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模具的技术要求

模具的技术要求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10.锻件要求:
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塑胶模具技术要求模板

塑胶模具技术要求模板

塑胶模模具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从以下方面来要求: 1、 塑胶模要求塑胶模要求 2、 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3、 塑胶模的检验和验收技术要求4、 塑胶模的设计审核塑胶模的设计审核5、 模具标识模具标识6、 备件备件7、 模具的包装、运输模具的包装、运输 8、 模具的使用规定模具的使用规定 9、 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一、塑胶模要求 1、替换A.A. 除非得到甲方项目经理的书面授权及承认,任何替代或违背本份标准的任何要求都是不允许的。

2、要求模具制造的产品应与以下保证一致:a. a. 产品图面产品图面产品图面b.b. 形状尺寸及公差形状尺寸及公差c.c. 首件承认程序要求首件承认程序要求3、模具设计所有权、模具设计所有权根据设计及组装购买合同,甲方对应给甲方的模具设计具有所有权。

因此,供应商应无保留的供应所有的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4、模具设计责任、模具设计责任1) 供应商对模具设计、组装、功能以及反复制造产品的能力负主要责任。

2) 任何在模具试模及接受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由供应商更正,任何相关费用与甲方无关。

5、模具性能、模具性能1)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生产机床的速率。

这将转换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制造能力2) 2) 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6、图纸审核确认、图纸审核确认1)乙方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立即提供甲方审议,甲方认可后方可开始动工制造。

2)要求乙方在合同签定七天内提供模具加工进度表给甲方认可,并每周通报一次加工进度。

7、设变A. A. 甲方有权利在模具设计及组立过程中变更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

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

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冲压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技术要求模具设计技术要求江淮福臻车体装备有限公司2005年3⽉16⽇甲⽅:安徽江淮福臻车体装备有限公司⼄⽅:安徽江淮福臻车体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委托(以下简称⼄⽅)设计项⽬中个冲压件套模具,为保证设计质量,经双⽅认真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所设计冲压件的资料注:1 各⼯序模具使⽤⽣产线及设备在⼯艺⽅案会签时确定2 模具详细资料见⼯程图(DL)⼆、双⽅承担的⼯作和责任1、甲⽅1)提供完整、清晰的产品图纸和数模,产品更改时提供书⾯通知,明确更改内容;2)提供设备规格(附后);3)负责确定设计所选⽤标准件的⼚家;4)负责⼯程图、模具图纸的会签及泡沫模型实物状态的确认;5)负责确定⼯程图及模具图纸的会签⽇期。

2、⼄⽅1)审查⼯艺合理性,对⽆法完成的⼯序提交双⽅讨论,经甲⽅、⼄⽅双⽅审查完成甲⽅签字后⽅可进⾏更改;2)⾃双⽅签订订货合同⽇起,⼄⽅按甲⽅确定的会签⽇期进⾏设计及会签;3)⼄⽅必须向甲⽅提供完整的电⼦版⼯程(DL)图(⼯序内容完整,图形表⽰清晰)和其他相关图纸、资料;4)⼄⽅必须对所设计的图纸进⾏认真校对和审核,电⼦版图纸上必须有设计⼈员、校对⼈员、审核⼈员的签名;5)所有结论前的产品及⼯艺更改,涉及到设计内容的则需要修改相应⼯程图、模具图及检具图。

对于⼯作量较⼤的,增加费⽤问题与甲⽅协商解决;6)按甲⽅清单注明的零件需做成型模拟分析的,提供模拟结果并对结果负责;7)⼄⽅所设计模具必须符合甲⽅⾃动化⽣产要求:机械⼿上下件、⽓动挺件、废料⾃动滑出等;8)如甲⽅在⽣产制造过程中对⼄⽅所设计的图纸存在疑问,⼄⽅有责任在24⼩时内派技术⼈员对现场进⾏解疑及指导。

三、模具寿命及冲压线分布1、开发模具⽣产纲领要求:总寿命万辆,(双、单)班万辆/年。

2、冲压设备流⽔分布图⽰:1) A线:2) B1线:3) B2线:4) C1线:5)C2线:四、制图标准的基本要求1、⼄⽅在进⾏⼯艺⽅案和模具设计时,应按本协议要求执⾏,如设计时有超出本协议的内容,可双⽅协商解决。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第一篇: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青岛海培德模具加工厂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1.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

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搜集必要的资料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5)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方法如下:)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4)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需方:(以下简称甲方)
供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甲方委托乙方制作模具,甲方与乙方签订一次性采购合同,乙方需遵守以下标准要求;
一. 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提供:
1) 甲方提供乙方需要开发模具的产品样品或图纸和检验标准,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负责模具设计,并需得到甲方确认方可制作。

三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1) 模具必须按甲方提供的样品或图纸要求制造,保证模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2) 乙方制作的模具应保证产能20万模量产品的使用寿命。

3) 乙方制作的模具如有镶针应再交付模具时配备2套以上镶针。

4) 乙方需保证模具在甲方设备上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5)模具刻字标准按HP SO25-2006和Q-HQD166-93THB执行。

