难点突破与联系(对内搞活)
• 思考一 • 填时间轴表: • 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
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 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 哪些呢?
与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主要内容比较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 中 革命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 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 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 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1、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 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 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 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因为没有农牧业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的产生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