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呈现出了一种追求古典和谐与均衡的风格,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影响。

它将古典元素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1.1 教堂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建筑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建筑师们借鉴了古代罗马的圆顶和拱门结构,创造出了宏伟壮丽的教堂建筑。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巨大圆顶和细致的雕刻展示了当时建筑师的水平和艺术品味。

1.2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这些宫殿既作为贵族的住所,又是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它们通常具有庞大的规模和精心设计的内部空间,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富。

例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就是一个著名的宫殿,它采用对称的设计和大理石立面,成为了后世建筑的典范。

二、城市规划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也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中世纪城市逐渐被重新规划,以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2.1 街道布局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将重点放在街道布局上。

传统的曲径通幽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笔直的街道。

这样的设计使得城市更加整洁,提高了交通效率。

同时,建筑物的立面也得到了重视,增强了城市的视觉效果。

2.2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文艺复兴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通常被用作集会和社交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活的中心。

广场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通过周围建筑物的布局和装饰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马可广场就以其独特的几何布局和历史建筑物而闻名。

三、影响与启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了许多启示。

3.1 材料和技术创新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推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文化
艺术上有着重大的发展,同时在建筑与城市规划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
进步。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学的追求与
对于城市发展的探索,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建筑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了古典主义、新古典
主义和巴洛克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都强调了对称美、比例美和秩序美,对希腊罗马古典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模仿与吸收,并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建筑的结构和比例,强调建筑物
整体的美学效果。

例如,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
设计了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古典建筑原则,使得整个建筑
在结构和美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在城市规划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也有着重要的突破与创新。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变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城市环境的整体布局。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师们希望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
舒适性和可持续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

比如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市规划师们重新设计了城市的布局,增加了公共广场和绿地,
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品质。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学和
人文关怀的追求,为后世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这一
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成就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
世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
筑与城市规划不仅是建筑史和城市规划史的重要篇章,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遗产。

中世纪、文艺复兴、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分析

中世纪、文艺复兴、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分析


拜占庭的城市建设活动,以首都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 最为活跃。君士坦丁堡坐落在马尔马拉海线黄金角的一个海拔 100米的丘陵上,居高临下,城市周围筑有水路防御工事,城 墙高耸,碉堡林立。 市中心由王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奥古斯都广场和竞技场 组成。
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 的场所,也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教堂高达60 米的 大穹顶,丰富了城市的侧影。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城市生活的新形态着重可 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人性、人的价值和 尊严、人的权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与 沤歌的对象。文艺复兴的学者们鼓吹人应当欣 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利、自由与幸福,从而 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与中世 纪的经院哲学、教会中心观念等都是格格不人 的。人们已经厌倦了宗教思想笼罩下的禁欲, 僵化、清苦的生活,而要求丰富多彩的世俗生 活享受,要求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中世纪东罗马、日本的城市;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维维
东罗马中世纪封建城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东部建立了拜 占庭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公元5~6世纪,当西欧城市处于 严重衰落状态,拜占庭已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帝国,城市稳定, 发展水平远超西欧。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在此延续,并对埃及 和西亚等东方国家文化兼收并蓄。
从此大背景,可以得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思想为:
1.“人文主义” 主张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世生活 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主张民主政治。
2.突破宗教束缚
反对教会精神,突破近千年的严酷的宗教束缚。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城 市建设也在解放思想,在学习古典文化的历史精华的 同时,充分利用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这时期的 建筑师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画家乔托被任为佛罗伦 萨总建筑师,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伯拉孟特、阿尔 伯蒂等人都对城市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巴黎--巴洛克城市的典范

巴黎--巴洛克城市的典范

巴黎--巴洛克城市的典范巴黎是由众多⼴场组成的城市。

其特征是⽹状结构,节点就是⼴场, 每个节点可以连接最多8条道路。

⽤学术语⾔讲,巴黎是巴洛克特征的城市。

巴洛克城市产⽣于1600年到1700年间,主要的代表城市是罗马和巴黎。

相⽐之下,巴洛克时代之前,⽂艺复兴特征的城市,是⼀个多边形,只有⼀个中⼼节点(⼴场),在中⼼节点上,设置公共设施,包括教堂、法院等,城市道路沿中⼼节点向四周发散。

见下图。

显然,⽂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容纳的⼈数和建筑有限,是⼀个封闭的、静态的结构。