四. 模具验收和产品验收交付及不合格处理:
1)甲方按确认的产品样品或图纸验收。

2)乙方所交模具产品样件11模分模包装和硬度实验料块,经甲方技术、质检验收合格后通知乙方发模具到甲方,甲方生产试制一个班合格方可做是否合格判定,验收合格通知乙方开票。

验收不合格的,由乙方修正或重做,由于乙方原因造成外观不合格,成型后挠曲、变形而需改良制件成型状况,以及尺寸难以控制造成的零件间配合不良状况引起的修改、制作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3)试生产标准按照双方约定视频或图文资料执行。

五、模具的所有和使用
1、乙方开发的模具归甲方所有(包括准确的模具数模等数据性文件)。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1.1 模具总体要求1.1.1 模具寿命:模具使用寿命不少于30万冲次。

(在正常使用和定期维护保养前提下以 5000 冲次为不修模的期限)。

1.1.2 各个阶段的冲压件尺寸合格率:开发阶段OTS1 OTS2 PPV PP SOP 备注关键尺寸合格率100% 100% 100% 100% 100%全尺寸合格率85% 90% 95% 100% 100%1.2 设计制造要求1.2.1 在模具从设计到验收的过程中,应以零件为单位建立模具档案,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缺陷风险分析记录、模具设计会签记录、会议纪要、更改记录、模具制造计划以及实际进度记录、试模记录、模具铸件质保书、冲压零件检测记录、模具刃口材料及硬度、模具焊接图、模具检查记录等。

1.2.2 模具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加工、供货、调试和移交须符合订货技术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模具技术标准和规范,劳动安全保护,环保及公认的常识性机械、模具知识及买方的相关规定。

1.2.3 预验收保证零件(拉延的凹模、凸模、压边圈,成型块、切刀等)技术工艺可靠并且无堆焊。

模具卖方因零件修改或模具缺陷而进行的堆焊(包括使用的电焊条)须经过买方认可。

买方决定是否允许堆焊,以何种方式堆焊。

1.2.4 起重装置:对于大型模具(模具长度大于等于1800mm),采用插销式吊耳(PIN TYPE HOOK),插销式吊耳应配有自锁功能起重棒。

每套模具配起重棒4根;对于中小型模具(模具长度小于1800mm),采用4根铸入式起重棒;考虑到模具的叠放,吊耳、起重棒要满足承受两倍模具自重的要求。

1.2.5 在设计上必须考虑铸造工艺性、加工工艺性和维修方便性。

模具铸件本体为实型铸造(特别说明,铸造实型要求为整体数控铣,必须选择密度较大的泡沫,数控完成后必须手工打磨表面平整,不允许出现泡沫颗粒,保证铸件外观质量,手工粘贴泡沫模型时,同样保证铸件的外观质量)。

所有铸件必须经过退火处理,不允许有疏松,气孔,夹渣等等铸造缺陷,外表清砂良好。

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模具设计及技术总体要求附件 2模具设计技术要求一、模具设计总体要求1、按订货清单零件种类,零件数,模具数量,在确定的机床上(依据确认的产品图纸及数模)设计模具。

2、生产纲领:年产约为20万辆(双班制),5年累积100万辆。

3、模具使用寿命为100万冲次(在正常使用,定期保养的前提条件下)。

4、生产方式:轮番生产,多批次作业。

5、卸件方式:采用自动托起后人工手动取出,或机械推出装置。

6、模具铸件强度满足:工作面50mm;垂直筋40mm;压板面60mm。

7、模具要保证工人操作方便、安全,便于维修。

8、模具设计标准采用GM标准或经甲方签字认可后的乙方标准。

9、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符合航发要求10、模具设计图纸应反映进料、出料方向,制件定位应有明确指示,定位应方便、可靠。

顶杆位置、顶杆行程长度、综合工序DL图,气垫压力,冲压力、压边力(可反映在试冲报告中),所使用压机型号,模具中的气动装置气路和电路原理图,闭合高度,模具重量、模具吊运方式等内容,冲制件的操作要求。

11、图面使用文字用中文和英文,制图标准采用第三角画法。

12、模具设计完后须经甲方进行工艺会签后方可投入制造,模具的设计质量全部由乙方负责。

13、模具工艺会签内容:对模具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定位方式、维修性及模具对甲方压机规格的适应性等进行检查。

14、订货模具的图纸设计必须采用公制ISO标准。

15、模具的总体结构应便于直接安装、拆卸、使用,并有足够刚性。

16、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模具的侧面,上平面开观察检验窗口。

修边刃口与制件夹角小于75°时要充分考虑避免毛刺产生的措施。

17、冲孔凹模尽量采用镶件结构,并符合快卸式易更换原则。

18、导向润滑采用自润滑结构。

19、交付验收时的模具必须与模具设计图、冲压工序工程图保持一致,要求实物和图纸相符。

20、乙方所选用的试冲压机,必须是机械压力机,其压力机的性能及吨位应考虑与甲方选用的压力机相对应(拉深模必须在机械压力机上试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

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

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

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

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

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冲压模具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10;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

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

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

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最好用软件预测成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要求设计成形工序的成形模具。

工作量:图纸(最好1:1),装配图;所有非标准零件图零件图全画。

说明书:在说明书中必须包含冲压工艺过程卡,预测成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其他按要求做。

要求30页以上。

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