⽽巴洛克城市,随着⼈⼝的增加,⼈们只要增加⽹状结构的节点(⼴场)即可。

因此巴洛克特征的城市是⼀个开放性的、动态的结构。

这⾥的巴洛克并⾮指的是巴黎某个建筑。

⼈们之所以⽤巴洛克描述巴黎,原因在于它违背了传统的城市布局。

巴黎巴洛克⼴场的焦点并⾮是那些公共或民⽤建筑,⽽是各个⼴场中耸⽴的法国国王雕像,这象征着国王拥有的绝对政治权⼒。

这些雕像,反映了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时代。

⽽对⽐之下,罗马⼴场上的焦点是教堂的圆顶,象征着教会对世界的统治。

巴黎的第⼀个巴洛克⼴场--王太⼦⼴场(Place Dauphine)位于巴黎市中⼼的西堤岛上。

原来是国王亨利四世(Henry IV,1553-1610 )的花园。

当塞纳河的两座桥梁(Pont and Neuf)建成后, 亨利四世将花园的⼟地奖励给⾃⼰忠实的仆⼈和议会领袖阿希尔·德阿尔莱。

德阿尔莱将其建成了三⾓形的⼴场,⼴场中的建筑,⼀层是商场,楼上是私⼈住宅。

因此吸引了⾦匠、雕刻师和配镜师的⼊驻。

⼴场整体是意⼤利⽂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三⾓形西边的顶点外侧,正好位于塞纳河两座桥梁之间,那⾥耸⽴着国王亨利四世骑马的雕像(法国⼤⾰命时期被摧毁)。

亨利四世是结束宗教战争,统⼀法国的杰出领袖,被法国⼈视为民族的英雄,得到⼈民的普遍爱戴和敬仰。

亨利四世的雕像,很像罗马城内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骑马雕像造型,这象征着亨利四世在世俗世界拥有的绝对权威。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盛,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对西欧各国的建筑乃至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着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西欧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

建筑风格是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

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

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

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经过阅读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和近现代建筑。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广场设计特点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广场设计特点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广场设计特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广场设计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改造追求庄严宏伟的效果,显示资产阶级的权势。

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的建设。

建造了许多反应文艺复兴面向生活的新精神和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广场。

早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多在广场的一侧。

文艺复兴盛期与后期的广场比较严整,并常采用柱廊形式,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现以罗马市政广场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例分析这一时期的广场设计特点:(一)罗马市政广场概述和特点:概述:(1)米开朗基罗的重要作品之一。

(2)文艺复兴时期较早的轴线对称广场。

(3)突出贡献是改建模式。

(4)元老院与左侧档案馆已经存在,新建了博物馆。

(5)形成对称梯形(6)不同时期建筑物协调统一,有机生成。

特点:(1)三面建筑,一面敞开、正对坡下大绿地。

(2)入口大台阶和广场平面均为梯形,形成独特的空间视觉效果。

(3)元老院第一层改为基座,二三层为柱廊,形成高大化形象(4)元老院台阶入口处是以建筑为框景的城市全景(5)人在行进中,各向景观互相加强。

(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概述和特点:概述:(1)卓越的建筑群艺术处理,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2)11-16世纪逐步完成。

(3)98米的钟塔。

(4)图书馆、总督馆、新旧市政大厦等。

特点:(1)三个梯形广场曲尺复合而成。

(2)从运河上可以看到深远的感觉。

(3)用钟塔与柱式雕塑过度三个广场。

(4)钟塔成为城市标志。

(5)广场长宽2:1,塔高与入口1:1.4,形成和谐统一。

(6)外廊做法:发券为基本,水平划分、单纯安定、色彩明快。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差异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差异

其次,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 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 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文 化运动。从而解开了近代欧洲历史 的序幕,被认为是古时代和近代的 分界。
“godchild”——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一词最初是一个宗教词汇,本义是指圣 母奇迹故事以来,死去上帝的再生。再生,即新的基 础上的重新开始,希望忘却中世纪的误解,回到希腊 的文明中去,回到信仰的源泉中去,回到古典文明中 中去。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 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艺术,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其本质是以人 文注意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 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 是借助古代文化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巴洛克风格反应了力图富感情于具有感 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
巴洛克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 生机勃勃,有动情色态感,气氛 紧张,注重光和色的效果,擅长 表现各种强烈的感彩和无穷感, 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巴洛克时期的庄重高贵的特点, 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 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 束作用的结合。
文艺复兴风格的发展
谢谢观看
보기 감사합니다
巴洛克的发展
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 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 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 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 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 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 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 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 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 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 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 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 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 一个前奏曲。文艺复兴推动 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保存完好。费拉拉所展示的城市设计的演化,对未来数个世纪的城
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3、威尼斯

一座四周环水的城市,一座由上百个小岛组成的城市,一座素
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城市,在这里看到的最多的就是水,这
2、佛拉拉

佛拉拉城跨波河而建,通往帕多瓦的罗马大道从该城穿过波河。
在8世纪,在波河北岸建立了一座拜占庭要塞以便保护南岸的大主教
宫殿免受匈奴人的威胁。要塞沿着波河两岸发展起来。10世纪,费拉
拉卡诺萨的封建领主泰巴尔多在河北岸建立了一座城堡。费拉拉在其
两端即要塞和城堡之间发展起来。

按照建筑师比亚焦·罗塞蒂(1465-1516)的设计,城市透视
广场,放射形道路用三条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构筑
物。
3、斯卡莫奇

城市中心为宫殿和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
场,南北两个正方形分别为交易所和燃料广场。中心广场的南侧有运
河穿过 。

平面呈多边形的城墙,则是防御的需要。图案式的规整布局,在
面貌上不同于中古城市那种杂乱与拥挤。
图是在围绕着宫殿、教堂和花园而构成的。四座当代宫殿环绕着该城
市北部的广场,极好的展示了以视觉透视为基础的城市规划。防御工 事的内部是众多的宫殿,教堂和修道院。建于12世纪至16世纪的大教
堂兼具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其周围环绕着中世纪的建筑,包括市政
大楼和埃斯特城堡。费拉拉是文艺复兴城市的典型例子,其城市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按理想城市方案建造的城市并不多,但这
些方案设想对欧洲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颇有影响,欧洲各国的军事重
镇如法国的萨尔路易等城市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改建

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科学、技术和艺
术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
2、费拉锐特

费拉锐特著有《理想的城市》一书,他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
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1464年,他提出一个理想城市方案的几何图
形。后来欧洲国家设计的许多城堡,都受他的影响。

斯卡莫齐按费拉锐特的设想,制定威尼斯王国帕尔曼-诺伐城的规
划。此城建于公元1593年。是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城市。中心为六角形
3、建筑分期
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佛罗伦萨) 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 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后期(威尼斯和仑巴底)
17世纪以后就是发展为巴洛克时期
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

很多画家雕塑家都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学家:乔托、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珊索维诺、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 期的城市建设
一、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
1、文艺复兴的产生
最早产生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形成文艺复兴运动。其 历史意义是为资本主义建筑统治地位制造舆论。
2、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文主义”。 新航路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人文主义文化的传播。
布鲁内列斯基出身于手工业工匠,钻研了当时先进的科学特别是机械学,精通 机械、铸工,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在雕刻和工艺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 经过刻苦努力,他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为了设计穹顶,他在 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回到佛罗伦萨后,作了穹 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1420年,在佛罗伦萨政府召集的 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会议上,他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 年动工兴建,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1470年采光亭完工,但布 鲁内列斯基前此于1446年去世了。
屋,一时刺激了佛罗伦萨的建筑活动。16世纪后半叶,从阿诺河修建
了连通市中心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为严格对称设有骑
楼的联排式多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光产的群体构图。
建筑着重正立面的设计,不重视体积表现。
建筑物均临街并立,广场雕塑亦放在边沿。
佛罗伦萨大教堂

为意大利著名教堂。是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佛 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 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 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型 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 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 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 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 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
佛罗伦萨原为一个罗马军队驻扎区,呈长方形,城中心为一广场,城
内多古堡。罗马帝国时期该城逐渐繁华,在教皇阿德里安年间达到顶峰,
并一直保持到公元4世纪。当时的建筑遗迹有大理石铺地的广场,一座三门
廊神殿,一座伊西斯庙,两处浴场,一座剧院,一个露天剧场和两座纪元
初年的大教堂。

15世纪后半叶,东方贸易被断绝,资产阶级将投资转向土地和房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1、阿尔伯蒂
1450年著《论建筑》一书,对合理城市选址和城市及 其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他继承了维特鲁 威的思想理论,提出理想城市设计模式,以便利、美观为 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其典型模式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
于防御的多变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 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行进组合。
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意大利的城市
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
1、佛罗伦萨

建于公元前的佛罗伦萨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是6个世纪不断
发展创造的成果。这里艺术作品琳琅满目,既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繁
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又是充满永恒之美的举世闻名的名胜区。
(建筑师和雕塑家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二人并称为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三杰 )、伯拉孟特、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

出现了一大批理想城市设计师,其规划形态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正
方形、八角形、圆形等都作为设计方案,提出网格式和同心圆式街道系
统,但大都停留在规划方案上。
城市建设活动增加,但都其中在城市的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群的 改建工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